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模板施工方案(滨州医院轮扣)
2022-03-25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1-

2.工程概况 -2-

3.施工安排 -5-

4.施工准备 -6-

5.模板设计 -10-

6.模板加工及成品保护 -25-

7.模板安装与拆除 -27-

8.模板维护及管理 -33-

9.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 -34-

10.成品保护措施 -35-

11.模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35-

1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37-

13.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40-

14.计算书 -46-

0.50.8碗扣式梁模板钢管支架计算书 -46-

180mm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57-

350mm碗扣式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77-

400mm墙模板计算书 -87-



















1.编制依据

1.1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序号 名称 编制时间 1 《项目安全管理手册》及有关手册、程序文件 YJFZ/QB-GL/AQTJ-2013 2 第二人民医院工程施工图纸 3 第二人民医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国家、行业、地方规范规程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6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7 《安全网》 GB5725-2009 8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GB/T17656-2008 9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程》 GB50720-2011 10 行业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2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13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 1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1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1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7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1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9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 JG/T503-2016 2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231-2010 20 地方 《轮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DB44T1876-2016

1.3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制时间 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393号令 2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住建部令第37号(2018) 5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办质〔2018〕31号 6 《山东省房屋市政施工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18年8月1日 2.工程概况

2.1工程总体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单位 4 设计单位 5 监理单位 6 质量监督单位 7 施工总承包单位 8 劳务分包 9 安全目标 2.2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面积(m2) 总建筑面积 119093.91 地下建筑面积 28282.57 地上建筑面积 90811.34 2 建筑层数 地下 1层 地上 病房楼19层

医技楼4层

高压氧舱1层

附属业务用房6层 3 高度 基底标高 -7.1 最大基坑深度 -7.7 结构高度 76.95m 建筑总高 82.25m 4 结构型式 地下部分 框架结构 裙房部分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高压氧舱部分 框架结构 附属业务用房部分 框架结构 病房楼部分 框架剪力墙结构 2.3现场情况

目前现场已完成旧有建筑的拆除及平整工作。

项目位置示意图 2.4方案概况

按照目前提供的相关图纸,本工程地下室一层,层高为5.85m;

地上部分:

病房楼,地上19层,层高为4.5m、3.9m,机房层5.0m;

医技综合楼,地上4层,层高为4.5m,机房层3.3m;

附属业务用房,地上6层,地下1层,层高4.5m、4.2m,机房层高3.5m;

高压氧舱,地上1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6.75m。

根据图纸:柱子截面大小为9001000mm、850950mm、800900mm、700800mm、600800mm、10001100m、9001050mm等;

板厚度大小为:350mm、300mm、250mm、180mm、120mm、100mm等;梁截面大小为:200300mm、200400mm、200850mm、250750mm、400700mm、400760mm、400850mm、500800mm等。

根据图纸信息,本工程有梁截面超大、板超厚的情况,所以存在普通模板支撑和高支模支撑(高度大于8m、支撑荷载过大的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两种支撑形式。高支模支撑方式将根据正式图纸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完成后用于指导现场的施工。

2.5模板施工重难点

2.5.1施工重点

本工程面积大、层高高,跨度大,如何控制构件的截面尺寸、定位,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成型效果是模板管理的重点。

本工程主要采用15mm双面覆膜多层板,理论上可周转的次数为10次,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并不能达到10次,导致材料浪费。

2.5.2施工重点分析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及时弹出定位线并反复复核,钢筋绑扎时若有钢筋偏位需先进行纠偏后方可绑扎柱钢筋;模板支设时需先在预埋的钢筋上焊接定位筋;对各个柱的模板进行编号,确保模板对号入座控制损耗率。

现场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时,优化模板使用方式,尽量少的避免模板木方的裁切,施工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熟悉相应的模板体系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管理施工班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及损耗。

2.5.3施工难点

工期相对紧张、场地狭小、质量高标准对现场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因内支撑占用竖向结构施工,如何组织流水施工是难点。

模板的设计选型必须要保证其刚度要求,保证接缝严密,确保不胀模,不漏浆是重点。

2.5.4施工难点分析

现场将通过缜密的先期策划,严格的过程控制,精细化日常管理,保证本工程模板施工顺利进行。

合理划分施工段和流水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结构能最大限度进行流水施工。

模板选型及设计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计算应当全面并在计算过程中预留一定的富余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质量巡检,提高质量要求,验收通过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施工安排

3.1施工部位及工期要求

时间

部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备注 地下室结构施工 2020年10月22日 2020年12月31日 地上结构施工 2020年10月31日 2021年12月17日 以上工期为计划工期,具体施工时间以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为准。

3.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3.2.1管理层负责人



组织机构图

序号 项目职务 姓名 岗位职责 1 项目经理 全面负责管理工作和人员调配。 2 执行经理 配合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工作和人员调配。 3 现场经理 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生产管理工作。 4 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5 安全员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 6 物资负责人 负责模板、支撑体系材料的进场验收以及收料、发料工作。 7 技术方案师 负责检查模板支设技术交底、现场问题解决。 8 质检员 负责检查模板支设质量,并履行对监理的各项报验工作。 9 工程部经理 负责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和生产计划的落实实施。 10 工长 负责对工人的二次技术交底。 3.2.2劳务层负责人。

序号 项目职务 姓名 岗位职责 1 劳务分包

项目经理 负责各工种的全面管理工作,落实总包单位的技术交底,做到工程生产有计划,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 劳务分包

安全员 负责各工种的安全管理工作,交底 3.2.3工人数量及分工

(1)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本医院工程地下结构面积约28000平米,同时负一层包括约6500平米人防结构,此阶段投入劳动力436人,其中测量工6人,钢筋工100人,木工150人,砼工40人,架子工40人,力工30人,塔吊司机6人,其他工人若干。

(2)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地上结构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525人,其中测量工6人,钢筋工80人,木工120人,砼工40人,架子工40人,防水工50人,塔吊司机6人,信号工12人,其他工人若干。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施工前,所有施工人员都要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及时解决图纸设计问题。

4.1.2在施工前,要做好方案交底及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于梁、柱结构、梁柱节点做法的施工做深入的技术交底。

4.1.3对于模板体系进行计算、验算。

4.1.4对于施工用的材料进行统计计算。

4.1.5模板施工之前对现场的模板位置进行测量、放线施工,将标高引入楼层。

4.1.6将模板底部找平,墙、柱模板底部封堵严密。

4.1.7当层高大于等于5m时,应将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开浇筑,即先浇筑竖向结构,待竖向结构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浇筑水平结构。

4.1.8流水段划分:





地下流水段划分图



地上区域流水段划分图

4.2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日期 1 圆盘锯 台 4 2020年10月15日 2 平刨 -503 台 4 2020年10月15日 3 台钻 508S 台 8 2020年10月15日 4 手提电锯 A 台 30 2020年10月15日 5 压刨 1065 台 4 2020年10月15日 6 锤子 重量0.25、0.5kg 把 40 2020年10月15日 7 扳手 把 25 2020年10月15日 8 线垂 个 5 2020年10月15日 9 工程检测尺 个 10 2020年10月15日 10 钢卷尺 个 40 2020年10月15日 11 塔吊 台 1 2020年10月20日 TC6015 台 2 2020年10月15日 TC5012 台 2 2020年10月31日 TC7015 台 1 2020年10月31日 4.3材料准备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进场日期 1 多层板 15mm ㎡ 60000 2020.10 2 木方 40×80mm、50×100mm m3 200 2020.10 3 方钢管 40403 m 1000000 2020.10 4 钢管 Φ48×2.7 m 5000 2020.10 5 扣件 个 1600 2020.10 6 M14螺栓 根 10000 2020.10 7 三段式止水螺杆 根 20000 2020.10 8 盘扣 m 225000 2020.10 9 轮扣 m 675000 2020.10 备注:1)辅助材料准备:水性脱模剂、海绵条、钉子、扳手、铁锤、铲刀拖布等。

2)以上所列材料用量为估算量,具体应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3)进场时间随工程进度分批进场。

4.3.1材料的标准和进厂验收要求:

4.3.1.1钢管

(1)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级钢的规定。

(2)钢管采用Φ48×2.7钢管。钢管端部切口平整。

(3)新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硬弯、压痕。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规范下表的规定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工具 1 外径 -0.5 游标卡尺 壁厚 -0.36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边面锈蚀深度 0.18 游标卡尺 (5)旧钢管应无锈蚀,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若有锈蚀则其外表面锈蚀深度不得大于0.18mm。

(6)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钢管弯曲 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 L≤1.5 ≤5 钢卷尺 立杆钢管弯曲 3m<L≤4m ≤12 4m<L≤6.5m ≤20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6.5 ≤30 (7)钢管上严禁打孔。

(8)钢管应涂有防锈漆。

4.3.1.2扣件

(1)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

4.3.1.3可调式U型托

(1)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

(2)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可调杆与螺母合长度不得少于扣

(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变形不应大于1㎜。

(4)严禁使用有裂缝的支托板、螺母

4.3.1.4木方

模板用龙骨方木,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木方截面尺寸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使用前木方的使用面要加工平整。抗弯强度等数值达到施工及规范要求。

4.3.1.5多层板

(1)多层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15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5)进场模板规格为915mm×1830mm×15mm,1220mm×2440mm×15mm。

4.3.1.6安全网

采用经国家指定监督检验部门鉴定许可生产的厂家产品,同时应具备监督部门批量验证和工厂检验合格证。安全网力学性能应符合《安全网》(GB5725-2009)的规定,平网采用P-3×6m的锦纶编织安全网,网眼孔径不大于10cm。

4.3.2材料的验收管理:材料进场后,单独存放,材料员、工长、质量员、技术员进行进场检查,安全员每天对材料进行抽查,防止不合格产品用在模架上,检查合格后,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构配件进场检查与验收按规范要求进行,构配件尺寸有抽检不合格时应对该全部构配件进行实测,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4.3.3试验准备

进入现场的钢管和扣件必须按要求进行现场抽验检测,只有进行抽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应用到工程中。 M14 地下室外墙、水池侧壁采用止水螺栓 4 柱 15厚覆膜

多层板 层高-梁高+20mm 方圆模板紧固件(柱箍材料采用Q345型钢,规格#100厚度25mm) 40×40×3方钢、40×80木方 5 梁 15厚覆膜

多层板 / Φ48×2.7双钢管 40×80木方;

40×40×3方钢 M14 梁底采用轮扣+顶托支撑 6 板 15厚覆膜

多层板 / Φ48×2.7双钢管 40×80木方;

40×40×3方钢 / 板底采用轮扣+顶托支撑 7 楼梯 15厚覆膜

多层板 / Φ48×2.7双钢管 40×80木方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5.1.1柱模板设计

表5-2

分类 截面尺寸 柱箍选择 次龙骨间距(mm) 主龙骨间距(mm) 备注 小截面柱 截面宽度、高度均小于等于800mm 方圆模板紧固件:宽度80mm 200 400

(柱底部三道柱箍间距为350) 第一道柱箍起步距离不大于150mm 大截面柱 截面宽度、高度其中之一大于800mm 方圆模板紧固件:宽度100mm 200 400

(柱底部三道柱箍间距为350) 第一道柱箍起步距离不大于150mm 5.1.2剪力墙模板设计

表5-3

墙厚 竖围檩间距(mm) 横向围檩(mm) 横向围檩起步距离(mm) 对穿螺栓间距(mm) 备注 ≤400 450 450 ≤300 450×450 5.1.3梁模板设计

(1)梁侧模板

表5-4

梁截面尺寸 次龙骨间距(mm) 主龙骨间距(mm) 对拉螺栓设置根数 对穿螺栓间距(mm) 备注 h≤800 250 500 1 500 800<h≤1300 250 500 2 500 1300<h≤1650 250 500 3 500 h≥1650 250 500 4 500 (2)梁底模板

表5-5

梁宽 梁高 梁底立杆选型 梁底立杆根数 梁侧立杆距梁距离(mm) 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mm) 水平杆步距mm b≤300 h≤500 轮扣 0 ≤600 900 同板水平杆步距 500<h<1200 1 h≥1200 2 300<b≤400 h<1200 轮扣 1 ≤600 900 同板水平杆步距 h≥1200 2 400<b≤500 h≤800 轮扣 1 ≤600 900 同板水平杆步距 h>800 2 500<b≤600 h≤700 轮扣 1 ≤600 900 同板水平杆步距 h>700 2 5.1.4板模板设计

表5-6

层高H(m) 板厚d(mm) 支撑体系选型 立杆横向间距(mm) 立杆纵向间距(mm) 水平杆步距(mm) 次龙骨间距(mm) 备注 H<8 d≤180 轮扣式脚手架 1200 1200 1800 ≤250 300>d≥200 900 1200 d=300、350 900 900 1200 5.1.5楼梯模板设计

表5-7

支撑体系选型 次龙骨间距 主龙骨间距(mm) 立杆间距(mm) 备注 扣件式脚手架 ≤250 800 800×800 5.2模板设计

5.2.1基础底板

5.2.1.1底板侧模

砖胎膜采用240厚蒸压粉煤灰砖砌筑至筏板、承台顶部,蒸压粉煤灰砖采用MU10,水泥砂浆M5,砖胎膜与护坡之间肥槽等到砖胎膜强度达到%厚进行回填上部采用木模板支设。



砖胎膜示意图

5.2.1.2底板导墙模板

外墙300mm高导墙模板:采用木模板,钢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用材料加工)





底板导墙模板示意

5.2.1.3集水坑模板设计

集水坑模板支设采用15mm厚多层板定制组拼的开口木盒子,背楞为50mm×100mm木方,间距为250mm,盒子内部加木方顶撑,间距为500mm,模板上口以及侧模用Ф16的穿墙螺杆与底板措施钢筋焊接牢固,同时模板底侧采用C20顶模筋(中间焊接止水片),间距为1000mm,防止浇筑砼时模板上浮,底模预留排气孔洞。

集水坑内壁模板底端以及底模处设置20cm长钢筋棍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棍与面筋焊接,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同时在模板底端设置通长马登铁支托模板,马登铁与底板钢筋点焊增强稳定性。



集水坑模板支设图

为防止坑底混凝土上涌,模板上浮,可在模板结构顶端增加配重。可采用分次浇筑的方法防止模板上浮,减少所需配重。集水坑内混凝土首次浇筑至坑底面标高(也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浇筑高度),待下层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再继续浇筑,但必须保证二次浇筑前下层混凝土未初凝,严防施工冷缝的产生,且应增强接缝处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5.2.2框架柱模板

(1)工艺流程

框架柱钢筋验收完毕→绑扎模板定位筋→核对预留洞口位置及埋件位置→组拼模板→安装定型柱箍→调整固定→验收

(2)模板加工及安装

面板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次龙骨采用4080木方或40403mm方钢,现场根据柱截面尺寸,在木工加工后台预拼木模板定型加工,每片模板顶部预埋Φ18钢筋吊环。框架柱箍采用厂家租赁可调节定型柱箍固定,定型柱箍间距600mm。独立柱距地面1/3柱高范围内为主龙骨加密区,加密区内主龙骨间距300mm。在柱模板支设时用钢管加U型托侧面斜支顶及钢丝绳牵拉,在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柱子四周各预埋2Φ25短钢筋(长度300mm)固定柱模底口。独立柱支模详图。







(3)梁柱节点处理

采用多层板、钢管、木方围成柱角,下部用柱夹具夹紧。现场拼接此处要求调节拼接,保证直角。如下图:







梁模安装后,要拉中线进行检查,复核各梁模中心,位置是否对正待楼板模板安装后,检查并调整高度,然后将顶板模与梁侧模钉牢。





(6)在梁柱节点梁端的梁底模板上留设清扫口(梁宽×100),垃圾清扫完后,用木模将清扫口封堵上。

(7)地下车库梁底板模板支设与顶板模板的竖向脚手架立杆为一整体,要求托着板底梁的水平钢管搭设时要严格控制其位置,要求水平尺寸和标高准确。

(8)梁侧模用4080木方与多层板钉牢。

(9)顶板模板与墙柱接触处必须加海棉条,以防止漏浆。

5.2.3墙体模板

(1)工艺流程:

墙体钢筋验收完毕→绑扎模板定位筋→核对预留洞口位置及埋件位置→拼装门口模、刷脱模剂→安装固定门口模→门口模贴海绵条→组拼单面模板→穿入螺栓→组拼另一侧模板→安装龙骨、紧固螺栓→调整固定→验收

(2)模板加工及安装

模板安装前,应依次弹出墙体位置线、门窗洞口线及模板安装控制线。本工程所有墙体采用15mm厚覆膜多层板双面支模配置,次龙骨采用40×40mm的方钢管+40×80mm木方,方钢间距200mm,模板拼缝处增加4080mm的木方,主龙骨为并排双Φ48×2.7mm钢管做横向楞间距450mm,墙加固采用M14的对拉螺栓,山型扣件与将双侧模板固定牢固。对拉螺栓间距为450mm×450mm矩形布置。墙体距地面1/3墙高范围内为主龙骨加密区,加密区内主龙骨间距250mm。模板外侧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于柱子或地面。

地下室外墙、有防水要求墙体及人防墙体,采用三段式止水对拉螺栓。无防水要求或人防要求的墙体采用对拉螺栓,在对拉螺栓上套φ18mm的塑料管,在塑料管两端与模板接触处分别套一个塑料帽,在塑料帽外加一个海棉止水垫,确保混凝土不漏浆。

合模前,先进行隐检。先拼装口模,然后按先施工顺序,将墙体一面的模板安装就位,然后穿墙螺栓,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另一侧模板,拧紧穿墙螺栓,调整斜撑及花篮螺栓使模板垂直。墙体模板竖拼见下图。











地下部分墙体丁字处模板支设见图,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墙体应采用带止水片的对拉螺栓,普通墙体使用普通对拉螺栓,并套塑料管,以循环使用。















5.2.4梁板模板

(1)工艺流程

弹出梁轴线及梁板水平标高线并复核→搭设梁板模支架→安装梁主次龙骨→铺梁底模板并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支设梁的侧面支撑→复核梁模尺寸、位置→铺板的主次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并起拱→铺板模→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达到拆模强度时拆模。

(2)梁模板加工及安装

侧模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多层板,纵向龙骨为40×80mm木方,间距200mm,竖向主龙骨用Φ48×2.7mm钢管双钢管,间距450mm,且加Φ48钢管斜支撑间距同竖向短龙骨。梁模应留设清扫口。

在每道小横杆上,用钢管、扣件将其与板支撑架连接成整体,在梁底钢管上设置两个抗滑扣件或者在梁下设置一道对拉螺栓。梁侧模模板加固:采用竖向双钢管及一道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直径14,设置在梁高中间部位,对拉螺栓横向间距为450mm。

底模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多层板,纵向龙骨为40×80mm木方,间距100mm。对于截面尺寸小于等于0.54m2的梁,梁下两根轮扣立杆回顶,立杆间距0.6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1.2m,步距1.8m。对于截面尺寸小于0.28㎡的梁,梁下一根轮扣立杆回顶,立杆间距0.6m,沿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1.2m,步距1.8m。梁底主龙骨为Φ48×2.7mm双钢管。结合本工程图纸,梁截面尺寸大于0.54m2的梁属于超限梁,见超危大模板施工方案,此方案不体现。



梁下单立杆支设示意图



梁下双立杆支设示意图

(3)板模板加工及安装

顶板模板采用双面覆膜多层板,板厚为15mm,顶板次龙骨为40×40mm方钢,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两根Φ48×2.7mm钢管并列使用,立杆顶撑为U顶丝,调节范围为0—500mm,支撑体系采用轮扣式脚手架作模板支架。

300、350mm厚顶板模板支撑系统:顶板支撑采用轮扣脚手架。脚手架支撑间距根据梁间距调整,原则上梁两侧200mm处布置一道,横向立杆间距900mm,纵向立杆间距900mm,步距1800mm。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剪刀撑)采用Φ48×2.7mm钢管脚手架。

200mm以上300mm以下顶板模板支撑系统:顶板支撑采用轮扣脚手架。脚手架支撑间距根据梁间距调整,原则上梁两侧200mm处布置一道,横向立杆间距900mm,纵向立杆间距1200mm,步距1800mm。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剪刀撑)采用Φ48×2.7mm钢管脚手架。

180mm以下顶板模板支撑系统:顶板支撑采用轮扣脚手架。脚手架支撑间距根据梁间距调整,原则上梁两侧200mm处布置一道,横向立杆间距1200mm,纵向立杆间距1200mm,步距1800mm。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剪刀撑)采用Φ48×2.7mm钢管脚手架。

立杆下需放置木方,增大楼板的受力面积,减少对混凝土表面的破坏。从底部450mm高处开始设水平拉杆,拉杆纵横两方向布置,立杆最上面自由端不应大于500mm,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立杆在边缘形状不规则处、立杆排距转换处(间距不够模数的地方)的拉杆可采用钢管的形式。上端支撑板底主龙骨部分加“U”形托进行高度调节,主龙骨搭接处用多卡托。







350mm厚顶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300mm厚顶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4)梁、板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A.对于跨度L≥4m的梁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400,;跨度L<4m的梁板,要求支模时跨中起拱L/500;悬臂梁按悬臂长度的L/250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20mm。

B.由于主、次梁间存在高差,本工程在主、次梁模板接头处单独设木方加小板进行搭接调节,木方及小板宽为次梁宽,小板高为主次梁高的差值。

C.模板支设时要求拖着板底的水平钢管搭设时要严格控制其位置的水平、标高的准确。

D.梁侧模用8040木方与15mm厚多层板钉制,防止梁侧模损坏。

























5.2.6门窗洞口模板

墙体中门窗洞口留设的方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效果,地下室墙体门窗洞口模板使用钢角模木模板;按一层配置,面层为15mm厚多层板,阴角处用L140×140×10的角钢与木模固定,内侧用L100×100×10角钢,通过φ14螺杆与外角钢固定,并在超过1500mm宽门窗洞口模板侧面钻φ15孔,此处形成一个排气孔。洞口模板设置斜撑,以防止洞口模板的偏移。浇筑完砼后,先将四个角部连接件撤下,再拆除四面的窗模板。为保证门窗下墙的混凝土质量,在钢窗模底侧板上钻透气孔,便于排出振捣时产生的气泡。为了防止门模跑模,可以用短钢筋焊在主筋上,限制门窗模的位置。多层板之间的拼缝一定要严密,以防止漏浆。



5.2.7楼梯模板

本工程楼梯模板采用散支散拆木模板体系,楼梯模板最为重要的是控制浇筑高度,本工程要求通过模板支设前精确测量杜绝楼梯的结构剔凿。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支设平台模板,再支设楼梯底模板,然后支设楼梯外帮侧板,外帮侧板应先在其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和侧板位置线,再安装踏步模板。为确保踏步线条尺寸的准确,钉好固定踏步侧板的档板,在现场装钉木质侧板踏步板的高度必须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

踏步模板采用多层板,主、次梁采用40X80mm木方;楼梯底模采用15mm多层板,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

支设支撑时立杆要排列整齐,保证支模后道路畅通,模板支设如下图所示:







楼梯间模板的支设



5.2.8后浇带模板

主龙骨间距1200mm,次龙骨间距250mm,后浇带部位主龙骨在原有支撑1200mm间距的基础上居中增加1.3m长主龙骨,增加的主龙骨间距1200mm,次龙骨单独布置,间距250mm,在顶板满足拆除要求时,拆除通长主龙骨留下1.3m主龙骨及后浇带单独布置的次龙骨不拆。



后浇带支模布置图



5.2.9构造措施

(1)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根立杆底部设置可调托撑或垫板;

2)立杆应采用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位置宜错开,错开高度不宜小于600mm。

3)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应综合考虑配架组合或采用扣件式钢管杆件连接搭设。

(2)当有稳固既有结构时,模板支架应与稳固的既有结构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连接间隔不应超过2步,宜优先布置在有水平剪刀撑的水平杆层;

2)水平方向连接间隔不宜大于8m;

3)当遇柱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抱柱拉结,拉结点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详见下图抱柱拉结措施;



(3)模板支撑架的剪刀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板支架中间应在纵向、横向分别连续布置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间隔不应大于6跨,且不大于6m;每个剪刀撑的跨数不应超过6跨,且宽度不大于6m;

2)水平剪刀撑宜布置在竖向剪刀撑交叉的水平杆层;

3)水平剪刀撑应采用旋转扣件每跨与立杆固定,旋转扣件宜靠近主节点;



模板支架剪刀撑布置平面图

1-立杆;2-水平杆;3-竖向剪刀撑;4-水平剪刀撑



模板支架剪刀撑布置立面图

1-立杆;2-水平杆;3-竖向剪刀撑;4-水平剪刀撑

4)支撑架的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应与支撑架同步搭设,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且采用扣件式钢管剪刀撑的不应少于3个扣件连接,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5)当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可采用无剪刀撑框架式支撑结构:

a.搭设高度在5m以下,架体高宽比小于1.5;

b.被支撑结构自重的荷载标准值小于5KN/㎡,线荷载标准值不大于8KN/m;

c.支撑结构与既有结构有可靠连接;

d.支撑结构支撑于坚实均匀地基土或结构上,满足承载力要求。

(4)模板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在架体的周边和内部以计算确定水平间隔与竖向间隔距离,且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时,应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

(5)模板支撑架立杆顶层横杆至模板支撑点的高度不应大于650mm,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200mm。

(6)模板支撑架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当最底层横杆作为扫地杆时,离地高度不应超过550mm。

(7)同一区域的立杆纵向间距应成倍数关系,并按照先主梁、再次梁、后楼板的顺序排列,使梁板架体通过横杆纵横拉结形成整体,模数不匹配位置应确保横杆两侧延伸至少扣接两根轮扣立杆。

(8)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垫板,支设上层支架时下层支架严禁拆除,且上层支架的立柱位置应与下层支架立柱位置对应。

(9)在基层垫板上立轮扣架,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距应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且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mm。

(10)模板支撑架顶端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

6.模板加工及成品保护

6.1模板加工及成品保护

①成品模板存放于专门制作的架子上,且模板必须用面对面的插板式存放,上面覆盖塑料布,存放区做好排水措施,注意防火防潮。

②模板支立完毕,应及时将多余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

③预留孔和预埋件的安设工作应在支模完成之前进行。支模后,不得任意拆除模板或用重锤敲打模板及支顶,门窗框模板严禁用大锤或撬棍硬撬。

④浇注混凝土时,不得用振动棒或其他物件撬动模板预埋件,以免模板变形或预埋件移位。

⑤在支好顶板模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要垫起,并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支好顶板模上进行预埋管打弯走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用木方作垫进行。

⑥模板面板不得污染、磕碰;胶合板面板切口处必须涂刷两遍封边漆,避免因吸水翘曲变形;螺栓孔眼必须有保护垫圈。

⑦模板拆卸应与安装顺序相反,拆模时用脱模器将模板分离墙体,然后整体拆离墙体,严禁直接用撬杠挤压,拆下的模板轻轻吊离墙体。

⑧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倚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⑨板拆后及时清理,木模板面板破损处用腻子修复,并在修复腻子处刮两遍清漆,以免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痕迹;钢模板用棉布沾养护剂均匀涂擦表面,以便周转。穿墙螺栓、螺母等相关零件也应清理、保养。

⑩木模板的现场制作

1)分包单位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针对墙、梁、板、柱等结构画出详细排版图,根据排版图对进场的木模板进行裁剪。

2)在木模板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裁板的合理性,尽量减少边角料,裁过后的板材应进行封边处理,以保证模板的周转次数。

3)木模板上对拉螺栓孔不得随意开孔,一定要按照方案要求施工。

4)木模板加工质量标准如下:

A、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

B、公称幅面内不得有板边缺损。

C、每平米单板脱胶≤0.001m2。

D、每平米污染面积≤0.005m2。

E、每400mm2最大凹陷深度≤1mm,且≤1个。

F、四周封边涂料涂刷必须均匀、牢固、无漏涂。

G、模板加工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表面平整 2 靠尺或楔尺 平面尺寸 -2~-1 钢卷尺 对角线误差 2 钢卷尺 穿墙孔位置 1 钢卷尺 6.2模板的加工管理与验收

(1)木工工长首先对操作工人做好详细交底,在木模板现场加工制作过程中,必须做全过程监控。

(2)模板加工完成后,木工工长要对每块板进行质量验收,表面平整、平面尺寸、穿墙孔位置等必须符合模板加工质量标准。

(3)模板进场后按方案要求堆放整齐,由质量部牵头,技术部、工程部配合,对钢模板表面的平整度、对角线误差、平面尺寸、穿墙孔位置等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做退场处理,合格的方准用于本工程。

6.3模板的现场存放及运输

(1)模板堆放场地必须经过路面硬化,平整坚实满足堆放模板的强度要求,

(2)木模板堆放时用三根40×80mm的木方垫高,防止受潮。

(3)模板堆放高度≤1.5m,随加工随用。

3.2一般堆放和运输的注意事项

6.4模板架料注意事项1现场准备

7.1.1模板组装

梁、柱模板主要在木工加工场地内拼装成型,楼板、楼梯模板主要靠工人现场进行拼装。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拼装成整体,并且编好序号。拼装好的模板要求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部位是否完全一致。模板的边沿要涂刷封边胶。

7.1.2模板的支设条件及施工准备

7.1.2.1施工准备工作综述

(1)安装模板前,钢筋办完隐蔽工程验收,弹好楼层的墙身线,门口线及标高线。应将安装处楼面清理干净,检查墙体中心线、边线、模板安装线。

(2)施工现场备好脱模剂、木方、护身栏杆及操作平台铺板木跳板或钢跳板等。

(3)钢筋网片就位,电线管、电线盒等与钢筋固定,门窗套内部设对撑,凡预埋盒与混凝土面相接触的部位需刷脱模剂,门窗套侧面与模板面相接触的侧面也需粘海绵条。

(4)为防止模板下口跑浆,安装模板前应清扫墙内杂物,抹好砂浆找平层,但砂浆找平层不能吃进墙身内。

(5)模板就位前认真涂刷脱模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涂刷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涂刷脱模剂要均匀,不得漏刷。

7.1.2.2墙体的施工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物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体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标高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采用钢筋定位,根据构件的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或角钢头,并且按主筋的位置焊成一固定的模型,然后绑扎在钢筋上,作为模板的定位基准。

(5)按施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6)做好辅助机具及辅助材料的准备工作。

(7)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7.1.2.3顶板的施工准备工作

(1)顶板安装上层模板和支撑之前必须要保证下层的楼板和其支撑能够满足上层的荷载承载力。

(2)柱、墙、楼层放线和标高抄测已经复核合格。

(3)模板的预埋钢筋已埋设好且强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4)脱模剂涂刷: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除模板内外的灰浆并刷上了机柴油脱模剂。

(5)钢筋、管线、预埋件等已经进行了相应的隐检。

(6)混凝土施工缝清理:分两步,第一步:剔除接茬处浮浆及松散混凝土,露出石子;第二步:分两种情况(1)墙体合模前用空压机清除因模板施工留下的浮灰、锯末等杂物。(2)梁、板钢筋绑扎完毕后,用吸尘器、空压机清除模内杂物。梁板均留清扫口:梁留在梁底一端,顶板利用投测孔做清扫口。

(7)模板接缝处以及梁板接头处已加设海绵条。

7.2模板安装顺序

7.2.1导墙模板的支设

先支设导墙内侧模板和焊接止水钢板等,模板的钢筋斜撑焊接在附加钢筋上,并校正模板垂直度和平整度。

7.2.2集水坑模板的支设

将集水坑的侧模按照集水坑位置线支设,侧模的背后设置40mm×80mm木方做次龙骨,为检查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安装前事先在坑侧竖向主筋上捆绑钢筋保护层垫块且增设短钢筋棍与坑侧钢筋绑牢,以控制模板的垂直度及限制坑模侧向移位。

7.2.3柱模板的支设

(1)柱模板支设的流程:放出柱的轴线、边线以及模板的外边线→搭设安装架子→沿模板边线贴海绵条→模板安装就位→检查对角线、垂直、柱的内模尺寸和位置→安装柱箍→安装斜撑→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

(2)吊运到位之前先要将模板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模板安装就位用塔吊从模板场地吊至施工部位后,操作工人根据轴线、边线、模板控制线人工准确就位。

(3)模板安装就位后,先安装贴地第一道柱箍与顶部的一道柱箍,使四块模板成为一整体,然后从下向上安装柱箍,对拉螺栓拧紧程度要适中。通过模板的钢度和柱箍的拉力保证模板的截面尺寸。

(4)柱箍安装完毕后,进行柱模加固校正,加固校正方式为边顶边拉,通过调整拉和顶的力量来保证模板的垂直。支撑与地面夹角宜为60°,支顶柱模底部用的预埋筋距离柱模应不大于200mm;连接支撑的预埋筋直径不小于ф20mm,利用废钢筋料头插入混凝土中制成。模板加固与模板位置、垂直度、尺寸的校正要同步进行。

7.2.5墙模板的支设

(1)墙模板施工流程:放线→搭设支撑防护架→阴阳角模吊装就位→支一侧模板→安装斜撑→穿螺杆→清扫墙内杂物→支另一侧模板→模板紧固校正→模板垂直度验收→浇混凝土→拆模养护混凝土→模板修复、保养。

(2)安装模板时,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安装顺序,根据模板平面布置图,将横墙模板由塔吊吊至安装位置初步就位,用撬棍按照墙位线调整模板位置,通过调整支腿上的调平丝杆,校正模板垂直度,安装穿墙杆。

(3)纵横墙相交处十字点模板安装时,应先立阴角模(安装前需贴海绵条),阴角模必须按模板平面布置图就位,临时固定。模板在流水段之间周转时,视模板相接情况,部分模板需要调整边角钢。

(4)为了控制外墙、楼梯间倒运模板时产生的上下层墙体的接缝错台,在下一层混凝土体浇筑后在距顶部250mm处留一排穿墙螺栓,在上层墙体模板支设时,在贴好海绵条之后用穿墙螺栓将模板与墙体夹紧。为了防止漏浆在模板的拼缝处也贴海绵条。

(5)模板尺寸控制主要靠对拉螺栓,模板的底部设预埋钢筋用木楔子顶紧,上部用钢管和钢丝绳拉和顶的力量来保证模板垂直。

7.2.6柱帽、顶板模板的支设

(1)柱帽处模板支设的顺序为:放线定柱帽的位置、标高并复核→搭设支撑脚手架→搭设柱头模板并固定→安装柱帽底楞→安装柱帽底模板→绑柱帽钢筋→安装柱帽侧模→安装另一侧柱帽模板→安装柱帽的侧背楞→复核柱帽模板尺寸、位置→安装板的横纵楞→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块→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模板检查验收

楼板模板支设顺序:确定支撑位置→布置轮扣架立杆→安装横杆→安装顶撑→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铺板→标高、起拱调整→楼面模板清理验收。

(2)立杆下垫通长木方或每根立杆下垫20cm长的40X80mm木方。独立支撑立杆下安装有三角支撑。

(3)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立杆,上好连接横杆,再安第二排立杆,二者之间用横杆连接好,依次逐排安装。直至完成全部模板支撑的搭设。

(4)采用多层支撑支模时,支撑应垂直,上、下层支撑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而且要确保多层支架间在竖向与水平向的稳定。

(5)放置主龙骨,支撑杆进行微调,使主龙骨在同一水平高度。主龙骨的悬挑长度不大于300mm,主龙骨间距为支撑间距,主龙骨接长采用搭接方式。

(6)次龙骨采用几字梁,同样接长采用搭接的方式。

(7)按楼板尺寸,铺设楼板模板,从一侧开始铺设多层板,尽可能选用整张的,并且是经包边角处理的多层板,余下尺寸再需裁切。以利于多次周转使用。

(8)顶板支模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起拱。梁、板跨度≥4m时,模板按板跨度的0.2%起拱,起拱做法可以采用顶升U托或打木楔子。

(9)楼板面板拼接处下应尽量设置通常几字梁,防止在此处漏浆。顶板模板与墙体接触处必须加海绵条,以防止漏浆。顶板模板要求采用硬拼缝,拼缝要严密,不得塞海绵条或贴胶带。

7.2.7楼梯模板的支设

(1)木楼梯模板施工流程:根据施工图纸弹出模板的高度和水平位置线并复核→架设模板的支撑→安装模板的底楞→安装楼梯的底模板并调整模板的平整度→画线绑扎模板底部的钢筋→安装模板两侧的侧模→在侧模上画出踢面的位置和高度→安装模板的踢面模板→模板检查并加固

钢楼梯模板施工流程:根据施工图纸弹出模板的高度和水平位置线并复核→吊装钢楼梯模板→扎模板底部的钢筋→模板检查并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

(2)楼梯踢面固定的尺寸、位置、高度必须要计算准确,模板必须要固定准确、牢固。

7.3模板拆除顺序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7.3.1导墙模板的拆除

浇筑完导墙砼后,待砼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拆除导墙模板。先拆除支撑钢筋,然后拆除模板。可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将模板拆下,严禁使用大锤砸模板,防止导墙砼的破坏。

7.3.2底板集水坑模板的拆除

a)待集水坑砼强度达到砼标准值的1.2Mpa时,方可拆除集水坑模板。

b)先拆除斜撑和横撑,然后拆除龙骨和侧模。拆除模板时不得使用大锤以防止模板碰撞砼开裂。

c)模板拆除后及时清理粘结物,拆下的配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7.3.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

待浇筑完后浇带砼强度达到砼标准值时拆除模板。后浇带处的模板在未浇筑砼前,或砼未到标准强度之前,严禁拆除。禁止出现先拆再支后浇带处模板的现象!

后浇带部位清理干净后用竹胶板封盖,四周设临时维护,以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

7.3.4墙、柱模板的拆模流程

(1)拆模顺序:松开顶撑→自上而下拆掉对拉螺栓及连接件或柱箍→分片拆除、吊运模板→模板及配件清理维护

(2)拆模的流向为先浇先拆,后浇后拆,与施工流水方向一致,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正好相反。松开并拆下穿墙杆,再松动支撑调整螺杆,使模板完全脱离混凝土墙面,当局部有吸附或粘接时,可在模板下口用撬棍松动,但不得在墙上口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下的穿墙应清点后,放入工具箱内,已备周转使用。

(3)阴角模拆除:角模的两侧都是混凝土墙面,吸附力较大,加之施工中模板封闭不严,或者角模位移,被混凝土握裹,因此拆除比较困难。可先将模板外表的混凝土剔除,然后用撬棍从下部撬动,将角模脱出,千万不可因拆除困难,用大锤砸角模,造成破坏,影响后序施工。角模拆除后,凸出部分的混凝土应及时剔凿,凹进部位或掉角处应用同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及时修补。

(4)模板拆除后要及时清理面层的浮浆,刷脱模剂,并检查模板的平整度。特别是模板拼缝的部位要严格检查,一旦发现不平及时修理。模板拆除前,主管工长必须对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拆模要求、模板堆放位置等。

7.3.5柱帽、顶板模板的拆模流程

(1)先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拆除柱帽的侧面背楞→拆除柱帽侧模板→下调楼板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cm,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主次背楞及支柱→拆除柱帽底模板及支撑体系→清理与归类→转运

(2)楼板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楼板分离的要求,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其余模板均落在脚手架上。

(3)用钩子或扁铲撬棍将未拆下的模板撬下,等模板全部落下之后,再集中运出并堆放指定地点,分规格码放好。模板拆除后,运到堆放地点,必须安排木工或混凝土工进行模板二次清理,清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模板的平整性和完整性。

(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5)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构件,在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正在浇筑砼的楼层下两层的梁板支撑不得松动、拆除。

7.3.5楼梯模板的拆模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拆除楼梯的踏步模板→拆除楼梯侧模板→下调楼梯模板支柱顶翼托螺旋2-3cm,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主次背楞及立杆→清理与归类→转运

7.4模板安装及拆除要求

7.4.1墙模板的支设安装要求

应遵循下列规定:

(1)按照配板原则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2)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与斜撑的支撑面应平整垫实,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支撑件应着力于背楞。预埋件与预留孔必须位置准确,安装牢固。

(3)墙模板底面应找平,下端应与做好的地位基准靠紧垫平,在安装模板时模板应有可靠的支撑点,其平直度应进行校正。

(4)墙体的对拉螺栓,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顶。

(5)钢管背楞宜采用整根杆件,接头应错开设置。

7.4.2墙柱模板拆除的要求

墙柱模板拆除以混凝土强度能够保证拆模不损坏棱角为宜,即混凝土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常温时达到1.2Mpa,冬施时混凝土强度达到临界强度4Mpa。

7.4.3梁板拆模时的强度要求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100 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时,严禁拆模。

顶板模板拆除之前必须要压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以上的要求。

8.模板维护及管理

8.1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1.1模板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施工队伍必须组织好模板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安排,明确分工,工长须向班组长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模板安装前,施工队长、工长、班组长,必须熟悉模板的施工工艺和具体要求,熟悉模板平面布置图。

(2)检查钢筋是否绑扎完毕,电线管、电线盒、预埋件、门窗洞口预埋是否完毕,钢筋是否办完隐蔽工程的验收。

(3)不许在模板就位后刷脱模剂,以防止污染钢筋和污染混凝土接触面。

(4)禁止使用废机油做脱模剂。

(5)模板之间的联结处、墙板的转角处,必须严密牢固可靠,防止出现混凝土表面错台和漏浆、烂根现象。模板的缝隙,要用海棉条等堵严。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须留有相关人员进行监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1.2模板对其他相关工序的要求

(1)钢筋对模板的影响:

钢筋位置必须准确,若位置偏大,模板不能到位;暗柱位置钢筋直径较大,若位置不准确,支模板时影响穿墙螺栓的安装;若有墙体角度不等于90度时,若钢筋位置不准确,影响模板安装。

(2)放线对模板的影响

建筑物的定位线和模板位置线(五零线)必须准确,若定位线不准确,严重影响模板的安装,并且影响施工进度;若模板位置线不准确,影响墙体的厚度及垂直度。

(3)顶板的施工质量的影响

顶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墙体混凝土质量,要求顶板沿墙100mm范围内平整光滑,否则墙体烂根及墙角拼缝较大和不顺直。

(4)脚手架:在不采用外架施工时,一般在浇墙体竖向结构时,必须搭设外脚手架,且保证其有效的工作面,一般控制在1500mm范围内,以满足外模吊装的要求。

(5)混凝土的浇注高度:分层浇注时,分层高度应控制在400-600mm范围之内,若分层高度过高,将不利于混凝土的充分振捣,混凝土表面容易产生漏振、气孔等现象。

(6)混凝土的振捣方式:在混凝土不“翻砂”的前提下,其振捣必须加强,防止振捣不密实,但不能过振、漏振;在振捣时,振捣棒不能触及模板,防止模板位移及损伤。

8.2模板的维护

(1)模板拆下后应及时清理粘结物,拆下的配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2)模板清理干净后,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3)涂刷脱模剂时,不得有漏涂现象。脱模剂应满涂,以不流坠为宜。

(4)脱模剂涂刷后,应用棉丝进行擦拭,将浮油擦净,以免污染钢筋与砼接茬。

9.质量通病及预控措施

9.1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质量与各工作环节密切相关,其中钢筋位置的控制方法见钢筋施工方案,模板自身为防止质量通病,在模板设计中特制定如下措施

序号 项目 防治措施 1 墙底烂根 在浇筑顶板时将墙体两侧100mm范围内砼压实至平整度小于2,同时将模板下口粘上憎水形胶条。 2 墙体不平、粘连 墙体砼强度达到1.2Mpa方可拆除模板。清理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重新刷涂。 3 垂直度偏差 支模时要反复用线附吊靠,支模完毕经校正后如遇有较大冲撞,应重新用线锤复核校正。 4 墙体凹凸不平 加强模板的进场验收,加强模板的维修,随时对模板检修,拆模时注意防止野蛮拆模 5 墙体钢筋移位 模板上口设置卡水平梯子筋、定位筋控制保护层厚度 6 墙体阴角不方正、不垂直 及时修理好模板,阴角处的钢板角模,支撑时要控制其垂直偏差,并且固定牢靠,阴角模与模板之间接缝要用海绵条及胶带封堵。 7 墙体外角不垂直、不方正 采用大阳角模和小阴角模 8 错台 1.保证竹胶板本身厚度一致。2.模板安装时在接缝处加一根木方固定。3.模板制成后加强接缝处检查。4.模板安装后加强接缝处检查。 9 漏浆 模板拼缝、预埋套管、门窗洞口模板端部等可能漏浆部位加贴海绵条。 10 涨模 ①模板所用材料及对拉螺栓的间距、背楞间距严格按方案施工

②对薄弱部位如:接缝处、阴阳角处、根部要加强支撑③支撑刚度要符合要求④浇筑时要对称下料 9.2质量控制措施

(1)支撑搭设时,必须保证上下层支撑在同一垂直线上,且每道立杆下必须垫不短于200mm的木方。

(2)要注意柱帽模板与柱子的接口处理、顶板与柱帽模板的接口处理,以及顶板与墙体接口处的处理,谨防在这些部位发生漏浆或构件尺寸偏差等现象。

(3)为防止浇筑楼板混凝土发生漏浆现象,沿楼板与墙体接缝处粘海绵条,为保证楼板与墙体交线处的阴角平直,沿阴角线四周布置40×80mm的木方,要求与墙面接触的木方要刨平。

10.成品保护措施

(1)不得在配好的模板上随意践踏、重物冲击;背楞分类堆放,不得随意切断或锯、割。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支好的顶板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时,必须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顶板上进行预埋管打弯走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必须垫上木方子。

(2)根据图纸精心排板,每块板、每根梁尽量少拼缝,同时尽量使用剩余的材料,减少整料的切割。

(3)多余的扣件和钉子要装入专用的包中,按要求回收,不得乱丢乱放。模板拆除的扣件不得乱丢,边拆边收集进袋。

(4)拆除模板按标识吊运到模板堆放场地,由模板保养人员及时对模板进行清理、修正、刷脱模剂,标识不清的模板应重新标识;作到精心保养,以延长使用期限。

(5)模板上的脱模剂晾干后才可吊运。切割或打洞的多层板要涂刷封边漆。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理面层的混凝土的残渣。

(6)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墙体,不得兜挂钢筋,防止模板变形或碰坏钢筋骨架和混凝土墙体。

(7)拆模时注意保护混凝土的角部,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在拆模后在阳角处加设旧多层板护角保护。

(8)拆下模板后,如模板不平或边角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1.模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11.1质量目标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在允许偏差以内),色泽一致,无蜂窝、麻面、露筋、夹渣,模板拼缝痕迹有规律性,结构阴阳角方正且无损伤,上下楼层的连接面平整搭接,表面无需抹灰即可达到相当于中级抹灰的质量标准。

11.2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由总工程师策划、组织实施,现场经理和质量员中间控制,区域专业责任工程师检查监督的管理系统,形成项目经理部、协力队伍、专业化公司和施工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11.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架体搭设前,班组测量放线完成后及第一排杆搭设等重大位置,由技术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模板成型交验班组内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报配属队伍工长检验,合格后依次报项目区域专业责任师、质量员进行核定,并按规范填写预检记录表格、质量检验批表格和报验单,对于模板成型过程中要点真实记载,并向监理报验。每个环节检查出质量问题(不符合本方案质量、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视性质、轻重等查处责任,并由负责人负责改正问题。

11.4模板工程质量标准及控制

11.4.1模板安装质量标准

必须符合本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架体立柱应对准,下方并铺设垫板。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要求在堆放场内涂刷,不得在操作面上,以免粘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通过观察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4)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满堂红等架子做支撑加固的模板,其必须采取稳定措施。检验方法为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宽度应不大于2mm。

检查数量:梁、暗柱抽查20%,墙和板抽查20%。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5)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墙、梁) 5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拉线尺量 3 截面模内尺寸(墙、梁) +4,-5 尺量 4 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米) 6 吊线、尺量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方正、顺直) / 方尺、塞尺、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10 预埋管、螺栓外露长度 +10、0 拉线、尺量 11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 12 预留洞口尺寸 +10、0 拉线、尺量 13 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移 / 拉线、尺量 14 门窗洞口宽、高 ±5 拉线、尺量 15 门窗洞口对角线 / 拉线、尺量 16 插筋中心线位移 5 尺量 17 插筋外露长度 +10、-0 尺量 11.4.2质量控制注意点

(1)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

(2)混凝土吊斗不得冲击顶模,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

(3)所有接缝处加粘海绵条(包括柱墙根部、门窗洞模板板面接合处、梁柱交接处等容易漏浆部位)。

(4)模板上墙前仔细检查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

(5)模板支好后,垃圾清理不得用变压空气吹,而应该用吸尘器吸,以免锯沫等影响混凝土质量。

12.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12.1施工保证体系

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并成立由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负责人为首,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2.2安全、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模板施工过程中除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J80-91)相关规定外,还应按要求执行以下规定,做到安全组织措施到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安全例行检查到位,安全宣传教育到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1)工人须经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搭设脚手架、挑架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有关证件须符合河北省有关规定。

(3)起吊或安装模板时,须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吊钩重物下不得站人。模板吊运由持证起重工指挥,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4)在拆除柱模、墙模前不准将操作脚手架拆除,用塔吊拆除时应有起重工配合;拆除顶板模板前必须划定安全区域和安全通道,将非安全通道应用钢管、安全网封闲,并挂“禁止通行”安全标志,操作人员不得进此区域,必须在铺好跳板的操作架上操作。已拆模板起吊前认真检查螺栓是否拆完、是否有拌钩挂地方,并清理模板上杂物,仔细检查吊钩是否有开焊,脱扣现象。

(5)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

(6)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7)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一次线不得超过3米,外壳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电锯和电刨必须接用漏电保护器,锯片不得有裂纹(使用前检查,使用中随时检查);且电锯必须具备皮带防护罩、锯片防护罩、分料器,并接用漏电保护器,电刨传动轴、皮带必须具备防护罩和护手装置。使用木工多用机械时严禁电锯和电刨同时使用;使用木工机械严禁戴手套;长度小于50cm或厚度大于锯片半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两人操作时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机械停用时断电加锁。

(8)施工机械必须设置防护装置,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

(9)发生人身触电时,须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进行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接触。

(10)电梯井筒模每层施工完后,安装封堵式防护门,并且筒内每三层设置水平安全网(通过在墙体上预埋钢筋固定)。

(11)现场木工加工棚全封闭并采取隔音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12)木工加工棚必须配备足够灭火器及其它(如水桶、铁锹等)灭火器材。

(13)施工场所保持道路通畅,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明显标志,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

(14)在现场高空模板施工必须有操作架(特别是施工外围及电梯井筒时),操作架上必须铺跳板,绑好防护拦杆及踢脚板。临边施工须特别做好安全防护,搭好操作架,施工时系好安全带。

(15)严禁上下同时交叉作业,严防高空坠落。

(16)传递物料、工具严禁抛掷,以防坠落伤人。

(17)所有钢管架料及配件进场必须经过喷漆处理,满足CI要求.

(18)模板整装整拆,19)材料堆放严格按项目经理部指定位置码放整齐,材料码放高度等满足安全要求。

(20)外围临边施工要特别引起重视,操作架、安全网(水平及竖向)等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严防高空坠落。

(21)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

(22)模板支拆要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倾倒伤人。

(23)操作机械严守机械操作规程。

(24)模板工程的其它操作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25)模板的使用、吊装、存放等,按照河北省颁布的《施工现场管理条例》执行。

(26)混凝土楼板上的预留洞在模板拆除后将洞口及时盖好。

(27)脚手架料、钢筋在塔吊吊运时,捆绑绳人与千斤绳分开,捆绑绳必须对被起吊物缠绕一圈四点起吊,防止杆件滑落伤人。

(28)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能超过3KN/m2,不得将模板支架、泵送混凝土及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挂起重设备。

(29)当有六极及六极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30)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要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每39页中相关要求。

(31)脚手架做好接地、避雷措施等。

12.3环境保护措施

(1)噪音的控制:在支拆模板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模板的拆除和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敲打模板以降低噪音。

(2)模板面涂刷水性绿色环保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防止污染土地。装脱模剂的塑料桶设置在专用仓库内。

(3)模板拆除后,清除模板上的粘结物如砼等,现场要及时清理收集,堆放在固定堆放场地,待够一车后集中运到垃圾集中堆放场。

(4)梁板模板内锯沫、灰尘等清理后将垃圾装袋送入垃圾场分类处理。

13.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13.1应急机制

混凝土时由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进行浇筑,若是水平与竖向构件同时浇筑,现浇筑竖向构件,浇筑过程中,派专人对整个支撑体系进行监测,若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把情况报送至项目工程部、安全部,并立即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若模板支撑架发生坍塌事故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吊车进行调运。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架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科学

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3.2.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现场经理、安全总监和总工程师

13.2.2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组长为模架倾覆事故发生后的施工现场的统一指挥,全面负责项目部架子倾覆事故发生时的急救工作和及时上报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副组长负责施工现场急救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总工程师负责与医院联系、车辆的调度等;安全员组织人员负责抢救伤员。

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现场发生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并立即对危险区域内施工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封闭危险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造成二次伤害和影响救援工作。

立即清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掌握坍塌事故现场内是否有施工作业人员被埋压。

立即组织用于抢险的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备用。

13.3应急医疗急救医院及路线图

13.3.1应急急救医院信息及常用电话

急救电话 急救中心 沾化区中医院 华诚医院 火警 匪警 13.3.2应急急救医院路线图

序号 详细地址 联系电话 1 第二人民医院 沾处

第二人民医院线路图



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办公室必须设置固定电话,应急组成员联系电话应保持畅通。

施工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应急图,应以视觉方式向全体员工展示撤离路线、紧急出口的位置以及其它关键设施的位置。

在施工区域醒目位置悬挂安全警示标识牌。

施工区域禁止非该项目施工人员进入,项目部配备足量急救药品。

13.5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项目经理部建立应急准备和响应救援值班室,值班室在工程部,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

在室外工地附近张贴“119、110、999”电话的安全提示标志,并应张贴常用紧急急用查询电话和工地主要负责人和上级单位的联络电话以便现场人员都了解,在应急时能快捷地找到电话拨打求救。

项目经理部应急电话:

发生安全事故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1)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通信联络组员—→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2)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上报公司,必要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3)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去,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4)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5)项目部指定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1)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2)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3)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号码以便救护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通过电话通讯联系。基本打完报救电话后,应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13.5应急救援工具准备

序号 器材或设备 数量 主要用途 1 支架 若干 支撑加固 2 模板、木方 若干 支撑加固 3 担架 2个 用于抢救伤员 4 止血急救包 4个 用于抢救伤员 5 手电筒 8个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6 应急灯 8个 用于停电时照明求援 7 爬梯 4樘 用于人员疏散 8 对讲机 10台 联系指挥求援 急救药品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2)由于在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或因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需配备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油灯等设备。

(3)由于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就需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

(4)有时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还必须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5)按要求配置各项消防物质及器材,由消防保卫部负责保管。各项临时需用物资(如潜水泵、草袋、砂石等),由物资部负责调配。

13.7救援方法

13.7.1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方法

现场只有1人时应大声呼救;2人以上时,应有1人或多人去打“999”急救电话及马上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抢救。

当发现有人从高空坠落时首先要呼救,救人是第一原则,首要任务是救人,在保证自己不被再次伤害的情况下,一边救人,一边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地点或部位的发生情况,并将信息准确传出。

现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高空坠落情况报告给其最近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抢险小组成员,使消息立刻报告给项目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立即通知项目各应急相应小组,组织现场抢险工作。

抢险过程中要避免二次伤害,抢险过程要及时清理危险物。

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现象,并尽可能了解伤员落地的身体着地部位,和着地部位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头部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很可能是颅脑损伤,应该迅速送医院抢救。如发现伤者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帕棉花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伤员腰、背、肩部先着地,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下肢瘫痪,这时不能随意翻动,搬动是要三个人同时同一方向将伤员平直抬于木板上,不能扭转脊柱,运送时要平稳,否则会加重伤情。

警戒保卫组负责疏通事发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高处坠落因为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受到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损伤,为了在抢救时按伤者受伤情况进行抢救,防止由抢救产生的二次伤害,应遵守以下原则:

1)由于高空坠落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就有生命危险。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和止血带止血。

2)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护污染作用,有利于转送和进一步治疗。常用方法有: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等。

3)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避免断骨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减轻伤员的痛苦并便于搬运,常用夹板的方法来固定。搬运时应注意:

a)下肢骨折需用担架。

b)脊柱骨折,用门板或硬板担架,使伤者面朝上,用布将伤员绑在担架上,防止移动。

c)如高空坠落造成受伤者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给其做对口人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4-16次;如脉搏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脏按摩,在心脏部位不断按压、松开,频率为60次每分钟,帮助窒息者恢复心脏跳动。

13.7.2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方法

施工现场发生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停止一切施工作业,立即报告其公司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尽快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抢险工作,并成立以主要负责人及为首的抢险指挥部。公司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指挥部的指挥,保证人员、机械、物资和车辆的有效调度。按有关规定执行事故上报和调查取证工作。

当发生高支模坍塌事故时,立即组织人员及时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在有伤亡的情况下控制好事故现场。

立即拨打999急救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或拨打110、119,求救帮助。上报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及本部门的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应尽量说清楚伤员人数、情况、地点、联系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等待)。

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公司和有关应急救援单位,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抢救被掩埋人员,并转移到安全地方。

对轻伤人员进行简易的包扎,防止出血,预防感染。

若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呕吐物等。人工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不能轻易的放弃,必须坚持到底。

清理事故现场,检查现场施工人员是否齐全,避免遗漏伤亡人员,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小。

预备应急救援工具:切割机、起重机、药箱、担架等。

13.7.3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方法

当物体打击伤害发生时,应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包扎、止血、固定伤肢,应急以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止血:根据出血种类,采用加压包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堵塞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对伤口包扎:以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固定骨折、扶托伤肢,减少伤痛。

对于头部受伤的伤员,首先应仔细观察伤员的神志是否清醒,是否昏迷、休克等,如果有呕吐、昏迷等症状,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如果发现伤员耳朵、鼻子有血液流出,千万不能用手巾棉花或纱布堵塞,因为这样可能造成颅内压增高或诱发细菌感染,会危及伤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是轻伤,在工地简单处理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重伤,应迅速送医院抢救。

14.计算书

0.50.8碗扣式梁模板钢管支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计算参数:

碗扣式支架立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

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架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5m,

梁截面B×D=500mm×800mm,立杆的纵距(跨度方向)l=1.20m,脚手架步距h=1.80m,

钢管规格:Φ48.3×3.5;

立杆钢管类型选择:LG-A-240(2400);

横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纵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梁底增加2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内龙骨采用40.×80.mm木方。

木方剪切强度1.7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梁底支撑顶托梁长度0.50m。

梁顶托采用双钢管φ48×2.7mm。

梁底按照均匀布置承重杆2根计算。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50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堆放荷载标准值0.0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碗扣式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示意图

按照碗扣新规范4.3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0.80+0.50)+1.40×2.50=28.580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50×0.80+0.7×1.40×2.50=29.990kN/m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25.500×0.800×1.200=24.48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500×1.200×(2×0.800+0.500)/0.500=2.52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2.500+0.000)×0.500×1.200=1.500kN



均布荷载q=1.35×24.480+1.35×2.520=36.450kN/m

集中荷载P=0.98×1.500=1.470kN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5.00cm3;

截面惯性矩I=33.75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790kN

N2=5.207kN

N3=5.701kN

N4=5.207kN

N5=1.790kN

最大弯矩M=0.061kN.m

最大变形V=0.003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γ0M/W=1.000×0.061×1000×1000/45000=1.35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取17.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Q/2bh=3×2766.0/(2×1200.000×15.000)=0.230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00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250,满足要求!



二、梁底支撑龙骨的计算

(一)梁底次龙骨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P/l=5.701/1.200=4.751kN/m

最大弯矩M=0.1ql2=0.1×4.75×1.20×1.20=0.684kN.m

最大剪力Q=0.6ql=0.6×1.200×4.751=3.420kN

最大支座力N=1.1ql=1.1×1.200×4.751=6.271kN

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42.67cm3;

截面惯性矩I=170.67cm4;



(1)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0×0.684×106/42666.7=16.03N/mm2

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7.0N/mm2,满足要求!



(2)龙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γ0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00×3420.48/(2×40.00×80.00)=1.603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70N/mm2

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龙骨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龙骨计算跨度(即龙骨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3.214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3.214×1200.04/(100×9000.00×1706667.0)=2.938mm

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400(木方时取250),满足要求!



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q=0.081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1.366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9.868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0.537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8.24cm3;

截面惯性矩I=19.7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0×1.366×106/8242.0=157.84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0.537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500.0/400,满足要求!

三、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N1=9.87kN(已经包括组合系数)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1.35×0.519=0.700kN

N=9.868+0.700=10.568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93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5.15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l0——计算长度(m);

参照《碗扣式规范》,由公式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u(h+2a)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高度取值为1.155;

u——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步距可取值为1.0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

根据规范规定:立杆计算长度计算时,a可按0.65m取值,再根据实际a值采用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承载力线性插值系数k0=(1.0-1.2)/(0.65-0.2)×(0.20-0.2)+1.2=1.20

l0=3.580m;λ=3580/15.9=225.366,φ=0.144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0568)/(0.144×492.6)/1.20=124.249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

MW=0.98×0.6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0.300×1.280×1.200=0.461kN/m2

h——立杆的步距,1.80m;

la——立杆纵向(跨度方向)间距,1.20m;

lb——立杆横向间距,0.50m;

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0.98×0.6×0.461×1.200×1.800×1.800/10=0.105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轴力Nwk计算公式



其中MTk——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由公式计算:MTk=0.5H2lawfk+HlaHmwmk

B——模板支撑架横向宽度(m);

n——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立杆横向跨数;

Hm——模板支撑架顶部竖向栏杆围挡(模板)的高度(m)。

MTk=0.461×5.5×1.20×(0.5×5.5+0.80)=10.797kN.m

Nwk=6×8/(8+1)/(8+2)×(10.797/6.00)=0.960kN

立杆Nw=9.868+1.350×0.519+0.98×0.6×0.960=11.132kN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1132/(0.144×492.6)+105000/5149)/1.20=147.934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四、梁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依据规范JGJ166-2016,碗扣式模板支架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

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MT
式中:MT-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抗倾覆力矩:

MR=6.0002×1.200×(0.865+0.500)+2×(0.000×6.000×1.200)×6.000/2=58.945kN.m

倾覆力矩:

MT=3×1.000×10.797=32.390kN.m

碗扣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MT
五、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Ag≤γufa

其中pk——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k=N/Ag=42.27(kP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0.57kN

Ag——基础底面面积(m2);Ag=0.25

γu——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γu=1.363

f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a=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a=mf×fak

其中mf——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0.40

fa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碗扣式梁模板钢管支撑架计算满足要求!

180mm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计算参数:

碗扣式支架立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

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架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0m,

立杆的纵距b=1.20m,立杆的横距l=1.20m,脚手架步距h=1.80m。

钢管规格:Φ48×3.2;

立杆钢管类型选择:LG-A-240(2400);

横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纵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内龙骨采用方钢管40.×40.×3.mm,间距300mm,

顶托梁采用双钢管φ48×2.7mm。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00kN/m2,堆放荷载标准值0.0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图碗扣式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碗扣新规范4.3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0×(25.10×0.18+0.30)+1.40×2.00=8.582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18+0.7×1.40×2.00=8.059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100×0.180×1.000+0.300×1.000=4.818kN/m

活荷载标准值q2=(0.000+2.000)×1.000=2.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7.500cm3I=28.12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γ0M/W<[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7.00N/mm2;

M=0.125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25×(1.20×4.818+1.40×2.000)×0.300×0.300=0.097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1.000×0.097×1000×1000/37500=2.57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5ql4/384EI<[v]=l/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5×4.818×3004/(384×9000×281250)=0.20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支撑次龙骨的计算

龙骨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25.100×0.180×0.300=1.355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2.000+0.000)×0.300=0.600kN/m

静荷载q1=1.20×1.355+1.20×0.090=1.734kN/m

活荷载q2=1.40×0.600=0.840kN/m

计算单元内的龙骨集中力为(0.840+1.734)×1.200=3.089kN

2.龙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P/l=3.089/1.200=2.574kN/m

最大弯矩M=0.1ql2=0.1×2.57×1.20×1.20=0.371kN.m

最大剪力Q=0.6ql=0.6×1.200×2.574=1.854kN

最大支座力N=1.1ql=1.1×1.200×2.574=3.398kN

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5.10cm3;

截面惯性矩I=10.20cm4;



(1)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0.371×106/5098.6=72.71N/mm2

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龙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853.63/(2×40.00×40.00)=1.738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25.00N/mm2

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龙骨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龙骨计算跨度(即龙骨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1.445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1.445×1200.04/(100×206000.00×101972.0)=0.966mm

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400(木方时取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次龙骨的支座力P=3.398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q=0.072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1.692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15.091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2.303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8.24cm3;

截面惯性矩I=19.7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1.692×106/8242.0=195.51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2.303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400,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0.101×6.000=0.605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碗扣式规范JGJ166-2017。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00×1.200×1.200=0.432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100×0.180×1.200×1.200=6.506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7.543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000+0.000)×1.200×1.200=2.88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0NG+1.40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3.08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50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7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l0——计算长度(m);

参照《碗扣式规范》,由公式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u(h+2a)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高度取值为1.155;

u——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步距可取值为1.0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

根据规范规定:立杆计算长度计算时,a可按0.65m取值,再根据实际a值采用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承载力线性插值系数k0=(1.0-1.2)/(0.65-0.2)×(0.20-0.2)+1.2=1.20

l0=3.580m;λ=3580/15.9=225.479,φ=0.144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3083)/(0.144×450.4)/1.20=168.240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

MW=1.40×0.6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uz×us×w0=0.300×1.280×1.200=0.461kN/m2

h——立杆的步距,1.80m;

la——立杆纵向间距(架体宽度较短方向),1.20m;

lb——立杆横向间距,1.20m;

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1.40×0.6×0.461×1.200×1.800×1.800/10=0.150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轴力Nwk计算公式

Nwk=(6n/(n+1)(n+2))MTk/B

其中MTk——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由公式计算:MTk=0.5H2lawfk+HlaHmwmk

B——模板支撑架横向宽度(m);

n——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立杆横向跨数;

Hm——模板支撑架顶部竖向栏杆围挡(模板)的高度(m)。

MTk=0.461×6.0×1.20×(0.5×6.0+0.60)=11.944kN.m

Nwk=6×8/(8+1)/(8+2)×(11.944/8.00)=0.796kN

立杆Nw=1.200×7.543+1.400×2.880+1.40×0.6×0.796=13.752kN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3752/(0.144×450.4)+150000/4732)/1.20=203.344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六、碗扣式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依据规范JGJ166-2016,碗扣式模板支架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

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MT
式中:MT-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抗倾覆力矩MR=8.0002×1.200×(0.420+0.300)+2×(0.000×8.000×1.200)×8.000/2=55.296kN.m

倾覆力矩MT=3×1.000×11.944=35.832kN.m

碗扣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MT
七、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Ag≤γufa

其中pk——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k=N/Ag=52.33(kP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3.08kN

Ag——基础底面面积(m2);Ag=0.25

γu——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γu=1.254

f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a=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a=mf×fak

其中mf——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0.40

fa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碗扣式模板支撑架计算满足要求!

200-300mm碗扣式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计算参数:

碗扣式支架立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

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架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0m,

立杆的纵距b=1.20m,立杆的横距l=0.90m,脚手架步距h=1.80m。

钢管规格:Φ48×3.2;

立杆钢管类型选择:LG-A-240(2400);

横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纵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内龙骨采用方钢管40.×40.×3.mm,间距300mm,

顶托梁采用双钢管φ48×2.7mm。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00kN/m2,堆放荷载标准值0.0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图碗扣式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碗扣新规范4.3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0×(25.10×0.30+0.30)+1.40×2.00=12.196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30+0.7×1.40×2.00=12.126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100×0.300×1.000+0.300×1.000=7.830kN/m

活荷载标准值q2=(0.000+2.000)×1.000=2.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7.500cm3I=28.12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γ0M/W<[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7.00N/mm2;

M=0.125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25×(1.20×7.830+1.40×2.000)×0.300×0.300=0.137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1.000×0.137×1000×1000/37500=3.659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5ql4/384EI<[v]=l/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5×7.830×3004/(384×9000×281250)=0.32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支撑次龙骨的计算

龙骨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25.100×0.300×0.300=2.259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2.000+0.000)×0.300=0.600kN/m

静荷载q1=1.20×2.259+1.20×0.090=2.819kN/m

活荷载q2=1.40×0.600=0.840kN/m

计算单元内的龙骨集中力为(0.840+2.819)×1.200=4.391kN

2.龙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P/l=4.391/1.200=3.659kN/m

最大弯矩M=0.1ql2=0.1×3.66×1.20×1.20=0.527kN.m

最大剪力Q=0.6ql=0.6×1.200×3.659=2.634kN

最大支座力N=1.1ql=1.1×1.200×3.659=4.830kN

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5.10cm3;

截面惯性矩I=10.20cm4;



(1)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0.527×106/5098.6=103.34N/mm2

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龙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634.34/(2×40.00×40.00)=2.470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25.00N/mm2

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龙骨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龙骨计算跨度(即龙骨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2.349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2.349×1200.04/(100×206000.00×101972.0)=1.570mm

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400(木方时取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次龙骨的支座力P=4.830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q=0.072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1.382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16.090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1.200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8.24cm3;

截面惯性矩I=19.7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1.382×106/8242.0=159.69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1.200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400,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0.095×6.000=0.567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碗扣式规范JGJ166-2017。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00×1.200×0.900=0.324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100×0.300×1.200×0.900=8.132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9.024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000+0.000)×1.200×0.900=2.16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0NG+1.40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3.85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50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7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l0——计算长度(m);

参照《碗扣式规范》,由公式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u(h+2a)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高度取值为1.155;

u——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步距可取值为1.0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

根据规范规定:立杆计算长度计算时,a可按0.65m取值,再根据实际a值采用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承载力线性插值系数k0=(1.0-1.2)/(0.65-0.2)×(0.20-0.2)+1.2=1.20

l0=3.580m;λ=3580/15.9=225.479,φ=0.144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3852)/(0.144×450.4)/1.20=178.131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

MW=1.40×0.6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uz×us×w0=0.300×1.280×1.200=0.461kN/m2

h——立杆的步距,1.80m;

la——立杆纵向间距(架体宽度较短方向),0.90m;

lb——立杆横向间距,1.20m;

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1.40×0.6×0.461×0.900×1.800×1.800/10=0.113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轴力Nwk计算公式

Nwk=(6n/(n+1)(n+2))MTk/B

其中MTk——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由公式计算:MTk=0.5H2lawfk+HlaHmwmk

B——模板支撑架横向宽度(m);

n——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立杆横向跨数;

Hm——模板支撑架顶部竖向栏杆围挡(模板)的高度(m)。

MTk=0.461×6.0×0.90×(0.5×6.0+0.60)=8.958kN.m

Nwk=6×8/(8+1)/(8+2)×(8.958/8.00)=0.597kN

立杆Nw=1.200×9.024+1.400×2.160+1.40×0.6×0.597=14.354kN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4354/(0.144×450.4)+113000/4732)/1.20=204.459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六、碗扣式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依据规范JGJ166-2016,碗扣式模板支架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

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MT
式中:MT-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抗倾覆力矩MR=8.0002×0.900×(0.525+0.300)+2×(0.000×8.000×0.900)×8.000/2=47.537kN.m

倾覆力矩MT=3×1.000×8.958=26.874kN.m

碗扣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MT
七、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Ag≤γufa

其中pk——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k=N/Ag=55.41(kP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3.85kN

Ag——基础底面面积(m2);Ag=0.25

γu——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γu=1.254

f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a=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a=mf×fak

其中mf——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0.40

fa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碗扣式模板支撑架计算满足要求!

350mm碗扣式楼板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依据规范: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计算参数:

碗扣式支架立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水平杆钢管强度为205.00N/mm2,

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架体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6.0m,

立杆的纵距b=0.90m,立杆的横距l=0.90m,脚手架步距h=1.80m。

钢管规格:Φ48×3.2;

立杆钢管类型选择:LG-A-240(2400);

横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纵向水平杆钢管类型选择:SPG-90(900);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7.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内龙骨采用方钢管40.×40.×3.mm,间距300mm,

顶托梁采用双钢管φ48×2.7mm。

模板自重0.3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00kN/m2,堆放荷载标准值0.00kN/m2。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70kN/m2,基础底面扩展面积0.250m2,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0.40。



图碗扣式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楼板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碗扣新规范4.3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35+0.30)+1.40×2.00=13.702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35+0.7×1.40×2.00=13.820kN/m2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0.7×1.40=0.98

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W=π(D4-d4)/32D。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简支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100×0.350×1.000+0.300×1.000=9.085kN/m

活荷载标准值q2=(0.000+2.000)×1.000=2.0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37.500cm3I=28.12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γ0M/W<[f]

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7.00N/mm2;

M=0.125ql2

其中q——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0.125×(1.35×9.085+0.98×2.000)×0.300×0.300=0.160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1.000×0.160×1000×1000/37500=4.267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5ql4/384EI<[v]=l/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5×9.085×3004/(384×9000×281250)=0.37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二、支撑次龙骨的计算

龙骨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25.100×0.350×0.300=2.636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q2=(2.000+0.000)×0.300=0.600kN/m

静荷载q1=1.35×2.636+1.35×0.090=3.679kN/m

活荷载q2=0.98×0.600=0.588kN/m

计算单元内的龙骨集中力为(0.588+3.679)×0.900=3.840kN

2.龙骨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P/l=3.841/0.900=4.267kN/m

最大弯矩M=0.1ql2=0.1×4.27×0.90×0.90=0.346kN.m

最大剪力Q=0.6ql=0.6×0.900×4.267=2.304kN

最大支座力N=1.1ql=1.1×0.900×4.267=4.225kN

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5.10cm3;

截面惯性矩I=10.20cm4;



(1)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0.346×106/5098.6=67.80N/mm2

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龙骨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2304.41/(2×40.00×40.00)=2.160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25.00N/mm2

龙骨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龙骨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龙骨计算跨度(即龙骨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2.726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2.726×900.04/(100×206000.00×101972.0)=0.576mm

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400(木方时取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次龙骨的支座力P=4.225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q=0.081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1.210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14.093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1.046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8.24cm3;

截面惯性矩I=19.78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γ0M/W=1.0×1.210×106/8242.0=139.82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1.046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400,满足要求!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0.088×6.000=0.530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碗扣式规范JGJ166-2017。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00×0.900×0.900=0.243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5.100×0.350×0.900×0.900=7.116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7.889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堆放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2.000+0.000)×0.900×0.900=1.62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35NG+0.98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24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0/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1.59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4.50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4.73

σ——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l0——计算长度(m);

参照《碗扣式规范》,由公式计算

立杆计算长度:l0=ku(h+2a)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高度取值为1.155;

u——立杆计算长度系数,依据规范根据架体步距可取值为1.00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0m;

根据规范规定:立杆计算长度计算时,a可按0.65m取值,再根据实际a值采用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承载力线性插值系数k0=(1.0-1.2)/(0.65-0.2)×(0.20-0.2)+1.2=1.20

l0=3.580m;λ=3580/15.9=225.479,φ=0.144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2237)/(0.144×450.4)/1.20=157.362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计算公式

MW=0.98×0.6Wklah2/10

其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k=uz×us×w0=0.300×1.280×1.200=0.461kN/m2

h——立杆的步距,1.80m;

la——立杆纵向间距(架体宽度较短方向),0.90m;

lb——立杆横向间距,0.90m;

N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Mw=0.98×0.6×0.461×0.900×1.800×1.800/10=0.113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轴力Nwk计算公式

Nwk=(6n/(n+1)(n+2))MTk/B

其中MTk——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kN.m),由公式计算:MTk=0.5H2lawfk+HlaHmwmk

B——模板支撑架横向宽度(m);

n——模板支撑架计算单元立杆横向跨数;

Hm——模板支撑架顶部竖向栏杆围挡(模板)的高度(m)。

MTk=0.461×6.0×0.90×(0.5×6.0+0.60)=8.958kN.m

Nwk=6×8/(8+1)/(8+2)×(8.958/8.00)=0.597kN

立杆Nw=1.350×7.889+0.980×1.620+0.98×0.6×0.597=12.739kN

根据承载力线性插值得到:

σ=1.00×(12739/(0.144×450.4)+113000/4732)/1.20=183.690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f],满足要求!



六、碗扣式模板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依据规范JGJ166-2016,碗扣式模板支架应进行整体抗倾覆验算。

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MT
式中:MT-支架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R-支架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抗倾覆力矩MR=8.0002×0.900×(0.654+0.300)+2×(0.000×8.000×0.900)×8.000/2=54.957kN.m

倾覆力矩MT=3×1.000×8.958=26.874kN.m

碗扣支架整体抗倾覆验算MT
七、基础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Ag≤γufa

其中pk——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pk=N/Ag=48.95(kPa)

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2.24kN

Ag——基础底面面积(m2);Ag=0.25

γu——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加权平均值,γu=1.363

f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fa=68.00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

fa=mf×fak

其中mf——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mf=0.40

fak——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170.00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满足要求!

碗扣式模板支撑架计算满足要求!

400mm墙模板计算书

一、墙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400mm,高度6000mm,两侧楼板厚度200mm。

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内龙骨间距225mm,内龙骨采用方钢管40.×40.×3.mm,外龙骨采用双钢管。

对拉螺栓布置13道,在断面内水平间距2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450mm,断面跨度方向间距450mm,直径14mm。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组装示意图

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当浇筑速度大于10m/h或坍落度大于180mm时,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按公式2计算;其他情况按两个公式计算,取较小值:



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00m;

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27.0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7.000=24.3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2。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连续梁计算。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5.80m。

荷载计算值q=1.2×24.300×5.800+1.40×3.600×5.800=198.36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W=313.20cm3;

截面惯性矩I=281.88cm4;



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变形计算受力图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17.852kN

N2=49.094kN

N3=49.094kN

N4=17.852kN

最大弯矩M=1.004kN.m

最大变形V=0.145mm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计算强度f=M/W=1.004×1000×1000/313200=3.20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取15.00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Q/2bh=3×26778.0/(2×5800.001×18.000)=0.38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T<[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v=0.14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225.0/250,满足要求!



四、墙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内龙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通常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强度计算均布荷载q=1.2×0.23×24.30+1.4×0.23×3.60=7.695kN/m

挠度计算荷载标准值q=0.23×24.30=5.468kN/m

内龙骨按照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内龙骨计算简图



内龙骨弯矩图(kN.m)



内龙骨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内龙骨变形计算受力图



内龙骨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137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F=3.568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V=0.035mm

内龙骨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5.10cm3;

截面惯性矩I=10.20cm4;

(1)内龙骨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f=M/W=0.137×106/1.05/5098.6=25.59N/mm2

内龙骨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内龙骨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v=0.035mm

内龙骨的最大挠度小于450.0/400,满足要求!

五、墙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外龙骨承受内龙骨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外龙骨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横向支撑钢管传递力。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Mmax=0.280kN.m

最大变形vmax=0.066mm

最大支座力Qmax=7.671kN

抗弯计算强度f=M/W=0.280×106/8242.8=33.97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六、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N]=fA

其中N——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f——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14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12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A=105.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N]=17.85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N=7.671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侧模板计算满足要求!



















模板施工方案



-21-



模板施工方案



-1-













多层板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