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第3章 井田开拓与开采ok
2022-04-27 | 阅:  转:  |  分享 
  
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第一节井田开拓

一、开拓系统

1.原设计

孟村矿井与胡家河矿井共用一个工业场地,即下河村场地。场地位于长武冉店下河村,泾河西岸,大唐彬长电厂位于场地以南,东侧紧邻西(安)—平(凉)铁路上孟车站。

工业场地内布置三条井筒,分别为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主立井垂深550.0m,井筒净直径6.5m,净断面积33.2m2,掘进面积55.4m2。装备一对名义载煤量为45t的立井多绳提煤箕斗,担负煤炭提升,兼作进风井。副立井垂深580.0m,其中井底水窝深度为30m,井筒净直径8.5m。装备一对双容器提升,其中一个容器为非标多绳特宽罐笼(长×宽×高=6800×2800×9150mm),另一个容器为小型非标双层窄罐笼(长×宽×高=5000×1270×9150mm),担负全矿井井下人员、材料、设备、矸石提升及进风任务。回风立井垂深593m,井筒净直径7.5m,净断面积44.2m2,掘进断面积为66.5m2,井筒内装备玻璃钢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并敷设有瓦斯抽放管路和输氮管路,担负矿井回风任务。

矿井采用单水平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320m,井底+320m水平设井底车场,车场设置在4号煤层中。井底箕斗装载硐室布置方式采用上提式。井筒落底后从井底车场向西沿井田中央布置一组东西向的中央大巷,然后在大巷两翼分别布置5组盘区巷道,全井田共划分5个开采盘区,分别为401~405盘区。原则上中央大巷采用四巷制布置,结合后期风井设置情况,分段设置回风大巷,共分两段。其中井底车场至403盘区巷间大巷为采用四巷布置,分别设两条辅助运输大巷、一条带式输送机巷和一条回风大巷;403盘区巷至405盘区巷段布置两条辅助运输大巷和一条带式输送机大巷,即采用三巷制布置形式。各大巷水平间距为40m。

每个盘区布置一组盘区巷道,在盘区巷的西翼布置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工作面沿走向推进。矿井移交的首采盘区为井田东北部的401盘区,初期在401盘区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一个瓦斯抽采工作面、1个掘锚工作面和1个炮掘工作面共同保证矿井6.00Mt/a设计生产能力和正常的生产接续。另外,为保证矸石不出井,在401盘区北部的矸石充填区配有2个综掘工作面满足正常的充填巷掘进。

由于后期中央大巷延伸过长,为了满足矿井通风需要,中后期沿中央大巷分别在冉店村和谢家咀村附近开凿一条回风立井,分别为冉店回风立井和谢家咀回风立井。主要承担矿井中后期回风任务,并兼做矿井安全出口。其中,冉店回风立井井口中心坐标X=3891518.00m,Y=36493698.000m,井口标高+912.0m,井底标高+309.00m,垂深603m,井筒净直径7.5m,净断面积44.2m2,掘进断面积为66.5m2,井筒内装备玻璃钢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担负403盘区回风任务;谢家咀回风立井井口中心坐标3891667.424m,Y=36487962.600m,井口标高+1090.00m,井底标高+435.00m,垂深655.0m,井筒净直径7.5m,净断面积44.2m2,掘进断面积为66.5m2,井筒内装备玻璃钢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担负405盘区回风任务。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

原设计井田开拓方式方式井筒

2,掘进面积55.4m2。装备一对名义载煤量为45t的立井多绳提煤箕斗,担负煤炭提升,考虑井筒里煤尘新风的污染,井筒为辅助进风。井筒用采用整体轧制钢罐道和工字钢罐道梁,罐道梁与井壁用树脂锚杆固定,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层井壁支护,外层井壁厚度350mm,内层井壁厚度600mm。井筒内敷设供水施救管路,黄泥灌浆管路,消防洒水管路各1趟,以及通信和信号电缆若干趟。

根据断面布置,箕斗采用端罐道布置形式,罐道采用罐道梁进行固定,容器(箕斗)与井壁的间隙为375mm>150mm,满足规范要求;容器与容器之间的间隙为500mm>150mm,满足规范要求;容器与罐道梁的之间的间隙为125mm>40mm,满足规范要求。

主立井断面见图3-1-3。

2.副立井

井口中心坐标:X=3891359.247m,Y=36493947.829m,井口标高+869.85m,车场水平高程为+320.00m,井筒垂深579.85m,其中井底水窝深度为30m,井筒净直径8.5m,净断面积56.8m2,掘进断面积为89.9m2。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层井壁支护,外层井壁厚度400mm,内层井壁厚度700mm。装备一对双容器提升,其中一个容器为非标多绳特宽罐笼(长×宽×0×2800×9150mm),另一个容器为小型非标双层窄罐笼(长×宽××1270×9150mm),除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胶轮车等大型设备尽量不解体或少解体-1-4。

3.回风立井

井口中心坐标:X=3891518.00m,Y=36493698.000m,井口标高+912.0m,井底标高+309.00m,垂深603m,井筒净直径7.5m,净断面积44.2m2,掘进断面积为66.5m2,井筒内装备玻璃钢梯子间作为矿井安全出口,并敷设有6趟瓦斯抽放管路和1趟输氮管路,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为本矿井的专用回风井。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支护,外层井壁厚度400mm,内层井壁厚度700mm。

回风立井井筒断面布置见图3-1-5。

井筒特征表见表3-1-1。

图3-1-1原设计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图3-1-2变更后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







净断面积:33.2m2

掘进断面:55.4m2



图3-1-3主立井井筒断面布置图





净断面积:56.8m2

掘进断面积:89.9m2



图3-1-4副立井井筒断面布置图

图3-1-5回风立井井筒断面布置图

表3-1-1井筒特征表



号 井筒特征 井筒名称 主立井 副立井 回风立井 1 井口中心坐标(m) 纬距(X) 3891391.433 3891359.247 3891518.000 经距(Y) 36494008.006 36493947.829 36493698.000 2 提升方位角(度) 100 280 30 3 井筒倾角(度) 90 90 90 4 井口高程(m) +869.65 +869.85 +912.0 5 井底高程(清理水平)(m) +320.00 +290.00 +309.00 6 井筒深度(m) 549.65 579.85 603.0 7 车场水平高程(m) +320.00 +320.00 +309.00 8 井筒直径(m) 净 6.5 8.5 7.5 掘进 8.4 10.7 9.7 9 井筒断面积(m2) 净 33.2 56.8 44.2 掘进 55.4 89.9 66.5 10 支护方式 厚度(mm) 350(外)/600(内) 400(外)/700(内) 400(外)/700(内) 结构 双层钢筋混凝土 双层钢筋混凝土 双层钢筋混凝土 11 井筒装备 整体轧制钢罐道和工字钢罐道梁 整体轧制钢罐道和工字钢罐道梁

玻璃钢梯子间 玻璃钢梯子间 三、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1.原设计

4号煤层为本井田唯一可采煤层,设计采用分层综采放顶煤开采。全井田共划分为5个盘区,分别为401盘区、402盘区、403盘区、404盘区和405盘区。

盘区间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接替。初期移交401盘区,盘区内各工作面顺序接替,均采用后退式回采。待各盘区上分层采完再进行下分层开采,即“大扒皮”式开采,为简化系统,各盘区巷上、下分层集中设置。

2.变更内容

全井田盘区数量和编号不变,仍划分5个盘区,分别为401~405盘区。

为更好的满足冲击地压防治要求,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避免采、掘相互干扰,盘区接续由顺序开采调整两个盘区交替开采,矿井同时开拓两个盘区,一采一备,进行跳采。鉴于402盘区受地面村庄压覆及井田构造影响,初期在401盘区基础上,开拓403盘区作为其接替盘区。403盘区接续生产后,403、401盘区采取盘区间跳采的接续方式,矿井将按“一井两区、一采一备”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接续。盘区间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盘区原则上采用前进式开采,盘区内各区段间留设6-7m小煤柱护巷。

矿井盘区接续计划详见表3-1-2。

表3-1-2变更后盘区接续计划表

四、主要巷道布置



根据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提交的《孟村矿井4号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报告,本矿井4号煤层总体上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其中中央大巷具有强冲击危险性。另根据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5月编制的《孟村煤矿中央大巷冲击地压安全性论证》(已评审),401盘区内中央大巷已掘段和未掘段冲击地压危险指数为0.81,均具有强冲击危险性;该论证报告还提出了中央大巷冲击地压的防范解危方案:对已掘大巷的防治解危主要采取大直径补强卸压、煤体卸压爆破、底板卸压爆破、远场顶板爆破卸压等卸压措施,在确保中央大巷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治解危措施严格落实到位、支护强度满足防冲要求的基础上,基本具备安全掘进及安全使用的条件。

目前中央大巷至403盘区巷开口位置已全部按煤层巷道施工完毕。大巷施工以来,在DF29断层破碎带段巷道频繁发生动力显现,造成大巷底鼓、片帮、顶板下沉等动压现象。2020年5月24日,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中央二号辅运大巷在D29断层上盘构造区发生冲击地压事故,造成巷道大面积损坏,矿井目前处于停产整顿状态。

根据陕西彬长矿业孟村矿业公司2020年6月编制的《孟村煤矿中央大巷层位调整与复产复工方案》(已评审)以及《陕西彬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孟村矿中央大巷层位调整的批复》,为保障中央大巷使用安全,落实灾害治理相关要求,拟位于DF29断层构造区域段的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中央二号辅运大巷的层位调整到顶板岩层中

原设计根据后期风井设置情况,中央大巷采用分段设置回风巷,共分两段。其中402盘区巷至冉店回风立井间大巷采用四巷布置,分别设两条辅助运输大巷、一条带式输送机巷和一条回风大巷;冉店回风立井至谢家咀回风立井间仅布置两条辅助运输大巷和一条带式输送机大巷,即采用三巷制布置形式,各大巷水平间距为40m。

变更内容

本次接续结合目前大巷施工现状,并综合考虑矿井(主、辅)运输运量、矿井通风以及管线布设、后期风井设置等因素,中央大巷仍采用分段布置方式,根据后期风井设置情况中央大巷分三段设置。其中井底车场至403盘区巷开口处为已有的五条大巷布置,即一条主运大巷、两条辅运大巷和两条回风大巷;403盘区巷至404盘区巷间按四巷布置,设一条辅助运输大巷、一条带式输送机大巷和2条回风大巷;404盘区巷至405盘区巷之间仅布置一条辅助运输大巷和一条带式输送机大巷,不再设回风大巷。各大巷水平间距仍40m。

五、盘区投产时开拓大巷移交位置与长度

1.原设计

矿井移交时,由井底车场向东西布置四条中央大巷,分别为中央一号辅运大巷、中央二号辅运大巷、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中央回风大巷,其中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和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移交长度均为407m,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移交长度为109m,中央回风大巷移交长度为683m。

2.变更内容

本次变更投产盘区仍为401盘区。

井下实际施工五条中央大巷,分别为中央一号辅运大巷、中央二号辅运大巷、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中央一号回风大巷(原中央回风大巷)和中央二号回风大巷(新增)。因抗灾排水泵房位置由401盘区调整至中央大巷最低点,故本次变更中央五条大巷移交节点为大巷最低处,即抗灾排水泵房附近,详见本章第二节图3-2-2所示。移交节点以西的中央大巷及已施工的403盘区巷道均列为矿井延伸工程,不计入本次移交工程范围。

将中央一号辅运大巷和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移交长度均变更为908m,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变更为252m,中央一号回风大巷调整为908m,中央二号回风大巷移交长度为850m。

鉴于矿井目前基本建成的事实和《彬长矿区孟村煤矿生产接续优化和灾害治理综合规划(2020-2030)》要求,矿井移交投产验收时井巷工程范围基本不变,通风方式不变。已完成的中央大巷及部分403盘区接续工程不再本次移交工程范围内。

第二节井下开采

一、401盘区巷道布置

1.原设计

矿井首采盘区选择在井田东北部的401盘区。

401盘区巷道垂直于中央大巷,整体南北向布置,均布置在高速公路保护煤柱内,盘区内为减少工作面无效巷道工程量,盘区巷北部沿福银高速公路保护煤柱线内侧布置;401盘区共布置4条盘区巷,分别为一条盘区带式输送机巷、一条盘区辅助运输巷、两条盘区回风巷。三类巷道基本沿煤层中部错一巷高度平行布置,其中,盘区带式输送机巷沿4号煤中部布置,盘区回风巷在上部,沿4号煤顶板掘进并留设一部分顶煤,盘区辅助运输巷在下部,沿4号煤底板掘进并留一部分底煤,四条巷道水平间距为40m。在矿井生产移交时,401盘区各盘区巷应按设计要求贯穿整个盘区。

2.变更内容

目前401盘区巷按四巷布置,其中401盘区二号回风巷掘进385m,401盘区辅助运输巷、带式输送机巷和一号回风巷均已贯穿整个盘区。四条盘区巷垂直于中央大巷呈“一”字形布置。由于401102和401103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矿井将调整为401盘区和403盘区跳采,经设计校核(详见第四章通风系统解算部分内容),401盘区一号回风巷可以满足盘区的通风需要,故不再对401盘区二号回风巷进行延伸。

在冉店回风立井投用前,为保证灾变期间403盘区具备双逃生通道,设计沿401盘区北边界布置一条由403盘区至401盘区巷安全通道(防止中央大巷发生冲击后,满足403盘区人员逃生的需要),该通道后期兼做401108工作面回风巷道使用。

盘区巷道调整后可以满足401盘区开采需要。本次设计按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变更。

二、接续盘区巷道布置

1.原设计

设计各盘区巷道均按四巷布置,各盘区巷道均为煤层巷道,分别为一条盘区带式输送机巷、一条盘区辅助运输巷、两条盘区回风巷。三类巷道基本沿煤层中部错一巷高度平行布置,其中,盘区带式输送机巷沿4号煤中部布置,盘区回风巷在上部,沿4号煤顶板掘进并留设一部分顶煤,盘区辅助运输巷在下部,沿4号煤底板掘进并留一部分底煤,四条巷道水平间距为40m。

2.变更内容

目前403盘区巷道已按原设计四巷施工,均为煤巷。其中,403盘区辅助运输巷已掘进1550m,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已掘进1375m,403盘区一号回风巷已掘进2230m,403盘区二号回风巷已掘进305m。其余各盘区巷尚未施工。

巷道数量

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各盘区布置两条回风巷(两进两回通风方式),可有效降低盘区风速和风阻,有利于矿井通风,同时在实际掘进过程中两条回风巷可实现采、掘分别回风,也有利于瓦斯灾害防治。因此本次设计403盘区及其余各盘区巷道仍按四巷布置。

巷道层位

根据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编制的《孟村矿井4号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4号煤层总体具有强冲击危险性,且各盘区服务时间较长,尤其是403盘区服务时间近20a,为防止煤层巷道发生大规模冲击堵塞盘区逃生通道,设计将盘区带式输送机巷和盘区一号回风巷调至煤层顶板岩石中(巷道底板距煤层顶界15m~20m),确保盘区有两条巷道(一条进风和一条回风巷)为岩石巷道,保证灾变期间盘区巷道畅通。

此外,为减少工作面巷道岩石工程量,便于工作面巷道与盘区辅助运输巷和盘区回风相接,将盘区辅助运输巷和盘区二号回风巷仍布置于4号煤层中,各条巷道水平投影为40m。

鉴于403盘区带式输送机巷和一号回风巷南段已按煤层巷道施工。建议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其安全性进行论证,论证安全后方可使用。同时,还必须加强已有井巷实时监测工作,每年须对已有煤层巷道进行安全平评估,评估结论为安全,方可继续使用。

三、工作面巷道布置

1.原设计

工作面巷道采用三巷布置,分别为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以及工作面高位瓦斯抽放巷。除已施工的首采工作面401101采用“一进回”的工作面通风方式“一进两回”的工作面通风方式,靠近工作面的一条安装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并设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喷雾泵站等设备列车,与其相邻巷道作为接续回采工作面的回风巷,工作面巷道中心距为m,净煤柱宽约m,并用联络巷进行联络。工作面辅助运输巷铺设00mm厚的混凝土硬化路面,便于无轨胶轮车运输。4煤层中部)布置;高位瓦斯抽放巷布置在4煤层顶板岩层中,靠工作面回风侧布置,与回风巷水平间距约35m,且比回风巷底板高30m左右。

2.变更内容

鉴于401101综放工作面已于2020年3月回采完毕,目前接续面尚未形成,为保证矿井顺利接续,结合井下开采现状,设计将401盘区的401102工作面作为本次变更后的移交工作面,401103工作面为预抽瓦斯面,即为401102工作面的接续面。

401102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已基本施工完毕,工作面高位瓦斯抽放巷已完成部分施工。401103工作面巷道已完成开口段施工。根据陕西陕煤彬长矿业有限公司关于印发《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约谈陕煤集团会议精神》的通知(彬长矿业发【2019】509号),设计对401102已掘的高位瓦斯抽放巷密闭、废弃,不再利用。本次变更各工作面均按两巷布置,分别设工作面回风巷和带式输送机巷。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401102工作面与401101工作面按70m煤柱留设,401103与401102工作面的区段煤柱按50m考虑。

后续各工作面巷道采取沿空掘巷进行布置,区段间留设小煤柱,煤柱宽度暂按7m考虑,建议业主在生产过程中,应统筹考虑水、火、瓦斯等灾害因素,按照实际回采期间的监测情况对区段煤柱进一步优化,最终确定合理的煤柱宽度。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的工作面通风方式,其中工作面回风巷兼作辅运巷,其底板铺设200mm厚的混凝土硬化路面,便于无轨胶轮车运输。

工作面巷道布置层位同原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采、掘接续过程中应严格执行《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2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150m时,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350m时,必须停止其中一个工作面,确保回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之间、两个掘进工作面之间留有足够的间距,以避免应力叠加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当超过安全距离后方可同时进行采、掘工作。

变更前后的盘区巷道布置详见图3-2-1和图3-2-2。

401盘区内主要准采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同原设计。

四、工作面接续

1.原设计

为避免盘区内采掘工作相互影响,同一盘区内的工作面按顺序进行开采,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设计首采工作面为401盘区的401101工作面,预抽工作面(接续工作面)为401102工作面,工作面由南向北顺序接替。待401盘区上分层采完,再接续到402盘区进行开采。



图3-2-1原设计401盘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巷道布置平面图2.变更内容

401101综放工作面回采完毕后,原接续工作面401102工作面即为401盘区的首采工作面,接续工作面为401103工作面。待401102、401103工作面开采完毕后,即3年后接续至403盘区中部的403109工作面,当403109工作面回采完毕后,403盘区以403109工作面为界将403盘区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同401盘区形成“三区联动”开采格局。自此,工作面在403、401盘区内(分三个分区)进行交替开采,矿井始终以一个综放工作面保证矿井6.00Mt/a生产能力。401盘区内工作面为由南向北前进式顺序开采,403盘区投产后,以403109工作面为界分别向北、向南两个方向交替接续。

矿井前20年工作面接续计划详见图3-2-3。

五、综放工作面设备

1.原设计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选用DSJ140/300/3×500型可伸缩带式输送机,PLM400型破碎机,ZTZ19910/25/38型端头液压支架,回风巷内选用ZFDC11600/18.5/36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一组(2架),带式输送机巷选用ZYDC5150/20.5/36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一组(3架)。另外,超前支护段装备240根DW40-250/11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工作面沿空巷道的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60m,非沿空侧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30m。

2.变更内容

为增大工作面运输能力及后配套能力,预防煤块堆堵,工作面可伸缩带式输送机安装了DSJ140/280/3×710型,破碎机选用PLM4500型;为增大工作阻力、预防压死支架,工作面端头选用了ZTZ26000/25/38型支架6架,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选用40架ZQL2×3200/19/38型防冲液压支架,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超前支护选用6架ZTC29870/25/38A型超前液压支架,余下超前支护段采用DW38-250/110型单体支柱配合DJA1200型铰接梁进行支护。工作面两侧超前支护距离均不小于120m。

经设计校核,现有设备可以更好服务采面生产,保证生产安全,故进行变更。

401102综放工作面部分设备变更前后主要参数特征详见表3-2-1。





图3-2-3变更后矿井前20a工作面接续计划平面图

表3-2-1综放工作面部分设备变更前后对照表

设备名称 原设计型号 实际采用型号 采用设备技术参数 可伸缩

带式

输送机 DSJ140/300/3×500,

1部 DSJ140/280/3×710,

1部 功率:3×700kW;运量:2800t/h;带宽1.4m;带强PVG1800;带速

4.0m/s。 破碎机 PLM400,

1台 PLM4500,

1台 功率400kW,破碎能力4500t/h。 端头

液压支架 ZTZ19910/25/38,

2组 ZTZ26000/25/38,

1组(6架) 工作面阻力26000kN,支护高度2.5~3.8m 回风巷

超前

液压支架 ZFDC11600/18.5/36,

3架 ZQL2×3200/19/38,

40架 工作阻力5150kN;控顶距离3.0m,支护高度1.9~3.8m 带式输送机巷超前液压支架 ZYDC5150/20.5/36型,

3架 ZTC29870/25/38A,

3组(6架) 支护距离9.8m,

支护高度2.5~3.8m 单体

液压支柱 DW40-250/110,180根 DW38-250/110,180根 六、掘进设备及掘进面布置

本次变更,采掘配比不变,全矿井配备4个掘进工作面(3个综掘和1个炮掘),根据现场设备购置情况,将原掘锚工作面变更为综掘面,引进的ABM20型掘锚机改为S150H/J型综掘机,其他设备配置不变。

鉴于401101工作面已回采完毕,401101工作面部分废弃巷道为矸石充填提供空间,并考虑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和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挑顶调至煤层顶板中,原有的下部巷道可提供矸石充填空间。故初期矿井矸石对已废弃巷道进行充填,当废弃巷道空间不足时,再在401盘区北部矸石充填区布置掘进工作面进行巷式充填。

本设计结合矿井403盘区巷道掘进现状及井下延伸实际需要对掘进面布置进行调整。矿井移交时在401盘区布置1个综掘工作面,在403盘区布置2个综掘和1个炮掘进行盘区巷掘进延伸。

七、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

(一)原设计

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标高+m,车场内设有轨道运输系统(轨型30kg/m,道床采用混凝土固定道床),设计调车方式采用特殊防爆型(8t)蓄电池电机车调车牵引1.5t系列矿车顶推式调车,轨道运输系统只运行于井底车场内,井底车场外为全无轨系统。井底车场内空重车线路轨道铺设采用900mm轨距,30kg/m钢轨。

原设计井底车场平面图见图3-2-4。

本矿井井底车场及其附近布置的矿井主要硐室有:井底煤仓、换装硐室、矸石换装硐室、消防材料库、主排水泵房、水仓、主变电所、爆炸物品库、一号永久避难硐室、井底清理撒煤硐室、水处理硐室、无轨胶轮车库、等候硐室、蓄电池机车修理、变流及充电硐室等。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在副立井井底附近设有换装硐室,下井材料经换装硐室将材料、设备倒换到无轨胶轮车,通过辅运大巷运达井下各工作地点。地面洗选矸石通过1.5t矿车经副立井运至井下,经矸石换装硐室换装至无轨胶轮车再运至矸石充填区进行充填。

变更内容

1.取消矸石换装硐室

实际地面洗选矸石量相比原先预计的小,业主采用10t无轨胶轮车承担矸石下井运输任务,经校核,采用无轨胶轮车运送矸石经副立井提升可以满足要求。

2.取消蓄电池机车修理、变流及充电硐室

目前井下采用无轨运输,下井矸石同样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直达工作面,部分重型材料采用无轨胶轮车推顶调车,具备较大灵活性。因此,井下取消特殊防爆型(8t)蓄电池电机车,同时取消蓄电池机车修理、变流及充电硐室。

3.井下水处理硐室

设计在井底车场与井底水仓入口处建设一座水处理硐室,硐室长约95m(含通道长度),采用直墙半圆拱形断面,硐室宽6.0m,高4m~8m,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水处理硐室处理能力1400m3/h,采用混凝反应+超磁分离处理工艺对井下排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清水自流至井底水仓。

本次根据实施情况,将水处理硐室调整至主排水泵房东侧,硐室内布置不变,硐室设三个通道,一条与井底车场相连,一条与主排水泵房管子道连通,另一条与总回风巷相连,硐室为独立通风硐室,主要硐室布置于煤层顶板岩石中。

4.抗灾排水泵房

(1)原设计

抗灾排水泵房设在401盘区巷中部最低处,泵房开口标高+273.7m。泵房内选用2台BQ550-688/18-1600/W-S型矿用潜水泵同时工作,每台水泵配套隔爆电动机功率1600kW,电压10kV,同步转速1500r/min。排水管路选用Ф325×15(8)无缝钢管,沿副立井井筒敷设2趟。

(2)变更内容

鉴于抗灾排水泵房已施工完毕,本设计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将抗灾排水泵房由401盘区巷最低处变更至中央大巷中部附近(巷道最低处,开口标高+272.90m),可满足矿井灾变期间排水需要,硐室内主要设备及管路均不变。

(三)安全性论证

业主已委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孟村煤矿已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的等候硐室、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井底水仓、主井清理撒煤硐室、一号永久避难硐室、爆炸物品库、抗灾排水硐室等13个永久硐室进行安全性论证,并于2018年10月提交了《孟村煤矿冲击地压煤层中永久硐室安全性论证》报告(已评审),认为上述硐室使用情况良好,且冲击危险监测指标小于临界值,目前可以继续使用。设计建议业主对上述已布置在冲击地压煤层中永久硐室在使用期间加强监测,合理确定周边保护煤柱的参数,并根据监测数据及矿压显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变更后副立井井底车场布置平面图详见图3-2-5。

八、井巷工程量及工期

(一)井巷工程数量

1.原设计

原设计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总量为38005.0m,其中煤巷28551.0m,占75.1%;岩巷9454.0m,占24.9%;万吨掘进率为95.0m(按4.00Mt/a投产规模计算)。

2.变更内容

本次变更后,井下移交盘区仍为401盘区,中央大巷移交节点为大巷最低处,即抗灾排水泵房附近;401盘区巷移交位置位于401盘区巷北部端头;由于401101工作面已回采完毕,回采工程移交401102和401103工作面巷道工程。

中央大巷移交节点以西的大巷工程、已施工的403盘区巷道及403盘区安全通道均列为矿井后续延伸工程,不计入本次移交工程范围。

由于井下大巷、盘区巷道以及硐室工程有部分调整,变更后,井巷工程总量为41275m,比原设计增加3270m;井巷工程中煤巷32001.0m,占77.5%;岩巷9149.0m,占22.5%;万吨掘进率为68.8m。本项目自2010年6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井巷工程37373m,未完工程3902m。未完工程有井底换装硐室、井下水处理硐室和401102、401103工作面巷道工程。

变更后的井巷工程数量汇总详见表3-2-2。具体工程明细详见井巷工程数量表C1360G-165。

表3-2-2变更后矿井移交时井巷工程汇总表

工程

类别 项目 巷道长度(m) 掘进体积 煤巷 岩巷 小计 煤巷 岩巷 小计 一 已完工程 开拓工程 井筒 1822 1822 130353 130353 主要大巷 3826 3826 94011 94011 车场巷道及

硐室 4349 2140 6489 100888 30264 131152 准采工程 20049 5187 25236 442522 39297 481818 小计 28224 9149 37373 637421 199914 837335 二 未完工程 硐室工程 40 125 165 3464 2901 6365 准采工程 3737 3737 77520 77520 小计 3777 3902 80984 83885 三 总计 32001 9149 41275 718405 199914 921220 建设工期

1.原设计

截止2017年底,未完工程剩余工期16.2个月,其中,井巷施工工期为13.2个月,联合试运转3个月,矿井总工期70.2个月。

2.变更内容

目前矿井处于停工状态,地面工程已全部施工完毕,井下401102及401103工作面巷道尚未贯通,经对新增井巷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确定矿井剩余井巷施工工期为9.2个月(含联合试运转3.0个月)。

















图3-2-4原设计副立井井底车场布置平面图



















图3-2-5变更后副立井井底车场布置平面图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3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4



3―5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9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1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2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2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21



孟村煤矿项目(6.00Mt/a)初步设计变更第三章井田开拓与开采



3―23















献花(0)
+1
(本文系bcmcscb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