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柴油安全数据表(MSDS)
2022-04-01 | 阅:  转:  |  分享 
  
物质安全使用表

一、物品资料

物品名称:柴油(DieselFuel,PremiumGrade) 物品编号:113-F51001 ?

二、成分辨识资料

纯物质:

中英文名称: 同义名称: 化学文摘社登记号码(CASNo.): 危害物质成分(成分百分比): 混合物

化学性质: 有害物质成分

之中英文名称 浓度或浓度范围

(成分百分比) 危害物质分类及图式 高级柴油

(DieselFuel,PremiumGrade)

68334-30-5 100.0 第三类 ?

三、危害辨识资料

最重要危害效应 健康危害效应:

?眼睛:没有显著危害效应。

?皮肤:肾脏受损。

?吸入:没有显著危害效应。

?食入:没有有效资料。 环境影响:无此有效资料。 物理性及化学性危害:可燃性蒸气和液体。遇火源可能造成瞬间火灾。 特殊危害:刺激呼吸道、皮肤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主要症状:

?眼睛接触:引起温和刺激。

?皮肤接触:引起刺激、起水泡、酒醉征状。

?吸入:引起刺激、反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酒醉征状、迷惘、带青色的皮肤、昏迷。

?食入:引起反胃、呕吐、呼吸困难、酒醉征状、肺部充血。 物品危害分类:3(易燃液体) ?

四、急救措施

不同暴露途径之急救方法:

?吸入:当能够安全进入灾区时,将人员从暴露区移到新鲜空气处。若需要,用一袋状阀门口罩(bagvalvemask)或相同设备,以实施人工呼吸。保持身体温暖及静止休息。立刻送医治疗。

?皮肤接触:立即将受污染的衣服、首饰、手表等装饰品及鞋子脱掉。用肥皂或中性清洁剂清洗感染处,并且用大量水冲洗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至少15~20分钟)。若需要,送医治疗。

?眼睛接触:将中毒者移开污染区,在水龙头或洗眼器下大量冲洗眼睛十五分钟以上,并将上下眼皮翻开慢慢转动眼睛,直至没有化学品残留。如果疼痛持续则送至眼科医生处进一步治疗。

?食入:同时急电给予医疗上之建议。不要使意志不清人员呕吐或喝饮料。当呕吐发生时,保持头部低于臀部。若人员意志不清醒,使头部转向一边。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无此有效资料。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

1.戴防护衣服以免接触污染物。

2.戴化学安全护目镜。 对医师之提示:对于吸入考虑给予氧气处理。对于吞食考虑给予胃部灌洗。 五、灭火措施

适用灭火剂:火灾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及水雾。

大型火灾:用泡沫或大量微细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

中度之火灾危害。蒸气/空气混合物高于闪火点容易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蒸气或气体可在火源之远处,立即着火燃烧及回火。 特殊灭火程序:

1.隔离外泄区所有的火源。如果没有发生危险的可能,进入灾区尽量移除储存容器。用水雾冷却灾区附近之容器以防压力爆炸,直至火扑灭。注意喷水时,站在远离储槽的尽头。

2.货物或储存区火灾:利用自动喷水设备或水枪,以水雾冷却容器,直至火熄灭。若不可能如此做的话,则采取下列预防措施:疏导不必要的人员离开,隔离灾区及禁止闲进入。让火燃烧。在安全排气设备运转声音增大时或由于火灾使储槽有任何变色时,立刻撤退。

大容器、火车或槽车着火:腾空半径:800公尺(1/2哩)。

3.不要用高压水柱喷洒泄漏油料。避免吸入燃烧生成之气体。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

1.消防人员须穿戴防护具及空气呼吸器,站在上风处救火。

2.若未携带适当防护装置或个人自携式呼吸设备,不得进入密闭之空间。 ?

六、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避免热、火焰、火花、及其他着火物质。 环境注意事项:

若没有危险时,停止液体之泄漏,移除火源。用水雾降低蒸气量。使非工作人员尽速离开,隔离危害区域及禁止闲人进入。进入密闭空间之前,需先充份通风。查阅有关暴露控制/个人防护之预防措施,进一步预防包括对空气等之污染。 清理方法:

1.小量之泄漏:用沙粒或其他非易燃物料吸收物质。将泄漏油料收集在适当之容器内。

2.大量之溢漏:筑堤防作为以后之处置。

?

如可行时,移除受污染之土壤。对于大量溢漏之处置,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及相关规定之程序处理。 ?

七、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蒸气可由呼吸进入肺部,切勿接触眼睛、皮肤、或衣物等。切勿吸入蒸气、油雾、油烟或尘埃等。穿着保护之设备或外套如下节“暴露预防措施”所述,操作后尽量清洗干净。遭污染之衣物再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使用或储存本物质,切勿靠近火焰、火花、或高热表面及必须在通风良好之地方。 储存:

1.与不相容之物质分开。

2.储槽及作业场所要严禁烟火并避免用可能跳火花之器具。

3.罐装或卸放中,严禁开启车辆电源、检查电路、修护、洗刷车身或移动。

4.储存于阴凉、干燥及通风良好之处。

5.保护容器勿受撞击或损坏;远离易燃物。

6.贮存于合格之安全容器内。

7.限量储存,不使用时容器应加盖并保持紧密。

8.将仍含有危害性蒸气或液体之容器腾空。

9.必须接地以防静电发生。

10.依据最新版「事业废弃物贮存清除处理方法及设施标准」行事。

11.可参考美国U.S.OSHA29CFR1910.106。 ?

八、暴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提供局部排气通风系统。通风设备应该具有防爆措施。确保低于建议之暴露范围。 控制参数: 危害物质成分 八小时日时量

平均容许浓度

TWA 短时间时量

平均容许浓度

STEL 最高容许浓度

CEILING 生物指标 高级柴油 — — — — 油雾滴

(矿物性) 5mg/m3 10mg/m3 - - 个人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时常使用或大量暴露的情况下,需要呼吸防护设备。呼吸防护设备依照最小到最大之次序分级。使用前,请注意警告讯息。任何具有机蒸气滤罐的化学口罩。任何具有机蒸气滤罐与全面罩的化学口罩。任何具有机蒸气滤罐与全面罩空气纯化呼吸器。未知浓度或立即生命危险:任何全面罩的自携式空气呼吸设备。任何正压式全面罩空气供应呼吸器。

?手部防护:戴适当的防化学品手套。

?眼睛防护:戴防溅化学安全护目镜。在紧邻工作区域提供紧急洗眼设备。

?皮肤及身体防护:穿适当的防化学品的衣服。 卫生措施:

1.检查安全护目镜、耐化学品手套及衣服、呼吸防护器具等是否破损。

2.工作完了要换掉并清洗工作服,并告知清洗人员污染物之危害性。并常将手脸用肥皂和清水洗干净。

3.多摄食含维生素及矿物质之营养物品、定期作健康检查。

4.少吸烟及喝酒、多运动。 ?

?





九、物理及化学性质

物理状态:液体 形状:淡黄色透明油液 颜色:淡黄色 气味:轻微石油味道 pH值:中性 沸点/沸点范围:163~357℃(325~675℉) 分解温度:无资料 闪火点:>52℃(125.6℉)

测试方法:开杯 自燃温度:177℃(351℉) 爆炸界限:下限(LFL):1.3%上限(UFL):6.0% 蒸气压:2mmHg@20℃ 蒸气密度(Air=1):>1.0 密度:0.8(比重) 溶解度:不溶解于水 ??

十、安定性及反应性

安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特殊状况下可能之危害反应:不会发生聚合反应。 应避免之状况:避免热、火焰、火花及其他燃烧物质。若曝露于热源,容器会破裂或爆炸。远离水源及下水道。有害气体会累积在密闭空间。 应避免之物质:氧化剂。 危害分解物:硫氧化物与碳氧化合物之有毒或有害之气体。 ??

十一、毒性资料

急毒性:

?食入:会引起反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且可能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在食入期间甚至小量的吸入或呕吐会导致严重肺部刺激,而带有咳嗽、反胃、呼吸困难、肺部浮肿、肺炎与死亡。

?吸入:蒸气或油雾会引起呼吸道刺激。人类曝露会导致立即咳嗽、呼吸困难、发绀且一小时的无知觉。持续闻柴油37天,则带有痰的大量咳嗽。高浓度,另外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随后受抑制,其症状可能为:运动失调、迷惑、头痛、头昏眼花、厌食、反胃、呕吐、虚弱、精神错乱、昏迷。

?皮肤接触:会引起痛苦、红色与刺激。

?眼睛接触:液体或蒸气会引起轻微刺激。 局部效应:对于吸入、皮肤会产生刺激性。 致敏感性:无此资料。 慢毒性或长期毒性:

?食入:没有有效资料。

?吸入:长期或重复的曝露会引起刺激。有人曝露于卡车排放的柴油蒸气中的到肾脏毒性效应。

?皮肤接触:重复或长期与液体接触会引起皮肤脱脂且干燥,导致严重的刺激与皮肤炎。

?眼睛接触:重复或长期曝露会引起刺激。 特殊效应:目标器官:中枢神经系统。 ??

十二、生态资料

可能之环境影响/环境流布:无此有效资料。 ?

十三、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处置方法:

1.将受污染之物质装入可丢弃之容器,其丢弃方式依法规要求办理,但需连络地方环保单位认可此物质之清除。

2.依据最新版「废弃物清理法」及其他相关环保法规处置。

3.若可能,设法将废弃品回收再利用。

4.可参考美国法规EPA40CFR262,有害废弃物号码:D001。 ??

十四、运送资料

国际运送规定:

所述之内容可能无法全部运用于运输情况,查阅U.S.DOT49CFR172.101或适当危险货物规章、以及额外叙述要求(如技术名称)及特殊方法或特定量的运输需求等。

1.DOT输送名称:柴油(DieselFuel)。

2.DOT危害等级:列为第三类。

3.DOT识别码:NA1993。

4.DOT标示需求:无。

5.DOT包装等级:Ⅲ。 联合国编号:NA1993 国内运送规定:

1.道路交通安全规则第84条。

2.船舶危险品装载规则。

3.台湾铁路局危险品装卸运输实施细则。 特殊运送方法及注意事项:无此有效资料。 ??

十五、法规资料

适用法规:

1.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

2.危险物及有害物通识规则。

3.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则。

4.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标准。

5.道路交通安全规则。

6.废弃物清理法。

7.事业废弃物贮存清除处理方法及设施标准

8.道路运输危险性物品管理规定。

9.空气污染防制法。

10.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 ?

?十六、其他资料

参考文献 1.OHS07090

2.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容许浓度标准













献花(0)
+1
(本文系安全生产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