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1年江西省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1
2022-03-25 | 阅:  转:  |  分享 
  
2021年江西省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1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题)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将视野由甲变成乙,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A.转动转换器

B.向左移动玻片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视野亮度

2、

A.病毒B.变形虫C.玉米D.牛

3、

A.分生组织B.保护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

4、



A.番茄果实和小肠都属于器官

B.番茄果肉细胞与小肠的肌肉细胞结构不同

C.番茄果实与小肠的形成都需要经过细胞分化

D.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与小肠上皮组织的功能相同

5、C)。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与A相比,B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

C.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D.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6、

A.感受器在咽部B.效应器是呼吸肌

C.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它是一种简单反射

7、“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步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步骤①是为了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B.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是为了促进细胞吸收有机物D.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现蓝色

8、



A.种子的萌发是一个消耗大量能量的过程

B.能量释放的过程可以用氧气产生量来表示

C.在阶段3,呼吸作用非常旺盛

D.在阶段4,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9、



A.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

B.夜蛾的逃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与蝙蝠捕食无关

10、



A.从④流入②B.从④流入③

C.从②流入④D.从①流入③

11、

A.能吞噬细菌B.可运输氧气

C.能清除衰老细胞D.可产生抗体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

A.生物圈的物质循环B.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的变异现象

13、



A.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B.完成动作时,上肢肌肉同时收缩

C.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

D.该行为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14、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A.20条+XB.20条+YC.20对+XXD.21条+X

15、

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D.婴儿

16、1000万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库中储存的基因都相同B.基因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

C.建立基因库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7、



A.图中①为杜梨,②为彩叶豆梨

B.图中所示为有性生殖过程

C.②为①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水和无机盐

D.①以后所结果实性状由②决定

18、

A.蚯蚓的环状体节B.人类皮肤的角质层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鳞片

19、



A.血液流经人工膜肺机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血液由股静脉流出,通过上腔静脉回到心脏

C.回到心脏的血液不会再进行肺循环

D.患者心脏四个腔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20、(?)

A.外出时选择正规餐馆用餐B.常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C.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二、综合题(共4题)

1、



(1)图甲组成的生物与图___________所示生物的亲缘关系更近。

(2)图乙中的标号④为___________外壳,与图甲中标号___________所示结构都能对内部起保护作用。

(3)图丙中的⑨为___________,与图甲中的②和图乙中的⑤均含有___________,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2、“纵纹”和“斑块”两种花纹。“纵纹”类似于荷叶叶柄的纹路,而“斑块”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



(1)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酶,却含有蛋白酶,蛇的这种消化酶种类适应于它们肉食性取食类型。有人在试管中加入2mL蛇的唾液和5mL淀粉溶液,一定温度下处理10分钟,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溶液_______________(变/不变)蓝色。蛇的消化系统组成与人类似,食物也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中被消化吸收。

(2)红纹滞卵蛇是无毒蛇。但是野外环境中,会出现一些有毒蛇,一旦被毒蛇咬伤,除了及时进行排毒处理外,有时还要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抗蛇毒血清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3)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_______________花纹类型为主,因为另一花纹类型的幼蛇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这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起了选择作用,决定进化的方向。

3、



(1)负重屈肘能锻炼上肢力量。据图1所示,该运动中肱二头肌牵拉桡骨绕______活动。肱二头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肌肉细胞通过______释放的。

(2)运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会造成骨骼肌损伤。损伤后修复过程如图2。骨骼肌纤维细胞表面附着的卫星细胞会转化为成肌细胞。成肌细胞可通过①②_______过程增加数量,再经过③④______过程发育成骨骼肌纤维细胞。若干骨骼肌纤维细胞集合成束形成______,完成修复。

(3)骨骼肌修复是有一定限度的,为减少损伤发生,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______(多选)。

a.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b.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

c.长时间超负荷地运动d.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4、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图乙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

(3)图丙中,图A表示___________关系;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图B又可以体现图C?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由于过度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共1题)

1、(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系到实验。



(1)同学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____。

②比较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___。

④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同学们将已萌发的种子培育至开花,观察植株花期长短的性状,结果如下:



单季花和连续开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结果可知,连续开花为_____性状。花期长短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主要步骤,应注意灵活的应用。

【详解】

图甲转换到图乙,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本来在右边的细胞移向中央,由于显微镜呈倒像,所以应该是向右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中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步骤等是本题解题关键。

2、B



根据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不同可以把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A.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整个身体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变形虫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B符合题意。

CD.玉米是植物,牛是动物,它们都属于多细胞生物,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了解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是解题的关键。

3、A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详解】

A.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A符合题意。

B.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二者属于输导组织,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组织的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4、D



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详解】

A.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番茄的果实和小肠都属于器官,正确。B.番茄果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小肠的肌肉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正确。C.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番茄的果实和小肠都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都需要经过细胞分化,正确。D.番茄果实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与人体的上皮组织功能不同。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保护组织只具有保护功能,错误。故选D。

【点睛】

掌握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5、D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详解】

A.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和水分,其中需要无机盐种类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故A正确。

B.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图中B有比A更多的近土壤表层大量平行的侧根,推断与A相比,B植物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元素,故B正确。

C.毛刷状结构增大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取更多的无机盐,故C正确。

D.植物的根多种多样,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根的形态也有差异,这说明根的不同形态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6、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其过程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作出反应。在采集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时,患者会剧烈的咳嗽,感受器在咽部,效应器是呼吸肌;咳嗽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可见C错误。

故选C。

7、B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

A.步骤一: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但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暗处理一夜使叶片内储存的淀粉消耗完,与蒸腾作用无关。错误。

B.步骤二:把同一叶片遮一半露出一半,控制唯一变量为光照,是设置对照试验。正确。

C.步骤三:酒精隔水加热为了溶解叶绿素,方便观察碘液的染色情况,不是为促进细胞吸收有机物。错误。

D.步骤四:淀粉遇碘变蓝,见光部分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才能呈蓝色。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的实验。

8、B



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种子的萌发首先是消耗种子内储存的有机物来提供能量,发芽后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生成的有机物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所需,一部分储存起来。

【详解】

A.种子萌发先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大量能量,是一个消耗大量能量的过程,正确。

B.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产生氧气贮存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消耗氧气,所以氧气产生量不能表示能量释放过程,应该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能量释放的过程。错误。

C.阶段3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说明呼吸作用非常旺盛。正确。

D.阶段4是种子有嫩芽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被消耗,不排到空气中。正确。

【点睛】

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D



此题可根据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动物的行为和自然选择的相关内容解答。

【详解】

夜蛾可通过感受器接受声音脉冲的刺激,然后作出逃离反应。A正确;夜蛾的逃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夜蛾采取不同的策略逃生,是夜蛾和蝙蝠长期的生存斗争的结果,即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夜蛾具有不同的逃生策略是蝙蝠对夜蛾的选择。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对先天性行为和自然选择的掌握,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0、A



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详解】

A.血液只能从②流入④,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从④流入②,正确。

B.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所以不能从④流入③,但与房室瓣无关。错误。

C.血液应该从②流入④,房室瓣不必阻止,错误。

D.血液应该从①流入③,房室瓣不必阻止,错误。

【点睛】

掌握心脏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分清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是重要的知识点,应特别理解和记忆。

11、B



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最少,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功能是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细胞,可产抗体,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2、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据此解答。

【详解】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点睛】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概念的理解。

13、B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A.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肌肉的收缩提供动力,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的,故A正确。

B.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用力抓挠时完成屈肘动作,上肢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B错误。

C.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故C正确。

D.黑猩猩用力抓挠表示请求同伴梳毛这是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躯体运动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比较。

14、A



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成对,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每对体细胞的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因此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男性,性染色体为XX时,是女性。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时,是雌性。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是21条,那么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条+X。A符合。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的是生物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15、C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形成胚胎并且长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人体的发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的胚胎发育阶段;二是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的胚后发育阶段。精子和卵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是人体发育的起点。

16、A



本题考查基因的定义、特点及传递。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多样性特点;基因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不同生物的染色体不同,DNA不同,基因不同,性状不同;基因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下一代。

【详解】

A.不同物种(如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所以基因库中储存的基因都不相同,故A不正确;

B.基因通过精子与卵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故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建立基因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故C正确。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基因的定义、特点及传递。

17、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图中①是接穗彩叶豆梨,②是砧木杜梨。嫁接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一般不能变异出新品种,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②砧木杜梨为①接穗彩叶豆梨提供生长发育所需水和无机盐。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嫁接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具有无性繁殖的优点,即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此方法应用很广。

18、A



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气管等。

(4)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详解】

蚯蚓的环状体节,可以增加它运动的灵活性,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

陆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人的皮肤,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故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总结陆生动物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9、C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

A.依靠人工膜肺机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A正确。

B.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人工膜肺主要是用于体外呼吸,采用的是血液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氧合血回输静脉(V-V转流),将静脉血在流经肺之前已部分气体交换,弥补肺功能的不足。通常选择股静脉引出,颈内静脉泵入,经过上腔静脉回到右心房。B正确。

C.V-V转流只部分代替肺功能,因为只有一部分血液被提前氧合,血液回到右心房后,流入右心室,再经过肺循环,回到左心房,故C说法错误

D.因为患者的血液在体外,流经人工膜肺时,已经有部分血液提前氧合,因此,流入心脏右侧的血液也是动脉血,故心脏四个腔内的血液均为动脉血,D正确。

故选C。

【点睛】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0、B



美丽中国梦”就是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选项中属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就是正确做法。

【详解】

A、外出时选择正规餐馆用餐,有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木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减少森林绿化面积,增加气候灾害。故B符合题意

C、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利于身体健康。故C不符合题意。

D、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用私家车,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释放,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二、综合题

1、①细胞核???遗传物质

【分析】

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核、③是细胞质、④是蛋白质外壳、⑤遗传物质、⑥是细胞壁、⑦是细胞膜、⑧是细胞质、⑨是细胞核。

【详解】

(1)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图甲组成的生物与图丙所示生物的亲缘关系更近,其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都是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图乙中的标号④为蛋白质外壳,与图甲中标号①所示结构都能对内部起保护作用,因为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病毒的内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图丙中的⑨为细胞核,与图甲中的②细胞核和图乙中的⑤均含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细胞、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分析】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

(1)蛇类唾液中缺乏人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分海,却含有蛋白酶。有人在试管中加入2mL蛇的唾夜和5mL淀粉溶液,—定温度下处理10分钟,加入碘液后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原因是蛇类唾液中没有唾液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蛇的消化系统组成与人类相似,食物也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蛇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蛇毒,保护人体不被蛇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纵纹”类似于荷叶叶柄的纹路,而“斑块”则容易藏在芦苇、香蒲等植物叶丛的投影中。在以荷花为主要植物的湿地环境中,分布的红纹滞卵蛇可能以纵纹花纹类型为主,因为另一花纹类型的幼蛇在成长过程中谷易被捕食而遭到淘汰。这说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决定进化的方向。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功能。同时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3、abd

【分析】

此题可根据运动的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科学的运动方式以及细胞的分裂、分化去分析解答。图中①②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③④表示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详解】

(1)屈肘时,肱二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牵拉桡骨绕关节活动;肱二头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是由肌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①②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成肌细胞可通过①②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③④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分裂后的细胞通过③④细胞分化过程发育成骨骼肌纤维细胞,骨骼肌纤维细胞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若干骨骼肌纤维细胞集合成束形成肌肉组织。

(3)根据科学运动的常识,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活动肌肉和关节;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以免运动带来的伤害;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缓解运动时的紧张和消除肌肉疲劳。长时间超负荷地运动,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过度疲劳甚至损伤。因此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abd。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的知识有:运动的产生、生命活动能量的提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以及科学的运动方式。

4、b太阳???共生???鹰和蛇???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

(1)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c→d→a→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b,所以“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故图乙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3)图丙中,图A两种群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图B中两种群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图C中两种群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丙中,A图表示共生关系。图甲中,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即图丙中的B,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即图丙中的C,因此鹰、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B图又可以体现C图。

(4)生物能影响环境,生物也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如果由于过度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导致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三、探究题

1、4℃???23组???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C隐性aa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分析】

本题是科学探究题。科学探究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由三组实验可以得出:第1和第2组的变量是温度;第2组和第3组的变量为是否与湿沙混合。另外此题还要结合生物的生殖与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分析解答。

【详解】

(1)①第1和第2组的变量是温度,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常温处理种子萌发率为0,4℃冷藏处理种子萌发率是19%,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4℃。

②比较第2组和第3组两组实验结果,第2组和第3组的变量为是否与湿沙混合,不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19%,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42%,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那么温度应是常温,保证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因此设置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与第1组形成对照。

④第4组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说明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还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因此得出的结论是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亲代都是单季花,子代出现连续开花,子代连续开花表现出的为隐性性状,单季花是显性性状。控制花期长短性状的基因是A和a,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连续开花是隐性性状,因此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aa。

(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等优点。

【点睛】

此题要求掌握的时:理解探究实验中的变量,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无性生殖的运用。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