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序《忠州人文杂记》
2022-05-01 | 阅:  转:  |  分享 
  






序《忠州人文杂记》

万龙生





陈仁德的《忠州人文杂记》出版了,作为老朋友,我表示热烈祝贺。受命作序,荣幸之余,亦复惶恐,但谊属知己,情不可却,乃勉力为之。

陈仁德在诗词界的影响很大,被公认为当代重庆市诗词界代表人物,就是在全国也早就跻身一流,毋庸置疑。由于诗词方面的声誉传播甚远,却掩盖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成就,致使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文史大家,这实在是一种误会,应予更正,事实上他的文史作品完全可以和诗词作品比肩。据我所知,他的文史散文已经超过100万字,称他为重庆市文史散文作家的代表人物,也并不过分。现在,陈仁德又将《忠州人文杂记》奉献给大家,真是可喜可贺。

陈仁德的家乡忠县(古名忠州)是重庆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大县,其历史之悠久,名人之众多,文物之丰富,古迹之璀璨,历来为人称道。陈仁德的家庭又是一个书香世家,列祖列宗皆有功名,其祖父陈德甫先生乃民国《忠县志》总纂,四川省文史馆馆员,是忠县不可多得的大儒。陈仁德生于斯长于斯,既受乡土之熏陶,亦得门庭之教诲,其学养见识自是不同一般。八十年代陈仁德出任《忠县志》编辑,或埋头于档案文献,或走访于耆老宿儒,前后七年,腹笥丰赡,地方文史了然于胸,这为其后来大量的文史写作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

盖陈仁德是一有心人,知道处处留心,虽点滴之资料,以他对文献的敏感和对历史的负责,只要有用即悉数收纳,绝不轻易放过,日积月累,灿然可观。倘换成另外的人,只管点卯上班,不知要从眼底漏掉多少有用的资料。此即陈仁德所以为陈仁德也。

这本《忠州人文杂记》是从陈仁德历年所写有关忠州文章中遴选出的71篇,分为“乡土”“人物”“轶闻”三类,洋洋洒洒30余万字,内容非常丰富。在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的今天,陈仁德功不可没。忠县本届县委县府领导重视文化,为陈仁德张罗出版事宜,令人肃然起敬,感谢感谢。

通览全书,第一印象是陈仁德所发多为前人所未发,填补了大量空白,是开创性的事业。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三国著名断头将军严颜。《三国志》无严颜本传,只零星附记于他人传略中,后来更是与小说家言混为一谈。陈仁德旁征博引,抽丝剥茧,由此及彼,完成了《蜀汉壮烈将军严颜考略》,就严颜之史料、严颜之影响、严颜是否投降、严颜故里遗迹、严颜墓之真伪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证,尤其是对严颜是否投降,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评说,从此严颜总算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就我浅学所及,此前尚无此类专文。

唐代忠州刺史白居易。之前学术界对白居易忠州刺史这段历史并不看重,研究相对薄弱。陈仁德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执着于对白居易忠州时段的研究并大声疾呼,他自费到重庆图书馆等地收集抄录资料,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八十年代初独立完成了《白居易忠州诗注》。这个注本在今天看来显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其开创性的意义却不可低估,之后所有人对白居易忠州时段的研究,都是以此作为起点。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学术界对白居易忠州时段的研究已经大大跟进了。倘若没有陈仁德的开创之功,恐怕没有今天的局面。收入本书的有关白居易的多篇文章以及《我的白居易情结》,读者不妨看看。

清代著名诗人李士棻。李士棻在清末声名远播,风光无限,受知于曾国藩,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使是重庆学术界都已经无人知道李士棻的名字,《忠县志》上李士棻的资料也非常稀缺。陈仁德八十年代在四川大学就读时,到图书馆找到了李士棻的选本《天瘦阁诗存》和其他一些宝贵的资料,全部手抄回家。然后又远走上海,在上海图书馆找到李士棻的全集《天瘦阁诗半》六卷和续编《天补楼行记》一卷。他自己称当时的情景是:“我睁大眼睛飞快翻动卡片,忽然,《天瘦阁诗半》几个字映入眼帘,我当时惊喜得差点叫了起来,心里咚咚直跳。接着我又找到了《天补楼行记》。当时的心情之激动,不是个中人恐怕很难理解。这两种光绪十一年出版的珍贵无比的诗集,在沉睡了105年后,终于等到了家乡忠州的后生前来探访。我相信那一刻不仅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一,也是巴渝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就是那一刻注定了李士棻要在巴渝文化史上复活。”(见本书《我和清末诗人李士棻的异代之缘》)。陈仁德将七卷诗全部复印回家,开始了如痴如醉的研读,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引发了学术界对李士棻的重视。其最重大的意义是,李士棻在2003年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人,位于朝天门的重庆名人馆里为李士棻立起了塑像,其后学界关于李士棻的研究越来越多,2021年,《天瘦阁诗半注》出版,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工程《巴蜀全书》系列丛书的重大项目之一。有趣的是,为这本《注》作序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仁德(见本书《让李士棻在文学史上复活》)。如今,李士棻在文学史上的复活应该是毫无悬念了,陈仁德足以告慰先贤李士棻的在天之灵,他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没有新的材料,不能自成一家之言,我就不写。别人写滥了的,我绝不写。”陈仁德如是说。所以,在他这本书里,就没有一篇写家乡明代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的文章,在他看来,那些翻来覆去被人写了无数次的,已经了无新意。

我曾经把陈仁德称为“忠县通”,可谓名副其实。本书将历史长河中之忠州人文尽情打捞,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引人入胜。其中许多内容别说外地人,恐怕就是忠县本地人也知之甚少。比如《唐代忠州刺史中家世最显赫的人是谁?》《一个和重庆有着特殊关系的南宋皇帝》《大风堂弟子张旭明再考证》《成善楷先生婚事轶闻》《杜甫和苏轼都写过忠县的老虎——闲话忠县历史上的老虎》等等。忠县幸好有陈仁德,不然这些谁知道?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虽然名为《忠州人文杂记》,但是其价值远远超越了忠州地域。何以言之?书中所研究的巴蔓子、严颜、白居易、陆贽、赵禥、李士棻等等,都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人物,而陈仁德的研究又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相应的观点,所以我认为应该放到更大的背景上去评价这本书。

我感到很惊讶的是,陈仁德并非科班出身,他完全是靠自学,却有着相当严谨的研究方法。他对白居易忠州的研究,采取以议论为体,以原作佐证的研究方法,直接取法于清代乾嘉学派的“立义必凭证据、援据以古为尚,文体贵朴实简洁,词旨务笃实温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对?井、东坡,对巴蔓子、甘宁、陆贽等的考证无不多方印证言之有据,无怪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带头人薛新力教授说:“仁德兄不做学问太可惜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重庆乃至更广大地区的文化人对忠州历史人文较为充分的了解,大多是从陈仁德的文章开始的,我们应该感谢他。

陈仁德的业余研究完全是“自找苦吃”,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的补贴,所有费用包括外出都是自费,而当年他的工资不到三十元。他甚至还要顶着不务正业的批评。我们可以想象,从青年时代起,他每天要忙于上班,完成各种考勤,应付家务,然后才能挤出时间从事这些耗费大量精力却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研究。这一切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才能完成。好在上天并没有亏待他,他最终获得了成功。中年以后,他在巴蜀乃至全国名声大振,为重庆赢得了很多荣誉。

拉杂成此,是为序。



2022年4月29日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原重庆市作协评论委员会主任



献花(0)
+1
(本文系 清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