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植物的蒸腾作用综合题专题训练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综合题(共10题)
1、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温室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如图中,甲所示为密闭温室内某气体一天中的含量变化,乙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丙中①﹣⑥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分析可知,该气体为______,一天中______点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该植物在6:00﹣18:00时间段内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B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完成的,通过B过程,能够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______。
(3)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A活动强度大于C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_____。
(4)该植物叶肉细胞在12: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用图丙中的序号表示)。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农民朋友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
2、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I、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A、B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结构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Ⅲ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__________________,D关闭,物质Ⅱ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浓度的物质Ⅱ和恒定温度条件下,把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a毫克物质Ⅲ,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解b毫克物质Ⅲ,则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___________毫克(用算式表示)。
3、“山水林湖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生物实践小组根据下面植物生理过程简图,走进田间地头,对提高果蔬大棚产量作指导;并向农民讲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学原理,感悟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回答问题(图中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气体)。
(1)过程①代表_________,其意义之一是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过程②代表_________,其意义是释放有机物中的________,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要提高产量,果蔬大棚白天要增加________,使①增强,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晚上要适当降低_________,使②的速率减缓,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_______。
(3)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原因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①过程吸收空气中的______,放出______,使空气质量提高。过程①和②共同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平衡。
(4)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___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________循环。
4、A、B、C表示植物生命活动过程,D表示遮光处理的叶片,请分析回答问题。
(1)A过程表示______作用,此过程在细胞的______中进行。
(2)B过程表示______作用,此过程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区。
(3)C过程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______。通过检验D叶片淀粉生成的情况,请你预测变蓝的是______部位。(遮光或未遮光)
5、
(1)大棚基地内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棚内温度及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瓜果、蔬菜的自动灌溉。水分在西瓜植株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植物进行的一项生理活动,可用图甲中的过程_____(填图中字母)表示。
(2)西瓜的花是单性花,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为了提高结实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出1条)。
(3)技术人员利用心形模具培育出的心形西瓜(如图丙)倍受年轻人的喜爱。无籽心形西瓜不光外表特别,且口感好。西瓜中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图甲中过程b有关,请写出该过程的反应式:_____。西瓜的心形性状能否遗传给后代?请作出判断并陈述理由:______。
(4)图乙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和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分别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5)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乙中的A点应向______移动。
(6)与温室大棚相比,森林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受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与此直接相关的植物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
6、"开春第一果"之美誉。近几年我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或很多草莓生产基地,开展体闲采摘,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请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草莓可以利用匍匐茎进行繁殖,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___________的遗传特性。
(2)图乙所示草莓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在温室大桶内放养几箱蜜蜂,原因是_______。
(3)新鲜草莓酸甜如怡,果汁丰富,其大量的汁液来自于草莓细胞的_______中(填细胞中的某结构名称)。
(4)为探究草莓的生理作用。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温室大棚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若将该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暗处理后的该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____________(填字母A或B)叶片变成蓝色,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袋内表面都有水珠出现,这主要与草莓植株的____________(填某生理活动)有关。
(5)丁图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草莓大棚内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图中B点之后,草莓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是____________(填数字)时。
7、“”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图1)于2021年5月22日与世长辞,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下图3是图2中海水稻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通过C过程,海水稻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贮存能量的___________,并且释放___________。
(2)海水稻完成图3中的C过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根尖的___________区吸收,再经_____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进入海水稻体内的大部分水会通过图3中所示的___________(填字母)过程散失到环境中。
(3)图3中的A过程主要发生在海水稻细胞的___________(填细胞内的结构名称)内,该过程对海水稻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
(4)在迪拜的沙漠里长出的海水稻,最高亩产达到了520公斤。将同样的海水稻种植在其它沿海滩涂,亩产量往往会发生变化,影响海水稻产量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等。
8、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万公顷,赤峰市很多地区也在种植水稻。下图表示水稻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描述的是图一水稻的C作用。请写出该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
(2)图二是某生物小组探究“水稻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将图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____循环。
(4)遇到涝害时要及时给稻田排水,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在护绿、低碳上应该做些什么?_____。(回答一条即可)
9、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______运到各处器官。
(2)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______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______,再运到组织细胞。
(3)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4)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5)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______(填字母)表示。
10、,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图一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一)中的叶片先进行了24小时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将(图二)放于光下照射4小时,取下甲、乙叶片,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甲叶片的主脉切断:断点上方为A部分,断点下方为B部分。)甲叶片B部分呈蓝色、A部分不呈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
(5)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请你帮助他们分析,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__________
(6)若图二栽的是一株珙桐树,从它所占地位属于____________无机盐。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1)???二氧化碳18
(2)ABC气孔???水分
(3)18:00﹣6:00
(4)①②⑤⑥
(5)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乙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1)
分析图甲可知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即图中的6﹣18点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二氧化碳。从傍晚18点太阳落下到第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测得的温室内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一天当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18点。
(2)
图乙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在白天有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乙图中气体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B过程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根吸收水分,同时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
综合分析甲乙两图信息可知,表示A呼吸作用活动强度大于C光合作用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18:00﹣6:00。
(4)
12:00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吸收的氧气全部都由光合作用吸收和释放,因此叶肉细胞在图甲中12:00时进行的生理过程与图丙中①②⑤⑥过程相对应。
(5)
根据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瓜果蔬菜,要提高其产量,必须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
2、14a-24b
【分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如下: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图1:A将物质从下往上运输,为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B将物质从上往下运输,为筛管,运输有机物;Ⅰ是由A导管运输到叶中去的,所以Ⅰ为水,则图中展示的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Ⅱ表示二氧化碳,Ⅲ可以沿着B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所以Ⅲ为有机物,Ⅳ为氧气;则C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D表示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为气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Ⅰ表示的物质为水,Ⅳ表示的物质为氧气,A为导管,B为筛管,C为叶绿体,在叶绿体内进行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指的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结构C叶绿体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图1中物质Ⅲ为有机物,图2中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速率,6时-20时,光合速率都大于0,植物都会积累有机物,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所有光合速率×时间可以表示有机物的积累量,即甲植物和乙植物曲线与横坐标时间围成的图形面积可以分别表示它们积累的有机物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的面积大于乙植物,所以甲植物合成Ⅲ有机物较多。乙植物在12时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D气孔关闭,物质Ⅱ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片,光合作用缺少原料,速率下降。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时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交汇在同一点,表示此时甲乙光合速率相等。
(3)甲植物,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可以合成a毫克物质Ⅲ有机物,则光照14小时后,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4a。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过程。只要是活的植物体就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24小时内,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24b。则最终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有机物的量为: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即为14a-24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3、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
(2)???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传粉
(3)???二氧化碳???氧气???碳-氧##二氧化碳和氧气
(4)???蒸腾作用???气孔???水
【分析】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重)+氧气。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因此,过程①代表光合作用,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有机物,而且为呼吸作用提供了氧气,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过程②是呼吸作用,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白天光照充足时,可以适当的提高温度,以提高果蔬的①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利于增产。当夜晚降临时可以适当的降低温度,低温能降低植物的②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这样就能够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使果蔬的产量提高。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在温室大棚中放养蜜蜂,提高挂果率,这说明有些动物能帮助植物完成传粉。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过程①光合作用和②呼吸作用共同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4)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空气湿度增加的原因是大量的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维持着生物圈的水循环。
4、
【分析】
图中A的原料是氧气,产物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B释放水蒸气,为蒸腾作用;C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氧气,为光合作用;D表示遮光处理的叶片。
【详解】
(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故A过程表示呼吸作用,此过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所以,B过程表示蒸腾作用,此过程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或根毛区)。
(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淀粉)。所以,C光合作用过程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照。叶片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唯一的变量是光,叶片的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叶片的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通过检验D叶片淀粉生成的情况,可预测变蓝的是未遮光部位。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5、a+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不能,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B,E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分析】
图甲表示西瓜叶片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乙表示西瓜植株在一天内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情况,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EF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FG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详解】
(1)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即图甲中的a。
(2)传粉受影响,会导致减产,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可辅以人工辅助授粉,达到提高结实率的目的。
(3)图甲中的b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则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西瓜的心形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即西瓜的心形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
(4)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耗有机物。因此在图乙中,AB段和FG段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BC段和EF段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消耗有机物;C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制造有机物;C、E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在图乙曲线中,光合作用开始的点是B点,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E。
(5)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酶参与的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下降,进而导致呼吸作用强度降低,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则A点应向上移动。
(6)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两者都需要酶的参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光照强度和时间也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对温室大棚来说,森林会因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而导致环境中温度和光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6、(或雄蕊和雌蕊)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液泡?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蒸腾作用B点以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有机物得以积累18
【分析】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详解】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故图甲所示草莓可以利用匍匐茎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2)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故图乙所示草莓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或雄蕊和雌蕊)。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异花传粉的花又分虫媒花和风媒花。故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在温室大桶内放养几箱蜜蜂,原因是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
(3)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新鲜草莓酸甜如怡,果汁丰富,其大量的汁液来自于草莓细胞的液泡中。
(4)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若将题图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打开阀门①、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发现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这说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装置中,见光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的叶片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若将暗处理后的该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叶片变成蓝色。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所以,若将该装置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塑料袋内表面都有水珠出现,这主要与草莓植株的蒸腾作用有关。
(5)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在曲线图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表示植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分解有机物。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所以,丁图中,B点之后,草莓体内的有机物开始积累,这是因为B点以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使有机物得以积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一天中,大棚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刻就是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的时刻:18时。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B线粒体???为水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土壤的盐碱度
【分析】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详解】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图3中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图3中C表示光合作用。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水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只有约1%的水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B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3)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图3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故图3中A表示呼吸作用。
(4)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单产可达300kg/667m2(667m2=1亩)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的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具有抗涝、抗盐碱、抗倒伏、抗病虫等能力。因此,影响海水稻产量的环境因素有土壤的盐碱度等。
【点睛】
熟知植物的生理作用及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b→a→d→c水???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处理等
【分析】
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所以,图一中:A表示蒸腾作用,B表示呼吸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详解】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图一水稻的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图二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b暗处理→a遮光照射→d酒精脱色→c漂洗加碘。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所以,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我们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9、c、d
【分析】
分析题图:a有机物,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详解】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筛管运到各处器官。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a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a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a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再运到组织细胞。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减小,于是b氧气被吸入肺。
(4)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c、d表示。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过程、意义,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一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图一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一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图一中,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图二中,甲叶把主叶脉切断,由于叶脉中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这样甲叶的A处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了,因此在甲叶的A、B两处就形成以水分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而A部分不变蓝,说明B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A部分因为没有水分,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乙叶处遮光,和甲B处不遮光,这样就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而实验的结果是B部分变蓝,说明见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而未见光的部分乙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未制造淀粉。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5)图二中,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在取下罩在乙叶片上的口袋时,发现口袋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因此水珠是由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形成的。
(6)珙桐,又名鸽子树,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树叶的叶片缺无机盐磷时呈暗绿或紫红色。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从控制实验变量方面切入。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