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强项形成优势——关于办好《许昌日报》的第四次建议郑州大学新闻与舆论研究所项德生尽管眼下许昌市只有一家报社,只出一种报纸,但独一无 二的许昌日报,仍然是处于激烈竞争的传媒生态环境之中,单就报纸而言,发行到许昌地域之内的,不仅有中央和省级各类大报,还有横向进入的外 省市报纸,以及五花八门的地摊小报。许昌日报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完善自己的形象,在竞争当中稳稳占据自己应当占领的市场,对社会舆论和社 会进步产生尽可能大的影响?我认为严厉的措施之一,就是能够独树一帜,善于推出自己的强项,唱自己的拿手戏,从而形成一张报纸独具的优势。 (一)我们常说,办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特色呢?归根结底是形成强于别人的优势。许昌日报人手不多,队伍比较新,当地提供 的硬件环境并不优越。但近几年,年年有新举措,现在办成了名副其实的日报,有周末版,有教育专刊,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同我省其他地 市报相比,许昌日报有哪些基本特色,哪些基本优势呢?我觉得许昌日报已经形成的优势中,最突出的一条是紧扣主旋律,抓准要害问题,不断拿出 有分量、有深度的新闻力作,其中不乏精品。许昌日报的文章近几年多次在“五个一”工程等选拔评奖中获一、二等奖,就是有力的证明。比如《中 国工人阶级能够办好大型现代化企业》,获奖档次很高。在许昌这么一块不大的地方,能抓出和做好这么一篇主题重大的文章,是十分可贵的。许昌 日报关于文明大院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面,都做出过精彩的文章。这是高度发挥办报人主观能动性的生动体现。我比较仔细地看了5月份 的许昌日报。从1号到7号的一周期间,每天都有有份量的作品出现在报面上。如1号的《禹州市抓公路建设促经济发展》、《改革究竟改什么?》 ;2号的《长葛后河镇25名干部自摘“乌沙”落户企业》;3号的《同桌情姐妹亲》;4号的《柏梁镇特色农业有特色》;5号的《浅井乡机关 干部素质明显增强》;6号的《长葛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7号是《改出一片新天地》。这些作品,一般都发在一、二、三版的头条,文笔简练 朴实,有可读性,其中有的肯定会被评为优秀新闻。如果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坚持这样抓头条、抓重点,许昌日报的强项不就牢牢树起来了 吗?是不是可以说,这是力求每天的报面都有每天的亮点,每天都有照亮人眼人心的东西?或者说,每天的报是一出戏,每天的力作是敲重锤、唱名 角?与此相连的一条,是许昌日报不嗜渲染和虚张,以朴素无华的文风,准确表达深刻的认识,描述世态的变换。这是新闻的本色。但在市场上自我 推销的喧闹声中,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有力的自控,也是一种优势。我对许昌日报已经形成的优势认识并不全面,只谈印象最深的如上方面。(二) 强项和优势并非一成不变,一不小心,强项可能变弱,优势随之丧失。一张报纸的优势保持和增强,一是要巩固和提高原有强项的质量与品位;二是 培育新的增长点,敢于和善于推出新的强项。关于培育新的强项,我有如下建议:一是贴近时代背景,细写本地风光。所谓本地风光,就是许昌一区 、两市、两县独具特色的东西。像许继、烟草产业、高效农业示范区、文明大院、长葛乡企、禹州中药等等。这些都是许昌冒尖且在全省、全国数得 着的先进事物。现有的当然不只这些,随着改革的深入,还会产生更多新的“风景线”。贴近时代背景,就是把这些事物放在全省、全国的大背景中 ,放在国家趋势和世界潮流的映照之下,看本地风光的独特风采,看许昌事态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中国工人阶级能够办好大型企业》,不就是 这么写出来的吗?不能只用本地眼界看本地风光,不能沿袭许昌旧有的观念评价这些冒尖的事物。报纸把眼界打开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打开许昌人 的眼界,使许昌人的观念走向现代化。所谓细写,是放眼全局,从多种视角观察许昌事态,从多种层面剖析许昌风光的价值和意义,用多种题材多种 形式加以描述和评析。比如许继,它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它的成功诀窍是什么?可以有计划地加以深入研究。列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题目,根据形 势的需要,分阶段加以报道。文章写作应当更讲究一些,更精美些。《同桌情姐妹亲》,抓得够细了,写得也还有力。但若写得更动情一些,谋篇 更巧一些,会更有光彩,更感人。我们一些文章是朴素有余,文采不足。可以开专栏,用十八般武艺,发挥采编人员的潜能和特长。二是有硬也有软 ,办读者非读不可的专刊、版面和专栏。党委机关报重在指导舆论、指导工作。但说到底,报纸是舆论阵地。有相当份量的报道,是对工作的直接指 导,这类报道调性偏硬。但这类报道不易太实,不易技术性太强。党政机关都转变了职能,何况我们是报纸。对工作的直接指导,还有另外的指令性 的信息通道。报纸重在抓思想,造舆论,解决群众的认识问题。所以,报纸要虚实结合,有实有虚,虚虚实实。太实了,缺乏普遍兴趣,丧失新闻应 有的品位,可读性肯定差;太虚了,显得空洞无物,无及痛痒,群众和领导也不会满意。多数新闻是为了宣传一种思想和政策,不只是为报道一个事 实,应当从实入虚,或以虚领实。太实了,就缺乏灵气,没有亮度。前面提到的《长葛后河镇25名干部自摘“乌沙”落户企业》、《柏梁镇特色农 业有特色》,虚实结合较好,首先指导了舆论,也有力地指导了工作。教育专刊太虚的文章多了一些,如某些课程的教学法,介绍得过于专业化。写 作这类东西,应考虑一下角度,重视学校师生的接收能力,更要考虑一般读者的起码兴趣。农业科技信息太虚了不行,要具体管用。但也应加点舆论 引导的东西。在大城市,一般都从党报主体分离出一系列子报,如晚报、都市报、农村报、经济报、法制报、科技报等等,目的是满足多种需要,增 强报社的实力和竞争力。子报间就有虚实软硬的差异,有些是重在发挥软性效应,如《南方周末》。在许昌,还是多种功能集于一身,这就不得不“ 软硬兼施”了。许昌日报在“硬功”方面,可以说已有一定优势,但在“软功”、“轻功”方面稍有逊色。不要小瞧“轻软”。《南方周末》发行逾 百万,使主报《南方日报》徒然增辉。可以说软帮了硬。一张报的优势,要均衡软硬两手。建议把许昌日报的周末版办得更泼辣一些,更丰富一些, 更生动一些。侧重精神文明生活,放手触及热点问题,更加贴近时代精神和群众生活。写得更软一些,更动情一些。许昌的文化产品有不少卓越的东 西,省内外有好多许昌名人。可以办出一个立足许昌、面向全省、走向中华的许昌周末来的,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增强许昌日报的整体实力。三是改进 “包装”,进一步塑造好整体形象。报社的形象主要靠报纸质量来体现,报纸有内容和外包装两方面。报纸的外包装就是版面美化问题。版面风格是 强项与优势形式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许昌日报的版面朴实大方,但装潢不足。每版一张照片,少了。要发挥图片的报道和美化作用。标题不要单薄, 要发挥主、引、副题共同起到的评价、提要、导引和美化的多重作用。制题是很有学问的。文章要短。长文一多,版面肯定呆。文章一短,版面容易 活泼多彩。不妨拿几种地市报,比较了又比较,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强项。(三)强项和优势的形成,要靠策划。策划的实施,要靠人力、物力、财力即实力。一是经济实力。在市场经济中办报,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技术上不去,人心稳不住,报也办不好。应有一个报社领导,用主要精力抓经营。二是人才实力。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业务上精益求精。三是奖惩分明。建立科学实用的激励机制。29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