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D.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2、
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
B.报警器装在炉灶下方探测天然气泄漏
C.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
D.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壁低姿势跑离
3、月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的烟气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其中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A.焦油B.尼古丁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
4、
A.干冰COB.食盐HClC.水银AgD.胆矾CuSO4·5H2O
5、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CO2和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鉴别NaOH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 C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AAB.BC.CD.D
6、
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淡化海水
B.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
C.利用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
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7、“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碳中和”是指到2060“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8、
A.熟石灰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
B.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
C.硫酸铜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
D.室内洒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9、“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A
B.对生活垃圾要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不会引起污染
D.固定利用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10、“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11、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CH4H2COB.CH4COH2
C.COCH4H2D.H2CH4CO
12、
①高炉炼铁炼得的是纯铁
②打开汽水瓶盖,看到气泡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③向充满CO2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④某同学将一定量的Na2CO3Ba(OH)2溶液混合,要想检验反应后Ba(OH)2是否过量,选用Na2CO3溶液、Na2SO4溶液或FeCl3溶液均可
⑤向一定量的NaC1MgSO4和HC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右图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某些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则m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a可表示NaC1或H2O的质量变化情况
A.1个B.2个C.3个D.4个
13、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含有少量的CO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
C.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
D.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
14、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将气体X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变蓝色。你认为气体X组成的可能性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15、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当一氧化碳的浓度较低时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
B、溶解、过滤、蒸发,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故可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符合题意;
D、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镁、锌均能与硝酸银反应,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镁、锌比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镁、锌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A、煤气中毒后首先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让其吸入新鲜的空气,故A正确;
B、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装在炉灶上方探测天然气泄漏,故B错误;
C、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高,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为防止人发生窒息,所以冬天取菜时先打开菜窖通风一段时间,故C正确;
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D正确。
3、C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故选C。
4、D
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故选项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
B、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
C、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俗称与化学式不一致;
D、胆矾是硫酸铜晶体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俗称与化学式一致。
故选D。
5、C
A、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能复燃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加水溶解可以鉴别,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新杂质,错误;
D、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过滤除去固体,得到硫酸亚铁,正确。
故选C。
6、D
A、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是多级闪急蒸馏法,故选项正确;
B、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所以利用锰结核可获取多种金属,故选项正确;
C、石灰乳中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钙,含氢氧根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可燃冰主要成分为水合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D。
7、B
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和“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可用于中和土壤的酸性,选项A正确;
B.适量补钙有利于防治骨质疏松,选项B正确;
C.硫酸铜和熟石灰混合可用于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选项C正确;
D.室内洒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选项D错;
故选D
9、C
A、积极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对生活垃圾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D、固定利用CO2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A、根据CO2和CO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看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此选项表述正确;
B、CO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此选项表述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O2还可用于光合作用;CO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1、C
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氢气只有氢元素组成,燃烧产物是水;一氧化碳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在x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没有水珠,说明没生成水,则是一氧化碳,在y、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且y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y为甲烷,z杯内壁上有水珠,注入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说明只生成了水,为氢气,所以x、y、z分别是CO、CH4、H2.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气体的性质,并能利用其性质对它进行检验、鉴别,对于可燃性的气体往往是通过检验其燃烧产物对它们进行鉴别.
12、B
①、高炉炼铁最后冶炼得到的是生铁,因为冶炼时用到焦炭,会在冶炼过程中带来碳杂质,难以得到纯铁,错误;
②、打开汽水瓶盖,使得汽水瓶内压强与大气压相等,这是瓶内气压减小,气泡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正确;
③、塑料瓶变瘪也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不能一定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错误;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产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钡过量,选用碳酸钠、硫酸钠溶液均会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检验出来,而如果选氯化铁溶液这时棕红色沉淀的生成难以确定是由于氢氧化钡的过量导致的,错误;
⑤、首先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耗尽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直至硫酸镁完全耗尽,这时也就是m点的状态,这时溶液中有氯化钠、硫酸钠、盐酸三种溶质,对于a曲线,开始时就有一定量的存在,之后加入盐酸后质量立即升高,因此其必定表示第一步反应时的产物,即表示NaC1或H2O的质量变化情况,正确;
综上,共有②⑤两说法正确。故选B。
13、A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燃烧,不能通过燃烧法转化成二氧化碳,此选项表述不合理;
B、铁比铜活泼,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混合物加过量铁粉,过滤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此选项表述合理;
C、羊毛线燃烧时会有烧焦毛发的味道,故可通过燃烧闻气味的方法来鉴别纯棉线和羊毛线,此选项表述合理;
D、分别向软水和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此选项表述合理。
故选A。
14、D
X通过灼热氧化铜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证明氢气和一氧化碳至少有一种存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至少有一种存在,无水硫酸铜变蓝色不能证明氢气的存在,因为有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携带出来的水蒸气使其变蓝。所以气体X的组成可能是:CO;CO和CO2;CO和H2;H2和CO2;CO和H2以及CO2,这5种可能。
故选D。
15、A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试管内液面上升,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②正确。正确的说法是①②,故选A。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