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序号 1 课题 石头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
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2 课题 布料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
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
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3 课题 塑料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板书
设计 《塑料》
塑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塑料的优点: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塑料的缺点:不易分解,对环境有影响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4 课题 金属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
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金属》
金属是一种常见材料。
什么是金属?
金属之最
金属分类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5 课题 太阳的光和热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l、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2、能用观察、实脸的方法探究太阳越否会发光发热.
3、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
重点 能说出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
难点 探究太阳是否会发光发热. 教学
准备 石块玻璃瓶铁片太阳伞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叔叔的农着和驾驶的晚托车.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二、探究与发现
一、观察讨论
看香大树.白天树叶看得很消楚.晚上为什么看不清楚了呢?
看两组图片.观察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同?
观察结论:太阳能够发光.
2、实验探究,晒金属盆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金属盆同时分别放到室内和室外放到室外的金属盆一定要放到能被太阳直接硒到的地方.而且要晒10-20分钟.然后拿到室内.与室内的金属盆放在一起。用手摸一摸.在摸金属盆时.注意要把手轻轻放到金属盆上.小心烫手.
实验结论:太阳能发热.
三、应用与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下面的这些现象呀?
作业布置
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内容 板书
设计 ⑤太阳的光和热
实验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6 课题 太阳与生活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2、能通过观察、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得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的依据。
3、了解人类利用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点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使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
重点 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教学
难点 利用太阳能发光发热的特点使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
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队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一)活动一: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7 课题 春夏秋冬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一年分为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特征和顺序,知道四季交替循环。会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2、与好朋友一起去寻找四季的踪影,产生喜爱四季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和顺序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教学
难点 与好朋发一起去寻找四季的踪影。产生喜爱四季的情感。 教学
准备 1、四季图片,PPT.
2、西藏,昆明季节特征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观察四季图片。
教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秋季。
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啊?
学生:叶子变黄了,落下来了。
教师:真棒!树叶变黄了,开始掉下来了,原来是秋姑娘来了!(展示PPT
2、介绍一年的四季特征,并且了解四季循环交替。
(一)教师:那你们知道吗?其实啊不止是秋姑娘,其实有4位姑娘,知道是哪4位吗?学生:春,夏,秋,冬。
(展示PPT第三张“春”)你们猜猜这是谁来了?
春姑娘。
从哪看出来的啊?
小草发芽了!(讲述春天的特征)
小眼睛真厉害,那小朋友们经常在春天做些什么呢?
教师:现在啊,我们要给春姑娘穿上一件美丽的衣服,你认为是什么颇色的呢?
学生:绿色,五彩缤纷……
教师:嗯,你们给春姑娘设计的颤色真好看,看看我给春姑娘设计的颇色吧!
(浅绿色)
以同样的方法组织了解其他3个季节的特征。(同样根据内容展示PPT
第四张,第五张,“夏”、“冬”。)
(二)四季是循环交替,并举出特例。
教师:那我要考考小朋友了,今年的春夏秋冬过去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吗?
学生:也是春夏秋冬。
教师:真对!一年的四季是循环往复的,今年的四季过去了,明年也是一样的。(展示PPT第六张“春夏秋冬”顺序)
那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呢?(引导学生讨论)
展示几个特殊地方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
教师展示西藏高原终年积雪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呢?现在的季节是什么啊?(展示PPT第七张“青藏高原”
学生:青藏高原,冬天!
教师:青藏高原啊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四位姑娘啊不是都在那的,只有冬姑娘。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另介绍昆明一年如春,东北一年之中是半年冬天,半年春天的。(展示PPT第八张“昆明”)。
教学小结
那小朋友最喜欢什么季节呢?为什么?
教师: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季节,现在和的好朋发去说说吧!
板书
设计 7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8 课题 看月亮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玩错。知道天文望玩错的使用方法。 教学
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
难点 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
准备 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一一光和热。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2,板书课题:5、看月亮
3、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草出自己手
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
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
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
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
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脂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看嫦娥仙子。她带看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
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字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字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导学生观察。
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熟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 板书
设计 8看月亮
月相
观察计划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9 课题 种大蒜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观察认识大蒜,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大蒜的认识和发现。
(2)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大蒜。
(3)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参与照料大蒜并关注大蒜的生长。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观察大蒜,认识其外形特征。
师:桌上有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调动学生对于大蒜的已有经验,初步感知大蒜
师:请你看看大蒜是什么样的?有点像什么?
学生描述大蒜特征:白色的球状,外面有皮,用简单的词语类比想象大蒜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们把大蒜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再数一数有几瓣?丰富词语“蒜瓣”
2、利用PPT《种大蒜》,学习种植大蒜的方法。
(1)师:你会种大蒜吗?我们种大蒜需要什么?
与学生一同讨论并明确种大蒜的材料和工具等。
看PPT,种大蒜的第一步是做什么事情?
(2)再看第二步,大蒜哪头朝下埋到土里?帮助学生找窗户大蒜根部的位置
(3)师:怎么把大蒜种到土里呢?引导学生自由讲述自己的想法。在看第三步,老师是怎么种大蒜的?
学生观察老师示范种大蒜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老师的种植方法。
3、尝试种植大蒜。
(1)学生自由种植大蒜,重点观察学生是否将大蒜的尖头朝上,并请学生按第三步给大蒜浇水,再将种好的大蒜端平摆在户外的平台上。(2)师:大蒜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呢?种下的大蒜能长出叶子吗?引导学生自由猜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延伸活动:1、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或离园前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每个1—2天浇一次水,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大蒜先发芽,长得好。
等学生的大蒜叶已经长的很长很长的时候,可带领学生将长叶剪下,送到厨房做材料,让学生品尝劳动成果,体验丰收的喜悦。
板书
设计 9种大蒜
选插水种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0 课题 植物和阳光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阳光与植物关系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与同学分享。
3.能与同学合作开展“阳光与植物”的主题活动,意识太阳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
重点 了解关于阳光与植物关系的知识。 教学
难点 能与同学合作与同学分享。 教学
准备 苹果石榴冬枣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直接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光和热,那么这节课我就继续来学习与太阳有关的阳光与植物。(板书课题)
讲述:太阳虽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它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命活动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阳光与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怎样的关系呢?
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二、讲述新课
阳光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出示植物一生的图片资料。对照图片,说一说太阳在植物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生命阶段中,太阳所起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展示。(教师板书)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补充并修订,最终达成共识。
小结:太阳的能量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光照和温度。
适宜的温度使种子发芽长叶,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同时,植物受温度变化影响,形成了与此相应的发育节律(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
光照是植物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自制生长所需的养料和释放氧气。
讨论: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如果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并不能制造氧气,那么植物就会不断地消耗氧气,直到氧气用完,植物走向灭绝;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那么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哪些影响呢?万物生长靠太阳。 板书
设计 10植物和阳光
苹果石榴西瓜
阳光下植物
背阴下植物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1 课题 植物和水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植物与水的秘密。 教学
难点 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教学
准备 分别在干旱和湿润环境中的植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说说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
说说为什么要浇地?
说说仙人掌为什么烂根?
你知道哪些植物适宜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吗?
怎样给植物浇水?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板书
设计 11植物和水
庄稼干旱浇地
仙人掌适宜干旱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2 课题 我们的食物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食物主要来源于大自然。
2.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养成节约食物的好习惯。 教学
重点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和评价统计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
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天食物情况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引言: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平常,而又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呀。你们平时都最喜欢吃什么呀?(学生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并板书课题:12、我们的食物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我们的食物有哪些?
(1)提出问题:我们吃的食物有那些?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填在表中。小组内填表,教师巡视。
(3)展示交流: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常吃的食物再介绍虽然不常吃,但自己知道的一些食物;还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爱吃的食物并说说爱吃的理由。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填写结果。
教师板书:例:馒头水饺面条……
芹菜白菜藕……
鸡鱼肉……
纯奶酸奶……
蘑菇木耳……
粥鸡蛋汤稀饭……
(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师补充板书个别食物。)
2.给食物分类
(1)了解事物的来源
a?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像“馒头”、“面条”、“牛奶”、“烧鸡”、“香菇”、“木耳”等这些食物,它们分别来自哪里?
b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c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我们饭桌上的食物一部分来自植物,一部分来自动物,一部分来自微生物,它们都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自然界,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最后教师总结升华学生结论,板书:食物
你知道这些食物怎样来的吗?
(2)给食物分类
a提出问题:下面请拿出你手中填好的一日三餐统计表和食物分类统计表,你们能试着把你们小组列举的食物,给它们分一下类吗?
b小组合作完成食物分类统计表。
c展示分类结果
师总结: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通过刚才小组交流,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分类方法。知道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原料的来源分,可以按营养成分分,也可按食用方式或者产地等来分类。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争当美食小导游
(1)提出话题: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名吃,假如有客人自远方来,你最想让他品尝我们这个地方的什么特色美食呢?
(2)学生自由列举具有家乡特色的美食。
(3)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向客人介绍家乡的美食?
(可以从烹饪流程、色香味、营养价值等各方面进行介绍)
(4)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饮食爱好,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美食自由组合,组成美食宣传小组,拟定宣传稿,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各小组按照拟定的宣传稿召开美食推介会。 板书
设计 12、我们的食物
馒头水饺面条……(植物)
芹菜白菜藕……(植物)
鸡鱼肉……(动物)大自然
纯奶酸奶……(动物)
蘑菇木耳…(微生物)
粥鸡蛋汤稀饭……(动植物)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3 课题 我们的衣服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服装材料,如棉、丝、毛、尼龙等。
2.知道服装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教学
重点 能调查身边常见服装材料的种类。 教学
难点 能够运用多感官和工具探究服装材料的特点。 教学
准备 放大镜,毛线棉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观察课本五幅不同时期服装的图片。说说各个时期服装的材料。
2.随看科技的发展,服装是变化的,制作服装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来自哪里?
衣服是怎样做成的?
二、拓展延伸:
将不能穿的衣服自称你喜欢的物品。
我们的衣服来的容易吗?
我们应当怎么对待衣服?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13、我们的衣服
来源:制作方法:
棉花→植物纺线
蚕茧→动物织布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4 课题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形态、种类的丰富和有趣。
2.想知道、爱提问,大胆猜想,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珍爱生命,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
重点 能调查身边常见动植物种类。 教学
难点 能够探究动植物特点。 教学
准备 毛笔铅笔本子书包布笔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回家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大家收获一定不少。今天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板书课题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动物和植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
谁来说说大树有什么作用?
谁来说说羊有什么作用?
牛可以干什么呢?
柳条可以做什么呢?
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动植物资源?请你来说一说
毛笔用到了那些动植物资源?
其他学习用品呢?
拓展活动: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物品用到了哪些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
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分享,其实,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发现更多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板书
设计 14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大树学生用品
山羊 教学
反思
教案序号 15 课题 组装小书架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探索组装书架的方法,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
2.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
重点 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 教学
难点 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
准备 1.每两人一组书架材料。
2.PPT(演示文稿):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你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书桌上有很多书。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么做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出示图片,加深对书架用处的认识。)组装一个小书架,把书本整理一下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组装书架(板书课题)
(一)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看看,它是用什么做的?
师:这些塑料板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7块。)
(二)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连接拼装的操作要点。
1.第一次操作:每个学生自选两块塑料板进行连接。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找到凹槽及其开口处。
(1)交代任务。
师:这些塑料板是靠什么连接的?我们先来试试其中两块板的连接。
(2)学生操作。
(3)学生交流操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操作要点。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连接的?(学生介绍,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凹槽处。)
师:请你们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的凹槽?(底板、前板、后板。)
师: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连接的。
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然后把塑料板插进去。)
2.第二次操作:学生两两合作,尝试拼装完整的书架。
(1)交代任务。
师:找到了这个连接的秘诀,让我们来试着拼装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吧,请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好吗?
(2)学生两两合作,尝试拼装。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拼装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失败的原因。)
②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的问题出在哪儿?
②底板装不进。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③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装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4)总结拼装书架的过程。
师:拼装书架的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书。)
3.第三次操作:比赛拼装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装好书架。
师:今天我们拼装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装难度也不同,以后我们也可以去试一试。
(三)第三环节:拓展经验,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连接拼装的呢?(结合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板书
设计 15组装书架
螺丝刀:
一字十字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16 课题 修理玩具 课型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年
月日 201年
月日
目标 1.通过表达与交流,动脑动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通过修理玩具,了解玩具的内部的构造,为今后奠定生活的基础。 教学
重点 通过修理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
难点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螺丝刀、钳子、镊子、剪刀、电烙铁、电池等;
学生准备:坏的玩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小时候,我们玩过过各种玩具,甚至有的同学现在还保存着许多玩具,还在玩玩具,是吗?谁玩具出现了故障,请举手示意一下。出现了故障怎么办?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修理玩具
1.问题与需求:
很多玩具需要修理了,用了哪些工具呢?
2.探究与实践
工具箱里面有哪些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谁来说一说工具不会用怎么办?
使用工具时
试一试,了解它们的功能.
用扳手有什么作用?
羊角锤有什么作用?
其他工具呢?
使用下列钉子或螺丝,各选用什么工具合适呢?
评价与创新
比比谁的手更巧。
刚才有同学把坏的玩具修好了吧?课下,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坏玩具,究竟是哪里坏了,能不能修好。如果修不好,它的哪些部件还是有用的,可以当作配件去修理其它玩具。 板书
设计 16修理玩具
扳手
羊角锤 教学
反思
1、金属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