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喜马拉雅084-102)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07
2022-05-07 | 阅:  转:  |  分享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084-1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
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7-1-1)这是一节,他是故作问答,以说明肺痿得的原因。开始就说了,"热在上
焦者",上焦就指心肺都在上焦。上焦有热,肺受热而咳,这就叫做肺痿,肺痿主要原因还是热,因热而咳这一类的肺病,叫作肺痿。"肺痿之病从
何得之",这是提一个问题,这种上焦有热所致肺痿之病,那么是怎么得的呢?底下就是解释,"师曰:或从汗出",底下这几项啊,都说的是丧津
液,出汗最伤人的津液了,出的少没关系,要是大出汗,或者是发汗太过,都使得阴液有所亡失。"或从呕吐",呕吐也分两种,一种自己的呕吐,
一种是用医药致的呕吐,这种呕吐也伤着津液。"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者由于得了这么一种病,就是小便频,咱们说消渴,属于三多了,小便
特别频数,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
思。"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个大便难,就是指的阳明病这一类的了,阳明病应该吃泻药,但是不要太过呀,用一种快药下利,这种快药,
大概都指着巴豆剂的时候多,巴豆剂猛峻的很,也都属于亡失体液。亡失津液太多了,就容易得这个病,上焦有热而咳的肺痿。这是头一段,这是概
要,肺痿,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同时他萎嘛,这个痿呀,古人这个名字起的挺有意思,枯萎,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术
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那么这就是构成肺痿的主要原因。084-2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
为肺痿之病。(7-1-2))这是又一节,曰还是问曰,他又提一个问题。他又问了,他说"寸口脉数",这个寸口脉就是对寸关尺而言,不是光
说这个寸,那么古人管这个桡骨动脉,叫寸口脉。说"寸口脉数,其人咳",脉数为有热了,热伤肺,人才咳,那么这个热呢,很奇怪,"口中反有
浊唾涎沫者何",一般有热,口都干啊,一般是没有浊唾涎沫的,那么这么一种病,他就问这怎么回事,这个人啊,脉是数的,是有热的,他有些咳
嗽,要是说有热呢,不应该吐浊唾涎沫,那么这个人咳嗽,反而吐浊唾涎沫者,这是怎么个道理?是什么病?"师曰,为肺痿之病",答复说,你问
的这个呀正是肺痿之病。肺痿之病,我们拿现在的病名来说明的话就是肺结核,他这个肺的功能没有了,是组织它都要接受津液的,不只是肺,我们
说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还是胃呀,胃生出津液来,咱们中医是说脾给运输了,说脾运输津液到上焦,其实不是这个事,这是古人的看法啊,我们讲
古人的书还根据古人这套,把这个经文弄明白。那么这个津液上来了,肺的功能好,它要吸收有用的,排出无用的,咱们中医说,这就是津气四布。
那么肺有病了,它这个功能没有了,津液来了,为肺的这个热所熏烧,就变成浊唾涎沫了,就变成这个东西了,这纯粹是肺有病的一种反应。他说有
热,是有热,他也口舌干,后头有的,但是他有浊唾涎沫,所以有浊唾涎沫,正是我说的这个肺痿的病,有这么一种情况。这是第二节,第二节说的
是肺痿病,我们就肺痿病的认识,第一个有热,第二个咳,吐涎沫。头一个第一节他不说吗,热在上焦,咳才为肺痿,咳这是一个要紧的证候。那么
这一段说明,不但咳有,还要是吐浊唾涎沫,浊唾涎沫这个东西粘的很,大概肺结核的病人咱们都看过,痰吐的特别多,粘,特别粘,所以他搁个浊
,浊唾涎沫。底下又说一个与肺痿相似而实不同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这是咱们这个题目,肺痿肺痈,他把肺痿提完了,就提出肺痈来了。084
-3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7-1-3)肺痿肺痈这两个病有些区
别,肺痈也咳,但是这个病实,属实证。在中医辨证讲虚实,肺痿是个虚症,肺痈是个实证。所以如果"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古人
大学为辟雍嘛,干什么呢?要是明理嘛,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待的关系,就是燥非常的明显。痛呢?"隐隐痛",不是那么剧烈的痛。如果口中辟
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咳,可是咳即胸里头隐隐痛。那么这个病不像肺痿,肺痿脉虽然数,但它是数而微。"脉反滑数
",也像肺痿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咳唾脓血"啊,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脓血了,那么到病整
个形成了,要唾脓唾血的。这是肺痈,与肺痿是不同了。"脉数虚者为肺痿",肺痿肺痈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脉数是数,但是虚,这
个虚概括的很多,脉数而弱、脉数而微,都属于虚,虚就是不足了。虚脉按之无力,脉跳得无力则谓之虚。脉虽然数,但是虚,这是肺痿的脉应。"
脉实者",脉不但数,数之中而实,脉按着有力,滑也是有力的一种。我们上面说过滑数,滑就是实脉,是太过的脉了。不只是滑,脉大,脉紧,都
算是有力的脉。脉实者这是肺痈,这是从脉上来分辨肺痿肺痈这两个病,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开始它讲肺痿,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咳唾涎
沫,把肺痿大概的情形交代清楚了。与这个类似,也咳,但不咳唾涎沫,口中辟辟燥,一咳嗽反而隐隐痛,那么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是肺痈
。那么这两个病,有实有虚,都有热,一个是数而虚者,一个数而实者,这就说明这两个病。84-4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
痈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7-2-1)肺痈也是咳逆,那么这种咳逆,你要是诊之,脉之就是诊之,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诊察的时候。你诊察他
,你怎么知道是肺痈?第一个问题,肺痈有脓,怎么知道它有痈脓,为什么一吐脓了就要死,脉究竟是怎么样的脉?提这么几个问题。085-1师
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7-2-2)这是一小节,他就答了,先就脉上来说。寸口脉,指的整个桡骨动
脉说的,不是单指的寸脉。"寸口脉微而数",既微且数,微是又细跳得又无力,脉的形也小,跳得也无力,这叫微。脉微,咱们前头也讲很多了,
在《伤寒论》,这都是津虚,津液虚,亡津液,脉微者亡津液嘛,这是个虚脉。脉数还是热了,诊寸口脉是微而数,底下就分析这个脉了。他说"微
则为风",后边又说一个"微则汗出",研究过《伤寒论》的人都明白了,本来是太阳中风,脉浮而缓,缓就是弱,或者脉浮弱,这是太阳中风的脉
。如果汗出津液丧失太多了,脉就是由缓弱而变成微。所以他说,微则为风,这就是由于太阳中风丧失津液太多了,所以紧接着他就说微则汗出。那
么太阳中风,脉并不是微啊,只是缓弱而已,到不了微的程度上,之所以会这样子,就是由于汗出多了,所以这个微也正是亡津液,汗出多的缘故。
那么怎么来的汗出多啊?是由于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自汗出嘛,所以脉才缓。那么汗出多了,脉就微了。所以底下解释啊,微则为风,就是中风了,
就是太阳中风的脉了。怎么由缓弱变成微了呢?就是微则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的关系。他讲肺痿,就是得津液虚,主要在这一点。"数则为热",后
边又跟着一个"数则恶寒",总而言之,讲太阳中风表证。数是个热,表热病嘛,无论太阳伤寒,无论太阳中风都是表有热了,普通的感冒都是,所
以咱们用发汗解表去热嘛。数就是有热了,那为什么他又说数则恶寒呢?表证这个热非恶寒不可,所以说恶寒者,表未解也。就是自然的现象,我说
太阳病的时候讲过了。体表的体温骤然间高,与外边差距就加大了,你看咱们一般人体温与外界平衡,实际上不恶风,如果体表的体温特别高了,与
外边的差距加大了,就感觉到外边风之刺激或者寒之刺激,所以表证的时候,都是体表的温度特别高的时候,没有不恶寒的,所以他说数则为热,数
则也恶寒。他这两句话全是解释寸口脉微而数,他解释这个脉,这是外受风寒的这么一种关系。085-2风中于卫,呼而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
出。(7-2-3)"风中于卫",风邪开始袭人,侵袭到人体,它不能进到脉里头去,只是在脉外。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啊,所以都是卫先受病的
。所以他搁个风中于卫啊,但是这都有语病,再搞到后世风伤卫,寒伤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咱们有时间再讨论。总而言之,人被风寒,就是得了
表证了,太阳病表不解的时候,表不解,表气就闭塞了,表气闭塞气就往上壅。咱们一得感冒,尤其咱们常遇着这种喘啊,那么吃麻黄同这是一个道
理,我们体表排出废物。你看人得天天沐浴,衣裳到时候也是要脏,那个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排出的废物。废物往外,气息也旁出。那么如果中
风也好,伤寒也好,你体表闭塞,里外不通达了,不通达了应该从外边排泄的废物,以至于气息它都往上来,壅逆往上,就是咱们后头讲的上气,咳
逆上气。这个气是有上而无下,那变成什么了呢?就是"呼而不入",就是下边呼气不入。气往上来,只能够呼气,吸气就困难了。所以它搁个呼气
不入,这只是外受风寒,指这个表邪说的。"热过于营,吸而不出",热过于营,热伤了血脉了,伤及血脉,就要结为痈脓,肺痈后头有解释。热才
伤血脉,外面的风热之邪它不会伤血脉。那么热内入了,伤及血脉了,肺已经有痈肿的情况了,吸而不出。肺已有痈肿,肺能张不能合了,它就这么
张着,我们人一吸气,肺就张,一呼气肺就合上。那么里头有痈肿了,它光能张,不能合,所以入而不出,吸气还能,呼气不能了。所以这两句话很
不好懂啊,古人尽在文字上做文章,让你不太好懂,下边就解释这两句话。085-3风伤皮毛,热伤血脉。(7-2-4)所以然的道理,风只是
伤皮毛,皮毛闭塞。皮毛闭塞,表气不通了,气都担负到肺上了,往上跑。所以气上而不下,只呼而不能入,就是吸气困难啊。临床上咱们常遇着这
种病,都是呼吸困难,喘这个病都是吸气困难。那么肺痈呢,指热伤了血脉以后,肺肿了,热伤血脉,在这里解释上文了,为什么热过于营,吸而不
出呢?它就是伤了血脉,伤了血脉结为痈肿,肺能开不能合。呼吸啊,肺一吸气它开,一出气它合。它不能合了,你光能吸不能呼,出不来。所以这
两句话很不好讲,一般的书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他说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道理就是底下这两句话,由于"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的关系,影响
血脉,肺的本质上有痈肿了,他这讲的肺痈了。185-4风舍于肺,其人则咳。(7-2-5)风伤皮毛啊,古人认为肺合皮毛,皮毛与肺是相合
的,皮毛属于肺。那么虽然是风伤皮毛,但是它内舍于肺。那么要是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呢,就是外感要涉及到肺,一定要咳的。为什么涉及到肺呢?
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个道理,表气一闭塞,本应该从表气排出的废物,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受不了了,所以表越实咳喘越厉害,中风表虚则咳喘反倒不
厉害啊。你看《伤寒论》上,太阳中风没有喘,太阳伤寒必喘,所以麻黄汤证无汗而喘。越这个表闭不通,整个担负到肺上了,现象内外是一致的,
外边受风寒,就要喘,他就说风伤皮毛,内舍于肺,这是古人根据现象这么解释。那么实质呢,不是风跑到肺上了,不是这么个事。所以现在我们研
究古人的东西,我们必须搞清楚他的规律。古人有古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把它解释解释,但是是不是这个问题,即古人的说法,我看不一定。如我们
受了外感,喘,那古人能看到什么呢?这个风,虽然在皮毛,皮毛又合于肺,风就在肺上安家落户了,哪是那个事呢?在现象是有这个情形,这是规
律。但是我们现在解释呢,应该更进一步合乎生理,我认为是这样的。风中于卫,就是中于表,影响人咳嗽,就是气不得外达,而往上来,担负到哪
,担负到肺上来。尤其我们人对液体废物的排泄,不外乎这几个路道,一个小便排泄;一个汗腺排泄;一个就是呼吸。我们一天呼气排出的水份挺多
,刚才说的那个口吐浊唾涎沫也是这个道理。肺的正常机能是排出水份,水蒸汽,你看冷天往玻璃上一哈就知道了,你要哈气就冒水珠。我们平时也
是,正常排出水份,有病了就不行了,它变成痰了,粘痰,这是肺有病了。说是"风舍于肺",在古人是这么一种看法,其实是表不解,影响到肺上
,影响肺上可不是有风的问题,古人这么看那也没有办法,张仲景时代离现在近两千来年,一千七、八百年,那个时候科学水平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全世界那阵也没有那么高的科学水平,古人在现象上掌握了这种规律,这是事实。所以然的道理呢,当然是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他解释不出来
。涉及到肺上了,人一定是咳的,就是表不解,上气就影响到咳。086-1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7-2-6)"口干喘满",肺有
热,上焦有热,有热口就干。咳逆上气厉害了就喘,由喘而变满,喘的厉害,胸就会觉得满,这是胸的内压扩大了。"咽燥不渴",虽然口干咽燥,
这都是肺热熏蒸之象,但是胃里头没有热,热不在胃,就不渴。那么胃有热,必渴,所以白虎汤证的渴还是因为里有热,胃有热。"时唾浊沫",这
个时候水遇到热,它就变成浊唾涎沫了,这就是肺痿之形成。这一段就说明由外感可以得肺痿,也可以得肺痈,底下就是了。086-2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7-2-7)这个"时时振寒"后头有解释,脓要是将成的时候,振寒,这
是脓成,化脓的时候有这么种情况。"热之所过",就是咱们前头所说的热过于营,不是在表了,已经进到血脉了,热伤血脉嘛,血由于热为之凝滞
,凝聚不通,不通为滞,蓄结久了要变质,就要结为痈脓,吐出来的东西就像米粥似的。"始萌可救",不整个化脓还不要紧,所以始萌,一开始是
可以救的。要是整个的化脓成熟,非死不可,古人是这么看法。肺痈这个病,我们现在按着内科学上的观察,总而言之主要就是肺脓疡,这个病也是
常见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看到过。肺脓疡,腐败性的气管发炎等,腐败性的它也化脓,大多数是属于肺脓疡这一类的。在开始的时候见点脓,它没成
熟,用排脓的法子是可以治的。以前我有个同事,姓王,我给他治了,他就是得了肺脓疡了,就吃排脓药嘛,后头有苇茎汤,这个药挺好使。古人说
这脓成啊,不是僵化脓,僵化脓不算整个脓成,脓已成就是整个变成脓了,那溃烂的不得了了,那个时候是难治了。这一节你们要好好看一看,有几
句话很不好明白,头一个"风中于卫,呼气不入",这句话就是说在风伤皮毛这个时候,表气闭塞,气不得旁通,它往上逆。这病名起的非常好,肺
痿肺痈咳逆上气中的上气两个字,气是能上不能下,能上只能呼,不能吸啊,所以他搁个呼气不入。第二,它入里啊,如果热伤到血脉了,就痈肿了
,肺的本质要发生病了,它一肿,就光张,不能合,能张而不能合,光能够吸入但不能呼出,肺一张就吸气,肺一合就呼气。肺的张合是配合人的呼
吸嘛。这两句话很不好解释。旁的没有什么,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呢?属于伤风不行(xin3?)变成痨啊,肺痿肺痈病,由于外感得的也都不少
,这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如果只是风寒在表,这就是咳逆上气这套治法了,后头有的是,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都是的,咱们说是
外邪内饮,这类的,内里都有水饮,那都是咳逆上气。假如热久不去,热过于营了,已经伤及血脉了,得肺痈,这段主要的精神在这里,底下要讲具
体治疗了,什么病都有,同时也要讲咳逆上气了。086-3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7-3)这是一段。"上气"
就是我们说的风伤皮毛,风伤皮毛表气不得外达了,气往上来,上气都喘呢。这个喘全是呼易吸难,就是吸气困难。那么这种病呢,?"面浮肿",
同时有水气,有水气就是里头也有水饮。这种病大概都是外感外邪,内里头有蓄饮,咱们后头讲水气篇就会讲了,风气相激嘛。水不是外边来的,这
个人根本就是里头有停水,又遭风寒,常常发生痰喘,哮喘。这里讲的就是这个啊,面浮肿,水气已经外现了,脸已经浮肿了。"肩息",这是虚到
家了,什么叫做肩息呢?息,一呼一吸谓之一息,呼吸得用肩,摇肩,表示吸气相当困难,吸摇肩嘛,拿咱们的话说就是喘得厉害,摇肩,一肩一吸
,古人这个炼字,千锤百炼,所以它这个书不好懂,一肩息,就是虚之极了,这种喘也够重了。"其脉浮大",浮大就是邪盛了。不光肺里头有毛病
如此,我们在临床上治慢性病,慢性病没有不虚的,慢性病如果脉浮大,滑数,都不好。所以别怕这个脉虚,啊呀这么虚,那不要紧,病久人虚脉也
虚,这是正常的。人虚到这个份上了,而脉反浮大邪盛,就是正虚邪盛,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所以说"不治"。这在古人是怎么看法呢?就是人的正
不胜邪了,不能胜邪了人就不行了,所以咱们治病,总是要扶正祛邪,邪太盛了,你扶正都不好扶,你一扶正邪更凶。祛邪病人受不了,人虚到家了
,所以凡是虚弱的病而反脉浮大,这不是好现象,不治。"又加利,尤甚",如果同时这个人再下利,那更坏了。再下利更虚了,谓之重虚啊,那可
以说非死不可了。尤其这个哮喘,如果那么个虚的样子,又下利,则胃也败了,胃坏了,胃是一个后天之本嘛,所谓重虚脉再浮大,那怎么治啊?没
法治了,尤甚,那更厉害了。这都是原则的事,在临床上这东西很有用,新得的感冒脉浮不怕什么,解表药里头加点去热的就行了。我们遇到久病,
不是新得的感冒,也就是说慢性病,慢性病脉反而浮大,这就是正不胜邪呀,这个病要多加小心,咱不能说准死,总而言之这个病是个麻烦。假设他
更有其它的虚,尤其中气虚,胃虚更坏,这是原则上的东西。(7-4)086-4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上气、喘"
,这个就像小青龙加石膏证之类的。"而躁者,属肺胀",躁就是烦躁,这种病属于肺胀,肺胀是古人起的病名。肺胀,有人说是肺气肿,但我觉得
古人也不想,也不懂得肺气肿。据我的体会,喘呢,胸就胀,这个喘由于呼吸困难,胸腔内压增高,他就觉得胀,发满,古人管这个叫肺胀。那么这
种情形,"欲作风水",风水,我们将在《水气篇》里头细讲,什么叫风水呢?既有外感,又有水气,古人管这种病叫风水。水气是什么呢?就是身
上浮肿,上一段面浮肿,那也是水气。他说欲作风水,水气还没有现出来,但是从上气喘而躁,属肺胀,这种胸特别满,胀满的病大概都是内有饮的
关系,内头有痰饮,《痰饮》那一篇咱们还没讲,大约后头都有。那么如果人内有痰饮,外感风邪,这就要发作所谓外邪内饮交相危害的这种情况。
如果饮特别的厉害,就要为风水,那么饮不太厉害未必会成为风水。它这是说这类的病是素有内饮,又感风邪,所以他才上气喘而躁,这是属于肺胀
,恐怕要发作风水。发作风水也好,不发作风水也好,这类病都得发汗,那么后头很多方子,到时候咱们再来讲,这很多了。小青龙汤也是外邪内饮
,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上边这两段都讲咳逆上气,讲完肺痿肺痈了,又讲一般的咳嗽,喘。087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
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7-5)这一段,不是肺痿,
注家搞错的多,说肺痿又出来冷的肺痿,哪是那个事啊?冷的就不叫肺痿,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把定义早弄搞清楚,没有热怎么能叫肺痿呢?这
一段说的很明白,形似"肺痿吐涎沫",吐涎沫是肺痿的一个症候,那么这个人也吐涎沫,像肺痿吐涎沫一样,但是"而不咳",这一句话三个字就
把肺痿否定了。肺痿非咳不可,不咳不关系到肺了。这个人光吐涎沫而不咳,同时里头也没有热,这人也不渴嘛,那么吐涎沫呢?吐涎沫底下有解释
,说这是肺中冷。肺中怎么冷啊,主要在中焦,还是在胃。胃虚就要停饮,就要停水,而且胃虚水就往上来泛,上泛就要波及到肺,吐涎沫。咱们说
是寒饮射肺嘛,这是后世注家这样子的说法。就是胃虚,水都往上泛,这一段主要就是说明这个问题,你看这个方子就知道了。形似肺痿吐涎沫,但
是不咳,这个人也不是里头有热,里头也没有热,"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假设由于胃虚停饮的话,这人一定是小便失禁,遗尿,小便
数。什么道理呢?它是"上虚不能制下"。这是古人的看法,金匮这个书,大概《五脏风寒积聚》里头有,上焦也得受中焦气,上焦自己不能生津液
,咱们方才讲肺也是一样,都是胃生津液,胃消化水谷嘛,水谷之气,由胃来发生一种变化作用,它生出来之后供给上焦,那么下焦也秉中焦之气,
下焦的一切机能,也全是中焦供给,下焦也秉中焦,如果胃要是虚,也影响到下焦虚,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古人拿一个阴阳五行来解释,他说胃属
土,土虚不能制水,上不能制下,他拿阴阳五行来说,实质这个规律是这样,胃要是不好,身上哪也好不了。如果胃虚而使得下焦组织松弛,咱们这
个书上讲这方面的很多了,小便失去收摄,就要遗尿,膀胱也好,肾脏也好,它失去收摄作用了,甚至于小便不尽,那么治疗呢?治胃就行。等我过
后再讲。咱们先讲这几句。他说,如果要是胃虚,而有寒饮往上冲逆的话,使之吐涎沫,那么一定要遗溺,要遗尿,小便要频数,胃虚不能制下嘛。
这所以然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上虚不能制下,就是胃虚,脾胃虚了,古人这个中焦指的脾胃了,而不能制下的原因。要是有这种情况,那么此为肺
中冷,肺中之冷所由来的原因也在这儿。怎么讲呢?底下有注释了,水往上冲啊,不是冲到肺,就拉倒结束,一定头眩,必眩,眩晕的眩啊。胃有水
,人头眩啊。所以咱们治头眩,常常用苓桂术甘汤,就这个道理,利水就行了。胃虚不能制水,水往上泛,下边失禁,它同时也往上泛,所以他脑袋
晕,多涎唾,同时涎唾也要多的,涎唾是这么来的啊,不关系到肺啊,哪关系到肺呢?他所以搁个肺中冷,是冲着涎沫说的,所以注家看到肺中冷这
三个字,把这一段说成肺痿,还有冷肺痿,这是瞎说八道,没有这个事,这不要信。"甘草干姜汤以温之",你看看治疗,甘草干姜汤是理中汤的基
础啊。理中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加味,甘草干姜汤加人参、加白术就是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嘛,治胃,它不是治肺,哪来的治肺啊。他不是那么虚
,就寒,所以用甘草干姜汤就行了,可是甘草大量用了。"若服汤已渴者",胃恢复了,渴了就是寒去欲解了,就是胃里头没水了,没水说明这渴既
不关乎肺,又不关乎胃,这属于消渴门类之中的事,你到那去看去吧,治渴的方子有的是,怎么渴你就怎么治,这不在本段讨论之内,所以不详细说
了。这一段本来挺好懂,可是大家注解的很乱,于是把这个书弄得乱了。从咳逆上气往下讲,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肺痿的病,从吐涎沫来看他像肺痿,
可是光吐涎沫,这个涎沫实质上与那个浊唾涎沫不一样,这个唾涎沫不是粘的,那个浊唾涎沫,是有热的,加工了,是浊唾涎沫。而这个就是涎沫,
不是特别胶粘的那种粘痰,不是这种样子,所以这个不是肺痿。甘草干姜汤这个药很好使,在甘草干姜汤加上这个茯苓、术就是苓姜术甘汤,治遗尿
,也治小便频。后头有肾着汤,就是甘草干姜汤的基础上加味,所以这个药,即甘草干姜汤治小便频,总而言之就是温中,恢复胃。这个方子在《伤
寒论》里头讲过了,这个方子好懂,就两味药,干姜和附子这两味药都是大温性药,这两个药搁一起用当然力量更大了。只是用干姜,干姜偏与治呕
,附子偏于温下,下利用附子的时候多,呕吐用干姜的时候多,所以胃寒大概用干姜的机会比较多。大量用甘草,甘草是甜,甜以养脾嘛,甘入脾,
也就是治胃啊,甘温辛甘搁一起,就是温胃治胃。底下方剂是具体治疗了。088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7-6)射干麻黄汤
方?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洗大者八枚(一法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这个方子用得很多用。水鸡就是青蛙,田鸡就是这类的东西。"喉
中水鸡声",就是痰鸣,喉中痰鸣,就像青蛙叫唤那个声。我临床遇到过这么叫唤的,我们用这个方子,患者的痰鸣不必准要像青蛙鸣那么厉害,所
谓"咳而上气",这指的是外邪内饮,内里头有痰饮,外边感外寒,有表证,按咱们现在话来说就是有表证。那么外邪激动里饮,两方面的问题,一
个外邪,一个里饮,表气不通,它要上气,那么勾动内饮更厉害,咳逆上气,咳逆,气只有上而无下,就是喘喽,非喘不可,不过是呼易而吸难,大
概都这样子,一般咱们遇到外感性的喘,全是这样的,都是的,你们问问病人就知道了,全是吸气困难。如果喉中有水鸡声,凡是喉中嘶鸣、痰鸣,
我们就有用射干麻黄汤的机会,这个方子最好用了。但是咽喉挺利落,用这个方子不行,我们一般对有外感,有表证的哮喘,只要没有热,这个方子
就可以放胆用,因为它温药多啊。那么如果有些热呢?可以加石膏,这个方子我常用,挺好使。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剂。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
子这四味药,都治咳逆上气,全治上气,也治咳,尤其是射干,它是一个微寒的药,能够去热清咽,去痰的力量相当好,能够开咽,古人《本草》上
说是咽中结气,搁个结气。所以咽喉不利,有些痰鸣,用这个方子最好,它是以射干为主药的。那么另外呢,半夏、细辛、生姜这都逐饮,就是去饮
,去饮降逆,呕逆、咳逆都治嘛,不去内饮也不行,它用半夏、生姜、细辛,五味子也去饮啊,但是它是收敛药,没有半夏、细辛这些个药有力量。
这个方子即射干麻黄汤外解表,它用麻黄,内去饮,用上面说的这些药。同时正面它治咳逆上气,用射干、紫菀、款冬花、五味子,所以这个方子很
好。不过要注意,细辛若少用就没多大作用,可能不起作用,细辛原方是用三两,咱们现在用就是三钱,其实三钱用四钱也没关系啊,我们一般用搁
二钱就行,尤其是对初学的人呢,细辛你要太多了,药房的人他不给你,说细辛药死人,纯属瞎扯。细辛这个药是个芳香药,它通窍,怎么能憋死人
呢?它这个药通关窍,治关节疼嘛,通利关节,它去水,但是没有水你用它是不行的。这个药辛,细辛嘛,名儿就叫辛嘛,辣,拿舌头一舔,麻舌头
。因为麻舌头,就说这是有毒的,哪是这回事,细辛它没有毒,这个药列入上品,可以久用。《本草》里头上品药都可以久用,没有害处。我估计这
也不知哪一个人拿这个药药死人了,药死人不一定是细辛,什么药都能药死人,不对证都药死人,哪能针对细辛呢?把细辛规定不能过钱,过钱能把
人憋死,真是瞎说,我用这个份量都是普通量,常用。我这岁数也算不小了,我没有遇到过这个麻烦,尽管用,准?错。但是要是真的热证,不行,
别说你用细辛这类的大热药,就是你用姜枣都差劲不妥,是不是?真正的白虎汤证你要那么用热药行吗?不行。辨证是最要紧的,它搁一个喉中有水
鸣声,有水、有痰、有饮,痰饮就是水啊。胃里头有这些东西,你不用这个细辛哪行呢。你得辨证,不是随便哪一个药就治喘,要是这么想,那就糟
糕了。如果我遇到这个喘挺厉害,这个痰呢?嘶鸣,用这个方子射干麻黄汤没有什么大错误的。我们开始学中医临床,细辛可以小点量用,用个四、
五克,五、六克,没问题的,如果真正有点热,不太热,加点石膏,这个方子射干麻黄汤也能用,不是不能用。你看这个方子射干麻黄汤,就看出来
了,这个方子并不发大汗,它没有桂枝,你要搁上石膏,更不发汗了,不用看方中麻黄四两,四两现在就是四钱了,不发大汗啊。麻黄这个药让温病
派的医家吓唬的大家都不敢用了,其实该用就用,没事。我这回得感冒,我就吃四钱麻黄,我也没咋地,要不这么吃恐怕我这感冒不会好的这么快,
这方子很好,属于常用的方子。089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7-7)?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上一
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这就是痰盛,咳逆上气,偏于内里痰太盛了,时时吐浊,痰没完,浊痰,而且胶粘得厉害
,特别得多,以至于不得卧。内里头的饮特别多,你要坐着,水性是就下的,它在胃底,不往上压迫,还能出气,一躺一压迫,就受不了,所以内里
水邪重,都不得平卧。那么这个情形,去痰饮也是个办法,皂荚丸就是祛痰方。不过这个药,一般用起来有点燥,同时下水的力量挺重,所以后世说
它不驯,一般都不用,不是跟葶苈那样平和,葶苈泻肺也行,葶苈大枣泻肺汤与皂荚丸意相同。皂荚丸,皂荚用八两,剥去皮,用酥炙,上一味末之
,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这个用法相当好的,别看它量大,吃的是丸药,不是这八两都吃了。炼蜜为梧桐子那么大的丸,以枣膏和之,大
枣这个药也去水,十枣汤也拿大枣配嘛,同时大枣能制药的猛烈,能够缓其峻烈,所以古人配伍相当好。既炼蜜为丸,为什么用枣膏来和之呢,主要
的原因是就在这里,枣、甘草这类药物都能起这种作用,但是我们要去痰去水,加甘草就不行了。甘草不利于去水。所以甘草大量用,有人还能浮肿
,小便少。想去水,不要用甘草,用大枣,都是甜药,甜药都能够安中,所以皂荚丸这个配伍的法子是挺好的,也不至于有什么大毛病,去痰是相当
有力量。在咳逆上气,痰粘壅盛,以至于时时得吐而不得卧,可以先去其痰,然后再讲善后之事。090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7-8)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这是一节。咳而脉浮为在表,
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得简约,那就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黄汤啊,也不是的。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
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外邪内饮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
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就知道了。它与小青龙汤的不同在于,它去了桂枝和芍药。去桂枝啊,麻黄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
了,发汗作用就很轻。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烦躁的话加石膏,不烦躁没有加石膏。厚朴麻黄汤加石膏,也就是说,这个方剂也治烦躁,但是
麻黄配合大量的石膏,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有麻黄还治汗出呢。厚朴麻黄汤它没有桂枝,有石膏,我们根据这
一点,此方不是个大发汗药。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
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对方剂你得弄清楚。这个方子,比较而言,不像小青龙汤那样,温而发热,一般而言用起来比小青龙
汤那个方子还平稳得多。其它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就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别的作用也没有。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需大发汗,而偏于
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厚朴麻黄汤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根据小青龙汤证对比鉴别,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类
情况。091脉沉者,泽漆汤主之。(7-9)泽漆汤方半夏半升紫参五两(一作紫菀)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上九味,?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
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水饮也能致咳,水饮往上压迫横隔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隔膜,人呼吸,肺一
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隔膜也能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隔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它也影响致咳,影响致喘。这个
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以泽漆为主,泽漆用三斤,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
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古人一斗就是咱们现在的十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
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那还不把人撑坏啊。用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泽漆汁子,单独搁的。另外他搁半夏、紫参
,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它把这几味药,弄碎,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
里头加这些药,再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分析方药的组成,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
,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健胃。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用健胃的药。其它的药,都是下气止咳,如半夏,紫参,白前。黄芩它不是下气止
咳,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也烦热。《伤寒论》里有心下有水气,表不解,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黄芩,佐泽漆以去热。另外搁些健胃
安中的药,恢复胃,胃不恢复还停饮,即便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胃恢复了,就不再停水了。另外有下气止咳的这些药,半夏也下气,同时它也
去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如果他脉浮,你还得在表上求
,这都是原则的问题。它举了个厚朴麻黄汤的例子,不一定厚朴麻黄汤啊。如果像我们前面讲的,喉中水鸡声,你可以用射干麻黄汤;那么如果是小
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里是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这个书啊,不像《伤寒论》讲的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
般的对于辩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金匮要略》,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就去水嘛。它也举了个泽漆汤例子。你看我们
去水的方药有的是啊。像咱们在后头讲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等等,都是。092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
主之。((7-10)?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大逆上气"这个"大"是个"火"字,这是对的。《医宗金鉴》它说"火"是对的,是合理的,应该改,不是"大"。火
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这个就是治肺痿类的病。火逆嘛,上焦有热,因咳为肺逆。"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咽喉不利,
是火逆上气,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肺痿,口燥咽也干,同时还有痰。你噪子越干,痰再粘点,痰缠绕着不去,是这么个不利。所以火逆上气,这个气往
上,但是有热,所以咽喉是特别缺津少液的那种干。而且还有痰涎浊唾,在那缠绕着,咳不出咽不下,挺难受。止逆下气,这个方子主要是止逆下气
,同时也是滋阴养液的,麦门冬汤主之。这个方子常用。麦门冬这个药,它是个甘寒药,咱们说补胃阴,甘则入胃,津液亏损。这个药与生地,瓜蒌
根,就是花粉,看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这个麦门冬滋阴以治咳为主,人有咳嗽,也干得厉害,你用麦门冬。干得厉害,他渴那是花粉。也干,
有血症,拉、失血、或者是鼻衄啊,那是生地。全是滋阴的,个个也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临床上,就是在原则上讲滋阴如何如何,这不行,得根据
具体情况,各种药物不一样。咳逆而咽中干,这是麦冬的一个主症,所以我们临床上常遇到咳嗽就吃麦冬,是不对的。在湿润的时候,津液还没到干
燥那个时候,吃麦冬哪行啊。越吃,咳嗽越厉害。现在有很多的养肺润燥的办法,这不是治急病,慢性病可以,这指的是肺痿说的。所以主用麦冬,
大量用。七升,一升就是一小茶碗,七升七茶碗。麦冬要是七小茶碗,也够份量。所以麦冬这个药,我在临床上有体会,小量用没用,反倒耽误事。
一般我用都是起码六七钱、七八钱这样用,还可以多用。半夏是下气,一升,一升就一小茶碗。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麦门
冬汤这个方子,一方面健胃安中,人要是津液亏损,健胃是必要的,津液的生成,非胃好不行,胃要坏就不行了。所以麦门冬汤它是标本一起来的。
麦冬治其标了,搁人参、甘草、粳米、大枣这些甘药,健胃,这是治其本。胃气不恢复是不行的。半夏下气,所以这个方子一般肺结核是有用的机会
,但是肺结核要是用这个方子,效果是真有,可是病人治不活。你看肺结核到末期的时候,真是骨瘦如柴啊。这个药真好使,还有炙甘草汤也都行,
吃了真好,但吃来吃去就不行了,到末期,不是药所能救治的。另外,像竹叶石膏汤也都挺好使,我都用过。这个方子不到那个末期阶段吃,还是好
的。它的确能够下气治火逆,也去痰。093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7-11)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丸
大)大枣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葶苈大枣泻肺汤跟我们方才讲的皂荚丸一样,都是以祛痰为主。
但是葶苈,有些治咳嗽的作用,不但能够下痰,还能治咳嗽。肺痈,喘不得卧,这不是在脓已成的时候了,脓已成了这个药不能用了,那就得排脓,
如果吃下水的药,如本方,就不起作用。这也就是痰粘壅盛,肺痈也好,不是肺痈也好。吐痰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机会。葶苈下水也挺
猛。它也搁大枣。这个用的是汤,不是丸,比皂荚丸那药更有力量。葶苈还是好药,它没有多大的毒,不像甘遂大戟芫花那样毒都挺重的。但它也是
个峻下药,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顶好配上大枣,以大枣配上丸药,去痰还是好的。我们临床上,用三钱二钱问题不大,我治喘也常用,痰多的也常
可加旁的药物。它这个配制法也挺细腻的,把葶苈熬令黄色,熬了就是去它峻猛之性。捣丸如弹丸大,就像弹弓弹子大。大枣十二枚,先以水三升,
煮枣取二升,去枣,把这个枣不要了,光留枣汤。然后把葶苈丸搁里头,如弹子大嘛,就是那一丸,顿服。这个做法跟皂荚丸差不多。大枣就治葶苈
的猛峻。不是说肺痈就要用这个方子,这是错的。就是痰粘壅盛而不得卧,有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机会,肺痈也好,其它的咳逆上气也好,都可以用
这个方。但是吐脓的时候,这个方子不要用。094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7-12)桔梗汤方(亦治血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这个方子真正治肺痈。咳而胸满
,咳得相当凶了,咳已经促生胸满,就是胸内压增高,咳嗽不厉害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振寒脉数,前面讲过,这个振寒都是酝脓的时候,脉数就是里
头热,有热了所以外面发这个振寒。振寒就是战,人寒得厉害。这是酝脓时的一个症候。咽干,这个热在肺,肺往上熏,故咽也干,但它不在胃,故
不渴。时出浊唾腥臭,这是指脓了,浊唾、腥臭,胃气不好,就脓啊,再久的话,吐脓就像米粥似的了。见着脓了那肯定是肺痈了,只能排脓,桔梗
汤主之。桔梗这个药咱们也常用,桔梗它就是排脓,排痰。所以已经见着脓了,只能排脓,没有第二个法子。桔梗汤是排脓诸多方子其中的一个方子
,在这个书《肠痈篇》里头,有排脓散、排脓汤,当然也都可以用。在附方里头,后头有个苇茎汤,我认为苇茎汤那个方子最好,那个方子去瘀排脓
。我们研究《金匮要略》啊,首先要把经文搞清,说的是什么?通过经文看古人怎么认识的,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认识,中医讲辨证,在辨证方面,有
什么样凿确的症候,这是要紧的,不认识到这个地方不行啊。我们研究这个书啊,这几点是最重要的,这个治疗不是某个方子是通用的,不对啊,像
咱们讲的咳逆上气,就是一般的咳嗽,喘,一个方子治一样,不是说咳逆上气就要用这个方子,那不对啊。那治不了病。所以这两本书,《金匮》和
《伤寒》,本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某一个方子有某一个方子的适应症候,这个得掌握。所以中医治病无论什么病,现这个证就用这个药,没
错的,那绝对没有错误。比如咱们讲的白虎汤,你遇到真是白虎汤证,用白虎汤必好。如果真是一个热病不现白虎汤证,用白虎汤也就不行,吃了药
有害无益。中医的精神就在这儿啊。所以我们对方剂要清楚,不清楚是不行的,说明研究的不深不透,这要搞清楚了。我讲的有时候也太慌,对于临
床上要多介绍一些更好,等怎咱们讲完再说吧。有些地方大家可以通过实践,这个方子用过,应用出现什么情况,可以谈一谈。095咳而上气,此
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7-13)?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
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这也是外邪内饮的一种病,
热挟水气,壅逆于上。所以咳而上气,其人喘,此为肺胀。凡是上气而喘,胸压都要高,这个方子的应用啊,在后面,"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
加半夏汤主之。"古人认为呢半夏这味药治眉棱骨痛,古人谓之痰厥了,它就下痰饮,水和邪热不得出表,都是往上壅逆,最厉害的影响到两目,如
脱状者,就是眼球就像突出来一样,就像掉出来一样。这个病是真有啊,在喘得厉害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越婢加半夏相当好使。越婢汤它本来
治风湿,风水,它是汗出,续自汗出,身无大热,这么一种表证。身无大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蒸蒸发热,不到那么个程度,但的确是热在里了,它这
续自汗出,阳明病法多汗,所以麻黄配伍石膏。既有表证,里头也有热,但这个热没到胃家实那个程度,不到身大热。所以原文说的是身无大热,可
不是说身没有热。不像阳明病,那个身大热的样子,没有那种程度,但是里头有热。汗呢,也不像桂枝汤那个汗,它这个汗是由内往外蒸的,而且汗
也多,跟麻杏石甘汤一样,汗也较粘,有臭味。这段在越婢汤的基础上,同时又有水气,就是半夏的关系,所以加半夏,半夏这个药下气也逐水,也
就是咱们所说的去饮,饮也是水。那用这种越婢加半夏汤方子,假设遇到哮喘,脉浮大,目如脱状这类症候,要用越婢加半夏。浮大者,浮是表,大
是里热,里有热脉大,目如脱状,这就是热挟水气,不得出表,往上壅的。所以越婢加半夏汤的应用指标就是目如脱状。越婢汤咱们讲过的,麻黄、
石膏、生姜、大枣、甘草,这就是越婢汤的原方。越婢加半夏汤,就是越婢汤加了半夏。咳而上气,再喘,目如脱状,脉浮大的可以用这个越婢加半
夏汤方子。这一篇讲的全是关于呼吸气的病,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它概括了咳嗽、喘了。底下这一段。096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
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7-14)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
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
四合。这看上去与上面的越婢加半夏汤差不多,也是咳而上气,肺胀,它当然也喘,烦躁而喘。所以我们用方子的时候,光看病名是不行的。这个小
青龙汤加石膏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有热,所以有烦躁,就是不汗出而烦躁。小青龙汤它是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所以用干姜、细辛、五味,去水
,水一去,麻黄桂枝也发生作用了,就能够汗出了。小青龙汤加石膏,在这个基础上,也是咳逆上气而喘,从这几点上,跟越婢加半夏汤没什么分别
。可那越婢加半夏汤是在越婢汤的基础上有挟饮。这小青龙汤加石膏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而挟热,它有热。小青龙汤治一般的咳嗽喘,吐涎沫,不
得平卧,有表证,也是外邪内饮。但是烦躁,就是热,所以就有石膏证,小青龙加石膏。方剂的应用,必须要注意的。你看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没有
目如脱状,前头越婢加半夏汤,那个咳嗽喘,大致都差不多。那个越婢加半夏汤脉浮大,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脉也浮。有时候还真是分不清。主要的
呢,那个越婢加半夏汤水气的热比这个小青龙汤加石膏厉害,冲逆得也凶,所以目如脱状。小青龙汤不是的,它只是咳逆倚息,后头还要讲的。所以
小青龙汤列到痰饮篇,它单去痰饮。越婢汤还是偏于治热,治风热。所以两个方子应用的方证是不相同的。小青龙汤是咱们以前讲过的,麻黄、芍药
、桂枝、细辛、甘草、干姜、五味、半夏、石膏。这个方子是常用的。它主要偏于辛温,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一般的咳而上气的这种喘,若是偏于
有热的,你用小青龙汤要注点意。小青龙汤它是偏于饮盛,心下有水。开始在《伤寒论》就提出这个问题,就是痰饮太盛,得治饮了。这样症状的人
,口不那么干,这个时候有用它小青龙汤的机会。真正有热,用它小青龙汤机会不多。要注意。老年人气管炎,用这个方子有时候很多。但也有挟热
的时候,你看烦躁嘛,虽然一派都是痰饮这种象征,可以用小青龙汤。但又有烦躁,烦躁这是石膏证的反应。因为有干姜、细辛这些药,它也不渴的
,别看搁石膏。这个药,主要是半夏、细辛、干姜、五味,这些药,又镇咳,又去水,温中镇咳去水。另外以麻黄、桂枝、甘草、石膏解表去热。既
有表证,内里头也有水。这在《伤寒论》里讲很多了,内里有水,你要不兼去水,只是发汗,不行的,解决不了问题。常常由于发汗,激动里水,也
发生很多变证,必须兼去水。这里面看出来些问题了,只是胃有停水,那用干姜、半夏这类药就可以。如果小便不利,还是要搁利小便的药。这在《
伤寒论》讲很多。这方都常用。底下是附方。097附方,《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有些附方值得研究
,很有用。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见《外台》。温温液液就是恶心,就是泛泛恶心。心胸这个地方老要吐,就是恶心的意思,温
温液液。肺痿前头讲了,咳唾,涎唾多,炙甘草汤和我们前面讲的麦门冬汤差不多,都是滋阴清热的法子,搁现代话说就是育阴清肺。你像肺结核的
末期用这个方的机会的很多,都是晚期。但是外感风寒,同时里头有水饮,这个方子用不得。所以不是哪一个药治什么病,张仲景的这个书主要辩方
剂的适应证,具体的东西具体分析。炙甘草汤在前面讲的《虚劳篇》里头,在《伤寒论》中也有。这个方子用上都起作用。不过,假设是肺结核的末
期吃这个药,救不了死,但是有效,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不断用,有效,那是肯定的。这是在《外台》上,它单独地提出炙甘草汤了,就是复脉汤了
,可以治肺痿涎沫多,人不愿吃东西,心中老觉着温温液液,恶心。这都指的肺结核说的,指的肺痿嘛。098-1《千金》甘草汤。甘草,上一味
,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千金》甘草汤就是一味甘草,甘草能缓急迫,假如人不能吃东西,就像上边说的温温液液,老恶心,甘草有的时
候治恶心,也治吐。古人治噤口痢,有时候吃什么药都吐,那怎么办呢,就是用甘草一味,把急迫的病情缓和一下,但凡是他能咽下去,他就不那么
吐了,再吃别的药就行了。这种吐有个基本的情形,食道上也有痉挛这种情况,所以甘草它治之。098-2《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
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千金》还有个生姜甘草汤。头一
个甘草汤,没有提它治什么,就是搁在炙甘草汤后了。当然这个人也是恶心不欲食了,那底下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咳唾涎
沫也伤人津液,而且肺痿这个病,是上焦有热。前面开头咱们就讲过,又由于津液有伤,本来就是热而津液虚,这么一种病,再丧失些津液,咳唾涎
沫不止,咽干口燥就更明显。这个咽干口燥用石膏的机会很少,用白虎汤的机会很少,是虚证,所以古人都用健胃的法子,在后世医家对这个治法不
很清楚。因为它有生姜、人参、甘草、大枣,能够健胃,还能够生津固液,津液从胃上来的。到肺结核末期,人是不能吃东西的,这种病我遇到很多
了。所以这个时候咽干口燥,你要用大量白虎剂不行。吃完了胃更坏了,坏了更不能生津液。所以就用健胃滋液的法子,辛甘的药合用。099讲的
内容是100,桔梗白散。(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它也治肺痿吐涎沫,但证是太空。这个桂枝去芍药治什么呢,治脉促胸满。咱们这个《伤寒论》
上有。脉促呢,偏于往上,上实下虚的那种病。所以这个胸满,不利于这芍药,所以芍药它去掉了。那如果肺痿咳唾涎沫,胸满,气上冲得厉害,胸
满而咳唾涎沫相当得多,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你得有这些问题,只说肺痿咳唾涎沫不止,我们就用这个药,这是冒失。所以《千金》上唐代这个的
时候啊,对这个方药的看法啊,就有些越来越远了,不像咱们研究仲景这个书了。这是《千金》那上提出来的,有用的机会,不是没有。比如这气冲
得厉害,胸满得厉害,那么腑气又虚的人,这个时候涎沫多,人不得平卧,用桂枝去芍药汤加皂荚行的,去痰吧。否则不能随便得用,一看到肺痿吐
涎沫,就用这个方子还是不行。因为皂荚这个药啊,它温燥。像肺结核这种病,它都是一个热,津液虚,你要用温性燥药,与它不怎么合适的。所以
肺结核里头,你像小青龙汤用的机会都没有。就用麦门冬汤啊,炙甘草汤啊,这类的机会多。)100《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
,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
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外台》桔梗白散在《伤寒论》中有的。巴豆剂,桔梗、贝母、另外搁
小量的巴豆,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时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这个桔梗白散与前面的桔梗汤,是一样,所叙文字一
点没错。这是在《外台》上,不是在仲景这一篇里头同时存在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桔梗白散是攻啊,是用巴豆。如果肺痈开始酝脓了,这个人
不大虚的时候,这个方子桔梗白散可用,这也排痰排脓,但是得是实证,起码得是大便干,人也不虚,真虚起来了,那还是用桔梗汤,这两个方子即
桔梗白散、桔梗汤有虚实之分。排脓呢,有大量的桔梗、贝母,都是排脓。看看这个方剂桔梗白散的注文就知道了。"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
,"巴豆这东西,相当得有力量,但它不很伤人,它是一个温性的泻下药。"羸者减之",太瘦弱的人,半钱匕也不要,半钱匕拿现在说,就是一半
钱差不多。"病在膈上者吐脓血",如果脓在膈上,它桔梗白散也能使人吐,巴豆又能使人吐,又能使人泻,吃了有时候上吐下泻。它说病在膈上,
就能吐,这指的是排脓了。"膈下者泻出",如果肠痈用这个法子也行的。膈下就不是上面的胃痈而是下面的肠痈了,也可以从底下排除。"若下多
不止",巴豆下得相当猛峻,要是下得厉害的时候,喝点冷水就好了。这我也亲身有体会,巴豆是个温下的法子,遇上冷就解了,你喝点冷水,吃点
冷粥什么都行的,越吃热的越厉害。巴豆以前本来是医家常用的药,像以前小孩子用的妙灵丹什么都有,搁点巴豆霜,别看这个药挺猛峻,小量用它
不伤人,尤其是把油提得干净,也不怎么吐,吐还是与巴豆油有关系。这就是所谓肺痈的治疗。肺痈治疗,如果实证,也还是以桔梗贝母排痰(脓)
,搁巴豆通便。101-1《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薏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上四味,以
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这个方子挺好,《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是为肺痈。这是偏于有热,偏于有热得用寒以解热。它说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当对应于肺的部位,外面身上甲错,里头不是有痈脓就是有瘀
血。这是一种肺痈,你可以用苇茎汤,这个方子经过实验是挺好使。在这个方子上你也可以加上桔梗贝母。瓜瓣现在就搁冬瓜子。苡仁是个排脓药,
桃仁去瘀药。苡仁还可以多搁,你再搁上桔梗贝母,也可以。苇茎、瓜瓣就是解热。101-2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
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这
个文字也恐怕是后世出的,也不像这个书《金匮要略》的原文,它写在附方里头,当然也是附的。一身面目浮肿,鼻子也堵塞,流清涕,由于鼻子流
清涕、堵塞的关系,所以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它搁个肺痈,这也不一定就是肺痈。那么或者在肺痈初期没有酝脓以前,有胸中
痛等情形啊,有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的机会。葶苈大枣泻肺汤前头讲了,痰粘壅盛,有可用的机会。底下这个注,看来都是后人搞的了。"三日一剂
,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无论对肺痿肺痈都不怎么合适。小青龙汤见咳嗽门中,也即《痰饮篇》,附方所言“此先服小
青龙汤一剂,乃进”是后世的一种说法,作个参考。但据我看,肺痿肺痈,小青龙汤用的机会是少得很,它肺痿肺痈是虚热,开始就说热在上焦。1
02本章小结。这一篇讲完了。主要是讲肺痿肺痈的治疗。书里头也提出来了,肺痿,像麦门冬汤,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它也咳唾涎沫,它很难咳
。咽喉不利,这几个字搁得非常好。这也是一个要略,它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肺痿的治疗,一方面,它津液虚,而有热,既要清热,又
要滋润补虚,用其它的热药补虚不行啊,这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清燥救阴的法子了。有麦门冬汤,后面附方里头提出了炙甘草汤。这几个方子都常用。
另有不见本章的竹叶石膏汤,都有用的机会。当然还有其它的了。对肺结核的初期治疗这书上就没提,大概用柴胡剂的机会多,你看有胸胁苦满,它
这咳嗽,一般还是用栝蒌这类药多,配合(小青龙汤{网上下载})小陷胸汤{喜马拉雅}用挺好。如果有热特别盛,我们在小柴胡汤内配合现在的
黄连上清丸之类都行。所以我们用治骨蒸痨热的法子在肺结核初期的时候,这种办法就行。当然这个书没说。至于肺痈已经成脓了,就得排脓,排
脓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桔梗汤。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是在本文提出的代表方剂。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
这个书里头还有别的排脓法子,像我们讲到肠痈篇就有,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它再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关于肺痈的病理变化很少
,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咳逆上气,这个书举的方子不少。有一个
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的时候常用。另外有一般的咳嗽,咳嗽在后世方
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你不用盯上咳嗽,而把感冒也忘
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个,《金匮要略》也不这么提,只提一个,它说"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是解表的方剂,主要是解表
了,但里头又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出一条道路。临床上要是感冒,伤寒论讲过感冒,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类型就是伤寒类型。
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没有汗的就是伤寒类型。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但是方药要更适应疾病,
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的药,我们最常用的比如桂枝汤可以加桔梗。可是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他们有人说桔梗是升提,那么
明明有外感,同时有咽痛,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怕它升提。我就遇着一个人,我给这人看病,开葛根汤加桔梗。他瞅瞅,当面没说,过后
他问别人说,哎呀,我看他这个方子,敢加桔梗,那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呀。其实不是那个事。不信你们试验试验。临床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
冷,非解表不可。那么这时又有些嗓子疼,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如果再有点热加上石膏就行了。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后世就把治上边,即身体上面部位的东西都认为是升提,我认为它不是升提,桔梗升提什么呢?我们在解表药里,比如像桑菊饮,一方面解表,一方面加点止咳药。所以我们在伤风感冒咳嗽中用这个方子都挺好使,那我们在其它的解表药里也可这么用的。所以厚朴麻黄汤也可以如此用,这是一个例子。也不是说凡咳嗽都是用这个药。所以我们读仲景他这个书啊,要活看。咳逆上气带喘,这全是有外邪又有里饮,它举出来的例子像射干麻黄汤,跟小青龙汤全是,也得因证而施。我们说喉中特别的有嘶鸣痰声,那得用射干麻黄汤,这些方剂都差不多,就是药物加减出入的不同。没有其它的大不同。那么除去这个方剂还有没有,还是有,所以这个书不是说整个都到家了。注释:到家了指完美无缺。注释毕。伤寒论里的麻黄汤也治喘,不汗出而喘,麻杏石甘汤也喘,它是汗出而喘。所以我们对于治喘、治咳逆上气的这类病症的办法,还是有用旁的方子的机会。我最经常用,我顶爱用的是葛根汤,葛根汤发汗而不燥,葛根是一个清凉性的解表药,和麻黄桂枝搁在一起,它不那么燥,所以我更喜欢用它。那么这是由表证而来看咳嗽喘,离不开用麻黄。针对咳逆上气,咱们在肺痿肺痈那一节讲了,它说"风中于卫,呼而不入",上气,气往上嘛,表不通而往上,就是能呼,吸气困难,是关这类的症状都和表有关系。如果里头没有水饮,它这个喘,不足以像嘶鸣这样的厉害,所以这些都是外邪内饮造成的。那么它也举几个例子,在此以外的例子还是有的。是不是喘、咳逆上气论述的就够了呢,这个书《金匮要略》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后头还要讲,还有痰饮篇。痰饮篇也是讲痰饮咳嗽,它也补本章咳嗽上气病这个不足。另外那个痰饮篇里头,我们还得结合《伤寒论》上来看。尤其喘,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了。有的是关乎里证,咱们在讲阳明病篇的时候,腹满而喘,阳明病,如果胃这个地方结实,实在的实,不是石头的石,它压迫胸膈,就阻碍呼吸,这也是个喘,这个喘挺多。这在临床遇到很多很多的。燕儿给看的,有一个老头,他一喘简直就动不得,她上次给他开点泻药,那老头特别高兴,疗效好,这种情况就得吃泻药。所以在临床上,《金匮要略》这个书,在这地方没提,但在伤寒论上提了,所以这个《金匮要略》书,要略嘛,它不能把伤寒论整个拿过来补充这个,你要前后看,它源起一本书,它相对那本书,即《伤寒论》,那个伤寒论详细论述的地方,在这个《金匮要略》就没有细说。我们现在研究呼吸气方面的疾病,我们应该《伤寒》《金匮》前后观察,你得通过临床实践来思考验证。很多慢性的哮喘,常常有瘀血症,不仅要通大便去实,而且还要想法加去瘀药。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的合方,这是我常用的方子。如果既有里边的病,同时又有外感,你可以合起来用,临床上也常有的。病人身上有个老病,就是哮喘,着点风寒,为风寒所诱发,把这喘勾起来了。所以这个时候又有外感,里头又有大便干,该有瘀血还有瘀血,那么这该怎么办呢,你光解表也是不行,得把这几个合起来治疗。所以我在临床上常这么用,一方面你看我们方才讲的方子吧,如果有射干麻黄汤证,你用射干麻黄汤没错,它又兼大便也不利,大便几天不拉,舌苔有黄苔,我们则针对各方面病症,综合治疗,比如舌头发青了,咱们说是瘀斑,有瘀血,这时候再加上祛瘀药一块用,都行的。我记得我还有一个关于大柴胡汤应用的报告,当然综合起来一起用也没有什么问题的,分着用也可以,治病就这样子,不能一起用,则抓重点,一样一样治,那样也行。临床上圆机活法,自己临床上斟酌用。这一章治疗方法大概都有了,专治痰的,像皂荚丸、葶苈大枣泻肺汤。治外邪内饮的也讲了几个,大致各方面都有了。但是我们对这个书《金匮要略》的研究,我希望大家这样做,我们既是研究《金匮要略》上的咳逆上气、肺痿肺痈,在旁的书上也找一些。把这个咳逆做个题目,关于这类的书拿来搁到一起,看一看,更好一些。所以自己找出很多资料来研究,对这类病的治疗有充分地理解。?24
献花(0)
+1
(本文系360zhaoxia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