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对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制:胡逢耀
审核:熊俊
批准:钟国才
2020-06-23发布2020-07-01实施
南昌车辆段2020-V1.0 对部分工具材料进行修正 《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铁总运[2013]191号) 2020-06-15 胡逢耀 熊俊 钟国才
轮对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号:NCCLD-JX-LZ-0009 适用范围 适用于160km/h及以下铁路客车轮对加工作业 任职条件 作业人员为车辆钳工,须经设备操作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安全注意
事项 1.作业人员当班期间不得使用手机、音视频设备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作业人员穿戴安全帽、眼镜、劳保鞋、作业服、劳保手套。女士有长发者须盘在帽子内。
3.轮对推动时,要避免碾压伤脚。
4.注意飞溅的热铁屑灼伤皮肤。
5.注意车削的铁屑丝割伤。
6.作业过程及清理铁屑时,注意站稳抓牢,注意设备的转动、移动部件,防止跌落铁屑坑内和卷入旋转轮内。
7.车床在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如必须要离开,须暂停作业并确认卡盘与轮对停止转动后方可离开。
8.轮轴吊运、存放时严禁碰撞,防止热轴切轴。 作业流程 开工前准备→加工前测量→轮对镟修(首件鉴定)→加工后测量→填写记录→完工清理 工具材料 数控车轮车床、第四种检查器、轮径尺、偏心尺、光洁度样板、制动盘深度尺、制动盘厚度尺、车轮踏面滚动圆径向跳动仪、钢直尺、塞尺、LM型检查样板、蓝水笔、内距尺、单梁桥吊、手电筒
轮对加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编号:NCCLD-JX-LZ-0009 工序 作业内容及标准 1.开工前准备 1.工作者正确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劳保手套、劳保鞋、眼镜等劳保用品,要求佩戴整齐;工作服为长袖,防止铁屑丝割伤。女士有长发者须盘在帽子内。
2.检查工装器具:车轮车床各部技术状态良好。电器须安全可靠,机械试运转须正常稳定;第四种检查器、轮径尺、偏心尺、光洁度样板、制动盘深度尺、制动盘厚度尺、车轮踏面滚动圆径向跳动仪等须齐全、良好,量具在有效期内。
3.镟修前轴颈加装保护套。
4.轮对推动时,要避免碾压伤脚。 2.加工前测量 1.抄写轮对轴型、工厂代号、轴号,核对车轮加工标记。
1.1客车档次划分:
1.1.1一档客车为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的客车(如25T、25K、19T、19K型客车及四方动车组)。
1.1.2二档客车为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的非202型转向架客车。
1.1.3三档客车为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的202型和KZ10型转向架客车。
1.2轮对等级划分
1.2.1一级轮对为已作动平衡去重、轮辋探伤,踏面及轮缘轮缘外侧及踏面部位允许局部留有黑皮,但连接部位须平滑过渡RD3A、RD3A1和RD3B轮对。
1.2.2二级轮对为未作动平衡去重,踏面允许不旋削(踏面形状符合要求)的轮缘厚度不小于28mm的RD3A、RD4A、RD3、RD4、RC3、RC4型轮对。
2.检查轴端中心孔的技术状态。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的轮对车轴中心孔损伤时,允许消除局部高于原基准面的多余金属,但修复后缺陷面积不得大于原中心孔圆锥面积的1/8。km/h的轮对车轴中心孔有损伤时,允许消除局部高于原基准面的多余金属,但修复后缺陷面积不得大于原中心孔圆锥面积的1/16,超过时应送厂换轴。的故障栏中注明故障故障的性质、大小和位置,发现日期和工作者姓名。 3.车轮镟修 1.按车轮车床操作规程操作。
2.轴颈上须套专用橡胶保护套。
3.轮对吊上旋轮车床。
4.顶针对准轮对顶针孔顶紧,卡爪卡紧车轮将轮对固定。
5.在镟修轮对上进行对刀。
6.镟除车轮踏面及轮缘上的裂纹、缺损、剥离、擦伤、局部凹入、熔粘、垂直磨耗与辗堆等缺陷,作镟修前的预处理。
7.按固定程序进行车轮镟修。
8.轮对镟修第一刀进刀量不得超过4mm,第二刀及以后均不得超过10mm。
9.镟修质量要求:
9.1踏面及轮缘上的裂纹、缺损、剥离、擦伤、局部凹入、熔粘、垂直磨耗与辗堆等缺陷必须彻底镟除。
9.2踏面及轮缘须按LM型踏面的外形加工及测量,原采用LMA型踏面的盘形轮对车轮踏面及轮缘按LMA型踏面的外形加工及测量轮缘外侧及踏面部位允许局部留有黑皮,但连接部位须平滑过渡 4.加工后测量 1.每日开工后所镟修的第一条轮对须进行鉴定。检测成型效果确认车床的状态是否良好,并将相关数据登记在《轮对镟修首件质量鉴定记录表》中,经由工长、检查员、验收员确认后签章。
2.检查踏面故障部位镟削情况,所有故障必须镟除。轮对加工限度见附件。轮对加工后轮辋宽度不小于134mm。
3.用LM或LMA型检查样板检测踏面成形效果。检查样板与镟修后踏面外形之间的间隙的局部间隙≤1mm。用粗糙度比对样板比对,踏面及轮缘加修后,其加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25μm。
4.测量圆周磨耗、轮缘厚度、轮辋厚度、轮辋宽度、轮缘高度。同一轮对的轮辋宽度以窄的轮辋宽度为准。
5.测量轮径。测量滚动圆径向跳动。
6.如果镟修内侧面,则测量轮位差、内距、内距差、偏心距。因轮位差过限、内距过限、内距差过限、偏心过限等故障而镟削车轮时,必须先镟修轮辋内侧面,符合限度后在进行踏面镟修。
7.如果镟修后偏心过限,则重新镟修后还须重新测量偏心。
8.对于镟轮车床,每次大修之后及每个季度必须用踏面成形检查样板对设备的成形效果进行一次检查。
9.工作者用兰色水笔填写《轮对镟修记录》和《轮对镟修首件质量鉴定记录表》。
10.《轮对卡片》跟随轮对流动,传递到外观检查工序。 5.填写记录 1.将测量数据填入《轮对镟修记录》和《轮对卡片》。
2.填写要求做到项目齐全、
3.《轮对镟修记录》和《轮对卡片》装订成册后送资料室保存5年。 6.完工清理 1.工具妥善保管,场地清洁,场地须干净、整洁。
安全注意事项:
清理铁屑时,注意站稳抓牢,注意设备的转动、移动部件,防止跌落铁屑坑内和卷入旋转轮内。 附件1:轴端中心孔与螺栓孔尺寸图
图1轴端中心孔尺寸
附件2:轮对踏面外形轮廓尺寸
单位:mm
型号
A
B
C
R
LM
16
32
1.25
0
LM-31.5
15
31.5
1.75
0
LM-31
15
31
2.25
0
LM-30
15
30.2
3.25
0
LM-29.5
15
29.5
3.75
0
LM-29
15
29
4.25
0
LM-28
15
28.2
5.25
1
LM-27.5
15
27.5
5.25
1
LM-27
14
27
5.25
1
LM-26
14
26.2
5.25
1
附件2:轮对踏面外形轮廓尺寸
LMA-32型外形轮廓尺寸
附件3:轮对加工限度附表 顺号
项目名称
限度
备注
原型
厂修
段修
2
车轮检修限度
2.1
车轮轮辋厚度
2.1.1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RC型轮对、局管路用车轮对
65
≥30
≥28
—
其他
65
≥35
≥30
—
2.1.2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160km/h
65
≥35
≥32
—
2.2
车轮轮缘厚度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32
≥30
≥26
—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160km/h
32
≥30
≥30
—
2.3
车轮踏面圆周磨耗深度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
—
≤0.5
—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160km/h
—
—
≤0.2
—
3
轮对组装及检修限度
3.轮位差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2
≤2
≤2
—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1
≤1
≤1
—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1
≤1
≤1
—
3.轮对内侧距离
3..1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1353±2
1353±2
1353±3
—
3..2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1353±2
1353±2
1353±2
RDAM96按1353±1执行
3..3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1353±1
1353±1
1353±1
RDAM96型轮对2010年前压装1353+20
附件3:轮对加工限度附表 顺号
项目名称
限度
备注
原型
厂修
段修
3.
轮对内侧距离3点最大差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1
≤3
≤3
—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1
≤2
≤2
—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1
≤1
≤1
—
3.车轮踏面滚动圆径向跳动
3..1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未旋修轮对
—
≤1
≤1
以车轴中心孔定位检测车轮踏面滚动圆的(半径)变化量
3..2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经压装或旋修轮对
≤0.5
≤0.6
≤0.6
3..3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0.5
≤0.5
≤0.5
3..4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盘形轮对
≤0.3
≤0.3
≤0.3
3.轮辋内侧面端跳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0.8
≤0.8
—
—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0.8
≤0.8
—
—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0.5
≤0.5
—
—
3.车轮相互直径差
3..1
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
3..2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140km/h
≤0.5
≤0.5
≤0.5
—
3..3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盘形轮对
≤0.3
≤0.3
≤0.3
—
3.
同一轮对相对车轮的直径差
3.1
最高运行速度120km/h
≤1
≤1
≤1
—
3..2
最高运行速度140km/h
≤0.5
≤0.5
≤0.5
—
3..3
最高运行速度160km/h
≤0.3
≤0.3
≤0.3
—
轮对镟修首件质量鉴定记录表
单位: 年 月 日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加工前 加工后 轴型 样板与踏面间的局部间隙 轮缘厚度 轴号 粗糙度 轮缘高度 轮径mm(左/右) / 轮径mm(左/右) / 滚动圆径向跳动mm(左/右) / 鉴定人员 操作工 工长 质检员 验收员 备
注
轮对镟修记录
年月日工作者
顺号
轴型
厂代号/轴号
加工后(以下为mm)
备注
轮缘厚度
轮辋厚度
轮径
左
右
左
右
左
右
第3页共13页
编号:NCCLD-JX-LZ-0009
版本号:2020-V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