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2022-04-20 | 阅:  转:  |  分享 
  
2022年职业卫生知识培训CONTENTS职业病防治法1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3PART011、职业病防治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
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5月1日
开始实施。——第一版,之前没有《职业病防治法》根据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第二版,监管职能移交;解决诊断难的问题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第三版,减少审批,评价无资质要求,加强监管根据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第三次修正。——第
四版,职业健康查体无资质要求,进一步解决诊断难的问题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监管职能移交,重新修订。——卫生行政部门《中华人
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部法律是职业卫生工作赖以遵循的主体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防治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的立场和态度,清晰地回答了职业病的内涵,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明确了“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
、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提出了建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职
业病预防、职业病诊断、职业病人保障、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诸方面工作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职业病防治法
》共分七章八十八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
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第一章总则主要阐述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和依据;阐述了职业病的涵义;明确了职业病防
治工作的方针、机制和原则;确定了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国家职业卫生监督制度;明确了卫生行政、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职责;赋予了工会依法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提出了职业病防治规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做出了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前期预防主要提出了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要求,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建立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明确了建设项目先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三同时”规定;提出了建设项
目在竣工验收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要求。第三章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主要提出了生产过程中防治
职业病的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要求;明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规定和应急处置措施;建立了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制度和定期检测制度;明确了劳动
合同中职业病危害防范的内容规定;提出了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要求;做出了劳动者岗前、岗中及离岗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规定和建立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的要求;明确了劳动者享有的权益;赋予了工会组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权利。第四章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主要规定了职
业病诊断机构的条件与责任;明确便利劳动者职业病诊断;规定了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定了职业病
伤残等级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定;明确了职业病诊断所考虑的因素和要求;提出了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材料
的要求;做出了特定情况下的职业病诊断鉴定规定;提出了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办法;明确了职业病例报告和统计管理规定;规定了职业病人享有的诊
断、治疗、康复等社会保障待遇。第五章第五章监督检查主要规定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的职责;明确了执法检查中的权利;提出了
监督执法规范性要求;明确了用人单位配合检查规定;明确了执法检查纪律;规定执法人员的资格认定。第六章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为了保证
职业病防治法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所做出的各项法律规定和要求,能够得到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制定的强有力的经济和行政处罚规定。这些处罚规定
的实施,必将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从而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第七章第七章附则第八十五条用语的含义:职业病危害
职业禁忌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务派遣用工单位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的义务。PART02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职业病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条件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范围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
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职业史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职业病的范围职业健康常识职业禁忌症:从事特
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
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职业健康常识疑似职业病:是指经健康检查机构检查发现,怀疑患有职业病,但尚未经职业
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特定时间段的疾病状态。职业健康常识职业健康监护:是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
医学健康检查,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健康发展状况,并结合其他健康相关资料,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关系的活动。职
业病概念十大类132种职业病种类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眼病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
种9种3种4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7种11种5种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职业病分类和
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11种3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2+1)1.矽肺
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
.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呼吸系统疾病:(6)1.过敏
性肺炎2.棉尘病3.哮喘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硬金属肺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二、职业性皮肤病(8+1)1.接触性皮炎2.光接触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
.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白斑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三、职业性眼病(3)1.化学性眼
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
蚀病4.爆震聋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五、职业性化学中毒(59+1)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
其化合物中毒............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
病(7)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7.冻伤职业病
分类和目录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0+1)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11.根据《职业性放射
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八、职业性传染病(5)1.炭疽2.森林脑炎3.布鲁氏菌病4.艾滋病(限于医疗
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九、职业性肿瘤(11)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
血病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
肺癌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11.β-萘胺所致膀胱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十、其他职
业病(3)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
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
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有毒物质:①金属及类金属:铅、汞、锰、磷、砷、硫;②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③有害气体(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④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⑤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⑥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SiO2粉尘、石棉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侵入途径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凡是气体、液体
、气溶胶、(粉尘;烟、雾)均能通过呼吸道吸收,如硫化氢、苯及其同系物,各种粉尘呼吸道一般不易经消化道侵入,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
时,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品而侵入。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汁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消化道某些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而进入人体,当皮肤有
破损时,不能经完整皮肤吸收的毒物也能大量吸收,如机磷化合物,苯及其同系物等皮肤职业危害因素生产过程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
工艺流程中产生的,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涉及劳动者、劳
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有关,如劳动中紧张度过高;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不良工作体位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环境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如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矮小、狭
窄,车间布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职业危害因素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于0.1mm,主要是机械粉碎、碾磨、开挖等作业时产生
的固体物形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形式烟尘又称烟雾或烟气,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微粒,直径小于0.1mm,多为某些金属熔化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
中氧化凝聚形成雾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而形成。烟尘和雾又称为气溶胶职业危害因素蒸汽液体蒸发或固体物质升华
而形成。如苯蒸气、磷蒸气等职业危害因素存在形式气体在生产场所的温度、气压条件下散发在空气中的气态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
碳、氯气等其他形式如物理性因素的噪音、辐射、生物因素的真菌、细菌等职业危险因素控制定期体检个体防护工程控制消除取代早发现、早治疗、
早治愈正确佩带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和吸收设计布局改进:隔离、分区作业等;通风、除尘、降噪,生产设备密闭化、管道化工
艺改进、设备更新减少有毒原料使用量;使用无毒、低毒原料替代高毒原料PART0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
素(occupationalhazards)生产工作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
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在实际的生产场所中,这些有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有害因素,这对劳动者的健康将产生
联合的、危害更大的影响。噪声粉尘毒物振动高温噪声危害及控制噪声亦称“噪音”,指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由嘈杂
刺耳的感觉,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害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
,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
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往往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噪声危害及控制振
动所产生的噪音1转动机械,如轴承缺陷2冲击,如冲床、段造设备3共振,如引擎、马达摩擦,如有切削、研磨4噪音的产生途径噪声危害及控制
流场所产生的噪音当空气以高速流经导管或金属表面时,一般空气在导管中流动碰到阻碍产生乱流或大而急速的压力改变均会有噪音产生噪音的产生
途径噪声危害及控制环境噪音大多来自随机的噪音源,例如急驰而过的车辆、飞机、人们的喧闹、以及周围各式各样的噪因来源噪音的产生途径噪声
危害及控制燃烧产生的噪音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排气、以及燃烧时上升气流影响周围空气的扰动均会伴随噪音的产生。例如引擎、锅炉、熔炼炉噪
音的产生途径噪声危害及控制其他噪音在日常生活中,室内各项家庭用具均会发生声音,如冷气机、音响、抽油烟机、电视、空调设备,均为噪音源
噪音的产生途径噪声危害及控制危害影响语言交谈与思考,噪音掩盖音响警报信号,引起伤亡事故听力系统噪声作用初期,听阈暂时性升高,听力下
降,这是保护性反应;强噪声作用下,可导致永久性听力下降,引起噪声性耳聋;极强噪声可导致听力器官发生急性外伤,即爆震性耳聋神经系统
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疲劳、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强烈噪音破坏设备和建筑物噪声危害及控制030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高噪声的设备,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
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远置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卫生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对于噪声不能控制,需要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
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有效措施02控制噪声的传播吸声,采用吸声材料装饰车间内表面,吸收声能;消声,使用阻止声音传播而允
许气流通过的消声器降低空气动力噪声;隔声,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隔振,在机械基础和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噪
声危害及控制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是能够防止噪声侵入外耳道,减少听力损伤的个体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头盔三大类耳塞是最常用的
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dB左右。耳罩、防噪头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耳塞使用:将耳塞的圆头
部分搓细,手从头后部绕过,将耳朵向上、向外拉起,将耳塞的圆头部分塞入耳中。轻扶耳塞直至耳塞完全膨胀定型。为舒适安全的摘下耳塞,请一
边旋转一边往外轻轻拉出耳塞。噪声危害及控制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
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健康查体周期
作业场所噪声8h等效声级≥85dB,一年一次作业场所噪声8h等效声级≥80dB,<85dB,两年一次粉尘危害及控制粉尘是指悬浮在空
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这些名词没有明显的界限粉尘除具有职业健康危害外其爆
炸危害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粉尘危害及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在大气中粉尘的存在是保持
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将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
病的主要原因粉尘危害及控制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
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
源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
属熔炼,焊接、浇铸等03040201粉尘危害及控制粉尘的种类无机类粉尘有机类粉尘混合性粉尘如硅石、石棉、滑石、金属性粉尘、煤尘等如
棉、麻、面粉、烟草、动物性粉尘等以二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粉尘危害及控制粉尘危害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
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
生成肺癌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兽皮、谷物等粉
尘常附有病原菌,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粉尘危害及控制“革”、“湿”、“密”、“风”、“护”、“管”、“教”、“查”八步防
尘“革”即革新工艺与设备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湿”即湿式作业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密”即把粉尘发生源密闭,防止粉尘向外飞扬“风”即通
风,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通风装置“管”即加强防尘工作的技术管理“护”即加强个人防护和增强体质“教”即做好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查”即加
强对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粉尘危害及控制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按规定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这也是防止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佩戴防尘口罩可以有效减轻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隔绝粉尘进入呼吸道,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的呼吸
健康,所以在粉尘环境下佩戴防尘口罩是十分有必要的。配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人吸入有害物的浓度,以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对身体无害的
浓度水平。口罩把空气中的粉尘隔绝在外,已保证身体健康粉尘危害及控制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双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位于口罩上方用口罩
抵住下巴将耳带拉向耳后,调整耳带至感觉舒适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从中向两侧按照鼻梁形状向内按压,直至将其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
止每次佩戴口罩时,应进行进行口罩的密闭性检测,正压式检测与负压式检测使用过程中如呼吸阻力过大或有轻微异味时必须更换过滤原件当口罩使
用后应使用清水或酒精擦拭干净,或用中性洗洁精清洗后晾干使用防尘口罩/面具不适用于在有毒环境或氧含量低于18%情况下使用粉尘危害及控
制防尘口罩佩带图示粉尘危害及控制长期在生产活动中因吸入生产性粉尘易引起尘肺等肺部疾病,这类疾病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职业病。为了预防、控
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凡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必须
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目前我国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12种尘肺为: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尘肺及铸工尘肺毒物危害及控制毒物指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或废弃物存在于生产中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发生化
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功能障碍、疾病、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原料和生产辅助材料:原料本身就是有毒物质,如油漆中的溶剂
(苯及同系物),压铸铅字用的铅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例如铅、汞的开采和冶炼,氯、氨、二氧化碳中间体及反应产物:有时原料和产品无毒,
而中间体和反应产物有毒,一氧化碳废气、废水、废渣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2015版中共有375种,占80%以上毒物危害及控制窒息性致
敏性致癌性化学品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导致缺氧窒息致畸性麻醉性刺激性某些化学品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的症状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
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恶性肿瘤可能对未出生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身体与有毒物接触已相当严重,受刺激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
统化学品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导致知觉丧失毒物危害及控制苯及苯系物正己烷氰化物苯的挥发性大,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扩散,吸入
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长期吸入会侵害人的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大部分有苯接触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通过呼吸
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晕倒、神志丧失、癌症甚至死亡多
有剧毒,口服氢氰酸致死量为0.7~3.5mg/kg;吸入的空气中氢氰酸浓度达0.3mg/L即可致死;口服氰化钠、氰化钾的致死量为1
~2mg/kg毒物危害及控制甲醇砷氨对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呼吸道
粘膜和视力,分解产物甲酸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砷中毒主要为慢性中毒。在职业活动中较长时期接触砷化物而引起以皮肤、肝脏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职业性急性中毒十分罕见,多为误服或自杀引起主要引起急性中毒和眼、皮肤灼伤。职业性急性氨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引
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毒物危害及控制采用新技术改进落后生产工艺隔离操作自动化控制个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以无毒、低毒原料代
替有毒、高毒原料密闭化生产通风净化控制要从源头抓起毒物危害及控制构成防毒面具主要是由过滤元件、罩体、眼窗、呼气通话装置以及头带等部
件组成,它们各有各的职责,同时又能默契配合过滤式防毒面具用途用于对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提供有效防护,防毒面罩可以根据防护
要求分别选用各种型号的滤毒罐,应用在化工、仓库、科研、各种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隔绝式防毒面具毒物危害及控制防毒面具根据吸附原件的不
同对不同毒气有效,不同的颜色表明适用的气体类别,分为:褐色有机气体,溶剂及碳氢化合物绿色有机氨衍生物(NH3)及硫化氢气体黄色酸
性气体(HCl/H2S)白色颗粒,专门滤除一氧化碳。灰色无机气体(Cl2/H2O/HCN)蓝色滤除硫化氢与氨气,
更侧重于硫化氢毒物危害及控制佩带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储存于干燥、清洁、空气流通的库房环境,严防潮湿、过热,有效
期为5年,超过5年应重新鉴定氧气占体积的18%以下、有毒气体占总体积2%以上,各型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毒物危害及控制使用前检查
,检查滤毒罐是否在有效期内,面具的密封性,呼气阀有无变形及裂缝;将面具盖住口鼻将头带拉至头顶用双手将下面的头带拉向颈后整理头带位置
,调到最佳位置,保证面具紧贴脸鼻密封完好振动危害及控制振动在生产过程中非常普遍如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
、抛光机、研磨机、等电动工具;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振动可使作业能力下降,影响听力和手
眼动作配合的准确度,影响注意力集中,容易疲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局部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可引起神经系
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听觉器官、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改变机体组织对振动波的导性优劣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
肌肉、腺组织和脑等振动危害及控制02.劳动制度03.个体防护01.改革工艺04.定期体检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
采用有效减振措施;采用自动、半自动操纵装置,减少直接接触振动体就业前和工作后定期进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振动损伤职工,健康查体周
期为2年/次振动作业工人应佩带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振保暖按接触振动的强度和频率,订立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制
度,并对日接触振动时间给予一定限制高温危害及控制高温指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现象,连续高温酷暑造成人体不适,影响生理、心理健康
,甚至引发病或疾死亡;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气温或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通常分为三种类型①高温、热辐射作业②高温、高湿作
业③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危害及控制急性疾病皮肤红、热、干;脉搏快而微弱;呼吸快而微弱;有可能失去意识中暑大量出汗而皮肤发凉,面色苍白或发红;脉搏微弱;体温有可能保持正常或升高;昏迷,呕吐,疲惫无力或头痛等?日射病高温辐射直接作用与人的头部引发的。从而使人产生剧烈的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增高,由此引起的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降低和反应速度减慢、注意力不集中等,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发生高温危害及控制减轻热源的影响、热屏蔽使用隔热材料;石棉、炉渣、泡沫砖等1工艺技术措施2自然通风:如天窗、开敞式厂房,还可以在屋顶上装风帽机械式通风:如风扇、岗位送风安装空调12通风降温3高温危害及控制个人防护用品:应采用结实、耐热,透气性好的织物制作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个人防护从预防的角度,要做好高温作业人员的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高温禁忌症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健康监护高温危害及控制促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敷可用凉湿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内侧处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高温危害及控制擦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刻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损者至迅速清醒。同时及早与医院联系,进行及时抢救浸将患者躯体呈450浸在18摄氏度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献花(0)
+1
(本文系龙峰商行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