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
2022-03-21 | 阅:  转:  |  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释义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适用范围】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
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法
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条文注释:受《城乡规划法》调整和规
范的行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实践中,制定城乡规划包括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批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要受本法调整。
实施城乡规划包含了两个层次:首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城乡规划的安排,组织落实城乡规划提出的各项建设要求,实施城市建设活动;其次是建设
单位自己组织进行建设活动,有关的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对这些建设活动进行管理,包括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二是在规
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这一类行为主要是针对建设单位。任何主体,无论是单位或者个人,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都受到城乡规划法调整。城乡
规划并不是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城乡规划是一个规划体系的统称,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
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由此可见,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这里的多层
次既包括不同行政层级下的各级规划,也包括属于同一行政层级下的不同层次的规划。规划的体系体现了“一级政府一级规划”的原则,各级政府都
应该根据自己的事权,编制相应的规划。规划的体系也体现了“由原则到具体”的原则,既有指导性强的总体规划,也有具体落实到建设活动的详细
规划。“规划区”在本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规划区是规划主管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空间界限。规划主管部门不能在规划区外实施规划的行政
许可。建设单位在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受到城乡规划的调整。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
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
展的需要划定。这一规定既对规划区进行了定性的规定,也对规划区作了形式上的规定。从性质上而言,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
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从程序上而言,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
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也就是说,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规划范围,然后具体编制。第三条?【应
当编制规划的区域】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
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
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实施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
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
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
、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
设标准。第五条?【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条文注释:我国目前各类规划比较多,在这些规划中,与城乡规划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这些规划之间必须互相协调,不能存在矛盾和冲突,否则规划的落实就存在问题,规划也发挥不出应有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本法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这一规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效力上具有较高的层次,是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依据。因此在内容上,城市总体规划、镇
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绝对不能和它冲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属于同一层次的规划,虽然两者重点不同,但是在内容上会有一定
的交叉和重叠,因此,本法要求这两个规划要互相衔接。第六条?【城乡规划制定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
政预算。第七条?【城乡规划的效力】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条文注释:经依法批准的城
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城乡规划的效力首先体现在它是进行城乡建设的依据,也就是说,城乡规划确定了
城乡建设的原则、发展方向、空间位置、建设时序等,各级人民政府在组织城乡建设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确定的内容进行。城乡规划的效力
其次体现在它是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管理包括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进行相应的行政审批,也包括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进行的规划监督
管理。本法在“城乡规划的实施”一章中规定了多项行政许可,这些许可的依据都是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的法律效力还体现在它的严肃性。
城乡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保持稳定,不经过法定的程序不得进行修改。所谓法定的程序包括法定的条件,只有在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城乡规划
才可以进入修改程序。在实践中存在的任意修改规划,或者不按规划进行建设、审批的行为,无论是通过其他怎么样的程序进行的,都是违法行为。
第八条?【城乡规划的公开】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条文注
释:对于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公开对于城乡规划而言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城乡规划的内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涉及众多建设单位的利益。同时,城乡规划又是建设活动的依据,如果不公
开,建设单位就不可能了解规划的要求,从而按照这些要求从事建设活动。城乡规划还是规划管理的依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的
条件都必须公开,作为规划行政许可依据的城乡规划,当然就应当公开。规划的公开,包括所有层次和类型的规划都应当公开,规划公开还应当及时
。但是,由于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其中有一些内容是涉及国家秘密的,对于这样的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往往有保密的要求,对于这些内容
是可以不公开的。第九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
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
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条文注释:本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规定
了两项义务、两项权利。两项义务是:第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第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服从规划管理
。遵守规划主要是针对建设活动而言,建设活动都应当有规划为依据,不能进行违反规划的建设。服从规划管理的范围更广,即包括本人或者本单位
的建设活动要接受规划管理,也包括对于其他依据规划进行的建设活动,要尽量予以配合。两项权利是:第一,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
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第二,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就建设活动向规
划主管部门查询,体现的是公民知情权。不仅直接申请规划许可的当事人可以向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所有受到有关建设活动影响的利害关系人,都可
以向规划主管部门查询。举报和控告违法行为,体现的是公民的监督权。举报一般是指向行政机关报告有关违反规划的行为,控告一般是向人民法院
提出诉讼请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本法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第十一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
划管理工作。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第十二条?【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用于指导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第十三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
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条文注释: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国务院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的内容应当包括: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控制,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具体而言,在实践中,省域城镇
体系规划包括如下一些具体内容:省域城镇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明确城镇化的速度和目标,明确全省城镇发展的宏观布局;城镇体系的等级体系和
空间布局,明确中心城市的层次和各级中心城市的数量,分类提出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布局的原则和要求;城镇用地、水等战略性资源分配的原
则和调控目标;支撑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对关系城镇人居环境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区域开发管制分区和管制要求,明确许
可建设、限制建设和禁止建设的区域,以及需要省政府重点协调和监管的区域;重点城市的规划指引,深化和细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具体城市在城
市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对外交通衔接、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控制区域等方面要求。本法没有具体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但是从法律规定的
规划层次来看,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发挥指导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制定的作用,特别是要作为这些规划的审批依据,协调整体与
局部的关系。在实践中,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还有如下的作用:为制定全省城镇化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提供依据和基础;强化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引
导;优化与调整城镇布局结构;推动区域协调与一体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综合协调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等。第十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条文注释:规划制定是由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的审批两个阶段构成,具体到城市总体规划,其编制机关是各城市人民政府。这
里所称的城市人民政府包括直辖市、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城市的总体规划,都是由该城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
体规划的审批机关情况比较复杂,要根据城市的不同类型来确定。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也就是说,这一类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经过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审批,最终由国务院来进行审批。其中所称的国务院确定的市,是指国务院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定一部分非省会城市,其
总体规划必须由国务院来审批,这类城市往往是所在区域的重要城市,其发展对其所在的区域影响较大,需要国务院控制其发展方向和规模。其他城
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这里所说的其他城市包括除直辖市和国务院指定要求其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的较大城
市以外的其他设区的市和不设区的市两种,这两种城市的规划都统一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五条?【镇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
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第十六条?【人民代表
大会在城乡规划制定中的作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
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
,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省域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
划的情况一并报送。第十七条?【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
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
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条文注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
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由此可见
,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既是点的规划,又是面的规划,既要规定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空间布局,又要对整个市域和镇域的发展布局作出
安排,这也体现了本法统筹城乡发展,避免城乡分割规划的思路。同时,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也体现了城乡规划不仅仅是规范建设活动的规划,
不是简单的建设规划,因为城乡规划不仅需要明确适宜建设的地区,也要规定禁止和限制建设的地区。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分为强制性内容和非
强制性内容。其中强制性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
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区分强制性内容和非强制性内容不意味着非强制性内容是可遵守可不遵守的,强制性内容的意义
不在于其效力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在于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强制性内容是所有的城市、镇总体规划中都必须有的内容,没有这些内容的
城市、镇总体规划是不完整的,不能通过相关人民政府审批;其次,强制性内容的修改遵循专门的规定,也就是说强制性内容的修改比其他内容更加
严格,一般来说,就是不允许进行修改。城市、镇总体规划应当明确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二十年左右
的城市、镇发展进行规划。规划期限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可操作性,也要考虑到规划的前瞻性。城市规划在对二十年左右的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的同时,
还要对更长远的发展作出展望。第十八条?【乡、村庄规划的制定原则和内容】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
农村特色。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
、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乡规划还应当包括本行政区域
内的村庄发展布局。第十九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
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二十条?【镇的详细规划】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组
织编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镇总体规划的要
求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二十一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十二条?【乡、村庄规划的
制定主体】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
意。第二十三条?【首都的规划】首都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应当统筹考虑中央国家机关用地布局和空间安排的需要。第二十四条?【承担具体编制
城乡规划任务的单位】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应当具备下列
条件,并经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后,方可在资质等级
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一)有法人资格;(二)有规定数量的经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注册的规划师;(三)有规定数量的相关
专业技术人员;(四)有相应的技术装备;(五)有健全的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规划师执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制定。编制城乡规划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标准。第二十五条?【编制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勘
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基础资料。第二
十六条?【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
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条
文注释:目前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需要提高,有的地方在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
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民主性是科学性的前提,只有允许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到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反映自己的利益要求,在此基础上规划才能协调好
不同的利益要求,这样编制出来的城乡规划才是科学的。同时,规划编制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也是对规划编制过程的监督。为了加强规划编制的民
主性,从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本法规定,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
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
及理由。听取意见的各种方式中最正式也最重要的是听证会。关于听证会的程序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从世界各国的传统来看,听证会是
一种正式的质证活动。听证会的代表要从真正的利益相关人中找取,要具有代表性,听证会要有专门的主持人,听证过程要有质证,听证的结果要和
最后行政决定联系起来,不能听而不证。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把听证会与座谈会混为一谈,听证会流于形式,最后的行政决定往往考虑听证会
以外的因素做出,听证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经常听证的有关证据,没有成为最后决定的依据。这种情况是违反听证会要求的。在广泛听取意见的过程
中,不仅要重视专家的意见,也要重视利益相关的群众的意见。因为最了解情况的是规划影响的当事人,最有动力对规划编制进行监督的也是征收行
为影响的当事人,最应该对其利益作充分考量的同样是规划影响的当事人。所以在听取意见的时候,要平衡专家意见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两者不可
偏废。不能简单地认为专家意见比利害关系人意见更有说服力,甚至可以取代利害关系人意见。这是一种漠视公民权利的观念。规划草案公开,并且
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不是一种形式,为了从制度上保证规划公开的效果,本法还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
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第二十七条?【规划批准前的审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批准前,审批机关应当组
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二十九条?【城、镇、乡、村庄建设和发展的原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
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
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
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十条?【城市新区开发和建设的原则】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
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
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条文注释:城市新区建设和开发要体现两个原则:第一是合理建设、集约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当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
色。第二是先规划后开发建设的原则。只有纳入城乡规划规划区的建设用地范围的地区,才能进行新区开发和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
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这样就杜绝了一些地区盲目扩张,借新区开发为理由,擅自突破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
进行开发和建设的情况。没有规划在先,新区开发和建设就不允许进行。新区开发、建设必须有规划作为依据才能进行。第三十一条?【旧城区改建
的原则】旧城区的改建,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历史
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保护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条文注释:城市旧城区改造应当解决
好两个关系:第一是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城市旧区改造中要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以及受
保护建筑物的维护和使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名城和村镇保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目前,国
务院正在制定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的专门法规。总的原则是,对于已经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地区,应当制定专门的保
护规划,并且将保护规划纳入所在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或者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内的建筑物所有人权利依法受到必要的
限制,承担一些特殊的义务,比如有关历史建筑要进行必要的修缮等。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只能依法进行,因此本法对此进行明确,要求有关建筑的维
修和使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从这个意义上,本条又实际上是一个授权条款。第二个关系是必要和可能的关系,旧城改造要
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建,防止一哄而上式的改造方式。第三十二条?【城市建设和发展与风
景名胜区保护的关系】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统筹安排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乡、镇、村庄的建设。风景名胜区的规
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第三十三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应当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信等需要,并符合城市规划,履
行规划审批手续。第三十四条?【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第三十五条?【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的
用地】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
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
自改变用途。第三十六条?【需领取选址意见书的建设工程】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
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条
文注释:需要申请领取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规划主管部门只能在规划区内实施规划许可
,在规划区外是不能核发选址意见书的。二是,建设项目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分为批准
、核准和备案三种。由于备案是一种事后监督的方式,不需要向投资管理部门取得任何许可文件,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为获得立项许可文件服务
的,所以对只需要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的建设工程,无需领取选址意见书。三是,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取得国有
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只有划拨和出让两种方式。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出让前规划条件已经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没有
必要再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因此,只有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才可能需要领取选址意见书。其他建设工程,都不需要领取建设
项目选址意见书。值得注意的是,《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立了对集镇、村庄规划区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核发选址意见
书的制度。但是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这些建设工程都不再需要领取选址意见书。《城乡规划法》实施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并不
废止,但是有关规划许可的内容应当以《城乡规划法》为准。第三十七条?【对划拨土地的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
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关联法规第三十八条
?【对出让土地的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
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
、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条文注释:出让土地的规划管理分为两个部分:首先
是针对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进行的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
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其次是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这里所说的是“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因为在出让土地的情形下,相关地块的规划条件已经体现在出让合同中,规划主管部门所
需要做的工作是确认这些规划条件是否已经依法写入出让合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只是一个确认的形式,因此不存在实质性审查,法律为了简化程
序,尽量便利当事人,规定了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要求。由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划条件的确认,因此,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写明的规划条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规划条件就应当严格一致。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
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第三十九条?【规划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效力的影响】规划条件
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
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条文注释: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国有土地使用
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
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如果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合同无效是合同的当然无效、绝对无
效和自始无效。也就是说,不需要专门的机关进行宣告,当事人对无效的结果也无法进行补救,无效的效果追溯到合同签订之时。因此,未将规划条
件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一种后果非常严重的行为。对于划拨土地,由于不需要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而是由建设单位在取得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因此,《城乡规划法》规定,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无论是合同无效,还是撤销有关批准文件,都会导致建设单位无法得到国有土地使用权。因此,建设单位已经
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由于政府违法行为造成建设单位无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确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四十
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程序】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
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
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
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第四十一条?【在乡、村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政许可】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乡、村庄
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
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
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条文注释: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领取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中选址意见书主
要针对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并且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建设工程;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主要针对需要出让或者划拨土地的建设工程;建设
工程规划证则是所有建设工程都需要领取的。但是对于乡、村建设来说,规划行政管理要实现一个平衡,即加强规划管理,遏止乡村建设无序、浪费
土地与便民、利民的平衡。《城乡规划法》在《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的乡、村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的基础上,对农村建设的规划审批
进行了简化:首先,需要进行规划审批的建设工程类别是两类:一是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这些建设
工程一般是由村集体或者乡人民政府组织兴建的,多数占地较多,对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对于这些工程进行规划控制是必要的,也是
可行的。二是需要占用农用地进行的村民住宅建设。由于涉及农用地转用,对于这一部分村民的住宅建设,也就有必要进行规划控制,对土地利用的
管理行为形成必要的制约。此外,还有一类建设活动,即村民利用自家原有宅基地进行建设,对于这一类建设活动是否需要规划审批,《城乡规划法
》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而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专门的规定,决定对这一部分活动是否进行规划控制。其次,规划审批的程序同样分成两
种情况:一是不涉及农用地转用,而是直接利用乡、村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
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这样的规定也体现了便民的要求。二是建设活动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土
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
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
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为实施该规划而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
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第四十二条?【城乡规
划行政许可地域范围的限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第四十三条?【规划条件的变更】建设单位
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的,必须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不得批准。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
后的规划条件报有关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备案。第四十四条?【临时建设的规划管理】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
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
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四十五条?【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
条件的核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
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第四十
六条?【定期评估和征求意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
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条文注释:城乡规划制定并非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由于规划面对的是长期建设活动的安排,规划期限一般是二十年
,也就是说,规划需要在现有资料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进行空间布局,因此,有关规划内容必然是建立在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之
上。这种预测应当是科学的预测,但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种预测也有可能并不那么科学。也有可能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从
而使得原来科学的预测变得不再科学。而城乡规划必须和实践需要相适应,否则规划就失去了它的指导和规范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制定以后,
要定期对其进行评估,确认规划是否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否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仍然具有科学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
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
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这种定期的评估一般是一年一次,经济发展
越快,这种评估的频率应当越高。评估要讲究科学,因此,必须将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向规划制定一样,既要从技术上保证规划适应形势
发展,也要让规划充分反映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其利益调节功能。评估的结果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报
告,使得这些机关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必要的决定。比如对规划进行必要的修改等。第四十七条?【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程序】有下列情形之一
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
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三)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
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
修改方案。修改后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四十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则的修改】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审
批程序报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应当依照本法
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条文注释: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审批的直接依据,因而从理论上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部内容都相当于总体规
划中的强制性内容。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就应当比照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修改的程序。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直接涉及规划审批
的内容,对规划区域内的有关权利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修改也要考虑利益关系人权益的保护。基于此,《城乡规划法
》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首先要进行必要性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
可编制修改方案。也就是说,修改前需要就修改的技术性要求作论证,同时也要听取社会意见。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照新制定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的审批程序报批。如果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始终不能抵触总体规划,由于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都是刚性的内容,如果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出现抵触总体规划中强制性内容的情况,必须首
先对这些强制性内容进行修改,而且修改程序必须按照修改强制性内容,而不是一般总体规划的修改程序。第四十九条?【近期建设规划的修改】城
市、县、镇人民政府修改近期建设规划的,应当将修改后的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第五十条?【修改规划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补偿
】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
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条文注释:规划修改一般不会直接给当事人造成损
失,但是规划作为行政审批的依据和建设活动的依据,规划修改却可能间接地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规划修改间接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有两种情况:一是
规划修改以后,根据规划发放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可能会因此失效,从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根据《行政许可
法》规定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行政许可做出以后,如果因为非归责于审批机关的行为而被撤销,由此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与补偿。因
此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
,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种应该给予补偿的损失,应当是由于行政许可被撤销而直接造成的,损失和许可被撤销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规
划修改以后,根据规划制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图也需要相应进行修改,从而对有关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经依法审
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因修改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五十三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
资料,并进行复制;(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
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
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第五十四条?【监督结果的公开】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
阅和监督。第五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查处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时,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
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第五十六条?【对行政不作为的处理】依照本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条文注
释: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是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形式,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维护的是法律的尊严和正常的法律秩序。但是在实践中,行
政机关对应当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不处罚的情况却经常发生,这属于一种行政不作为,对于这种行为,监督机关有义务进行纠正。根据《行政处罚法
》的有关规定,《城乡规划法》规定,对于依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也即是说,城乡规划部门不能越级进行行政处罚,但是可以要求下级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给予处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第五十七条?【对违法行政许可的处理】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
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条文注释:《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规划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包括“一书两证”,即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颁发。在这些许可中,可能出现不该许可的许可了,该许可的没有许可的情形,这是都是违法行为,对于这类违法行为,监
督机关也应当进行纠正。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因此,城乡规划法规定的
许可监督,主要是针对不该许可的许可了的情形,而没有涉及该许可的没有许可应当如何处理。对于不该许可的,如果规划主管部门进行了许可,上
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与处罚不一样,上级规划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撤销违法行政许可的决定,
而不仅仅是可以责令有关规划主管部门撤销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规划主管部门撤销。这就给了监督部门更大的权力。但是,根据《行政许可法
》规定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因撤销许可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法”包括补偿程序依法,也包括补偿标准依法两个方面。第
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八条?【未按规定制定规划的人民政府的法律责任】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
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五十九条?【委托不具资质的
单位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法律责任】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镇人
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
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依法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
制性详细规划的;(二)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证的;(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四
)未依法对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的;(五)同意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前
未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六)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的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而不予查处或
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第六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的法律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
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对未依法取得选址意见书的建
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二)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
的;(三)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条文注释:城乡规划管理不仅仅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城乡
规划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能,只有这些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保证城乡规划的落实。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规划的行政许可中,由于
规划许可涉及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多个许可,只有这些许可之间相互衔接,才能发挥出管理许可的应有作用。因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除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如果未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履行必要的职责,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类违法行为包括:(一)对未依法取得选
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批准文件的,这类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二)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
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这类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三)对未
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这类违法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
任是,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二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法律责任】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
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二)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
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三条?【规划编
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条件的法律责任】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
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第六十四条?【建设单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
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
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
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条文注释:建设单位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义务主要是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而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规划要求集中体现
在有关的规划许可文件中,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这些许可文件的规定进行建设。建设单位的违法行为主要就体现为没有取得相应许可,或者虽然取得许
可,但是没有按照许可要求进行建设。建设单位没有取得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文件进行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
设。也就是说,发现违法行为应当立刻停止该行为,避免违法行为的影响扩大。停止建设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一)对于尚可采取
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所谓:“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
响的”,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建筑物本身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比如拆除一定的部分等,使得原本不符合规划的建设活动符合规划要求;二是建设活
动虽然未取得规划许可,但是建设活动符合规划的要求,因此可以补办必要的规划审批。但于这类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是承担相应罚款的处罚责任。
(二)对于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所谓“无
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是指建设活动严重违法,而且这种违法不仅仅是程序上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管理程序,同时这种违法行为还违反了
城乡规划本身,并且是严重违反城乡规划,从而无法对建筑物进行修正。对于这类行为,必须拆除违法建筑,或者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才能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第六十五条?【乡、村建设中违反规划行为的法律责任】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第六十六条?【临时建设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条文注释: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临时建设应当经过规划主管部门批准,而且临时建设只能是“临时”存在,也就是只能在许可的期限内存在,超过许可期限的临时建设就是违法建设。具体说来,临时建设在规划管理中可能有如下违法行为:(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对于上述违法行为,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临时建设违法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拆除,一般来说,拆除以后就可以消除违法行为的影响,所以不需要给予罚款的处罚。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临时建设影响巨大,如果仅仅只是拆除,不足以消除其影响,所以《城乡规划法》规定对违法的临时建设,拆除后仍然可以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第六十七条?【建设工程竣工后不报收竣工验收资料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未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八条?【违章建筑的强制拆除】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条文注释:违反城乡规划的建筑如果不能采取补救措施,应当进行拆除,才能消除违章建筑对城乡建设秩序的破坏,从而维护规划的权威。但是在实践中经常存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按照这一规定,违章建筑的强制拆除权赋予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世界各国的惯例,强制执行权或者属于行政机关,或者属于司法机关,或者由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共享。从我国的立法实践来看,原则上行政行为的强制执行权是属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在法律有专门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享有强制执行权。但是城乡规划法将强制拆除违章建筑的权力赋予了行政机关。这是因为违章建筑量大面广,而且违法事实明显,因此,由行政机关强制拆除,有利于提高效率,也一般不会产生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可能。第六十九条?【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七十条?【施行时间】本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条文注释:《城乡规划法》是在《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城乡规划法》却不能完全取代这一法一条例。由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不仅规定了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制定与实施,而且对村庄和集镇的建设活动进行规范,而城乡规划法只涉及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所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后,《城市规划法》可以被完全取代,不再实施,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只有其中关于村庄、集镇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内容被《城乡规划法》取代,《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关于村庄、集镇建设活动管理的内容仍然有效。
献花(0)
+1
(本文系千百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