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颜色为浅绿色的是
A.镁B.铝C.锌D.铁
2、
A.锌B.铝C.铜D.银
3、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
4、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Fe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5、(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KI+Cl2═I2+2KClB.Zn+CuSO4═ZnSO4+Cu
C.CuO+COCu+CO2D.Mg+H2SO4═MgSO4+H2↑
6、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7、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固体 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 D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8、
A.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在皮肤的患处上涂牙膏
B.用食盐水除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不能用钢丝球去除铝壶表面的污垢
9、
A.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最终变为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放热
D.将碘加入汽油中,无明显现象
10、
A.鉴别NaOH溶液和NH4NO3溶液:取样,分别加适量水
B.分离MgCl2和NaCl的混合固体:加适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加入过量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D.比较Fe、Cu金属活动性:将Fe、Cu分别放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析出
11、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C.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D.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
12、
A.滤渣甲中一定含银,滤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锌
B.若滤液乙为无色,则滤液乙中只含一种溶质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则滤渣甲的组成有两种可能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乙中不一定有三种溶质
13、
A.甲、丙、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
14、X、Y、Z三种金属单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B.Y、X、ZC.Z、Y、XD.X、Z、Y
15、
A.ZnCl2B.AlCl3C.FeCl3D.MgCl2
16、
A.硫酸铁B.铁C.硫酸亚铁和硫酸D.硫酸亚铁
17、
A.Fe+H2SO4B.Fe+AgNO3C.Al+HClD.Zn+CuSO4
18、
A.锌、银、硝酸铜溶液B.铜、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C.银、硝酸锌溶液、硝酸铜溶液D.铜、银、硝酸锌溶液
19、
A.把硬水通过活性炭,使硬水软化
B.自行车的链条上镀铬,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
C.用钢丝球擦拭铝制品表面使之光亮
D.试管壁上残留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20、
A.CuB.ZnC.AlD.M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选:D。
2、B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表,金属活动性Al>Zn>Cu>Ag,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铝,故选B。
3、C
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在氢之前,乙的活动性在氢之后;
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比银强,丙的活动性比银弱;
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C。
4、B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其反应顺序应为:铁先与硝酸银反应,把银置换出来,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把铜置换出来。根据题意滤液呈蓝色,则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说明硝酸铜没有参与反应或只有一部分参与反应。
【详解】
A、根据上述分析知,滤渣中一定有Ag,但不一定有Cu,故A项错误;
B、因为铁一定参与反应,故溶液中一定有Fe2+,因为滤液为蓝色,一定有Cu2+,故B项正确;
C、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Cu2+,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铁,单质铜和银都不会和盐酸反应,则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故C项错误;
D、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不一定有沉淀生成,故D项错误。
故选:B。
5、C
置换反应的定义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D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C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6、B
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所以说法错误;
C、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FeSO4溶液,铜能置换出硫酸铁中的铁,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
D、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B。
7、D
A、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蒸发结晶,A错误;
B、主要物质FeSO4溶液和杂质CuSO4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FeCl3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NaCl,而主要物质NaCl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FeCl3,但由于NaOH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D、主要物质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铁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D正确。
故选:D。
8、B
A、蚊虫叮咬后,因为酸性物质使人痛痒,牙膏呈碱性,所以在皮肤的患处上涂牙膏,可以酸碱中和减轻痛痒,正确。
B、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不与食盐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热水瓶胆内壁上沉积的水垢,错误。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不损坏图书档案,正确。
D、不能用钢丝球去除铝壶表面的污垢,因为钢丝球能摩去铝壶表面的氧化铝薄膜,加速铝的锈蚀,正确。
故选B。
9、A
A、石蕊遇碱性溶液显蓝色;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最终变为蓝色,正确;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物质名称不是化学反应现象的表达,错误;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没有明显温度变化,错误;
D、将碘加入汽油中,碘溶解形成溶液,错误。
故选A。
10、C
A、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固体溶解吸热,但分别向其溶液中加水时无明显现象,故此方案不正确;
B、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无法达到分离两种固体的目的,此方案不正确;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碳酸钙通过过滤可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达到完全除去盐酸而又不会带来新杂质的目的,此方案正确;
D、铁和铜都比银活泼,都可以从硝酸银中置换出银,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此方案不正确。
故选C。
11、B
题干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H)>Cu>Ag,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之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铝粉剩余。
【详解】
A、根据分析知,铝粉没有剩余,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Ag、Cu,故A说法正确;
B、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铝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Cu,故B说法错误;
C、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故C说法正确;
D、铝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2、D
本题主要考查的金属活动性的相关应用。首先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会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银,若锌足够,当银被置换完了之后,多余的锌会继续置换铜,但是由于各物质未说明量的关系,反应后的滤渣甲和滤液乙的成分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A、由于锌会先置换出活动性最弱的银,所以滤渣甲中一定含有银,且锌和硝酸银反应后会生成银和硝酸锌,所以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故A项正确;
B、若滤液乙为无色,即乙中不含硝酸铜,即锌足量,将银和铜都置换出来了,即滤液乙中硝酸银和硝酸铜都被锌反应完了,就只含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乙中只有硝酸锌这一种溶质,故B项正确;
C、若向滤液乙中再加锌粉,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滤液乙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的情况就是两种,一是硝酸银没有反应完或恰好反应完,置换出来的金属只有银,二是硝酸银反应完了且硝酸铜反应了一部分,置换出来的金属有银和铜,故C项正确;
D、若向滤液乙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滤液乙中含有硝酸银,说明锌没有把硝酸银完全反应完,滤液乙中的溶质必然有三种:剩下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未被反应的硝酸铜,故D错误。
故选D。
13、C
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在氢之前,乙的活动性在氢之后;
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比银强,丙的活动性比银弱;
所以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丙、乙、甲。
故选C。
14、B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排在氢前,X排在氢后,Y比X活泼;又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X能与硝酸银反应,X比银活泼,Z与硝酸银不反应,银比Z活泼,故X比Z活泼,故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X、Z。
故选B。
15、C
A、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不符合题意;
B、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不符合题意;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符合题意;
D、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C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硫酸亚铁溶于水,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由于稀硫酸过量,所以溶液中还有剩余的硫酸,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答案选C。
17、B
A、Fe+H2SO4=FeSO4+H2↑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置换出来的氢气的质量反应小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B、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置换出来的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
C、2Al+6HCl=2AlCl3+3H2↑每54份质量的铝置换出6份质量的氢气,置换出来的氢气的质量反应小于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D、Zn+CuSO4=ZnSO4+Cu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置换出来的铜的质量反应小于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故选B。
18、AB
A、将锌、银分别放入到硝酸铜溶液中,锌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银的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银的活动性比铜的弱,所以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A选项正确;
B、将铜分别中入到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中,铜不能和硫酸锌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锌的弱,铜能和硝酸银反应,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所以能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B选项正确;
C、将银分别加入到硝酸锌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中,都不发生反应,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C选项错误;
D、将铜、银分别加入到硝酸锌溶液中,都不发生反应,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故D选项错误;
故选AB。
【点睛】
在利用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来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选择药品的方法是两边金属盐溶液和中间金属单质或两边金属单质和中间金属盐溶液。
19、D
A、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软化,不符合题意;
B、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可采取涂油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而不是镀铬,不符合题意;
C、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拭铝制品表面,会除去这层氧化膜,缩短其使用寿命,不符合题意;
D、碘溶于酒精,试管壁上残留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溶解,再用清水冲洗,符合题意。
故选D。
20、A
由于在这四种金属中,只有铜排在氢后,因此它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故选:A。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