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2-03-19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综合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9题)

1、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A中液体通过长导管进入装置B,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装置A中液体能进入装置B的原因: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Cl、HCl;??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OH;???猜想4: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不正确.

实验2:(在下表中横线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内壁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则不合理的猜想是.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B俗称生石灰,G为红色固体粉末(赤铁矿的主要成分),H为红褐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G→C的化学方程式:.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纯碱的知识后,对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巨鼎对侯氏制碱法进行深入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查阅资料】

1、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第一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过量氨气(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反应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第二步:将第一步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将滤渣加热,可生成纯碱,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NH3 CO2 ?溶解度 ?36.0g 9.6g ?37.2g 710 ?0.9 3、已知NH4Cl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HCl↑

【资料回顾】

(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填序号).

①使CO2更容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2)写出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它在农业上可作肥,写出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定性探究】

第一步反应所得混合物在第二步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Ⅰ:NH4Cl??猜想Ⅱ:NH4Cl和NaHCO3

猜想Ⅲ:NH4Cl和NaCl??猜想Ⅳ:NH4Cl、NaCl和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滤液中含有NaCl 【交流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小张为证明滤液中是否含NaCl,设计了以下方案: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的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猜想成立.

【反思评价】小张设计的方案中将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的目的是,滴加足量的稀HNO3的作用是.

【定量探究】

实际生产中得到的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NaCl,国际上规定纯碱的纯度(即纯碱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同学们想判断某纯碱样品是否合格,分成四个小组,各取25克该样品全部溶解于水中,向其中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四组加入的CaCl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CaCl2溶液的质量(克) 100 200 ?300 400 ?产生沉淀的质量(克) ?8 ?16 20 ?20 (1)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是否是合格品?

(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组数据计算.

5、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制备探究:如图是工业生产纯碱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

①粗盐水中含有杂质MgCl2、CaCl2;

②常温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③NaHCO3加热易分解,Na2CO3加热不易分解.

(1)写出除去粗盐水中MgCl2的化学方程式:.

(2)在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碳酸化”时,NaCl、NH3、CO2和H2O相互作用析出NaH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可用作氮肥,也可先加热NH4Cl溶液,再加入熟石灰获得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4)煅烧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

猜想一:可能含有NaHCO3;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猜想三:NaHCO3和NaCl

[实验探究]确定纯碱中是否含NaHCO3.实验装置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200.0g,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10.6g纯碱试样放入锥形瓶中,按上图组装仪器,进行如下操作,后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

②按一定要求正确操作后,加入足量稀硫酸,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再次打开止水夹K1,从导管a处再次缓缓鼓入空气;

③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204.84g.

[实验讨论]

(5)步骤①中“如下操作”是指;

(6)装置B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7)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84g,通过计算说明纯碱中含NaHCO3(填字母).(写出计算过程)

A.一定???B.一定不?????C.可能???D.无法确定

(8)另取10.6样品,加入ag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W,当W的值满足条件时,样品中含有NaCl.

6、某化学课堂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填写空格.

探究一: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

(1)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

(2)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填物质名称)反应,观察到明显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乙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方案一:滴加Na2CO3溶液

溶液中有H2SO4 方案二:滴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方案中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4.



7、石灰石矿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以石灰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如图:



(1)A可作为食品的剂,上述①﹣⑤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

(2)第④步中,分离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混合物时用到的操作名称叫,第⑤步获得烧碱晶体的操作过程是加热浓缩、冷却、.

(3)烧碱的用途极广,可用于(写一种即可).

(4)上述过程这没有涉及到基本反应类型是.

8、常见的食品脱氧剂多为无机铁系脱氧剂,其主要成分为活性铁粉.脱氧中的一步主要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固体)

图1



? (1)某同学用食品脱氧剂(2g铁粉、0.5g活性炭、0.5g食盐)进行两个实验:

实验Ⅰ:请回答:如图1,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乙在净水中作用是__________;

?



②溶液丙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写微粒符号);

(2)实验Ⅱ:将乙洗涤烘干后进行如图实验,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产物略去)。

①金属A与B的活动性:A__________B(填“>”“<”或“﹦”);

②区别有色溶液C与有色溶液D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溶液C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 _______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

猜想三:NaOH

(3)【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

(4)【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猜想一”

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

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

成立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中反应开始时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A中压强增大,液体会被压入到B装置中,如有剩余盐酸,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和水,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交流讨论】根据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分析猜想1;

【实验探究】实验1:(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分析猜想2

实验2: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检验方法、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中反应开始时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A中压强增大,液体会被压入到B装置中,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

【交流讨论】由于装置B出现的沉淀为CaCO3,会与盐酸反应经讨论,所以猜想1一定不合理.

【实验探究】实验1:由于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2不正确.

实验2:由于碳酸钠显碱性,能与硝酸钡反应,要检验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存在,应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加酚酞试液.所以填表如下: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故答为:关闭止水夹C后,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A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将A中液体通过长导管压入B中;Na2CO3+CaCl2═2NaCl+CaCO3↓;

【交流讨论】1;若存在HCl会与B中的白色沉淀CaCO3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实验1:2.

实验2:见上表.



2、【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或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NaOH或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H2SO4+2NaOH═Na2SO4+2H2O;

猜想四或四;

NaOH或氢氧化钠;猜想三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B俗称生石灰,所以B是氧化钙,A高温会生成氧化钙,所以A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G为红色固体粉末(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F是氯化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E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H是氢氧化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白色固体,B俗称生石灰,所以B是氧化钙,A高温会生成氧化钙,所以A是碳酸钙,C是二氧化碳,G为红色固体粉末(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F是氯化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E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H是氢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CaCO3,H是Fe(OH)3;

(2)物质B与水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3)D→E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G→C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故答案为:(1)CaCO3,Fe(OH)3;

(2)放出;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Fe2O3+3CO2Fe+3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纯碱的制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资料回顾】

相同条件下,溶解度越小,越容易从溶液中析出;

显碱性的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定性探究】

析出碳酸氢钠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

【设计实验】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定量探究】

根据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解:【资料回顾】

(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和碳酸钠小;

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使CO2更易被吸收.

故填: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和碳酸钠小;①.

(2)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

(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中含有氮元素,它在农业上可作氮肥;

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故填:氮;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作出猜想】

猜想Ⅰ:NH4Cl

猜想Ⅱ:NH4Cl和NaHCO3

猜想Ⅲ:NH4Cl和NaCl

猜想Ⅳ:NH4Cl、NaCl和NaHCO3.

故填:NaHCO3.

【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证明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NaHCO3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滤液中含有NaCl 【交流讨论】

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氯化铵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故填:氯化铵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得出结论】

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H4Cl、NaCl和NaHCO3,因此猜想Ⅳ成立.

故填:Ⅳ.

氯化铵也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若验证氯化钠的存在必须排除氯化铵的干扰,而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所以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硝酸,往其中滴加稀HNO3酸化,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证明猜想氯化钠存在,

故填:氯化铵也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若验证氯化钠的存在必须排除氯化铵的干扰,而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所以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硝酸,往其中滴加稀HNO3酸化,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证明猜想氯化钠存在.

【定量探究】

(1)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100

?x???20g



x=21.2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84.8%,

因此该纯碱样品不合格.

(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一、二组数据计算,这是因为一、二组中的氯化钙完全反应.

故填:一、二.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5、【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纯碱的制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除去粗盐水中MgCl2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解答;

(2)根据在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吸收CO2气体以及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进行解答;

(3)根据“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含有氮元素、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或遇到碱放出氨气进行解答;

(4)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猜想三】根据纯碱样品中还可能含有NaHCO3和NaCl进行解答;

(5)根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解答;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1,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送到D中;

(6)根据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1,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送到D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以及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7)根据D、E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解答;

(8)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假设全部是碳酸钠求出增加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除去粗盐水中MgCl2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2)在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吸收CO2气体;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含有氮元素,所以可用作氮肥;氯化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或遇到碱放出氨气,也可先加热NH4Cl溶液,再加入熟石灰获得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或氨气);

(4)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猜想三】纯碱样品中还可能含有NaHCO3和NaCl的混合物;

(5)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1,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送到D中;故步骤①中“如下操作”是指打开K1、K2,关闭K3;

(6)装置B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7)根据D、E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204.84g﹣200.0g=4.84g;

假设10.6g样品全为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44

10.6g??????x

则,解得x=4.4g.

则4.4g<4.84g,所以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

(8)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假设全部是碳酸钠求出增加的质量.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117

??ag×14.6%???W

则,解得W=0.234ag.

所以当W的值满足条件W>0.234ag时,样品中含有NaCl;

故答案为:

(1)MgCl2+2NaOH=Mg(OH)2+2NaCl.

(2)有利于溶液吸收二氧化碳,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NH3,(4)2NaHCO3Na2CO3+H2O+CO2↑;

(5)打开K1、K2,关闭K3;(6)Na2CO3+H2SO4=Na2SO4+H2O+CO2↑

(7)A;解题略;(8)W>0.234a.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知识,难度较大.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利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计算,才能够对各种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6、【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探究一(1)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进行分析;

探究二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假设猜想】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评价反思】根据稀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探究一(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观察到明显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所以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

【评价反思】稀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错误的原因是:方案二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不能证明含有H2SO4.

探究一(1)产生蓝色沉淀;

(2)氢氧化铜;

探究二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三;

【实验探究】产生大量气泡;

【评价反思】方案二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不能证明含有H2SO4.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7、【分析】(1)根据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分离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混合物,即将不溶于水的固体与液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烧碱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A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

上述①﹣⑤四个步骤,分别是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烧碱溶液蒸发得到烧碱,③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第④步中,分离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混合物时用到的操作名称叫过滤;第⑤步获得烧碱晶体的操作过程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3)烧碱可用于造纸、制肥皂、印染等.

(4)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别属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故没有涉及到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干燥;③⑤;(2)过滤;结晶;(3)造纸等;(4)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以石灰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掌握盐、碱、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过滤,吸附色素和异味,Fe2+、Na+

(2)①>,②观察溶液颜色,浅绿色为FeSO4溶液,蓝色为CuSO4溶液;

③CuSO4+2NaOH=Cu(OH)2↓+Na2SO4?④CuSO4+BaCl2=BaSO4↓+CuCl2

9、【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的成分及组成的研究。(1)根据标签的信息分析可知:还可能是氢氧化钙。(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可以用酚酞来区分;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会变红色。探究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一定生成氢氧化钠,再就是可能有一种物质剩余,因此猜想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3)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里面有氢氧化钠,当稀盐酸量很少时即使有碳酸钠也不会产生气泡。(4)可以在B中加入碳酸钠来验证氢氧化钙。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成立;若A、B两试管中都没有沉淀,猜想三成立。

答案:(1)Ca(OH)2(或氢氧化钙)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酚酞 溶液变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和Ca(OH)2

(3)不正确溶液中有氢氧化钠,会与加入的(少量)盐酸反应,即使溶液中有碳酸钠,也可能不产生气体

(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Na2CO3 若A中没有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若A、B两支试管中都没有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