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详情.doc
2022-03-19 | 阅:  转:  |  分享 
  
初中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详情.doc.doc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解答题(共11题)

1、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均在格点上,交于点.



(Ⅰ)的值为_____________;

(Ⅱ)若点在线段上,当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点,并简要说明点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_____________.

2、是内一点,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点;

(2)过点作的平行线,交于点;

(3)比较线段和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图3,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AB,OF⊥CD.

(1)写出图中(除直角相等外)两对相等的角: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2)如果∠AOD=40°.

?①那么根据???????,可得∠BOC=??度.

②因为OP是∠BOC的平分线,所以∠COP=∠??=??度.

③∠BOF=_____度.



4、AB=DE,AC=DF,BE=CF.求证:AC∥DF.



5、,.



(1)试判断BF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求的度数.

6、已知:如图D、E、F和A、B、C分别在一直线上,∠1=∠2,∠C=∠D,

求证:∠A=∠F。



7、,,求证:.



请补充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理由.

证明:(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已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ABC中,D为AC边上一点,过D作DE//AB,交BC于E;F为AB边上一点,连接DF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G,且∠DFA=∠A.



(1)求证:DE平分∠CDF;

(2)若∠C=80°,∠ABC=60°,求∠G的度数.

9、,点A在上,点B、C在上.∠ABC的平分线交于D,P为AD的延长线上一动点,四边形ABCP的外角∠APE的平分线交BD的延长线于Q.



(1)当PC//AB时,求∠Q的度数;

(2)若∠ABC+∠BCP=n°,请直接写出∠Q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0、ABC三个顶点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格点上.



(1)若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B′C′,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

(2)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

11、△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A''B''C′,图中标出了点B的对应点B′.利用网格点和直尺,完成下列各题:

(1)补全△A′B''C’;

(2)连接AA′,BB′,则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

(3)在BB′上画出一点Q,使得△BCQ与△ABC的面积相等.





============参考答案============

一、解答题

1、(Ⅰ)(Ⅱ)取格点,连接与相交,得点.连接,与相交,得点,点即为所求,图形见解析.

【分析】

(1)根据正切的定义,在Rt△ABD中直接计算得出结果;

(2)过B点在AB下方作∠ABQ=45°,将转化为M到BQ的距离,于是最小值转化为P到直线BQ的最小值问题,即P到BQ的垂线段长,利用ABCD四点沿右下45°方向平移作P点的对应点P’,即可得PP’⊥BQ,PP’交AB与M,即所求.

【详解】

解:(Ⅰ)∵∠DAB=90°,



故答案为:

(Ⅱ)如图:取格点,连接与相交,得点.连接,与相交,得点,点即为所求.



证明:如下图,将A、B、C、D四点分别向下平移2个单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对应点格点,连接与相交,得点.连接、,



∴//,

取格点G,连接BG,

由格点图形可知,

∴,

作MH⊥BG,

∵∠MBG=45°,

∴,

∴,

即当P、M、H三点共线时取最小值,即时,

故:连接与相交,得点,点即为所求.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作图、格点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关键利用胡不归模型解决最值问题.

2、1)见解析;(2)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

【分析】

(1)利用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法得出答案;

(2)利用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作法得出答案;

(3)根据垂线段最短可得答案.

【详解】

(1)如图所示:PD即为所求;

(1)如图所示:PE即为所求;



(3),

理由: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正确掌握作图方法是解题关键.

3、(1)略??(2)对顶角相等,40°,BOC,20°,③50°??

4、

【分析】

要证AC∥DF的关键是证∠ACB=∠F,也就是证△ABC≌△DEF,已知了这两个三角形三组对应边相等,由此可得出三角形全等.

【详解】

证明:∵BE=CF,BE+CE=CF+EC,∴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ACB=∠D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C∥D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平行线的判断等知识;根据全等三角形来得出对应的角相等,是解此类题的常用方法.

5、1),理由见解析;(2)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FG//BC,继而得∠1=∠3,根据∠1+∠2=180°等量代换得∠3+∠2=180°,从而得证;(2)由(1)的结论,求得∠1,再根据BF⊥AC,求得∠1的余角即可.

【详解】

解:,

理由如下: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求一个角的余角,熟练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6、提示:∠2=∠1=∠3得EC∥BD,∴∠ABD=∠C=∠D。∴DF∥AC,∴∠A=∠F

7、;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分析】

根据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再进行等量代换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得,最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详解】

证明:(已知),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等量代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其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8、1)见解析;(2)20°

【分析】

(1)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DE,∠DFA=∠FDE,等量代换可得∠CDE=∠FDE,即可得解;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40°,即得∠DFA=40°,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到∠GFB=4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1)证明:∵DE//AB,

∴∠A=∠CDE,∠DFA=∠FDE,

∵∠DFA=∠A,

∴∠CDE=∠FDE,

∴DE平分∠CDF;

(2)解:∵∠A+∠C+∠ABC=180°,∠C=80°,∠ABC=60°,

∴∠A=180°-60°-80°=40°,

∵∠DFA=∠A,

∴∠GFB=∠DFA=40°,

∵∠G+∠GFB=∠ABC,

∴∠G=∠ABC-∠GFB=60°-40°=20°.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1)90°;(2)

【分析】

(1)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BC=∠ABC,∠QPD=∠APE,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QDP=∠DBC,∠BCP=∠APE,等量代换得到∠QDP+∠QPD=×(∠ABC+∠BCP),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QDP+∠QPD=9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解;

(2)由(1)的分析得到∠QDP+∠QPD=×(∠ABC+∠BCP)=n°,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解.

【详解】

解:(1)∵BQ、PQ分别是∠ABC和∠APE的角平分线,

∴∠DBC=∠ABC,∠QPD=∠APE,

∵l1∥l2,

∴∠QDP=∠DBC,∠BCP=∠APE,

∴∠QDP=∠ABC,∠QPD=∠BCP,

∴∠QDP+∠QPD=×(∠ABC+∠BCP),

∵PC∥AB,

∴∠ABC+∠BCP=180°,

∴∠QDP+∠QPD=90°,

∴∠Q=180°-∠QDP-∠QPD=90°;

(2)∵BQ、PQ分别是∠ABC和∠APE的角平分线,

∴∠DBC=∠ABC,∠QPD=∠APE,

∵l1∥l2,

∴∠QDP=∠DBC,∠BCP=∠APE,

∴∠QDP=∠ABC,∠QPD=∠BCP,

∴∠QDP+∠QPD=×(∠ABC+∠BCP),

∵∠ABC+∠BCP=n°,

∴∠Q=180°-∠QDP-∠QPD=180°-n°.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

10、1)见解析,A′(0,5)、B′(3,2)、C′(7,2);(2)6

【分析】

试题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位置,再连接即可;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底乘以高除以二求面积即可.

【详解】

解:(1)如图所示,三角形A''B''C''即为所求,



由图知,A′(0,5)、B′(3,2)、C′(7,2);

(2)三角形ABC的面积为×4×3=6;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关键是掌握图形是由点组成的,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即可.

11、1)见解析;(2)平行且相等;(3)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可得到;

(2)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A′,BB′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

(3)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得到满足要求的Q点.

【详解】

解:(1)如图所示,连接,过点C作的平行线m,在m上截取,则点就是点的对应点;过点A作的平行线n,在n上截取,点就是A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得;



(2)由平移可得,AA′,BB′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

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

(3)如图所示,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过A作BC平行线k与BB′的交点即为点Q.



【点晴】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移变换作图和平移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和熟记平移的性质.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