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7、风筝2
2022-04-21 | 阅:  转:  |  分享 
  
课题2、风筝课型精读总序第7个教案授课时间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2.读懂课文,能概括出
作者对放风筝态度的变化,明白产生变化的原因。3.感觉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重点难点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2.感受
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的兄弟之间深厚亲情。教学策略点拨法导案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朗读,
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2.学生听读后交流,教师总结。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寻找误解和冲突。完成学案二。(1)在文中找
出弟弟对风筝入迷的情况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读句子后回答)(小兄弟入迷的情况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表达事后
“我”对小兄弟的深深同情和自己的深深自责之情。)“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嫌恶放风筝?(学生回答后师总结)(3)找
出描写“我”毁坏风筝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作用。(①动作:伸手、折断、掷、踏②神态傲然③作用:体现动作粗鲁,毁坏后得意洋洋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绝望、站)2.自我反省,感受亲情。完成学案三。(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
过来了?(交流后总结)(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与同学交流一下看法,然后全班交流。(
3)面对早年的过错,作者想到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4)“我”想求得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思考“
我”的心情是变轻松了,还是变沉重了?为什么?四、品语句,渗透感情找出自认为用得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五、体验反思选择你最
有兴趣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完成学案四。六、拓展延伸:爸妈、教师不让我们上网玩
游戏是在对我们“精神虐杀”吗?谈谈你对他们这一做法的看法。七、回顾总结,欣赏歌曲《三月三》板书风筝掷做自
省“我”弟弟学案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朗读,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听读后交流。二、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1)在文中找出弟弟对风筝入迷的情况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对风筝是
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嫌恶放风筝?(3)找出描写“我”毁坏风筝的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作用。三、默读第三部分,思考:(1
)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同学交流。(3)面对早
年的过错,作者想到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4)“我”想求得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思考“我”的心情
是变轻松了,还是变沉重了?为什么?课后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