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2-03-20 | 阅:  转:  |  分享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实验题(共11题)

1、小青按如图11-19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11-19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________色。

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按

着???排干净???,再放入滴瓶中吸取液体。

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3)右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

3、?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 则盐酸过量 如果??????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B.碳酸钠粉末??C.硫酸钠粉末???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填序号)。



4、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试剂.

(1)小明不慎将浓硫酸滴在书上,发现纸张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性,稀释一定量的浓硫酸时所需要的仪器为量筒和.

(2)用硫酸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硫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证明硫酸过量的操作及对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加入锌粉,产生气泡

B.另滴加NaOH溶液,搅拌后无明显现象

C.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D.加入小苏打溶液,有气泡产生.



5、酸碱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图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

(2)A中溶液呈________色,C中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呈________色。

(3)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酸碱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如下图所示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示意图。

????????

????????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A中溶液呈???色,C中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稍过量)呈?色。

⑶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其目的是???。

8、充有的蒸汽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盛有水(滴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发现钠块浮在水面上,很快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偶有火星出现,溶液变成红色.依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3)“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性的物质.

(4)根据所学知识解释钠“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9、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______,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_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_______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1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表示为,则NaOH在水中解离可表示为___________。

(2)根据图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图3是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11、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或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中和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实验一: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稀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变化(20℃)图像



该实验的试剂滴加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结论: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且___________过量。

反思:上述方案的设计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要确认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还需要增补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为了获取稀盐酸与NaOH溶液也能发生中和反应的证据,实施了以下方案:

学生探究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①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放出热量的中和反应 方案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温度计示数上升;混合后溶液的,玻璃片上有白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中和反应 方案③ 出现白色沉淀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请你评价上述三组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方案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③:_______________。

(3)拓展:为探究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编号为A、B、C、D、E的五只烧杯中各装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盐酸36.5g,再向上述五只烧杯中分别加入40g20%的NaOH溶液,最后测量其温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 A B C D E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20% 25% 反应后溶液温度/℃ 24℃ 34℃ 46℃ 54℃ 54℃ 实验结论: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__________。

(4)应用:简述中和反应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项应用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实验题

1、(1)浓硫酸

(2)H2SO4+2NaOHNa2SO4+2H2O

(3)氯化钡溶液

(解析)(1)浓硫酸稀释会放热,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水会瞬间沸腾造成液滴飞溅;应该是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所以甲烧杯中的物质是浓硫酸。(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3)因为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成红色,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酸性溶液变为红色,现象不同能达到目的;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固体溶解,所以用氧化铜粉末能达到目的;碳酸钠溶液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所以也能达到目的;不管溶液呈酸性还是中性,溶液中都含有S,都能和Ba2+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达到目的。

2、?红,橡胶帽;空气;NaOH+HCl=====NaCl+H2O;猜想二;产生气泡;无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CD

3、【答案】(1)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3)C?(4)C



4、【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以及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分析;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1)验室配制稀硫酸时,应先将水倒入烧杯中,再将浓硫酸用玻璃棒引流进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注意不能将水倒到浓硫酸中,以免溶解时放出的热使酸液沸腾四处飞溅;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热量快速散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木材等碳化;故填:脱水;烧杯、玻璃棒;

(2)硫酸与氢氧化钡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此实验过程中有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

A.若硫酸过量,则加入锌粉后会产生气泡,故A正确;

B.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故B错误;

C.若硫酸过量,则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会红色,故C正确;

D.若硫酸过量,则加入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答案为:H2SO4+Ba(OH)2=BaSO4↓+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B.



5、答案:(1)滴瓶烧杯(2)无红

(3)NaOH+HCl====NaCl+H2O

(4)搅拌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6、(1)左?(2)氯化钠?HCl?NaOH+HClNaCl+H2O

7、(1)①细口瓶②烧杯??(2)无??红色??

(3)NaOH+HCl=NaCl+H2O??(4)搅拌???是两种溶液充分反应

8、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2)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碱;(4)钠的熔点低

【解析】

试题分析:(1)常温下可以与氧气、水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2)“钠块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3)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所以“溶液变成红色”说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碱性的物质;(4)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的知识。

9、???(1).升高???(2).放热???(3).小于???(4).H+、OH-???(5).?(6).三???(7).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8).足量稀盐酸???(9).8.2~14???(10).不一定

【解析】(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因中和反应放热,可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

(1)由图可知,实验①、实验②中,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温度都有上升,故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结合实验③曲线,可以发现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低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种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分子放出热量的缘故,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离子符号分别是:H+、OH-。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因为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气泡;(本题中用足量的稀硫酸、稀硝酸均可)

原因分析:由资料可知,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
总结反思:根据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如果碱性溶液的pH<8.2,滴加酚酞溶液,溶液的颜色就不会变红。因此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

10、





11、(1)将稀硫酸逐滴滴入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烧杯中???由a点到b点的溶液pH变小,b点时Ph=7???稀硫酸(或硫酸、酸)???将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显性化(合理均可)???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直至水分蒸发、有自色固体析出,并检验析出的白色固体是硫酸钠(合理均可)???

(2)不正确,因为固体NaOH溶于水会放热,所以温度也会升高???正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盐和水的放热反应???不正确,稀盐酸和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合理均可)??

(3)参加反应的酸与碱的溶质的质量(合理均可)???

(4)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合理均可)???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溶液的pH大于7,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变小,直至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硫酸呈酸性,所以该实验的试剂滴加方法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盛有一定量溶液的烧杯中;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的依据是由a点到b点的溶液pH变小,b点时Ph=7;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并且硫酸过量;反思:上述方案的设计思想是将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显性化(合理均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要确认稀硫酸与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还需要增补的实验步骤是取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直至水分蒸发、有自色固体析出,并检验析出的白色固体是硫酸钠(合理均可);(2)方案①:不正确,因为固体NaOH溶于水会放热,所以温度也会升高;方案②:正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相互交换成分而生成盐和水的放热反应;方案③:不正确,稀盐酸和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合理均可);(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B、C、D、E的五只烧杯中装入的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不同,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酸与碱的溶质的质量(合理均可);(4)中和反应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项应用是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的胃酸/用熟石灰中和土壤的酸性(合理均可)。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