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成:文永杰审核人:批准人:分发部门:总务部、财务部、业务部、生产部、金型治工具部、成型部、品质部、技术部、冲压表面处理部、制造部更改记录 版本更新日期备件人更改简述1.02013.6.1赵甘霖新发行1.12015.5.26文永杰根据新《安全生产法》进行 大范围修订1.22017.9.23文永杰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更新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职责评价组织评价目的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指南工作程 序记录目的为了分析、预测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因素,选择、制定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消减措施,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管理等内容。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 价、分级。术语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亦即,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失 去控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这两方面的危害因素;前者称为第一类危险源,后者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同义语:危险有害因素, 危害因素。危害辨识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性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风险可认为是潜在的伤害,可 能导致伤亡、中毒、设备或财产等损害。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广义的风险评价既包括风险分析,也包括危害辨 识和控制措施的制定。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职责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 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明确风险等级。各级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参与生产、储存性新、改、扩建项目的风险 评价工作。公司风险评价课负责本公司各装置、生产场所、工作的评价任务,或选择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为公司服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内部风 险评价工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是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归口行政部门,负责对风险控制情况及消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组织为贯彻 落实“安全生产、守法依规、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方针,促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等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进一步符合国家的 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我公司特成立了风险评价课。评价目的风险评价是对一特定时期内安全、健康、生态、经济等受到损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做出评估的系统过程。它在分析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基础上,评价风险程度的大小,确定危险源以及系统的危险等级。其目的是在风险排序 的基础上,对控制风险的技术措施进行损-益分析,进而对控制风险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决策,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尽可能地 减少风险和经济损失。评价程序为规范风险评价活动,加快风险评价进度,我公司制定以下风险评价程序见图7。收集资料、现场检查组成评价小组 事故类型影响因素、事故机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的严重程度监测审查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落实减 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风险控制图7风险评价程序风险评价指南风险评价的时机以全体部门(包括其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为对象,每年12月前 在设定次年安全目标。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风险评价。根据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的规定,项目设立和竣工验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分别进行预评价和验收评价。风险评价的范围风 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 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 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评价准则评价准则的依据(1)有关国 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2)行业的设计规范、标准;(3)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标准;(4)合同规定;(5)公司 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等。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划分作业活动辩识危害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公司风险 评价课以作业场所人员活动及人为因素,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维修,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的风险管理为中心任务,复杂的风险管理活动 则考虑定期委托专业评价机构完成。公司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 。危害辨识(1)根据本公司的风险评价的范围,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法,依据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进行风险管理(参见6.2 )。对于作业场所,积极应用工作危害分析(JHA)进行危害辨识。对于设备设施,应用LEC法。(2)发生事故后的危害辨识应查出事故的直 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风险评价(一)风险评价主要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 如下因素:(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和触电;(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 素;(6)人机工程因素;(7)设备的腐蚀、缺陷;(8)以环境的可能影响等。(二)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重大风险时, 应考虑:(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3)公司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根据公司实际情况, 风险评价课主要选择LEC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LEC评价主要采用打分的方法,确定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具体计算方法为:D=LEC式 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1)确定事 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见表8.4.3-1表8.4.3-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事故或 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1*完 全意外,极少可能(2)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见表8.4.3-2表8.4.3-2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E)分值出现于危险 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6逐日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 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见表8.4.3-3表8.4.3-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 的可能结果分值(C)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100*在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注:以上三个表中的“*”表示打分参考点。(4)危险性确定。见表8.4.3-4表8.4.3-4危险 性分值(D)分值危险程度分值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依据评价准则确定,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 性S及风险度R。其中:R=L×S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表8.4.4-1。表8.4.4-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判断标准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件或事故。4危害发生不容 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没作过任何的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没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 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危害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 或过去曾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有效 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 能发生事故或事件。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如表8.4.4-2。表8.4.4-2事故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人财产损 失/万停工社会影响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 25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内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断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套装置或 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几乎 无损失没有停工没有社会影响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如表8.4.4-3。表8.4.4-3风险等级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控制措 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 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风险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4~8可 接受风险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轻微或可忽略风险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无风险 控制风险控制措施应遵循:(1)可行性和可靠性;(2)先进性和安全性;(3)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 务。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消减风险,将风 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建立档案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 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5)竣工验收报告。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隐患项目,应填写《重大危险源及控 制措施清单》(AQBZH-JL/9-1),制定治理方案,必要时立即停产落实整改;对确定为较大或中等危险的隐患项目,发出整改通知书, 明确有关部门整改。对确定为较轻危险的隐患项目,由隐患部门落实整改。在整改过程中,应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技术方案、资金、时间等,并 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隐患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隐患项目治理结束后,安全管理人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报告。开展宣 传和培训工作。将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订和新制定的操作规程,及时向员工进行宣传、培训教育,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 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风险信息更新为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 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当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和更新:(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2)操作变化 或工艺改变;(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工作程序安全管理 人员将相关记录表格发放到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从其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中找出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危害因素,填写《工 作岗位危害分析记录表》(AQBZH-JL/9-2)并反馈到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对公司公共区域的危害辨识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 理人员依据《工作岗位危害分析记录表》(AQBZH-JL/9-X),将汇总分类后的危害因素逐一填入《风险评价表》(AQBZH-JL/ 9-X),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评价,并按照8.4.4条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价课对评价对象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风 险消减措施和要求,填写《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AQBZH-JL/9-X)。安全管理人员根据《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AQBZ H-JL/9-X)向有关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新项目投产前主管部 门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规程。风险控制措施需要纠正或改进的,由安全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下达《隐患整改通知 书》或者修订安全规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根据《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内容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技术方案、资金、时间等,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制定整改计划,上报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审核隐患治理方案是否可行,对于可行的隐患治理方案报厂长审批。经过批准的隐患治理方案,由隐患所在部门组织施工单位实施,部门安全主管监督实施。项目竣工后,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风险控制情况及消减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验收,填写《风险控制措经验收风险消减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安全行政部门组织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记录《关于成立公司风险评价课的通知》《工作岗位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评价表》《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风险控制措施项目验收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