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一、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行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以生为本”“创新教育”的影响下,本人所承担《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于2017年8月立项后开始实施。我组本着“朴实扎实”“回归本真”的理念,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落实于平常的教育教学,完成了课题结题的研究工作。这里,我将前期工作做一下小结:

一、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和和活动

本课题以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为指导,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与研讨等方式,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思路,进行行动研究,同时采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按严格的科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推广阶段、总结阶段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8-2017.9主要进行教学实施方式类别的研究。

1.成立课题组,组织召开课题分析会,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主攻方向;写课题实施方案;分学科确定具体负责人,明确任务。建立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

2.每位教师配备电脑,硬件落实到位。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观摩,引导教师开展研究等。

教学实施方向类别的研究,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访谈、问卷)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并重点对常见教学实施方式进行研究。

在调查研究方面,主要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

第二阶段2017.9-2017.10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施方式的实验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以教研课、专题讲座交流、理论学习、技术培训等活动为主。根据课题内容分步实施,按层次推进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推广阶段。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以培训学习、讲座交流、精品课例、撰写论文等活动为主。

(1)课题组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方式的实施方式。

(2)进行网上理论学习

(3)教师能有意识的针对不同学科特征和学生特征来研究制定实施不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4)不同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的对应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

第四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月):实验总结阶段。

1、形成下列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总报告;研究论文、综合课例。

在学校按不同年级开设基于教学方式的研讨课。本课题的研究在中期、结题时,展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对照实验方案,对研究阶段积累的相关调查资料、数据、体会、案例、阶段小结等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形成一系列论文、教育教学辅导材料等形式的物化成果。

2、(2018年2月—2018年6月)结合前一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研究计划完成情况课题申报、开题及课题实施初期阶段工作。

本课题《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开题至今,从材料申报到一直到现在的中期评估阶段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课题组成员能够积极投身课题理论的学习,相关调查研究的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截止目前,课题组已召开3次课题组会议,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并集体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本课题于2017年8月顺利开题,课题专家组给予了本课题高度的评价,对课题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目标提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

(可另续页)

三、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校积极开展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理念来转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生态距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怎样处理好三维教学目标,怎样转变师生的教学学习方式等。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不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为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所以,我们要通过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研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理念、途径、内容、策略、方式方法等,探索既符合新课程精神,又符合教师自身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实施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的新突破。

核心概念



实施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侯斯提出的有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一、富兰、辛德等人的实施取向分类

富兰与庞弗雷特(Fullan&Pomfret,1977)分析了上世纪70年代中的15项代表性的课程实施研究,提出了两大研究取向(orientations):忠实观与相互调适观(或称过程观)。进入90年代,辛德等人(Snyder,Bolin&Zumwalt,1992)在富兰研究的基础上,回顾了9项主要的课程实施研究,归纳出三种研究取向,即忠实观、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从而将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推进了一步。

(一)忠实观(fidelityperspective)

忠实观是主流的、也是最早出现的课程实施研究取向。它认为课程实施是教师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线性过程,其理想的成果就是教师按照新课程的原本意图在课堂中落实这些新的教学活动。忠实观把课程当作可预测的文件或产品,而课程发展和实施只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张善培,1998)。

(二)相互调适(mutualadaptation)

相互调适取向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伯曼和麦克劳夫林(Berman&Mclaughlin)主持的兰德变革动因研究。他们发现,成功实施的特征在于它是一个相互调适的过程(Berman&Mclaughlin,1976:340),课程实施是变革方案与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或者说,“课程实施是一个‘做’的过程,……它是一个课程方案制定者和课程方案传递者之间的互动过程”(Ornstein&Hunkins,1998:292)。

(三)课程缔造(curriculumenactment)

课程缔造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课程计划和教学策略只是提供给这个经验缔造过程所选择的工具而已。(Snyder,Bolin&Zumwalt,1992:418):

课程实施取向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研究者对课程变革的认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例如,富兰(Fullan,1993,1999)将具有后现代色彩的科学理论——复杂科学引入到课程变革与实施研究中,认为课程变革是一个非线性过程,中间充满着涌现(emergence)、变异和不确定性,用混沌理论的观点来看待课程实施似乎更为妥当。克拉克(Clarke,2000)主张从生态学的角度理解教育变革。他认为,与现代范式相比,教育变革的生态范式是一种“范式的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尝试从新的角度理解课程实施。除了已有的三种取向,后现代课程实施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在侯斯发表其理论的二十年后,哈格里夫斯等人(Hargreaves,Earl&Schmidt,2002)以课堂评价变革研究为基础,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脉络,认为我们可以从技术观、政治观、文化观和后现代观四种视角出发检视课程变革,从而正式提出了课程实施的后现代取向。他们指出,从侯斯提出三种观点以来,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后现代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重新塑造了教育变革的进程。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动摇了人们原有的知识观;二是电子模拟影像使人们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组织以及如何评价等教育变革的核心问题产生了新的疑问;三是后现代使学生的行为和意识越来越难以预测,学生和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变得陌生了(Hargreaves,2002:87-88)。后现代观给“真实性评定(authenticassessment)”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后现代课程变革的显著特征,人们无法完全认识教育及课程变革,甚至“真实性”本身也受到了质疑。因此,课程实施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以下问题:实施参与者对变革的个人理解是什么?他们如何获得这种理解?他们如何将变革整合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这种实践是什么样的?他们在实施中遇到哪些障碍?变革为实施参与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系统?

强调“管理”变革,主张通过有计划的变革去改变结构变革作为“传递”实施为本愿景(vision)变革作为自我简化,通过个人角色的澄清来组织变革疏离感和个人化问责性思考方式偏重概化、提出假设、因果关系的假定学校成长所假定的结构:个人化、单一类别强调将变革作为“学习”,主张改变结构和文化反思和批判过程为本声音(voice)变革作为自我的复杂化;通过集体对变革和组织目标的探究来组织变革合作性和集体化责任感思考方式偏向辩证化、检验表达、重视矛盾、悖论以及复杂性学校成长所假定的结构:社区和复杂的网络

除此之外,课程学者还沿着实施取向的另一条发展脉络,即辛德等人的分类传统,探讨了后现代实施观。研究者(李子建、尹弘飚,2003)认为,课程实施研究兴起于课程范式和社会脉络的后现代转换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一文化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辛德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他们从后现代视角出发,借助于现象学、诠释学以及批判理论的观点,全面地检视了后现代课程实施的基本特征:在本体论上,它主张将课程实施视为理解与对话的过程,恢复课程实施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在主体观上,它尊重各类实施主体的平等地位,向变革参与者赋权并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实施;在知识观上,它承认课程知识的个人性和境域性,给师生建构知识留出空间;在研究方法论上,研究者应持多元与宽容的态度,努力拓展评定和理解课程实施的方法论基础。与已有的实施取向相比,后现代课程实施观显然更加符合教育理想、更加富有人文关怀。

然而,这种后现代取向的课程实施研究还远未成熟。首先,它还只是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研究者都是借助于思辨、反思等方法建构一种理论假设,并没有得到与其相应的实证研究的支持。正如哈格里夫斯等人(Hargreavesetal.,2002:88)指出的那样“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不是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描述(尽管我们描述了一部分),而是通过批判性地反思我们所呈现的这些诠释”。其次,后现代取向还缺乏足够的独特性以区别于已有的实施取向。例如,从哈格里夫斯等人归纳的研究问题来看,它们与相互调适、课程缔造取向所关注的研究问题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不足以反映后现代取向的特征。再次,更重要的是,后现代课程实施取向在实践层面上显得有些虚弱无力,它还难以应对研究者对它的责难:如何保证变革目标的实现?在现有的学校组织中,我们如何通过广泛的对话促进每一位学习者的发展?从哪里能大量地获得符合这种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针对不同情境中的课程实施,我们应否以及如何评定优劣?(李子建、尹弘飚,2003:31)因此若是想用这种新兴的后现代取向来指导课程实施及其研究,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探索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彻底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解决学校对新课程实施的困惑,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4、以研促教,以教促思,以思促研,目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大面积提高教学教学效率,促进中小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单一、机械、古板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现代学习方式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合作者的作用;转变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人格;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增长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

????1、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的研究。转变教师以“我教什么”、“我怎么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学什么”、“学生怎样学”为中心进行多种教学思路的课堂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状况的分析,以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讲究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研究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及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围绕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进行必要的增删和重组,实现对课程的二次开发。

?????2、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师生互动的研究。转变教师“权威”、“领导”的角色,探索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行为和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相互沟通、对话交流的方式,生成“师”与“生”、“教”与“学”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习得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研究。要着重探究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研究教师的引导方式与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研究教师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与学生在学习中的对话与合作。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逐步形成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基本策略和途径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获取新知识的策略;探索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学生学习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情感,健全人格的基本方式。

????5、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在探索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方式的过程中研究评价语言、评价情感、评价态度、评价行为,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6、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主体意识,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探究学习,培养科学态度。选择社会生活中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课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方法



????1、文献法:用文献法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

????2、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对实践过程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通过对实践结果的检验、观察、反思,寻找得失的原因,制定对策,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要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六、课题研究主要过程和和活动

本课题以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为指导,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与研讨等方式,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思路,进行行动研究,同时采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按严格的科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推广阶段、总结阶段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7.8-2017.9主要进行教学实施方式类别的研究。

1.成立课题组,组织召开课题分析会,根据学科的特点,明确主攻方向;写课题实施方案;分学科确定具体负责人,明确任务。建立课题研究的管理网络。

2.每位教师配备电脑,硬件落实到位。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培训,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观摩,引导教师开展研究等。

教学实施方向类别的研究,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访谈、问卷)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并重点对常见教学实施方式进行研究。

在调查研究方面,主要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

第二阶段2017.9-2017.10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施方式的实验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以教研课、专题讲座交流、理论学习、技术培训等活动为主。根据课题内容分步实施,按层次推进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推广阶段。

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以培训学习、讲座交流、精品课例、撰写论文等活动为主。

(1)课题组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调查研究教育教学方式的实施方式。

(2)进行网上理论学习

(3)教师能有意识的针对不同学科特征和学生特征来研究制定实施不同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4)不同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的对应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

第四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1月):实验总结阶段。

1、形成下列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总报告;研究论文、综合课例。

在学校按不同年级开设基于教学方式的研讨课。本课题的研究在中期、结题时,展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对照实验方案,对研究阶段积累的相关调查资料、数据、体会、案例、阶段小结等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形成一系列论文、教育教学辅导材料等形式的物化成果。

2、(2018年2月—2018年6月)结合前一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本课题《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开题至今,从材料申报到一直到现在的中期评估阶段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在这一年的时间内,课题组成员能够积极投身课题理论的学习,相关调查研究的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截止目前,课题组已召开3次课题组会议,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并集体学习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本课题于2017年8月顺利开题,课题专家组给予了本课题高度的评价,对课题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目标提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

八、突破性进展

1、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选择教学方式策略,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和信息整理的内容。通过在教学方式的正确选择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的加以深化。

2、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综合应用,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3、教学过程采取互动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进行教学方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并指导和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关注整体,关怀个体。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才施教,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做到因才施教。

5、建立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组织,建立团结合作的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进步与发展。正确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交流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九、课题组阶段性成果:

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实践研究:撰写论文3篇,获奖教学设计6篇和课件6篇,2位教师安阳市中实验课大赛二等奖。

十、存在主要问题及展望:

1.课题组成员需要进一步转化理念,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

2.课题组参与人员都为学校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繁重,教学研究及教研组活动多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课题研究意识薄弱,另外本课题的运作缺少学科专家及课题专家的引领。

3.要进一步分解课题内容,使课题研究更细致化,时效性。

(可另续页)四、阶段成果(可另附页)

序号 作者 成果形式与名称 完成时间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或成果在研究过程中的获奖情况 1 xxx 《诗意成长校园安全文化教育研究》 2017.6 安阳市教育局 2 xxx 《洋务运动》 2017.8 安阳市教育局 3 xxx 《修图工具的使用》 2017.10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4 xxx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模式与成效探究》 2017.8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5 xxx 《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017.9 安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6 xxx 《课题四化学式与化合价》 2017.9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7 xxx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20179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8 xxx 《微课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假期App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的研究》 2017.9 河南省教育厅 9 xxx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017.9 安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10 xxx 《让表情包说话》 2018.1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 11 xxx 《林州市2号滑翔基地研学旅行》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12 xxx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13 xxx 《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 安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七、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题专家鉴定意见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立项编号 鉴定意见































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能否通过鉴定 通过□不通过□ 市课题管理部门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2—





―1―





―14―





―15―





―6―









献花(0)
+1
(本文系星星的泪光...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