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2-03-19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实验题(共10题)

1、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

(3)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导石蜡的三个物理性质是????,?????,?????。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另一只内壁被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说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含有??和????。由此可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4)在该实验中,将蜡烛熄灭,灯芯上有白烟冒出。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针对上述三个假设进行实验,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因为?????????。

3、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到________________时才开始收集氧气。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得到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4)若用F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4、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写一种即可),对应的原因是.取用高锰酸钾时,应选用如图中的仪器是,实验时试管口应放置一团棉花其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实验室用装置D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的试剂是、;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出现时开始收集;当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在常温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若要收集这种气体可以采取如图装置中的F.

(5)小慧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华:高锰酸钾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华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慧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你认为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5、空气是人类活动必需的自然资源。工业上常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A????B?????C?????D?????E

(1)工业上制氧气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_装置(填字母代号),此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若用AC装置组合起来制取某气体,实验结束时应先?????后????。

(5)某气体密度是空气密度的,且难溶于水,收集该气体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1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液体不变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发现液体变成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Ⅱ(如图1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如图1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4)图2是上面的拓展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若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变红色而滤纸条无现象的原因:.

7、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cd.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此装置改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装置中还缺少,其作用是.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表达式;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处,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防止.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写出该反应表达式.

(4)用C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夹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①④⑥⑤B、③②①④⑥⑤C、②③①④⑤⑥D、③④①②⑤⑥

8、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结论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固体质量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2)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9、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是有关它的性质实验.

(1)如图1所示,反应后溶液(编号为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种.

为证明溶液a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a,滴加氯化铜溶液 溶液中无蓝色絮状沉淀 不含氢氧化钠 ②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方案 步骤 现象 一 取少量溶液a,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二 取少量溶液a,加入镁粉 产生气泡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ⅲ.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2)利用如图2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②甲同学打开装置C中分液漏斗活塞,将8mL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C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D中石蕊试液倒流至C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液体 步骤 现象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最后把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3)实验室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端通入(填“b”或“c”),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4)某学生利用碳酸氢铵分解产生的氨气来探究氨气和氨水是否具有碱性,按图所示进行实验:(滤纸条用酚酞试液浸泡并晾干)



试分析: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B中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②干燥气体;②.

该同学看到现象,得出氨水有碱性,而氨气无碱性的结论.



============参考答案============

一、实验题

1、【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属于固液常温型,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3)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用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一般不用D装置收集CO2的原因是CO2能溶于水且会和水起反应.

(3)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O2,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4)若选择E装置用排水法收集O2,在集气瓶先装满水,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然后将b管和发生装置相连.

故答案为:(1)酒精灯;(2)C;CO2能溶于水且会和水起反应;(3)2KMnO4K2MnO4+MnO2+O2↑;(4)在集气瓶先装满水,然后将b管和发生装置相连.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质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a;???外焰

(3)水;??二氧化碳;?????碳和氢;

(4)①A;??②水蒸气;??③A;?BC;??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能燃烧。

3、(1)②长颈漏斗

⑵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

⑶__A_??___C__

⑷_b__??

4、【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装置D适用于固+液不需要加热型,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4)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5)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催化剂是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择F或E;取用高锰酸钾用药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装置D适用于固+液不需要加热型,制取氧气时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用排水法集气,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4)由资料提示,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分析得,一氧化氮不可用排气法收集只能选用排水法;

(5)由于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够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改变了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作催化剂的是二氧化锰,而非高锰酸钾;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C;E(或F);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A;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4)F;

(5)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点评】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主要从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1)(2)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答案合理即可

6、【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液体不变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发现液体变成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是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Ⅱ中,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酚酞试液变红色;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因为实验Ⅰ中已经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没有必要进行对比试验.

故填:没有必要,这是因为实验Ⅰ中已经证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因为脱脂棉上的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在试管中是不断从右向左运动的,遇到酚酞试液时,和其中的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

若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变红色而滤纸条无现象的原因是:滤纸上滴加的是浓氨水,脱脂棉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

故填: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滤纸上滴加的是浓氨水,脱脂棉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7、【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及实验注意事项解答;

(3)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及反应原理解答;

(4)根据氧气的性质和氧气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5)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加热时试管口要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反应的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处,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的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

(4)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

(5)实验室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①④⑥⑤;

故答案为:(1)试管、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2)A;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3)B;过氧化氢水+氧气;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5)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反应原理、装置选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Ⅲ、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回答.

(1)根据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回答③现象;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⑥结果;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⑦现象.

(2)根据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解答】解:Ⅲ、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1)氧化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气的速率,故现象是有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其中反应速率改变,这里是加快,所以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故答案为:Ⅲ、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1)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固体质量仍为0.2g;(2)过氧化氢水+氧气.

【点评】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



9、【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是否完全中和以及反应物是否剩余来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根据检验氯离子的方法以及反应的过程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根据无水硫酸铜易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来分析;根据启普发生器的使用原理来分析;找一种和二氧化碳不会反应(或者反应微弱)的即可,进而证明倒吸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造成的.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有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若盐酸有剩余,则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3;

①若含有氢氧化钠,则加入氯化铜溶液后会产生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故填:溶液中无蓝色絮状沉淀;

②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氢,不能用硝酸银溶液,因为硝酸银溶液能与溶液中的氯化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填:方案一不合理,生成的氯化钠也会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

若溶液中加入镁粉产生气体,则说明含有盐酸,故填:溶液中含有稀盐酸,且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

将溶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故填:蒸发结晶;

(2)①C中若收集满了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会进入D装置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③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同时二氧化碳会溶于水.这样一比较可以发现,如果用水时,D中石蕊试液倒流较少或D中导管倒吸一段水柱;

故填:水;D中导管现有气泡冒出,后D中石蕊试液倒流较少或D中导管倒吸一段水柱;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10、【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酸碱性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发生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根据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放热使NH4HCO3分解;氢氧化钠固体既吸收水蒸气,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的氨气不具有碱性,石蕊试纸不变色;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D瓶中石蕊试纸变蓝色;E烧杯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氨气,防止氨气污染空气.

【解答】解: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a集气瓶;

(2)氯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F或D;

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要防止氧气逸出,要在水面下把瓶口盖住,故答案为: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用G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b端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控制反应速率;

(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因此向A烧杯中加浓硫酸的作用是放热使NH4HCO3分解;氢氧化钠固体既吸收水蒸气,又吸收二氧化碳;干燥的氨气不具有碱性,石蕊试纸不变色;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D瓶中石蕊试纸变蓝色.

答案:

(1)集气瓶;

(2)AD或AF;2KClO32KCl+3O2↑;在水面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

(3)b;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控制反应速率;

(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提供热量;吸收二氧化碳;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