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段压低是麻醉门诊评估日间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何种检查能够尽可能发现病人存在的心脑血管易感因素、异常情况,规避围术期麻醉风 险,降低病人日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本文收集心电图存在ST段压低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希望能够给麻醉医师带来一定帮助。 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3月,心电图存在ST段压低手术病人237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疾病史,心 电图及心电图服钾试验结果,肺部高清CT,冠脉CT,颅脑MR,心脏彩超,心功能,颈部血管彩超,心脏血管彩超,头颅多普勒,血脂,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心肌酶谱,BNP等相关检查、检验结果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ST压低病人年龄分布图:为18-30岁 例,31-40岁例,41-50岁例,51-60岁例,61-70岁,71-80岁例。(表格一)多发的年龄段。病人心脑血管疾病 易感因素列表: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表格二),多发年龄段。性别分布图:冠脉CT检查总例数,有冠脉问 题(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混合性斑块、狭窄例数?)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例数?有问题是多少例?多少人合并易感因素服钾试验有效(无效)服钾 试验病人例数,有效/无效?有效的病人有无冠脉CT,无效病人有无冠脉CT(存在问题的比例?)肺部高清CT(提示冠脉或主动脉有钙化、硬 化、狭窄的情况例数?其中行冠脉CT检查人数?证实存在问题的人数?)相关性?高血压病史与心脑血管存在问题病人相关性?糖尿病病史与心脑 血管疾病相关性?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高血糖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 性?讨论:ST段是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是等电位线,心肌缺血除可导致T波改变外 ,还可引起ST段发生改变,ST段改变大多是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在心电图上的反映,被称为心肌损伤,ST段压低(下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 血,是心肌缺血最多见的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又分为下斜型ST段下移、水平型ST段下移、近似水平型ST段下移、连接点型ST段下移、假 性ST段下移。其中下斜型、水平型ST段下移≥0.05mV,持续时间≥0.08秒,因多见于心肌缺血故又被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缺血型 ST段下移心电图特点:1.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2.ST段与T波有明确的分界点;3.下移的ST段持续时间 ≥0.08秒。此型ST段改变多见于冠脉供血不足、心绞痛,故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但其符合率也并非100%。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病因(约占90%)。冠心病心肌缺血主要影响心室肌的正常复极,导致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冠脉 供血不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冠脉供血不足多有心肌缺血症状(心绞痛)和一过性缺血型心电图改变或心律失常;慢性冠脉供血不足患 者常常无特殊临床症状,心电图可有持续性的ST-T改变亦可无ST-T异常表现。1/2以上在不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可表现为正常或大致正常 ,有些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因此诊断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必须紧密结合临床资料。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引起慢性心肌缺血主要是心内膜下心肌 缺血,心电图多表现为ST段轻度下移(0.05-0.15mV)及T波的低平、双向或倒置。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电图也可表现为ST段上斜型 下移,多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紧张或恐惧等情况。生化检查项目不统一,不能很好反映病人心脑血管易感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糖、 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与心脑血管易感性因素的相关性。以上数据表明:一、年龄大于4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或者糖尿病、高血糖、肥胖病人是发 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术前生化检查应该侧重于检查病人血糖、胆固醇、血脂水平。损伤型ST段改变可表现为ST段下移或ST段抬高两种 类型。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肌缺血引起ST段偏移是由于心肌损伤电流所致,其包括“舒张期损伤电流”和“收缩期损伤电流”两种学说。主要引起ST段和(或)T波出现异常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