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选题依据

针对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情况,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目的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是一项旨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由学校、社会、家庭多方组织的一体化的体育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工作的重点和重心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但是,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科学地开发“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多元化教育功能,有效地组织、管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才能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对现阶段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升学的压力,体育课堂教学多为体能类训练,课间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开展单一,组织单调,使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此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受到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场地器材的影响、时间没有保证,同时也存在着校本开发课程少,学生喜欢的项目进入体育活动少等原因。这些都制约着活动的开展。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科课程改革,课程模式的改进已经成为必然。基于此,从2013年秋季开始,河南省为了更好的实施大课间阳光体育工程,要求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列入学校课程,实行课程化管理。

应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属于体育课程的下位概念,是活动类体育课程。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组成部分,相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更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宽广性。所以,本研究对“阳光体育运动”从课程化角度加以理论研讨,是一次丰富体育课程理论的有益尝试,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本课题进一步探讨“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实证性的研究也为今后“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二、研究对象

2017级在籍在校学生

三、研究内容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简单地说就是将部分阳光体育活动转变为体育课程。具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把部分阳光体育活动改造,使之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符合学生锻炼习惯而进入体育课程学习或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习惯之目的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把部分成熟的、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计划地引入课程内容,使学校体育充分吸引学生兴趣,达到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掌握体育技能,形成锻炼习惯的目的。

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准进行的,不仅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内容的增加,更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长久开展和得到保障,同时也使中小学体育教学保证传统内容的同时得到与时俱进的更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

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目标,二者既存在差异又紧密联系。体质包含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等个方面的状况。

本课题选定的体质健康的指标分别为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台阶试验;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心理健康:相关心理测试指标。

具体研究内容为:

(1)“阳光体育运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体体现在运动项目的选择、组织与实施;竞赛方案;家校联动的行动方案;课堂教学竞赛;大课间展示等方面。

(2)学生相关体质健康指标数据的分析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目的:围绕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要求,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为重点,构建一系列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行动对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与学生

行动时间:2017年9月到2018年5月

行动内容:课程内容的重组与优化、组织与实施、竞赛方案、家校联动的行动方案、开设课堂教学竞赛、大课间展示。

行动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研讨、比对等方式对实施内容和组织形式不断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围绕课题研究需要,查阅关于体育的各类文件,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检索及资料收集工作,阅读相关专家的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3)问卷调查法

制定课题研究需要的相关问卷,并进行调查。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制作相关图表,为研究的准确率提供支持。

(5)逻辑分析法

对所实践和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借助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观点,提出建议等。

五、研究的步骤和时间进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8月—2017年9月)

(1)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培训,走近教育科研,利用图书室、互联网、报刊杂志(书籍)学习,查阅并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做好研究的理论准备工作。

(2)确定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制定调查问卷。

2、实验初期阶段(2017年10月上旬)

(1)确定课程化的运动项目,制定教学计划,活动方案以及竞赛计划等。

(2)完成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相关原始体质健康指标的采集。

3、实验中期阶段(2017年11月中旬—2018年4月)

(1)对实验班级开展实验,每人负责一个运动项目,开展课程化活动,期间通过听课、举行观摩、研讨等方式,明确课程化实施过程中的得失,追索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找寻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最佳方式方法。

(2)根据反馈情况,开展课题专项研究,举行研讨会,探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问题,完善课堂模式。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运用不同活动开展方式。逐步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相关理论体系。

(3)积极推进和扩展优秀的课堂模式。

(4)实验后期阶段(2018年5月上旬)

收集实验所有资料、总结,完成对学生最终的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5)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5月中旬-2018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申请结题

六、材料来源

相关文献资料;课件、教案;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资源;学生体质测验相关数据以及结果分析等

七、研究前期的成果

课题主持人进行过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并有科研成果获奖,积累了一定的前期成果。

八、研究的预期目标成果

主要阶段成果:

2017年8月—2017年10月??完成中期报告??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完成学生相关原始体质健康指标的采集,制定教学计划,活动方案和调查问卷的制定和分发。

2017年11月—2018年4月??开展课题专项研究,举行研讨会,逐步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课程化的相关理论体系。

2018年5月—2018年6月?收集实验所有资料、总结,完成对学生最终的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

2018年6月?最终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九、研究成员的职责分工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有十几年的教龄,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充分考虑到每人的研究专长,试图达到集合效益的最大化,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证。课题主持人曾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两项,福特基金研究课题一项,科研论文多次在省市级获奖,撰写的研究报告曾入选国家学校体育科学大会科研论文报告会及国家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告会并获奖。

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xxx老师负责召集课题组成员定时开会学习、调控科研进度,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撰写结题报告。

xxx老师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协助主持人对相关运动项目的选定和课程教案的编写。

xxx老师主要负责问卷调查的制定与回收。

xxx老师主要负责活动总结、课题阶段性总结的撰写。

xxx、xxx老师主要负责对相关问卷和体质测试数据的整理分析。

全体研究人员基本上每人负责一个运动项目的课程化实施,并协助他人完成问卷调查与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





献花(0)
+1
(本文系星星的泪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