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农村高中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这一点毋庸置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时间和空间
还给学生。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意志出发,不能想当然,认为自己讲得多,讲的精彩
,讲的透彻就算好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拿出来,还没等学生思考,老师就觉得等下去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
务,于是迫不及待地替学生思考,自问自答,自娱自乐。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情感价值观的陶冶,教师大包大揽不能适应
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成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
只要超过十分钟,学生就开始昏昏欲睡,这还是教室里坐着很多听课教师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观摩课,而是平常的课堂,学生的反应可想而知。把学
生抛在一边,教师的精彩讲课很大程度上只是自我安慰,实际上是一种偷懒的行为。为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我们构建了以“小组PK”为
核心的课堂模式。课堂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PK。教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出示给学生后,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根据学
习内容多少和难易程度确定学习时间;然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小组成员对学习当中的难点疑点进行合作探究;最后是小组展示阶段,各小组展示自
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进行量化打分。展示过程中允许质疑,对合理有价值的质疑也要给分。课堂结束前,对各组得分进行比较,选
出优秀小组。这一模式利用人固有的好胜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还培养了学生集体荣
誉感,团结协作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北大附中校长王金战也提出
,是苹果树就让他结苹果,是西红柿就让他长成西红柿。新课标要求为学生设立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设置学习问题的时候必须“低起点、多层次”,面向全体,照顾弱势群体。甚至可以说,我们农村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大都是弱势群体,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拔苗助长。“低起点”是为了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建立自信。“多层次”一是为了让一
些相对优秀的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难一点的问题才具有讨论价值,交流价值,才能让学生逐渐成长。在课堂展示
环节,要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展示简单的题目,学习好的学生展示难一点的题目;擅长说的让他口头回答,沉默的学生可
以上讲台做习题;英语好的展示英语,数学好的展示数学,什么都不好的,可以擦黑板。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发现
自己的价值,而最大的悲哀是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要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回答问题,只要有闪光
点,教师就要及时真诚地进行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岂只是孩子,成人也喜欢被夸奖。学生回答问题回答的好,不要吝啬自己赞赏的语言;
学生回答的不完善,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不需要学生的答案多么完美,只要体现了思考过程,体现了劳动,就是值得赞扬的。对于学生独到的见解
,更要精心保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教学过程称为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还必须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教学设计
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出发,不能凭主观想象,拔苗助长。低起点。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本,是教学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我们在参考一些优秀教学设计时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看似“高大上”,知识容量大,难度高,从基础到能力
,从知识到情感,样样俱全,近于完美,但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操作,更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样的设计似乎就是为设计而设计,完全脱离实际。
我们提出的设计理念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低起点教学,面向全体”。知识问题化实际上让学习任务更明确,问题本身具有激发思考的
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更集中。问题应该从简单的开始,起点要低,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学有所获,逐步对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适当拉开层次,使学生
踮起脚尖能探着,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和成长。在一节语文课上,学的是杜甫的《登高》。最初的设计包括“朗读”、“理解作者感情”、“鉴赏艺
术手法”三个环节。但是在课后大家感觉效果不好,尤其在“鉴赏艺术手法这个环节”,学生讨论之后展示的成果跟预期差距很大,教师不得不详细
讲解,但学生依然很迷茫。我们就反思,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接下来调查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这首诗竟然不熟悉,不理解字词的意思。这说明这
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超越了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之前从来不知道那些鉴赏术语。经过反思调整,我们对这节课重新设计,把教学重点从
鉴赏上转移到朗诵、背诵环节。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读,而是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人感情,又带着感情进行朗读,还进行朗诵比赛。
朗诵之后进行翻译,概括诗人感情。鉴赏艺术手法这个环节干脆取消。教学设计调整后到另一班级授课,效果很不错,学生课堂上很有激情。小容量
。一般的课堂都追求大容量,而且容量已成为课堂评价的标准之一。好像容量跟效率成正比,大容量就是高效率。但我们发现,一味追求大容量脱离
我们学校实际。课堂上学生忙忙碌碌,东一榔头西一锤,知识点都涉及到了,但每个知识点都没有掌握。战争中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中何
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理念是,宁可少学一点,也要真正学会。一节课哪怕就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训练,熟能生巧。联系生活。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力求能够把知识跟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现书本上的知识,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既能创设学习情境,让
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又符合教育的本质。知识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在
政治课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这些知识,一味地让学生背诵、记忆,继而做题训练,教师可能觉得并没有什么难度,岂不知这些概念在
学生的头脑中完全是模糊的,遥远的。如果能够把这些知识跟时事政治结合起来,或者更近一点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生
活实践中分析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能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我记得八十年代以前的数学教材,每一道题的情境都是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虽然有些机械,但其合理性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做好主导的工作。教师的主导不仅仅体现在编写教学设
计,更体现在对课堂学习过程的主导。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出示给学生后,自己当甩手掌柜,高居讲台之上,甚至以“上帝”
自居,俯视普罗大众。学生在学习或讨论问题时,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一个敏锐
的发现者。学生有什么想法,教师要倾听,对有新意的思想,要肯定鼓励;如果学生的讨论出现“跑偏”,要及时引导,使其回到正轨;有什么难点
疑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就是说,不用等到展示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全面把握了解。在展示阶段,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引领者。学生该怎样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各小组怎样竞争?泽阳避免为竞争而竞争?毕竟一个班里好几十名学生,不可能人人发言,人人展示。不解决好这些细节问题,学生的“PK”就会变成一场“秀”,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毫无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星星的泪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