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噪声,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为线索,指向噪声的产生环境以及怎样进行防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创设了“学习或思考时,突然听到刺耳的鸣笛声”的情景,提出了“会有什么感受?”的问题。任务卡“调查生活中噪声的来源”指示学生课前做好调查。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次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通过呈现了飞机飞过居民区和挖掘机工作的情景图和学生交流的场景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噪声来源的资料,使学生对噪声的来源有更充分的认识,了解生活中产生噪声的环境;认识到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活动二:怎样减少噪声对我们的危害?通过呈现了两个学生就如何减少噪声危害进行讨论场景图和汽车消音器、道路隔音屏障、降低水流声的水管和捂住耳朵远离噪声源等减少噪声方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应对噪声的方法,并通过生活中减少噪声危害的实例,总结出减少噪声的方法。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使学生明白防治噪声污染人人有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法律相关规定,减少噪声对人们的危害。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新措施、新方法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通过设计活动,引领学生了解噪声产生的环境,认识噪声的危害,明确防治噪声危害的方法,提升对噪声污染生活环境的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噪声的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认识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对噪声危害有感性的理解。但对噪声的防治方法,控制噪声传播和危害等有理解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噪声现象,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科学探究目标:
2.能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噪声的危害和防治办法。
科学态度目标:
1.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
2.能分工协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会产生噪音,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参与降噪行动。
【重难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噪声危害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PPT2出示]学习或思考时突然听到刺耳的鸣笛声,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遇到这种情况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调查任务,交流调查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二、导入新课
1.[PPT3出示]听声音,谈感受——美妙的音乐。
2.[PPT4出示]听声音,谈感受——烦杂的声音。
3.学生谈听到后的感受。
三、探究过程
1.[PPT5出示]出示“你知道吗?什么是噪声?”
2.人们通常把那些好听的使人心情舒畅的声音称为乐音;把那些难听的,令人烦躁的声音称为噪声。
如果听着同一首音乐跳广场舞和午休你分别有什么心情?
提问:噪声与乐声与我们的需求、心情、环境有没有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
(一)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
1.[PPT6出示]出示“讨论交流——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危害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噪声都来源于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搜集的资料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7出示]出示“噪声来源”。
5.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噪声的来源非常熟悉,可见生活中的噪声来源还不少,大体可分为交通噪声如飞机起飞的声音;工业噪声如工厂的机器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如家用破壁机的轰鸣声等。
.大家都讨厌噪声,说明噪声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噪声有什么危害。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噪声对我们的危害。
8出示]出示“噪声的危害”。
8.小结噪声的危害:噪声会影响睡眠,使人休息不好,如果噪声长期干扰人的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等;噪声对语言交流会产生干扰,噪声会影响听力正常的听到声音,降低交流效率,严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噪声会损伤人的听力,造成听力下降;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等
1.噪音让我们深受其害,我们应该想办法防止噪音,减少污染,你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和上网知道了哪些防治噪音的方法和措施?
2.[PPT9出示]出示“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10出示]出示“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1出示]出示“高速公路隔音屏障”。
5.[PPT12出示]出示“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在人耳处控制
6.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时给予肯定,并配合课件进行小结: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控制,如汽车消声器;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高速公路上的隔音屏障;3)防止噪声进入人体——在人耳出减少噪声,如捂耳朵;4)远离噪声源。
3出示]出示“法治在线”。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
我们学校里有没有噪声,如何防治?
10.[PPT14出示]出示“从我做起,消除噪声”。
四、拓展活动
1.我们已经知道了噪声是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之一,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2.[PPT15出示][PPT16—18出示]
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