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 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一个乡下人看戏,看见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 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从道德的观点评艺术的人们都有些类似这位杀曹操的乡下佬,义气虽然是义气,无奈是不得其时, 不得其地。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 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 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 浅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 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 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 过反省的。蔡文姬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响,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 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 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摘编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材料二:艺术就 是“人类的一种创造的技能,创造出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感觉中的对象,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方面言 。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 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 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 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 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的性质,古来说者不一,亚里士多德“艺术是模仿自然”,这话现在已不 能完全成立。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 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 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 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其实各种艺术与自然 的关系也很不同。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 ,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摘编自宗白华《美学与艺术略谈》)材料三:艺术家中的古典派,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信奉理想的自然主义。他们 承认自然之中有美也有丑。两只燕子,飞得最快而姿态最轻盈的一只是美的;许多耕牛中,最强壮耐劳的是美的:一个少女和一个老妇,前者是美的 ;两个青年,一个气色红润,一个贫血早衰,壮健的是美的。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关,发展和谐健全的 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反之,自然的丑是不合于种族特征的,非典型 的,畸形的,早衰的,病弱的。在精神生活方面,反乎一切正常性格的是丑的,例如卑鄙、懦怯、强暴、欺诈、淫乱。艺术既是自然的再现,凡是自 然的美丑,当然就是艺术的美丑了。(摘编自傅雷《艺术与自然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提出“文以载道”,这一创作理论把艺术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而忽略了艺术与实际人生是有距离的。B.艺术创 作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主观流露,但是表达需要客观化处理,只有站在客观审视的角度上才能创造艺术。C.从主观上讲,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丰厚 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艺术也离不开创作者的创作自觉和想象能力。D.音乐和抒情诗并没有取象于自然,表明艺术并非—味地模仿自然。艺 术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一段自然的实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哥特式”教堂的雕像将人物的 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B.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决定了艺术的民族性 或个性,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C.艺术家中的古典派和理论家中的理想派,都认为自然存有美丑之分,这种观点也对其艺术主张产 生了影响。D.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材料三介绍的“理想的自然主义者”的美学理念,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3.结合材料内容,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的一项是()(3分)A.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C.断桥残雪,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成为西湖胜景 。D.在梵高的油画作品《星月夜》中,天空是旋涡状的,星云呈现出流动感。材料二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时论证说服力强,请简要分 析。(4分)5.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千古传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其蕴含的美学意义的理解。( 6分)【答案】1.C2.C3.A4.①论点辩证深刻,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② 论据合理充分,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在漏洞;③论证逻辑严密,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 最后举例论证;④论证语言精确,“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表达恰切、有分寸。5.①“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 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②“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③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 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④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彰显了自然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从主观上讲,……”曲解文意,根据“这个对象能引起我们精神界的快乐,并且有悠久的价值……这是就客观 方面言”可知,“从主观上讲,艺术创作会给人们带来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悠久的价值”表述错误。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种创作师承了埃及雕刻将人体抽象化的表现方式”关系混淆,原文为“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屈,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没有说明 二者存在师承关系。B.“因为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影响微弱”因果不当,原文为“所以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在实用,乃是在纯洁的精神的快乐,艺术 的起源并不是理性知识的构造,乃是一个民族精神或一个天才的自然冲动的创作。它处处表现民族性或个性。艺术创造的能力乃是根于天成,虽能受 理性学识的指导与扩充,但不是专由学术所能造成或完满的。艺术的源泉是一种极强烈深浓的,不可遏止的情绪,挟着超越寻常的想象能力。这种由 人性最深处发生的情感,刺激着那想象能力到不可思议的强度,引导着他直觉到普通理性所不能概括的境界,在这一刹那顷间产生的许多复杂的感想 情绪的联络组织,便成了一个艺术创作的基础”,可见艺术的起源与理性知识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构不成因果关系。D.“与材料二的观点基本一致” 比较有误,在谈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两则材料话题方向不一致,且材料三认同“艺术是自然的再现”,而材料二认为艺术“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 ”。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C项只谈了对自然的审美,未涉及艺术;D项强调艺术创作与自然有 距离,符合材料一的观点。只有A项“徐悲鸿画作《愚公移山》中,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奋力挥锄掘石”最符合“理想的自然主义”审美。故选A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二段“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 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它从那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满的艺术品 ,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它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在承认其合 理性的基础上,再点出本质是“自然的实现”,论点辩证深刻。由材料二第二段“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 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用建筑、音乐、抒情诗等论据论证了“模仿说”观点存 在漏洞,论据合理充分。“因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写的对象,但它决不是一味地模仿 自然,它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先承认其有合理成分,“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 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再对其不合理性予以批驳,“譬如建筑艺术在建作方面就纯粹不是取象于自然,乃是随顺着几何学比例的法则;音乐也不是 取象于自然;抒情诗更不是模仿自然,它纯粹是抒写主观的情绪”,最后举例论证,可见论证逻辑严密。“已不能完全成立”“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 ”,作者并没有一味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而是在肯定其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反驳,表达恰切、有分寸,可见论证语言精确。【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 有距离的”第二段“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可知艺术和自然是有距离的,“飞 流直下三千尺”,运用夸张,使艺术和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由材料二第一段“若就主观方面——艺术家的方面——说,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 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所谓自己表现”可知艺术就是艺术家的理想情感的具体化、客观化,而“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正是以自身创作情绪和想 象力将理想情感具体化、客观化;由材料二第二段“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并且是一种最高级的、最完满的自然创造的过程。因为艺术是选择自然间最适宜的材料,加以理想化、精神化,使它成了人类最高精神的自然的表现”可知在“疑是银河落九天”中作何选取瀑布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自由的创造,并加以理想化、精神化;由材料三第一段“总之,在生物中间,正常的和典型的为美,完满表现种族特征的为关,发展和谐健全的为美,机能旺盛、精神饱满的为美。在无生物或自然景色中间,予人以伟大、强烈、繁荣之感的为美”可知“疑是银河落九天”彰显了自然之美,诗句呈现出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旺盛、强烈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