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物理选修3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选择题专项训练
2022-04-03 | 阅:  转:  |  分享 
  
高中物理选修3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选择题专项训练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2题)

1、普朗克能量子假说是为解释

A.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提出的????B.康普顿效应实验规律提出的

C.光的波粒二象性提出的??????D.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提出的

2、2003年全世界物理学家评选出“十大最美物理实验”,排名第一的为1961年物理学家利用“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进行电子干涉的实验.从辐射源射出的电子束经两个靠近的狭缝后在显微镜的荧光屏上出现干涉条纹,该实验说明



A.光具有波动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C.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D.微观粒子也是一种电磁波

3、热辐射是指所有物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要向外辐射电磁波的现象.辐射强度指垂直于电磁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在研究同一物体于不同温度下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辐射强度的关系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图中横轴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纵轴Mλ表示某种波长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则由Mλ―λ图线可知,同一物体在不同温度下



A.向外辐射同一波长的电磁波的辐射强度相同

B.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范围是相同的

C.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总能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辐射强度的极大值随温度升高而向短波方向偏移

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C.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B.在Na核中有11个质子和23个中子

C.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D.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6、关于黑体和黑体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波尔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不反射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D.黑体辐射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C.在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是光子到达几率大的地方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8、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玻尔的跃迁假设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分析得出的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10、紫外线照射一些物质时,会发生萤光效应,即物质发出可见光。这些物质中的原子先后发生两类跃迁:照射时原子能量变化的绝对值为△E1,发光时原子能量变化的绝对值为△E2。关于原子这两类跃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向高能级跃迁,且△E1>△E2

???B.均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C.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D.先向高能级跃迁,再向低能级跃迁,且△E1>△E2

1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



12、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A.???B.???C.???D.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当驱动力频率f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0时,系统的振幅最大

B.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波的衍射

C.两狭缝射出的光到达P点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这是出现暗条纹

D.振荡的电场周围产生振荡的磁场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15、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把某种金属板连在验电器上,第一次,用弧光灯直接照射金属板,验电器的指针张开一个角度。第二次,在弧光灯和金属板之间插入一块普通的玻璃板,再用弧光灯照射验电器指针不张开,由此可以判定,使金属板产生光电效应的是弧光中的(????)

(A)可见光成分????(B)紫外线成分

(C)红外线成分????(D)无线电波成分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B.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C.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D.原子核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β射线

17、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比掉在泥土上易碎,是因为掉在水泥地上时,杯子()

A.受到的冲量大B.受到的作用力大

C.动量的变化量大??D.动量大

18、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B.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

C.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D.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带负电

19、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

C.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长

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

20、如图所示,当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同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铝箔有张角,则该实验()



A.只能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B.只能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C.只能证明光能够发生衍射

D.证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1、频率为ν的光照射某金属时,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改为频率为2ν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所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为普朗克常量)()

A.Ekm-hν????????B.2Ekm

C.Ekm+hν????????D.Ekm+2hν

22、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

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C.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

D.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C

5、答案:D

解析:玻尔的原子理论提出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不具有普适性,A错;Na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B错;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C错;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对.

6、A

7、【答案】B

【解析】

A、麦克斯韦根据他提出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从而提出了光的电磁说,故A正确;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能够很好解释氢原子发光现象,但是不能解释所有原子的发光现象,故B错误;

C、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落在明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纹处的概率小,故C正确;

D、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而波长越小,越难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

8、【解析】选D。氢原子光谱只有几条不连续的亮线,原因是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是不连续的,D正确。

9、D

【解析】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A错误;为解释氢光谱,玻尔提出了轨道量子化与跃迁假设,故B错误;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D正确。

10、D

11、AB

12、D

13、C

14、AB(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15、B

16、B

17、B

18、B

【解析】

考点:α粒子散射试验;波尔理论;光电效应;三种射线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物理中的基本知识,对于这部分基本知识要注意加强理解和应用,注意对波尔理论的理解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内容与意义,同时理解光电效应的本质.

19、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n=4和n=3间的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故B错误;n=4和n=1件的能级差最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小,故C错误;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eV,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可知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考点:氢原子跃迁,光电效应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跃迁与吸收或辐射光子能量的关系,掌握光电效应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20、D

解析弧光灯发出的光经一狭缝后,在锌板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衍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验电器铝箔有张角,说明锌板发生了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所以该实验证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D正确。

21、C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km=hν-W0,若入射光频率变为2ν,则Ekm′=h·2ν-W0=2hν-(hν-Ekm)=hν+Ekm,故选C。

22、C

解析根据波动理论,认为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足够强就能发生光电效应,且光电子的初动能就大,但实验中金属表面没有溢出电子的实验结果;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发生是瞬时的,且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这与光的波动理论相矛盾,故A、B、D错误。波动理论认为光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光电效应中认为光强度越大,光子越多,金属表面溢出的光电子越多,即光电流越大,所以该实验结果与波动理论不矛盾,故C正确。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骆骆课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