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中粮大道)
2022-05-08 | 阅:  转:  |  分享 
  
一、编制说明

根据建质[2009]87号文件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项目基坑开挖深度为13.60~13.80m,局部电梯井坑开挖深度为18.85m,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故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并请专家进行技术论证。

根据《天津市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建质安总(2012)11号文件要求,“在工程开工前,工程施工项目部应根据设计图纸、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施工工期、工艺要求、劳动力安排、分部分项施工、机械设备、设施等条件,全面进行危险源辨识”。

根据《天津市建设工程重大风险点位施工条件验收办法》建质安总(2012)74号文件要求,“重大风险点位施工前,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当组织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勘察和设计单位驻场代表、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对施工条件进行验收。未经验收合格,施工单位不得进行重大风险点位施工。”

二、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坑支护图纸;

(2)中粮天津六纬路项目5#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天津津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KC-2010-JX-25(1))2010年07月。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天津津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KC-2010-JX-25(1)补)

(3)《关于天津D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4)《关于天津D地块项目基坑降水设计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5)《关于天津D地块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6)相关国家规范、地方规范、标准。

序号 名称 编号 类别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国家 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国家 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国家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2011版) 国家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国家 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国家 7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 国家 8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50640-2010 国家 9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111-98 行业 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行业 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行业 12 《钢筋直螺纹连接施工与验收规程》 JGJ109-96 行业 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行业 14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159-2011 行业 15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 DB29-20-2000 地方 16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3-21-2003 地方 17 《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62-2002 地方 18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 DB29-200-2010 地方 19 《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 津政令第5号 地方 三、工程概况

3.1工程概述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点 3 建设单位 4 建筑结构设计 5 基坑支护设计 6 监理单位 7 施工单位 8 勘察单位 9 质量标准 10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图3-1工程位置 3.2主体结构设计概况

1 建筑面积(m2) 总建筑面积 91500m2 地上面积 61600m2 占地面积 12473.2m2 地下面积 29900m2 2 建筑层数 公寓 地下三层,地上低区42层,高区50层。 商业及车库 地下三层,地上商业区域2层,车库区域1层。 3 建筑高度 公寓塔楼高区建筑高度为164.50m,低区建筑高度为140.10m。高差24.4m 4 结构形式 公寓塔楼为剪力墙结构,商业及车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5 基础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6 建筑功能 地下为普通汽车库、自行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为复式汽车库配套公建用房、居住型公寓等。 7 耐火等级 地上、地下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8 地下室防水等级 一级和二级。 9 人防工程 甲类5、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及人防移动电站 3.3围护结构工程概况

1 基坑总面积 9293m2 基坑周长 428m ±0.00相当于大沽高程2.73m 2 基坑开挖深度 基坑开挖深度为13.60m~13.80m,塔楼电梯井处开挖深度18.85m。高差5.05m 3 围护结构形式 选用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作为围护结构;靠近地铁一侧采用钻孔灌注桩+TRD止水帷幕;采用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环撑+对撑)。 4 钻孔灌注桩 ,900@1100 用于普遍开挖13.60m区域。桩长23.90m。 ,1100@1300 用于开挖深度13.80m的塔楼靠地铁一侧。桩长23.90m。 5 止水帷幕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除公寓塔楼靠近地铁一侧的止水帷幕采用,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比不小于20%,水灰比1.5。 TRD止水帷幕 TRD止水帷幕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不少于20%,水灰比1.0~2.0,具体施工参数由现场试桩结合室内试验确定,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 6 水平支撑系统 支撑 中心标高 砼强度 支撑构件截面尺寸(mm) 第一道 -1.70m C30 ZC1-1 ZC1-2 ZC1-3 ZC1-4 ZC1-5 1200×700 2000×700 1800×700 2000×700 700×700 第二道 -7.45m C30 ZC2-1 ZC2-2 ZC2-3 ZC2-4 ZC2-5 1400×800 2300×900 2000×800 2000×800 800×700 7 竖向支撑系统 竖向支撑系统采用角钢格构柱结合钻孔灌注立柱桩的组合立柱形式。 注:围护结构平面布置详见附图3-1、附图3-2、附图3-3。



图3-2基坑围护平面布置图



图3-3基坑内支撑平面布置图

3.4周边环境情况介绍

3.4.1周边建筑与基坑关系

本工程距离西侧最近的建筑为万隆中心大厦(桩基础),西北侧为新关公寓(桩基础),东北侧为七纬路,东南侧为九经路及中粮大道E地块在施工地。



图3-4规划总平面图

其中西南侧六纬路地下为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区间隧道结构外边线距离本工程基坑边线约25.80m。区间隧道地下两层结构,宽度20.5米,埋深17m,原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深度33m,围护隧道结构紧贴地连墙。

周边建筑与基坑位置关系见下表:

方向 地下室外墙与红线最小距离(m) 相邻建筑物名称 建筑物与地下室外墙最小距离(m) 东北侧 4.95 七纬路 4.950 东南侧 6.30 九经路 6.300 西侧 9.40 万隆中心大厦 19.00 西南侧 8.36 地铁9号线 25.80 西北侧 4.20 新关公寓 12.60 3.4.2地下管线概况

地下管线与基坑边线最小距离详见下表:

基坑西南侧六纬路地下管线情况表

地下管线 管线概况 与地下室外墙最小距离(m) WS污水 砼,300埋深1.45m 22 SP输配水管 铸铁DN300埋深1m 24 GD供电 铜10kV埋深0.62m 24 LD路灯 铜0.38kV埋深0.23m 25 YS雨水 砼,1200埋深2m 44 WS污水 砼,400埋深1.75m 46 基坑东南侧九经路地下管线情况表

地下管线 管线概况 与地下室外墙最小距离(m) SP输配水管 铸铁DN400埋深0.88m 16 YS雨水 砼,800埋深2.40m 21 TR天然气 钢DN200低压埋深0.94m(废) 25 LD路灯 铜0.38kV埋深0.72m 26 GD供电 铜10kV埋深0.55m 27 GD供电 铜10kV埋深0.62m 28 DX电信 铜管块200×1002孔埋深0.41m 29 基坑东北侧七纬路地下管线情况表

地下管线 管线概况 与地下室外墙最小距离(m) GD供电 铜35kV埋深0.83m 8 RS热水 钢DN80埋深0.51m 9 RS热水 钢DN80埋深0.51m 9 DX电信 铜管块400×2004孔埋深0.95m 9 DX电信 光管块600×20012孔埋深0.59m 14 LD路灯 铜0.38kV埋深0.38m 12 SP输配水管 铸铁DN200埋深0.77m 12 DX电信 铜/光管块700×60042孔埋深0.67m 16 YS雨水 砼,400埋深1.97m 15 3.5工程地质条件

天津津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本工程的《中粮天津六纬路项目5#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KC-2010-JX-25(1)补(补充勘察报告日期为2013年10月15日)。分层地基土岩性及分布规律详见下表:

分层地基土岩性描述及分布规律一览表

时代

成因 层号及岩性 分层厚度范围(m) 层顶板高程范围(m) 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 Qml ①1杂填土 0.70~2.90 1.96~2.81 ①2素填土 0.50~1.30 0.60~1.86 ,, Q43Nal ③粘土 0.70~2.50 -0.80~1.20 , Q43al ④1粉质粘土 1.10~3.10 -1.68~-0.19 ,,, ④2粉土夹粉质粘土 0.90~1.90 -2.91~-2.68 ,,,, Q42m ⑥1粉质粘土 2.20~4.30 -4.71~-2.64 ,,, ⑥2粉质粘土 1.10~2.50 -7.64~-6.28 ,,, ⑥3粉土夹粉质粘土 3.10~4.80 -9.17~-7.76 ,,, Q41h ⑦粉质粘土 0.60~2.60 -12.95~-11.69 ,,, Q41al ⑧粉质粘土 1.90~3.90 -14.71~-13.21 ,,, Q3eal ⑨1粉质粘土 1.10~2.80 -18.81~-16.21 ,,, ⑨2粉土 1.10~4.30 -19.34~-16.57 ,,,, ⑨3粉砂 3.00~10.90 -21.43~-20.47 ,,,, ⑨4粉质粘土 0.50~1.80 -29.19~-23.97 ,,, Q3dmc ⑩粉质粘土 0.70~3.20 -27.75~-25.57 ,,, Q3cal ?1粉质粘土 1.00~3.10 -31.40~-28.17 ,,, ?2粘土 0.90~1.50 -30.94~-30.61 ,, ?3粉土 0.50~3.30 -32.07~-28.49 ,,,, ?4粉质粘土 1.90~5.70 -33.62~-31.57 ,,, ?5粉质粘土 1.90~5.90 -39.75~-38.18 ,,, ?6粉土 1.50~7.50 -38.45~-34.91 ,,, ?7粉质粘土 2.00~7.20 -46.58~-43.81 ,,, Q3bmc ?粘土 1.50~4.20 -51.24~-49.68 ,,, Q3aal ?1粉质粘土 1.90~4.40 -54.68~-52.71 ,,, ?2粘土 1.70~2.20 -57.11~-56.44 ,,, ?3粉质粘土 2.00~3.00 -58.69~-58.44 ,,, ?4粉砂 3.00~6.10 -61.51~-58.81 ,,,, ?5粉质粘土 3.30~6.90 -65.94~-63.69 ,,, ?6粉质粘土 7.90~10.40 -70.81~-69.21 ,,, Q23mc ?1粘土 1.30~3.20 -81.08~-78.49 ,,, ?2粉质粘土 4.20~6.30 -82.86~-80.31 ,,, ?3粉细砂 10.10~19.70 -87.51~-85.51 ,,, Q22al ?1粘土 未揭穿 -106.77~-106.04 ,,,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土性有所差异,砂粘有所变化,力学性质有所差异,顶(底)标高起伏变化较大。

3.6水文地质条件

3.6.1地下水类型

根据本次勘察现场水文观测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对基坑工程有直接影响的浅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类型。其中:孔隙潜水赋存于15m以上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局部粉土层中;微承压水主要富存于19m以下⑨粉土及粉砂层中。⑦及⑧粉质粘土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6.2地下水埋藏条件

勘察期间(2010年6月中上旬)观测场地地下水的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60~1.50m,水位高程为1.21~1.47m;初见水位埋深一般为0.90~1.70m。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其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位总体上随季节变化而波动,丰水期水位抬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地下水位年平均变幅为0.60~0.80m。

另根据现场抽水试验观测资料,赋存于19m以下⑨粉土及粉砂层中的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9.28m。水头高程约为-6.83m。由于勘察期间周边临近有嘉里中心、轻轨七经路站及泰瑞七纬路项目的深基坑在降水施工,故所观测的承压水位相比近几年前的观测数据结果偏低。根据我公司近年来在嘉里中心、津滨轻轨及中粮天津六纬路项目7#地块等工程勘察的水文观测资料,19m以下⑨粉土及粉砂层中的承压水头均在大沽高程-3.5~-4.0m之间,故建议本工程承压水头高程按历年的观测均值-3.9m考虑。



图3-5地质剖面图

3.6.3场地抗浮设计水位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8.6条并结合本场地地形地貌及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该场地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水位高程宜按场地周边地形、道路等环境条件综合确定其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水位高程按2.50m考虑。

3.6.4浅层地基土的渗透性分析

据室内渗透试验及CS1#现场抽水试验综合分析,现依据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将有关浅层地基土的渗透指标及其透水性综合确定列于下表:

土层渗透性综合分析

土层编号及土质名称 渗透系数 透水性 室内试验指标 抽水

试验

k(m/d) 建议值

(m/d) 水平k∥

(10-6cm/s) 垂直k╇(10-6cm/s) ①人工填土 0.50~1.0) 弱透水 ③粘土 0.003 微透水~不透水 1粉质粘土 0.15 弱透水 2粉土粉 284.86 194.27 1.71 1.5 透水 1粉质粘土 0.20 弱透水 2粉质粘土 0.15 弱透水 3粉土夹粉质粘土 1.0 透水 粉质粘土 0.02 微透水 ⑧粉质粘土 0.30 微透水 1粉质粘土 0.25 弱透水 2粉土 透水 3粉 2.5 透水

图4-1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4.2.2岗位职责

系统 部门名称 岗位职责 专家组 1、负责对于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的内部审核(本工程为超过5m深基坑的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方案)。

2、对于本基坑施工中的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重点指导。

3、对工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赴现场指导处理。

4、对本工程与后续施工的衔接提出指导性意见。 项目经理 1、负责公司总部各部门与项目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2、项目的资源组织与调配(包括人力、物资、资金等)。

3、领导制定项目各项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是公司法人在项目上的授权代理,代表公司履行与业主及协力单位合同。

5、是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阶段的成本、质量、安全、环保、职业安卫体系的第一责任人,对施工全过程和用户负责。

6、在公司的授权范围内,代表公司协调处理本项目对外一切事务。 技术系统 总工程师 1、负责统一领导桩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降水阶段的设计协调,方案编制工作。对工程质量负有第一技术责任。

2、负责领导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与卫生三大体系的培训、实施、监督考核。

3、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负责科技发展规划的引进及推广应用工作,负责审核项目物资计划及工程物资需要计划。

4、领导材料的选型、报批,负责引进有实用价值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5、负责协调解决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变更洽商等技术问题。 技



部 1、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明确各施工分项的施工质量标准,监督技术方案的执行情况,并管理业主指定分包商的施工方案,组织对施组、方案的交底。

2、负责组织施工技术保证资料的汇总及管理,做好与主体工程衔接工作。

3、工艺、技术准备:施工技术审核管理;项目专项技术措施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审定材料,送审计划和需用计划,组织材料送审。

4、对本工程所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与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编制推广应用计划和推广措施方案,并及时总结改进。

5、负责组织计量器具的台帐管理,进行标识、审核。 质



部 1、编制项目《过程管理计划》,增加施工预控能力和过程中的检查。

2、负责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督工作,监督和指导分包单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组织分包单位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和评定标准的学习。

3、负责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处理方案监督和指导工程管理部进行质量整改工作。

4、具体负责项目质量检查验证与监督工作,协调好与监理单位的关系,为工程顺利报验创造条件。

5、协助组织现场试验及抽样试验工作,对工程检测、试验和抽样检验的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现场管理系统 现场

经理 1、是施工生产的牵头指挥者,桩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基坑降水阶段对施工安全负直接领导责任。

2、组织土建责任师认真贯彻执行土、护降施工阶段的生产计划、施工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

3、负责协调各工程专业、各分包单位在施工生产中工序交叉及相配合工作,负责对公司内部专业公司的机械调配工作。 工



部 1、以桩基及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降水施工工程施工管理为主,负责具体执行全项目施工生产的管理、协调。

2、执行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和有关质量控制计划、制度,并及时返馈质量信息。

3、组织责任师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控制,配合其它部门负责土建工程施工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严格“一案三工序”的检查,组织分包单位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5、负责具体组织其它部门人员参加日常安全、消防、质量、文明施工、环保、领导视察现场等的检查准备工作。

6、执行工程实施过程的试验、检验。 商务物资管理系统 商





理 1、熟悉合同中用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传达至项目相关职能部门。

2、将合约中对建设单位的质量承诺贯彻到与分承包方的合约中,配合项目相关部门对违反施工质量要求的单位进行经济制裁。

3、负责项目总体的成本管理,分项成本分析、月季成本分析。

4、全面参与协调各专业承包商、劳务队伍、设备材料供应商、业主指定分包商等施工协调。 商



部 1、参与协力单位合同履约中的协调与结算管理。

2、按月提供项目主要的经济活动分析资料,并作好计划统计工作。

3、负责编制项目工程月、季度工程预算盘点表。

4、负责编制工程变更、洽商费用统计与分析材料。

5、做好现场相关资料的积累,对工程提供可靠的成本分析数据。

6、负责向业主、监理上报请款单及协力单位付款单工作。

7、具体负责项目的成本控制。 物



部 1、协助公司物资部对进场材料的构配件的检查、验收及保护。

2、监督各分包单位方进场材料的验证、复试,并记录存档。

3、负责对项目主要材料进场时间、进场计划的安排。

4、负责进场物资库存情况,制定和物质管理办法,做好各类物资的标识。

5、负责进场物资的报验及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

6、做好各类应急抢险物资的进场工作。 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

总监 1、负责对整个基坑施工阶段的安全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负责组织和落实公司对安全工作的各项政策。

2、参与质量安全问题的调查工作和组织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各项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3、协调各工程专业、各分包单位在施工生产中工序交叉及相配合工作,负责领导对质量和安全方面的工作的落实。 安



部 1、负责员工的入场教育、监督、考核工作,周安全会的组织者。

2、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检查、整改。

3、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体系的管理与监督责任部门。

4、现场应急抢险设置的的管理与检查,包括进行抢险、消防培训,消防演习的组织。

5、负责安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协调各专业安全物资、安全用品等的使用和管理。 4.3资源配置计划

4.3.1土方施工主要投入设备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大型挖掘机 PC210-8 8-10台 大面挖土 2 小型挖掘机 SY75-C 6-8台 支撑间倒土 3 加长臂挖掘机 PC20-800 3台 最后土台收土 4 汽车吊 QY130 1台 5 破碎炮 1台 破除现场杂物 6 空压机 10台 破碎及清理 7 运土车辆 斯太尔 40辆 4.3.2降水施工主要投入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钻机 2台 依现场条件调整 2 空压机 2m3 1台 3 潜水泵 Q6-48/3-1.5 46台 扬程48m,6m3/小时 4 柴油发电机 300kw 1台 备用 4.3.3基坑监测主要投入设备

本工程基坑监测由业主指定第三方监测单位天津市地质工程勘探院进行监测,主要投入基坑监测设备如下:

序号 仪器名称 数量 监测内容 精度 1 LEICATC802全站仪 1套 水平位移监测 2mm+2ppm,±2’’ 2 LEICANA2水准仪 1套 沉降监测 ±0.3mm/km 3 CA-06数字测斜仪 1套 桩身测斜监测 ±4mm/15m 4 ZXY-3频率计 1套 钢筋内力监测 ±0.1HZ 5 水位计 1套 坑内外潜水、承压水水头监测 ±10mm 6 国产2m铟钢尺 2副 长度测量 0.1mm 4.3.4主要劳动力投入

土方开挖及降水施工阶段主要为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劳动力投入在内支撑施工以及第三道支撑下部人工配合挖土时。劳动力计划见下表:

日期

工种 2014年 2015年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测量工 3 3 3 3 3 3 电工 3 3 3 3 3 3 水工 5 5 5 5 5 5 瓦工 10 10 10 10 30 30 钢筋工 30 30 30 30 80 80 混凝土工 15 15 15 15 20 20 木工 45 45 45 45 120 120 架子工 20 20 20 20 30 30 力工 30 30 30 30 30 30 塔司 6 6 6 6 6 6 信号工 12 12 12 12 12 12 合计 179 179 179 179 339 339

图4-2劳动力投入示意图

4.3.5主要材料投入

序号 投入材料 数量 用途 备注 1 钢筋 600t 内支撑 估算量 2 C30混凝土 2265m3 内支撑 估算量 3 C35混凝土 735m3 内支撑 估算量 4 1.5mm厚木模板 3000m3 内支撑 周转使用 5 A48钢管 10t 内支撑 周转使用 6 3cm厚钢板 25块 垫道 3m×6m 7 塑料薄膜 5000m2 支撑底模 8 灰砂砖 5万块 排水沟、集水坑 9 沙袋 20t 应急抢险 现场预备 10 水泥 5t 应急抢险 现场预备 11 堵漏灵 5t 应急抢险 现场预备 12 塑料布 15000m2 应急抢险 现场预备

4.4施工准备

4.4.1现场平面布置

土方开挖前详细规划现场平面布置。为提高出土效率,六纬路、七纬路、九经路每侧各开一个大门,出口处均设置标准洗车池。同时在三个大门位置处设置3个出土栈桥,以满足土方施工要求。沿基坑内侧设置一道盲沟进行坑内排水,距离围护结构不小于6m,不超过50m范围设置一个集水井。为满足内支撑施工需要,共计设置3个钢筋加工场,在六纬路围墙内侧设置1个钢筋加工场,在九经路围墙内侧设置2个钢筋加工场。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4-1:土方开挖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4.4.2基坑降水准备

由于本工程潜水水位较高,根据设计要求至少于土方开挖前15天进行降水作业,确保水头始终低于开挖面1m以上。降水井施工在土方开挖前桩基施工阶段提前插入。

预计投入两台钻机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降水井施工,并及时进行降水作业。

4.4.3基坑开挖前验收

业主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土方开挖前的基坑开挖条件进行检查及验收。主要包括护坡桩的施工效果及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对于止水帷幕止水效果的检测我司将根据业主要求及建交委的有关文件对基坑渗漏做提前检测,确保基坑处于安全可控的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同时,对勘探孔封堵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渗漏或封堵不严等情况立即进行封堵。当现场具备开挖条件后进行土方开挖。

4.4.4塔吊布置

本工程塔吊拟在土方施工前安装完毕,共计布设3台STT153,其中1#塔吊臂长45m,2#塔吊臂长50m,3#塔吊臂长60m。其中每台塔吊均设置4根独立的灌注桩作为基础,1#塔吊、2#塔吊的基础为混凝土结构,3#塔吊的基础为钢平台式基础。塔吊具体布置详见附图4-1:土方开挖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4.4.5勘探孔封堵与复核

土方开挖前,需根据地勘报告等相关资料对现场勘探孔进行复核,确认是否全部勘探孔已完成封堵。同时在后期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密切监测降水井内水位数据的变化,防止因勘探孔封堵不到位导致出现突涌隐患。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勘探孔的封堵质量,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本工程经与勘探单位复核,所有勘探孔均已封堵完毕,且根据勘探孔平面布置图中勘探点的位置,局部电梯井深坑中并无勘探孔,因此局部深坑处突涌风险较小。



图4-3现场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4.4.6土方开挖前期止水帷幕施工质量保证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13.60m~13.80m,电梯井局部深坑开挖深度为18.85m。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条件,止水帷幕需施工至-36.30m才能有效截断基坑内外的地下水联系,保证基坑内土方及结构的正常施工。为保证后期土方开挖阶段即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和周围结构与环境的安全,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工程采用TRD止水帷幕+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保证基坑内止水效果。为了确保TRD止水帷幕+三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止水效果,首先施工止水帷幕再施工围护桩,止水帷幕施工前必须将止水帷幕施工部位的建筑垃圾以及杂填土清理干净。

五、土方工程

5.1土方施工概况

土方开挖与支撑工程施工紧密相关,因此组织好土方工程施工是保证地下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工程基坑面积9293m2,商业及车库区域底板埋深13.60m,塔楼底板埋深13.80m。土方施工阶段,塔楼区域出土量约为1.75万方,商业及车库区域出土量约为10.43万方。



图5-1基坑开挖区域示意图

5.2设备投入

结合土方开挖顺序和土方总量,我司投入土方施工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反铲挖掘机、加长臂挖掘机、土方外运车辆等。主要设备表投入计划见本方案4.3资源配置计划。

各挖掘机单机开挖能力详见下表:

序号 挖掘设备 实际工况 实际挖土能力 1 PC210-8挖掘机 大面开挖/撑外开挖 1000m3/台班 环撑内开挖 700m3/台班 2 SY75C-9挖掘机 环撑内开挖/倒土 400m3/台班 3 PC800长臂挖掘机 最后收土 400m3/台班 主要投入设备参数:

(1)PC210-8

PC210-8性能参数表

注:大挖主要负责环撑内大面积出土。 项目 单位 数值 标准斗容 m3 1.0 尺寸 全长 mm 9425 全宽 mm 9425 全高 mm 3040 工作范围 最大挖掘高度 mm 10000 最大卸载高度 mm 7110 最大挖掘深度 mm 6620 最大挖掘半径 mm 9875 最大回转半径 mm 3040 尾部会装半径 mm 2750 (2)SY75C-9

SY75C-9性能参数表

注:小型挖掘机主要负责转角、立柱处挖土、支撑间接力倒土。 整机尺寸 A总长(运输时) 6095mm B总宽度 2220mm C总高度(运输时) 2610mm D上部宽度 2040mm 作业范围 a最大挖掘高度 7060mm b最大卸载高度 5550mm c最大挖掘深度 4020mm d最大垂直臂挖掘深度 3290mm e最大挖掘距离 6240mm f最小回转半径 1720mm g最小回转半径时的最大高度 5550mm 性能参数 工作质量 7280kg 标准铲斗容量 0.28m3 额定功率 40.9kW/2100rpm 行走速度(高/低) 4.4/2.4km/h 回转速度 11.5rpm 爬坡能力 70%/35 接地比压 33kPa (3)PC800

PC800性能参数表

注:长臂挖掘机主要负责出土通道最后一步收土作业施工。 性能参数 斗容(m3) 0.5 重量(kg) 78000 最大挖掘高度(mm) 18000 最大挖掘深度(mm) 16700 最大挖掘半径(mm) 22200 最大卸载高度(mm) 14300 履带宽(标准)(mm) 710 尾部旋转半径(mm) 4300 (4)QY130汽车吊

QY130性能参数表

注:选择130t汽车吊作为土方开挖后基坑底板倒土的小型挖掘机垂直运输工具。 项目 单位 数值 最大额定总起重量 t 130 最小工作幅度 m 3 最大额定起重力矩 基本臂 KN·m 5160 全伸臂 KN·m 2156 起重臂长度 基本臂 m 13.3 全伸臂 m 60 全伸臂+副起重臂 m 60+18 最大提升高度 基本臂 m 13.3 全伸臂 m 60 全伸臂+副起重臂 m 78 5.3土方施工原则

(1)土方开挖应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底板,以减少基坑大面积暴露时间,控制基坑的回弹隆起。

(2)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300mm厚土层采用人工挖除整平,防止坑底土扰动。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

(3)六纬路一侧地铁9号线已经开通运营,土方开挖需密切关注基坑动态监测,第一时间收集各项监测信息。

(4)土方分层开挖,每道支撑完成,且结构强度达到80%后再开挖支撑下一层土方。内支撑施工时先铺设水泥压力板,再铺设彩条布,然后进行内支撑的施工;开挖下一层土方时,内支撑下部的水泥压力板随挖土施工同时被清除,局部未清除部分采用人工进行清除,保证内支撑底模清除彻底,避免底模掉落伤人或损坏机械。

(5)挖土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基坑支护体系,包括护坡桩、支撑立柱、支撑梁等,挖土时先掏空立柱四周,避免立柱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力。场内土方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运输路线,防止大量机械施工中产生的机械碰撞。

(6)开挖阶段根据现场条件合理布置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系统连续、顺畅。基坑施工做好坑内降水,配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1.0m以下。

5.4土方开挖方案设计

5.4.1土方开挖主要要求

(1)开挖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留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基坑内部临时土坡坡度应不大于1:1.2,且在土方开挖过程控制高差,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竖向支撑移位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

(3)按照设计要求基坑内所有的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的支撑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100%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坑下一步土方的开挖。

(4)主体工程桩须待相邻周边区域的垫层完成后方可进行截桩头。

(5)基坑内不得在基坑周边6m设置盲沟及集水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6)挖土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围护体、工程桩、立柱和支撑,挖土时宜先掏空立柱或一柱一桩四周,避免立柱或一柱一桩承受不均匀的侧向土压力。场内土方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运输路线,防止大量机械施工中产生的机械碰撞。

(7)工程地处市中心,因此土方运输时应严格控制工地扬尘,采取施工时现场洒水,土方车辆在现场内冲洗车轮后才能出工地大门,泥泞过多时在出大门部分道路,采取覆盖草袋子等措施。

(8)由于位置特殊,交通拥堵,因此土方开挖应尽量利用夜间,沿基坑布设适量的照明设备,集中车辆运输,合理组织交通路线,提高运输量,保证土方工程进度。

(9)减少支撑及围檩的施工缝,避免因支撑大量交叉而造成钢筋接头过多。

(10)土方开挖时上部支撑全部形成并达到80%的强度后方可开挖下皮土方。

5.4.2土方开挖设计

(1)施工方案设计

由于本工程设计为两道内支撑,每道内支撑设计为三个环撑+一道对撑的形式,结合天津地区基坑开挖方法,考虑采用中心岛+出土栈桥的施工方案。

工程桩施工前提前考虑施工栈桥的布置,合理利用工程桩,在栈桥位置增加数根立柱桩,桩间用型钢连接,形成稳固的综合受力体系。同时在栈桥与中心岛衔接端打设钢板桩进行挡土,减少栈桥与中心岛之间土方的开挖及回填。栈桥位置设置在1#、2#、3#大门位置,设置为宽度5m左右,长度约10m,为便于施工,将栈桥设置为水平,以供土方施工。

土方开挖时,合理安排挖土顺序及内支撑施工顺序。首先开挖对撑区域的土方,确保对撑首先施工;其次“先角后边”对称开挖环撑部位,以确保环撑部位受力均衡;先开挖周边,后开挖中心岛,以减少坑底隆起。

土方开挖采用岛式、分层、分块、对称开挖开挖方式,三步出土,第一步土开挖至首道支撑下部,优先开挖内支撑区域然后插入内支撑结构施工,土方分别由六纬路一侧的1#大门,九经路的2#大门和七纬路的3#大门进行出土。1#大门将承担塔楼低区区域的土方;2#大门将承担塔楼高区区域及商业及车库部分的土方;3#大门将承担商业及车库区域土方。

待首道内支撑全部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进行第二步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至第二道支撑下部,优先开挖内支撑区域然后插入内支撑结构施工。栈桥处预留环形土台,采取接力方式将土方倒运至土台装运,土方车辆通过栈桥处进行运输。然后施工第二道内支撑结构。

待第二道内支撑全部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进行第三步土方开挖,土方倒运方式同第二步土方方式。第三步土方开挖至基槽上300mm,进行人工清槽。由于塔楼区域底板复杂、剪力墙和基坑较多,第三步土方开挖优先进行塔楼电梯基坑土方开挖,保证电梯基坑底板结构尽早进行,出土时优先1号栈桥撑下土方,出完后由1号、2号栈桥同时进行1号栈桥土台处土方出土,待该区域基本完成后再进行2号栈桥处土台收土工作,以保证塔楼区域的底板工程及时插入,商业及车库区域由远至近原则出土,具备条件可提前进行底板施工,但总体应优先安排塔楼区域。当开挖至基地后立即组织安排垫层的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从而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围环境。

(2)栈桥设计

坡道栈桥的受力计算按照满足重型挖掘机及满载的重型自卸车的最大荷载,及最不利条件下的荷载组合。本工程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栈桥进行深化设计,栈桥设计图纸详见附图5-1~附图5-5。栈桥计算书详见附件。

(3)出土流向设计

第一步主要出土方向为三个主要出入口,即1#、2#、3#大门处。优先开挖栈桥区域土方,为栈桥施工提供作业面。待第一道内支撑施工完成后,开始第二步土方开挖,利用3个混凝土栈桥出土,3个圆环撑内预留土台,采用岛式开挖方式出土。第三步土方施工时,采用三级接力开挖土方,利用栈桥进行最后的收土工作。

由于小环撑直径较小,无法采用中心岛放坡的施工方式,因此考虑预留土台配合施工栈桥的方式,在土台上采用挖掘机进行垂直倒运,然后通过1#出土口运出场地。

主要出土流向详见下图:



图5-2土方施工出土流向示意图

(4)第一步土方开挖方式(自然地面至-2.10m)

1)第一步采用从自然地面到首道支撑底部土方开挖,车库区域两个大圆环区域出土主要分别通过2#、3#大门进行出土,出土通道设置为6m。两个大环撑中部土台放宽至50m。土台及道路向两侧自然放坡,放坡系数为1.2。小圆环区域从1#出入口出土。

2)由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施工时必然导致三个出入口道路断开,为保证下一步土方开挖,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合理安排三个出入口道路施工顺序,保证现场土方施工的正常进行。

3)调整现场挖土车辆方向,首先对1#出入口处道路进行挖掘,边挖边进行内支撑及栈桥施工,此时出土口主要为2#和3#大门。待内支撑达到一定强度后,对1#门口的断路进行回填,恢复通车后,开始对3#出入口处土方进行开挖,并及时施工该处的内支撑及施工栈桥。为保证出土数量,根据现场出土进度及时完成2#大门位置处内支撑、栈桥的施工,以及道路的回填恢复。

4)挖土机械在支撑上经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所经过的支撑上部覆土高度必须高于支撑顶面300mm以上,并铺设厚度为20mm厚的钢板。



图5-3第一步土方开挖流向示意图



图5-4第一步土方开挖示意图

(5)第二步土方开挖方式(-2.10m至-7.90m)

1)根据土方开挖的顺序进行首道支撑施工,待首道支撑施工全部完成后并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下步土方开挖。

2)垫道完成后继续进行第二步土方,第二步土方开挖时需挖出一道倒土的二级平台,二级平台宽度不小于3m,同时放坡比例不得大于1:1.2。修完土台后一台挖机立在土台上进行接力倒土,挖机倒土距离控制在30m以内避免倒土距离太远机械降效。

3)由于六纬路一侧环撑直径较小,第二步及后续土方采用加长臂挖掘机站位在栈桥上进行垂直出土;环撑内距离六纬路一侧栈桥较远区域的土方,水平运输至九经路一侧栈桥区域,通过该栈桥运出场地。

同时,九经路与七纬路一侧栈桥区域在开挖第二步土方之前,在栈桥与中心岛连接处加设钢板桩,以便撑下土方及时外运。



栈桥与中心岛间钢板桩布置示意图

4)第二步土方开挖面临首道和二道支撑内部土方掏挖,挖掘机严禁站在第一道内支撑上部向下掏土。首道支撑与二道支撑净间距5.9m,支撑下部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进入小型挖掘机。开挖支撑内部土方时,支撑外部放坡,采用小型挖机施工,由支撑内部向外侧倒土。小型挖掘机在支撑内操作空间有限必须控制好转弯半径,避免抓斗碰撞到上部支撑以及钢立柱。支撑角部较深处采取多台挖机接力的方式减少挖机行走距离。

二级接力开挖示意图如下:



图5-5二级接力开挖土方示意图

5)第二步土方开挖后及时进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施工。该阶段仍然存在三个出入口被挖断的情况,针对该工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确保始终保持有两个出入口能够出土,避免出现窝工现象。

6)垫道回填过程中,由于土方回填量较大,确保采用两台挖机进行对称回填,立柱及临时支撑周边需对称夯实,避免立柱受力不均。



图5-6第二步土方开挖流向示意图



图5-7第二步土方开挖示意图

(6)第三步土方开挖方式(-7.90m至基坑底)

1)第二道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第三步土方的开挖,第三步土方开挖同样设置倒土平台,每个平台设置一台挖掘机进行倒土,汽车在施工栈桥上装土后从场区3个大门运出。



图5-8三级接力开挖土方示意图

2)在第三步土方收土标高需严格控制,以设计要求机械开挖标高控制。如设计没有要求,一般开挖标高为基地标高上反200mm,不得超挖。

3)第三步土方施工时,挖掘机械作业时应注意避免碰撞第二道内支撑。

4)第三步土方开挖后中间预留土台范围从40m减少为20m,从而减少最后道路收土工程量。预留道路从环撑内向场地外侧逐步收土台,行车通道的放坡坡度根据经验确定为1:7。最后一步土方收至出入口处普通挖掘机无法收土则采用加长臂挖掘机收土。坑底留下3-4台小型挖掘机配合收土。



图5-9第三步土方开挖流向示意图



图5-10第三步土方开挖示意图

(7)深坑区域土方开挖处理措施

1)电梯井及集水坑部位落差较大,主楼共有3个电梯基坑,深坑区域周围避开工程桩施工,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要求切断承压含水层,两道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兼做重力挡墙。

深坑区域平面位置:



图5-11深坑区域平面位置

2)进行深坑处开挖时保证降水质量,确保地下水水位降至坑底标高500mm以下,施工时提前对深坑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施工时破坏止水帷幕兼重力挡墙。

3)在深坑短边设置两台小型挖土机械进行出土,挖至坑底标高以上300mm进行人工清土,人工清土过程中做好标高测量工作,清出作业面后迅速进行垫层施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挖土时对坑内降水井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出水异常立即停止挖掘。

4)深坑开挖前做好应急措施,一旦出现险情迅速处理。

5)深坑区域剖面图详见下图:



图5-12电梯基坑剖面图

(8)最后一步土方收土措施

1)在撑内土方全部挖至确定标高后,开始进行中间通行通道及土台的收土施工。收土时,从道路1/3处向3个出入口出土。收土坡道不小于1:1。其中1#大门处最先完成收土工作,土方挖完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尽可能减少坑底暴露时间。



图5-13坡道收土示意图



图5-14最后一步土方收土示意图



图5-15最后一步土方收土示意图

2)收土完成后采用130t汽车吊在围墙内侧将小型挖机从基坑内运出。小型挖掘机自重约7.28t,QY130汽车吊在吊幅20m时,最大吊重10t,满足施工需求。吊运时间选择在夜间,并做好安全工作。



图5-16栈桥区域收土及小型挖机吊运示意图

5.5土方开挖施工组织

5.5.1土方施工流程

根据工程阶段进度安排,现场基坑施工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即:-2.10m、-7.90m、-13.40m、局部落深-19.15m、人工清土至基底。根据土方开挖的顺序及挖掘机每步土开挖深度,同时考虑到土方配合各阶段内支撑施工,我司将土方开挖形象进度分步骤用平面、剖面图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在平面位置中每个大门出土范围尽量考虑均匀。

根据内支撑设计形式,依照环撑设置位置划分为3个大的区域,本着支撑下部区域、较难开挖区域先行施工的原则,组织平面施工。

5.5.2土方开挖各项出土参数

序号 土方分布 标高(m) 土方量 支撑分布 标高 土层厚度(m) 1 第一步 上皮标高 -0.30 1.673万m2 第一道 -1.30 1.80m 下皮标高 -2.10 -2.10 2 第二步 上皮标高 -2.10m 5.390万m2 第二道 -7.00 5.80m 下皮标高 -7.90m -7.90 3 第三步 上皮标高 -7.90 5.11万m2 - - 5.50m 下皮标高 -13.40 5.5.3出土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出土量高峰期在挖第二步、第三步土的时候,按土方量最多的第二步土方量考虑,出土高峰期总共需要开挖土方量53900m3,根据进度计划安排,在此期间每天需保证出土2700m3。

(1)渣土点保证

根据周边现有卸土点情况,初步选择2个卸土场,一备一用。卸土场距离控制在距离施工现场25公里以内。本工程主要卸土点预选东郊,出土路线详见下图:



图5-17出土路线图

(2)现场交通保证:土方开挖时除栈桥施工阶段以外,必须保证3个大门同时出土。

(3)时间保证

根据ISO014001对于施工时间、噪音的要求,考虑当地交通情况,拟定施工时间为白天7小时:上午9点至下午4点;夜晚9小时:晚上9点至次日6点,共计16个小时。

(4)土方车辆数量

最大距离:25km

车辆的平均速度:白天15km/h,晚上40km/h

2小时内能往返的次数:7/(50/15)+9/(50/40)=9.3,取9次

单车运输方量:15m3的斯太尔自卸车,考虑现场装土不充盈,以14m3计算

实际每天土方量:2700m3

需求车辆:按3000m3计算,则3000/(14×9)×1.1=27辆,其中1.1为备用系数。

(5)车辆保证:我司有能力组织当地车辆40部供土方阶段使用。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开挖进度和机械数量。

(6)需求挖土机保证:根据以往经验,以1台1.4m3挖土机每天1000m3计算,则需要3000/1000=3台。考虑到内撑以及栈桥上运土车辆需倒入挖土的降效,每个土台多配一台挖土机,各配置两台挖土机,总共需配置9台。

5.5.4坡道设计及收土

(1)通道能力设计

第一步出土时,平均每天出土约2000m3,每个出口分别出700m3,每个车道要通行15辆。夜间为出土高峰,每台车在1.25h完成一次运输,现场道路出车频率为:v=1.25×60/15=5min,即每5min场内将通行一辆车。所以通道设计不得小于6m。

第二步出土量最大平均每天约为3000m3,从三个出口出土。二级倒土会对土方装车有一点影响,但是现场交通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出土要求。

考虑到车辆在门口处需要清扫洗车,出土时很容易出现在马路边上排队的情况。

现场施工时将有以下措施缓解现场内坡道使用压力:

1)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土方施工时出口处清扫车辆时间对出车速度影响较大,因此每个大门处至少设两组清扫队伍,保证车辆在出口处畅通行使。

2)出土时坡道上尽量不停留车辆,坡道上下设专人指挥交通,疏通车辆。

(2)坡道设计

根据天津土质情况通道上口6m宽,坡道坡度按照1:1.2放坡。为避免产生扬尘,坡道两侧可以覆盖密目网。

为防止坡道表面打滑,面层60cm厚采用渣土碾实。如遇雨天及时从外面调入渣土,确保坡道畅通。坡道两侧设安全防护栏杆,并挂指示灯,保证夜间施工安全。

最后一步收土出土坡道斜坡不得小于1:7,坡道两侧不得小于1:1.2。

5.5.5土方开挖工期

本基坑内土方约12.2万m3,采用换土垫道多级放坡清土的方式挖土净工期约为65d,期间不考虑遇有连续性降雨的影响。结合三道内支撑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情况下整个土方开挖在119天内完成。

工期计划如下:



图5-18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进度计划

5.6土方挖运施工工艺

5.6.1土方施工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熟悉周边地下管线位置→配合内支撑土方开挖→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200mm机械结合人工开挖→人工开挖剩余土以及集水坑、电梯井至基底标高。

5.6.2施工工艺



图5-19土方施工工艺

注意事项:

(1)土方开挖应配合内支撑施工,至坑底设计标高以上200mm后,停止机械开挖。

(2)土方开挖时应该密切监测基坑变形。我司将密切配合基坑变形监测单位,遇到变形异常情况将立即停止开挖,组织监测和设计等技术单位共同商量对策。如果变形突变或者接近、靠近警戒值,应及时向业主、监理汇报,并将现场工人撤离,与业主、监理协商加固措施。

5.6.3二次收土及垫层施工

(1)土方挖至底标高前,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量测标高,留出需人工清理的基土,保证地基土不受干扰。开挖至基底标高200mm以上时停止机械开挖,由人工清理基底土方。

(2)土方开挖完成之后应尽量在48小时内浇筑垫层。垫层也应该在浇筑初凝之后,覆盖塑料薄膜。

5.6.4土方开挖成品保护

本工程挖土过程中的成品保护内容主要包括支撑立柱桩、降水井、工程桩、支撑梁等的保护。

土方开挖时,应由专业工程师现场指挥,清槽挖土施工人员配合,保护立柱桩、降水井、工程桩、支撑梁,措施如下:

(1)熟悉工程桩、降水井、立柱桩平面布置图,配备测量员在挖土过程中随时定位、做出标识,确保每名操作人员知道其具体位置;

(2)挖土时,大挖掘机在立柱桩、降水井、工程桩周边2米范围内禁止挖土,余土应由小挖掘机挖除,人工配合;

(3)在支撑梁下掏土施工时,应控制小挖掘机的操作高度小于撑间距离,严禁挖掘机碰撞支撑梁。

(4)在进行换填出入口处土方时为需填土密实减少运土车辆对内支撑的碾压,可以在支撑上部土方填实后铺设钢板。

5.7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1)贯彻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健全和加强质量监督体系,完善技术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2)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方针,落实各级人员质量工作岗位责任制,增加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由项目部总工组织质量目标、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和执行的主要工程规范质量验评标准的学习和考试。主要对象为工程技术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班组长。明确质量标准和要求并指导施工。

(4)实施三级检查验收制度。重点做好施工测量放样。每周进行一次质检总结评估,对本项目的质量趋势作出判断,及制定质量事故纠防措施以有效控制质量工作的良性发展。

(5)开挖施工要结合降水进度,根据地下水位观测结果确定开挖进度,保证地下水在开挖面以下1m左右。

(6)开挖施工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加强对周边建筑、围护结构的检测工作,指导开挖施工,当监测结果达到警戒值时,要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对周边建筑物、地基加固后再继续开挖。

(7)充分利用“时空效应”概念组织开挖、支撑施工,采取纵向分段、竖向分层的方法,即做到及时支护支撑,又做到正常开挖。

(8)做好基坑内外排水,保证排水通畅。

(9)监测组织机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由监测小组实施监测工作。

对监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研究其变形机理和变形趋势,并反馈到施工中去,为后续施工做出指导。



图5-20实时监测流程图

5.8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8.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现场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安全部具体负责全部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组成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建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严格运行各项制度,系统管理,做到令禁止。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照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0081)建立建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督促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2)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及目标,项目部领导及各部门将认真执行国家、天津市政府、天津市地铁运营公司和我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完善各项安全等产管理制度,满足业主的安全管理要求。并由各级组织加以检查、落实。

5.8.2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制订如下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

1)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有计划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施工纪律的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安全的有关规定,经常进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

(3)施工现场的布置符合“防火、防爆、防雷电”等安全规定。

(4)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5)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程及规定操作流程要求,按部就班进行作业,各级安全、技术人员必须层层抓好交底落实。

(6)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动态土坡坡度进行密切监测,确保土台坡度为1:2左右,分层退台宽度约4m,在挖机站位处铺设钢板,增大受力面积,避免边坡坍塌;当遇到特殊土层时适当放大坡度,确保形成安全稳固的土台。当开挖施工间断时,将挖机等机械调运至远离边坡的区域停放;当间隔时间较长时,需对土台坡度进行重新修整,进一步放缓开挖坡度,避免出现局部滑坡。

(7)施工现场漏电保护装置在每次使用时,尤其雨淋后,必须由电工检查,确定性能可靠安全后,方可使用。

(8)施工现场用电线路走向及架设按设计及有关规定进行。供配电缆必须严格按电缆机械性能及供电要求选择、敷设,同时时刻注意电缆保护工作,严防破损,漏电。

(9)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不得将一部分电气设备接地,而将另一部分电气设备接零。在低压线路中,严禁利用大地作零线供电,不得利用机械本身钢结构作工作零线。

(10)施工现场夜间施工时,必须确保足够亮度的夜间照明灯光,现场电工加强值班巡视,及时修复损坏灯具。移动照明器具,必须用手持式专用移动行灯。

(11)施工现场设安全围栏、警示牌、警戒色等。

(12)电气装置遇到跳闸时,不得强行合闸,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合闸。线路故障的检修时,挂牌告示并由专职电工负责。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开箱合闸。

(13)气焊钢瓶在存放和使用时,须距明火10米以上,并避免在阳光下爆晒,搬动时不能碰撞钢瓶,并戴设盖帽。氧气、乙炔瓶安放时,间距应大于10米,且不准置于高压线下。

5.8.3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现场电源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免造成现场施工不便,并且现场电源应有应急措施。并应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05)的规定。

六、降水工程

6.1降水工程概况

6.1.1地下水概述

本工程所处场地的浅层地下水属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类型。其中:孔隙潜水赋存于15m以上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局部粉土层中;微承压水主要富存于19m以下⑨粉土及粉砂层中。⑦及⑧粉质粘土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场地地下水的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60~1.50m,水位高程为1.21~1.47m;初见水位埋深一般为0.90~1.70m。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其排泄以大气蒸发为主。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本场地地下水位总体上随季节变化而波动,丰水期水位抬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地下水位年平均变幅为0.60~0.80m。



图6-1水层分布图

6.1.2降排水设计概况

(1)基坑开挖深度多处于浅水层,且开挖区大部分已由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及TRD止水帷幕隔断内外潜水层水力联系,采用钢管疏干井降水,并要求按需降水,以减少降水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紧邻地铁车站、万隆中心大厦、新关公寓以及管线等的不利影响。

(2)基坑采用坑内降水,坑内设疏干井,坑外设观测井。本工降水井类型为:J1,降水疏干井(加筋砼管);J2,降水疏干井(钢管);GY,第1承压层观测井(钢管);G,潜水观测井(无砂管)。

其中钢管井采用Q235管径,273mm,壁厚约4mm厚的钢管;滤水管采用桥式滤水管,滤水管用砂滤布包裹,滤布规格采用双层60目砂滤布;加筋砼井管采用,360mm管,孔径,800mm,管底封闭;无砂管井采用,400mm无砂管,孔径800mm,管底封闭。

(3)基坑内降水井已根据基坑内支撑、立柱桩、工程桩及栈桥等进行避让,若以上结构有调整,井位需做相应调整。

(4)基坑外布置潜水观测井、第1承压水层观测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

(5)降水井及观测井设计参数详见下表:

降水井及观测井设计参数表

井号 类型 数量 孔径(mm) 管径(mm) 井深(m) 填滤料(m) J1 降水疏干井(加筋砼管) 37 360 800 19.5 2~19.5 J2 降水疏干井(钢管) 3 273 600 26.0 2~25 GY 第1承压层观测井(钢管) 4 273 600 28 2~28 G 潜水观测井(无砂管) 20 400 800 15 2~15 注:J1、J2布置在基坑内,GY、G布置在基坑外侧。

管井布置图详见附图6-1:基坑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图6-2管井构造图

6.2降水要求

(1)在开始降水运行之前,进行抽水试验,以保证抽水系统完好,保证抽取潜水、承压水时,坑外潜水、承压水位不会有明显的水位变化,方可进行全面降水,并将试验数据提交业主、监理以及设计单位。

(2)运行与基坑开挖施工互相配合,在降水井施工阶段边施工边疏干,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

(3)降水运行过程中,需对坑内地下水水位进行连续观测,控制降水井开启的数量、流量以及时间,遵循“按需降水”原则,保证地下水位处于安全埋深,不“超降”。

(4)第一阶段将地下水控制在第一道支撑底以下1.0m,即地面以下3.1m左右;第二阶段将地下水控制在地面以下9m左右(满足第二道支撑施工要求);最后阶段将地下水控制在基底以下1.0m,即20.15m左右。

(5)井位尽可能靠近支撑边,沿支撑的垂直向离支撑约80cm~100cm;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对坑外应急兼观测井应着重保护。



图6-3坑外观测井保护

(6)在降水运行过程中随开挖深度逐步降低承压水头,根据试运行得到的结果,按开挖深度确定井群的运行。在控制承压水头足以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承压水位降深,以减小和控制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7)抽水间隙由短至长,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抽水频率相应要多。

(8)降水运行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水量记录,对停抽的井应测量水位,及时分析整理资料,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指导和调整降水施工。

6.3降水井施工计划

根据本工程基坑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在工程桩施工完成前15天开始进行降水井施工,拟投入2台成井钻机。成井顺序根据成桩部署,工程桩完成的区域先行施工降水井。成井阶段主要注意与支撑施工的交接。

6.4降水井施工

6.4.1施工说明

根据本工程基础深度、水文地质条件和我司在天津地区类似工程地质中的降水经验,降水井成井质量将直接决定后期降水效果,因此保证成井质量将是降水工程的重点。而组织排水将为基坑阶段有序施工提供基本保障,拟沿基槽外设置排水管,并根据基坑面积和总的涌水量,沿基坑周边布置成品集水箱,通过集水箱经三级沉淀后,再排入洗车池清洗车辆或市政雨水口。

6.4.2施工布署

(1)测量放线

根据基坑开挖图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并在场区四周围作标记,以备开挖后测放边线,根据开挖上口线在基坑开挖前定出降水井井位,进行施工并预降水。

(2)施工用电、用水配置

依据所投入机械设备用电功率统计,考虑到设备使用顺序及正常使用率,计算工程需电力复核变压器可满足施工的需要;依据用水设备和施工经验及天津市的水压,需水量5~10m3/h,只需直径50mm管的水源就能满足施工用水,业主提供接入水管为DN200满足要求。

(3)降水工作的要求

在开始降水运行之前,进行抽水试验,以保证抽水系统完好。

降水运行应与基坑开挖施工互相配合,在土方开挖阶段调整降水井井管高度,即完成一口调整一口,保证降水连续。

抽水间隙由短至长,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抽水频率相应要多;

如抽水泵发生故障应及时维修和更换抽水机,保证抽水的连续性;

降水运行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水量记录,对停抽的井应测量水位,及时分析整理资料,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指导和调整降水施工。

降水井的布设要避开车道和内支撑的位置。基坑内降水井井管随着土方开挖不断缩短截断,保证井管只超出挖土面0.5米。

(4)施工安排

降水井施工时,一边成井,一边洗井并同时开始下泵临时抽水,当排水管线安装完毕后,由排水管线向外排出。

管井多以单井单泵抽水,只要将管中的出水管(或水泵扬水管)通过弯连管接入排水沟即可,然后通过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周边道路上的雨水井。

6.4.3施工工艺流程



图6-4降水井施工流程图

6.4.4降水井(备用井/观测井)施工

序号 施工工艺 施工要点 施工实例 1 放线定位 根据降水井设计间距,开始对井位进行放线,放线采用GPS定位,精确确定井口中心位置。 2 挖泥浆坑 现场设2个泥浆池,根据对应施工部位不同,泥浆池尺寸不同。泥浆池选位时顾及多井使用,减小对现场环境污染。井口与泥浆池之间人工挖回流水沟。 3 钻机成孔 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自造浆护壁,成井由地面开始施工,井深最深达28米。成孔直径,800mm,成井垂直度偏差控制小于1%。施工时注意对泥浆的保护,不能流入基坑内。需要时泥浆内加入膨润土。 4 下井管 成孔后立即下井管,管井采,273钢管井,下井时先用钢丝绳绕过井底的堵头垫块将钢管吊起,慢慢顺入井中。井管要垂直居中。井管口外露出地表约50cm。钢管井之间采用电焊的方式进行焊接,以保证钢管井之间衔接牢固且紧密。 5 填滤料 填滤料要从井孔四周由孔底向上均匀回填,防止将井孔挤偏,滤料拟选定2~4mm级配砂石。距孔口2m处,上部用粘土封填。盖板采用钢盖板。 6 洗井 洗井采用空压机气举法,从井底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出清水为止。 7 装排水管、装泵 潜水泵用钢丝绳吊在井内,距井底1m。管井水泵分别连接与出水口径相匹配的橡胶管,与地面排水管相连。抽出水从支管流入坑边总管,经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保持在开挖平面以下至少1米,安排人员进行定期监察。

降水完成后需要进行封井,封井采用碎石料填至孔口,孔口约60c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填实。 6.4.5成井常见事故及处理措施

现象 原因 处理措施 回转遇阻 局部塌孔 立即上下活动钻具,保持冲洗液循环 提钻受阻 缩颈掉块 转动钻具,送入冲洗液,严禁猛拉硬提 回转遇阻,提不起来 孔壁坍塌,钻具被埋 保持冲洗液循环,上下活动钻具,边回转边提升,保护孔壁,用反丝工具将钻杆逐根反出,并重新调整泥浆比重. 井管内淤泥细砂 滤料颗粒粗,滤管孔隙大 掏砂;继续洗井,减缓洗井强度 长时间出水浑浊 滤料,滤管设计不合理,止水不好 延长洗净时间,洗井强度应由小逐渐增大,减少停开次数 井点出水量少 泥浆堵塞;抽水机械安装不合理;滤管孔隙小 加大洗井强度,改变洗井方法;调整抽水机械安装。或考虑真空抽水。 井点出水量逐渐减小或不出水 滤管被堵,水位下降,水源不足 重新洗井,调整抽水机械安装 6.4.6降水维护

(1)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3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2)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3)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在更换水泵时,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

(4)发现基坑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5)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6)降水采用水泵如水位降到水泵以下需停止运转避免出现烧泵,现场安排专人24小时对水泵进行察看。水泵控制箱系统图如下:



图6-5水泵控制箱系统图

(7)电梯井坑中降水井的保护

为了确保电梯井坑深坑区域内的降水效果,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深坑内降水井进行重点保护。施工过程中在降水井上树立明显标记,避免深坑区域土方开挖时对其进行破坏;同时开挖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看守,防治机械对降水井的破坏。

土方施工完成后,对坑内降水井进行保护,同时定期派人进行检查降水井及降水设备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立即进行修理;同时在井口采取包裹、覆盖等措施防止坠物导致降水井失效,确保深坑内降水效果,确保基坑安全。

6.4.7降水期间监测措施

降水运营期间,应加强坑外土体沉降监测,坑外土体出现塌陷、裂缝等情况,应及时检查围护结构是否有渗漏出现,及时进行封堵。

抽水期间,应观测抽水井出水含沙量,出现含沙量较大等情况应检查围护渗漏情况。

降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进行信息化施工,对水量、水位进行监测记录,绘制水量Q与时间t曲线,水位降深与时间t曲线,分析水位下降趋势,根据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监测频率见下表: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深度(m) 监测频率 底板浇筑后时间(d) 监测频率 ≤5.0 1次/2d ≤7.0 2次/1d 5.0~10.0 1次/1d 7.0~14.0 1次/1d >10.0 2次/1d 14.0~28.0 1次/1d >28.0 1次/3d 6.5降水工程管理

6.5.1组织管理

在降水运行期间必须设立管理班子,由工程部、技术部各一人为领导,下设有电工、焊工、机修工和记录员等参加的6~8人小组,各班设小组长,各司其职,巡回检查。

6.5.2制度保障

(1)要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按规定的内容做好交接班,做到交不清不接班。

(2)各井点每日运行期间出水情况,设备工作状况做到一井一泵一档案。

(3)按规定做好水位量测,准确无误地做好记录,按时汇总。

6.5.3设备检修

(1)为了降水工程可靠,现场各井点必须全部安装水泵有20%-30%的备用泵。

(2)井用泵要求做到一般性故障能在现场修复以利设备周转。

(3)坑内降水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加强监护,防止挖土机挖坏深井管,同时不许雨天基坑明水向井内排放。

6.5.4成井运行管理

降水井应成井一口投入降水一口,并保证在基坑正式开挖前15d进行抽水,确保能及时疏干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并降低其水位至开挖面以下1m。

降水井抽水时,抽水泵开启间隔时间自短至长;抽水井抽干后,5~10min内应停泵,防止电机烧坏;停泵30min左右开启抽水泵进行抽水;对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抽水次数相应增多。

抽水期间,出现疏干井正常运行但长期疏干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应注意检查围护结构渗漏情况。基坑开挖后,疏干井割管时应及时测量井深,及时采取清淤的措施。

6.5.5管井切割与封井

(1)管井切割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及时安排井管切除工作,做到索具设备安全可靠,统一垂直起吊、分段切割。

(2)封井施工工艺

1)先封井

如果在垫层、筏板施工时能保证地下水位低于垫层底标高,可直接使用水泥、沙子、碎石混合干料投入境内封井,在回填之前把井内的水抽干,快速把水泵提出,边投料边夯实,为了确保夯实,在井上半部分使用加少量水的干料,夯填至垫层底标高,完成封井。

2)后封井(井内水位稳定在开挖面以下)

①井管割除至开挖面,将套管套在井管上端,与井管焊死。

②打混凝土垫层以及底板。

③先把水泥、砂子、碎石按2:2:1的比例在井口搅拌均匀(全部干料)。

④在投料前井内的水全部抽空,快速把水泵提出,并把干料放入井内,边投料边夯实,为保证夯实,在井上半部分使用加少量水的干料。以手抓成团、落地散开为宜,同时在井内注浆,注浆时加适量速凝剂,边注浆边上提。

⑤夯填至比套管低50mm左右时,安放钢井盖与井管焊死。

3)后封井(井内水位高于基坑开挖面)

①打混凝土垫层及底板。

②满足基坑抗突涌时将水位回升,投入粘土球至开挖面以上0.5~1.0m,降低投放速度防止卡住管壁。

③双液注浆至粘土球投放面,注浆量应与计算量相符。

④保证封堵密实后方可割除井管至开挖面,安装套管、钢井盖、止水钢板等。



图6-6后封井做法

6.5.6抽水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深井潜水泵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下表:

故障 原因 消除方法 电动机不转或电流过大 (1)轴承咬合;

(2)电压过低或过高;

(3)电缆过细电压降大;

(4)轴承,叶轮磨损;

(5)电缆接头渗水短路;

(6)电动机绕组烧坏;

(7)电动机二项运转;

(8)空气开关热继电器保护。 (1)检查轴承;

(2)调整电压;

(3)调换粗的电缆线;

(4)检修水泵;

(5)重新接好接头;

(6)重换电动机;

(7)重换电动机;

(8)重新复位。 不出水或出水不足 (1)电动机反转;

(2)叶轮未浸入水中;

(3)叶轮堵塞;

(4)扬水管破裂;

(5)电压过低。 (1)重新调换任意两个接头;

(2)增加叶轮、扬水管;

(3)清理堵塞物;

(4)更换扬水器;

(5)调整电压。 绝缘电阻突然下降 (1)电动机电缆接头质量不高;

(2)冷却电动机水流不足;

(3)电缆被破坏。 (1)重新接好接头;

(2)加导流套管;

(3)修复损坏处。 运转不平衡 (1)泵轴弯曲;

(2)轴承部分磨损过大;

(3)动水位下降到泵吸入口有空气;

(4)进水口堵塞。 (1)校直轴;

(2)更换轴承;

(3)减少出水量或增加潜水泵深度;

(4)清理出水口,重新洗孔。 6.6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6.6.1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现场经理监督,技术、工程、质量全体人员进行控制,基层管理人员和班组自检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按照“三检制”组织检查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到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真正做到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不合格的工序不移交。严格控制各道工序质量以确保各项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各分项工程及各道工序中。

6.6.2降水井施工质量要求

(1)井位放线定位后,必须会同有关质检人员、监理人员进行井位复核;

(2)降水井的施工钻机就位后,必须保证钻机机座水平,钻机立塔垂直,并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查验,以保证钻孔垂直度;

(3)详细记录钻孔过程,精确控制孔深;井的深度应达到或不超过设计井深的±2%;井身直径须达到或大于设计直径;井的顶角偏斜不得超过1度;

(4)降水井成井后,采用适宜的浆液进行一定长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的孔壁清洗,以保证井壁的良好透水性;

(5)井管必须直立,上端口应保持水平,井管偏斜度不得超过1度;

(6)井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填滤料,滤料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井管的选择及包裹必须与地层情况相符,并连接牢固、稳妥;

(8)井口封堵时应用优质粘土,在半干状态下缓慢填入,封闭深度宜为2~3m;

(9)地面排水管线必须符合设计排水量的要求,其铺设不得影响其它工作的进行,并不得发生渗漏现象;

(10)抽排水使用的深井泵,必须试运转后方可下入井内;

(11)井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滤网损坏,下入井点孔前,必须逐根检查,保证滤网完好;

(12)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检查和清洗,并妥善保管;

(13)在降水过程中,应加强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断抽水;

(14)抽出的地下水中含泥量应符合规定,如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泥砂流失引起地面沉陷;

(15)井口应设置护筒,并设置泥浆坑,防止泥浆水漫流;

(16)井管沉放前应清孔,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在周围填砂滤料后,应按规定及时洗井和单井试抽。

(17)加强降水观测:从开始降水起,每天由专人观测降水井内水位,并作好记录。对于水位变化异常的情况,应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处理。

6.6.3降水井质量检验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内容 检验标准 保证措施 检验方法 定位放线 成孔前由专业测量人员放线 检查预检记录 成孔 垂直度<1%,孔深设计要求,孔底沉渣厚度<300mm 成孔过程中随机检查钻杆垂直度和钻杆进尺深度,成孔后用测绳量测深度和沉渣,保证孔深和垂直度,若沉渣厚度超标,则要进行清孔。 测量钻杆垂直度,测绳量测 下管 井管垂直度1%,井管插入深度≤200mm 清孔合格后立即下井管,检查井管质量和数量,下管时慢慢上下提升,严禁强行下管,接头处用纱网及铁丝绑扎结实,保持垂直和居中,到设计深度后固定在孔中,不能偏斜,管口高出地面300~500mm。 井管垂直度:目测;井管间距尺量检查;井管插入深度水准仪检查 填滤料 过滤砂砾料填灌5~8mm 下完管后注入清水稀释泥浆,开始填入滤料,填料前检查滤料质量,滤料要沿四周均匀填入,填料时边填边测量孔深的变化,核对填料数量与孔深变化是否相符,并与计算值作比较。井口下1~2米用黏土填实封死。 与设计相比,检查回填料用量。 洗井,安装水泵 洗出清水,水泵安装位置符合要求。 采用空压机气举法,从井底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出清水为止。安装水泵前测量实际井深及井内水位,严格按要求下泵,泵底部距井底不得小于1.0m,水泵下到预定深度用绳索吊住在孔口,安装完毕将井口封住。 洗井目测;下水泵测量绳索长度。 抽水运行 井内水位低于基坑底标高>1m 降水系统施工完后,进行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立即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降水期间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设专人记录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坑底至少1米以下 检查水位观测记录表和设备维护记录。 6.6.4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1)降水井深度不足

如降水井施工深度不够,滤水管与管的连接应采用电焊连接,并采用不低于800目的密目围护密实。

(2)降水井内出现返砂现象

如滤水管内出现返砂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对管井及时进行封堵。采用水玻璃封堵至基坑底标高以上,上部采用双液浆封堵严实。

6.7降水排水措施

6.7.1基坑集水、排水系统

本工程基坑排水量较大,排水周期较长,为了配合坑内降水井运行,在基坑周围500mm范围内布设环形成品排水管,排水坡度为1%,现场明水经由排水管汇入沉淀池,在沉淀池经过三级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基坑外侧有两路与市政连通的下水道出口)。施工现场共设有四处三级沉淀池,均采用成品三级沉淀池。

在基坑内采用盲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根据施工需要在基坑内设置盲沟,然后将水汇入集水井,然后再集中排入三级沉淀池内。沿基坑内共布置9个集水井,每个盲井尺寸3m×2m×2m。每个集水井放置一个流量20~30m3/h的污水泵,污水泵通过水位控制自动开关,通过污水泵,将水集中排入三级沉淀池,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图6-7排水组织示意图

排水管线详见附图6-2:现场排水平面布置图

6.7.2明排措施

由于天津地区土质比较特殊,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经常存在砂粘混杂的土层情况,特别是普遍存在⑥1、⑥2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常规的管井降水对于此层土的疏干效果并不明显。在这种土质条件下单纯的管井降水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少量的明水。因此在常规的管井降水同时需要在基坑开挖面上布置一定的集水明排措施(盲沟结合集水井),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收集外排坑底、开挖土层渗出的滞留水;②收集外排降雨形成的基坑内外地表水;③收集外排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

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临时开挖面上,利用人工或使用机械施做明沟,进行临时排水。此外,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时设置盲沟,在盲沟内铺设碎石,既保证基坑范围内干燥,又能将明水聚集在一起,集中排出。盲沟常在基坑内纵横向布置,盲沟间距一般取25m左右,盲沟内宜采用级配碎石填充,并在碎石铺设两层土工布反滤层。此外盲沟常结合集水井一同使用,集水井采用钢筋笼外填碎石滤料,井径一般在700mm左右,深度不小于1.2m。针对天津地区⑥1、⑥2层土质的特点,选用基坑管井降水附带一定的明排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图6-8排水盲沟示意图

6.8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8.1安全保证体系

公司委派公司副总为总负责,公司总工及专家组负责对深基坑施工的技术监督,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同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安全、工程、技术、质量、行政和专职安全员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保证体系,建立项目经理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组织实施安全工作。

6.8.2安全管理重点

在每个大的施工阶段开始之前,分析该阶段的施工条件、施工特点、施工方法、预测施工安全难点和事故隐患,确定管理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1)在土方施工阶段,基坑护坡的防塌是难点,除了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良好的施工质量外,还应派专人进行位移监测,并做出切实可靠的安全程度评估。

(2)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均作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线采用三相五线制。施工中,应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3)基坑临边应设置防护措施: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采用,48×3.5mm的钢管、扣件搭设,由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支撑梁顶面高度为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6m,栏杆柱打入支撑梁30cm深,钢管离基坑边不小于50cm,栏杆柱间距≤2m,刷红白相间警示色,防护栏杆外侧必须自上而下加挂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

(4)已挖完的基槽,在雨后要仔细观察土壤情况,如发现有裂缝、鼓包、滑动等现象,要及时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

(5)工人上下基坑要走人行安全通道。

(6)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的作业区。

(7)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停置后,应保持水平,轮胎应楔紧,且半径15米以内不得进行焊接或热加工作业。

(8)移动式空气压缩机拖运前应检查行走装置的紧固、润滑等情况,拖行速度不超过20km/h。

(9)使用压缩空气吹洗零件时,严禁将风口对准人体或其他设备。

6.8.3安全管理措施

(1)开工前各级施工管理人员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国家及天津市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

(2)制订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基本标准,如:基坑防护标准,各类洞口及临边地带的防护标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标准,各类施工机械和设备的安全防护标准,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管理标准等。

(3)建立严格的安全教育制度,坚持入场教育、坚持每周按班组召开安全工作教育研讨会,增强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落到广大群众基础上。

(4)编制安全措施,设计和购置安全设施。

(5)强化安全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安全工作文字交底,双方认可,坚持特殊工种持安全操作证上岗制度等。

(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考核,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违章指挥。

(7)土方开挖后,按照现场安全防护要求在基坑的周围搭设安全保护栏杆,避免人员坠落坑中,造成工伤。施工中禁止向基坑内投掷物品,以免砸伤槽底施工人员。

(8)在基坑上口砌筑300mm高挡水台,防止雨水和杂物落入基坑。

七、内支撑施工、拆除方案

7.1内支撑设计概况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9293m2,周长约428m,基坑大面深度为-13.60m~-13.80m。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护坡桩+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靠近地铁一侧采用TRD止水帷幕),内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环撑、腰梁、对撑的组合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图及剖面图详见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各道支撑详细情况详见下表:

内支撑概况表

构件名称 构件截面(mm) 主、箍筋规格 混凝土强度 内支撑中心标高 第一道内支撑 ZC1-1 1200×700 16C25/8C20/A12@200 C30 -1.700m ZC1-2 2000×700 20C25/14C22/A12@200 C30 -1.700m ZC1-3 1800×700 16C25/10C22/A12@200 C30 -1.700m ZC1-4 2000×700 16C25/14C22/A12@200 C30 -1.700m ZC1-5 700×700 14C22/8C22/A12@200 C30 -1.700m 封板 板厚250mm B14@150双层双向 C30 -1.475m 第二道内支撑 ZC2-1 1400×800 20C28/10C25/A12@200 C30 -7.450m ZC2-2 2300×900 14C28/24C25/A12@200 C35 -7.450m ZC2-3 2000×800 20C25/14C25/A12@200 C35 -7.450m ZC2-4 2000×800 18C25/14C25/A12@200 C35 -7.450m ZC2-5 800×700 14C28/8C25/A12@200 C30 -7.450m 封板 板厚250mm B14@150双层双向 C30 -7.225m 7.2施工部署

7.2.1水平支撑施工原则

(1)在挖土过程中合理安排土方开挖施工和支撑的施工,保证支护体系的均匀、对称受力。必须坚持“先撑后挖”的原则进行开挖,在对称、间隔的前提下,待上道支撑体系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挖至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底标高,施工下道支撑。

(2)水平支撑施工时,支撑进行分区施工,土方开挖分块边线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缝留设位置相结合,土方开挖的顺序与局部支撑体系的形成相结合,做到随挖随撑,确保分块土方开挖的时间与支撑施工时间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以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

(3)土方采取岛式开挖方式,按照施工部署,按照“分块、对称、限时”的施工原则,随挖土进度及时插入支撑施工,尽可能减少开挖段无支撑暴露时间。

7.2.2施工区段划分

本基坑支护形式采用环撑+对撑体系,内支撑施工主要结合土方开挖的流水分布进行划分,具体分段详见下图:



图7-1内支撑施工区段划分示意图

7.3内支撑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

7.3.1内支撑施工和养护是关键工序

内支撑工程量大,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且施工受到土方开挖进度的制约,因此内支撑的施工与上一步土方开挖安排流水作业,每步土方开挖从有支撑处开始,尽量保证支撑的施工不在关键线路上。实际施工安排中,每道支撑下部的土方开挖必须等到该区域的该道支撑中所有杆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因此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施工和养护成为关键工序。如何加快内支撑施工进度,缩短支撑施工和养护周期成为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总工期的关键。

7.3.2缩短内支撑施工和养护周期的措施

缩短支撑施工和养护的周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压缩支撑的施工总时间

我司拟从施工组织上安排支撑部位的土方不仅要先开挖,而且要组织人力和机械进行同时开挖,将同一层支撑的所有杆件开工时间差缩短到最小。使用三台地泵加快混凝土浇筑进度,缩短支撑的施工时间。

(2)缩短支撑的混凝土养护周期

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早强剂加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采用薄膜覆盖养护法有效的提高支撑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3)劳动力实行专业化组织

选择素质高、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且与我公司长期配合的队伍进行施工,保证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来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4)优化施工方案与工艺,选择技术先进、工作效率高的机械设备

提前完成工艺比较、施工方案制定与工艺选择,使用先进设备、工艺、材料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钢筋使用直螺纹连接,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使用塔吊、汽车吊作为水平与垂直运输工具。





7.4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序号 工序 施工方法 1 钢筋采购 (1)钢筋进场必须附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钢筋标志,并根据标志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和做见证取样。

(2)钢筋进场时分类码放,做好标识,存放钢筋场地为现浇混凝土地坪,并设有排水坡度。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设木枋,离地面不宜少于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2 钢筋加工与运输 (1)现场场地狭窄,钢筋加工厂布置在基坑周边,加工完成后运输至现场使用;

(2)钢筋加工前由技术部门做出钢筋配料单,由项目总工程师审批后进行下料加工。

(3)场内运输:现场主要以塔吊运输。

箍筋加工节点示意图:



图7-2箍筋加工节点示意图 3 水平支撑构件内部钢筋连接 (1)支撑钢筋主筋均采用直螺纹连接,上筋接头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下筋接头在支座。接头位置按同一截面不大于50%比率错开35d钢筋直径。



图7-3直螺纹节点大样图

(2)施工流程:

下料→套丝→检查丝头质量→套塑料保护帽→连接→检查验收

(3)施工方法:

钢筋下料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严禁使用气割下料;为确保钢筋连接质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达到质量要求的丝头,拧上塑料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做好记录。连接前先回收钢筋连接端的塑料保护帽,检查丝扣牙形是否完好无损、清洁、钢筋规格与被连接规格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把拧上连接套的一头钢筋拧在被连接钢筋上,并用管钳拧紧,连接好钢筋接头丝扣。

(4)绑扎搭接连接:

支撑封板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需符合结构设计说明和规范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 钢筋定位措施 钢筋原始位置的正确才能保证钢筋在施工中的正确位置,要保证钢筋原始位置的正确应做到:

从放线开始检查,对内支撑交叉部位放样,对于交叉部位先保证腰梁、环梁、对撑钢筋位置,最后安排板钢筋位置,相应的箍筋做一定的调整,才能保证钢筋原始位置的准确。 5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内支撑属于梁式结构,按照常规要求其保护层厚度为35mm,底面采用50×50×35mm厚的砂浆垫块,间距600mm双排布置,侧面保护层采用塑料环圈卡在箍筋上,间距600mm分上下两排布置,应注意在梁侧面转角处200mm范围内一定要有塑料环圈,以保证该部位的保护层厚度。 6 腰梁钢筋与护坡桩的连接 护坡桩钢筋与腰梁采用吊筋连接详见下图:



图7-4护坡桩钢筋与腰梁连接 7 内支撑与格构柱的连接

图7-5顶部支撑与格构柱连接节点



图7-6二道支撑与格构柱连接节点 7.5模板工程施工

7.5.1内支撑的外观要求

支撑体系为保证工程地下结构施工基坑支护而设置的,属于临时构筑物,地下室施工时需将其拆除,所以支撑结构对混凝土外观的要求不高,要求支撑水平定位中心误差不超过20mm,垂直定位误差不超过20mm,水平支撑系统两端标高差不大于20mm。

7.5.2模板支设形式

支撑梁模板支模如下图:



图7-7支撑梁模板支设示意图

7.5.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进场前进行验收,检查模板的平整度、接缝情况、加工精度等。

(2)安装前检查模板的杂物、浮浆清理情况、板面修整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等。

(3)施工时,留置支撑构件的同条件试块,试块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再予拆模。

(4)拆模后,及时对模板及缝隙进行彻底清理。

(5)模板经常进行维修清理、校正变形。

7.6混凝土工程施工

7.6.1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序号 工序 施工方法 1 混凝土搅拌站的选择 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供应站是经过考察,在能够满足上述有关要求、混凝土运输车行程距工地在1h以内的生产厂家中选1~2个站供应。在两个以上的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供应时,必须使用同一规格、产地的原材料,同一配合比。 2 混凝土的输送 内支撑混凝土浇筑以HBT60地泵为主。 3 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分层浇筑,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不小于5cm,振点间距为50cm,振捣时间为20秒至30秒。振动棒的操作必须选择有操作证、熟练并有责任心的人员。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不漏振,不过振。

(2)安排专人专事抹平压实收光,混凝土浇至设计标高,要及时用推板、尺杆等工具进行刮平,在混凝土初凝前(具体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压实抹平收光。收光后应注意成品保护,在终凝前不准上人,更不得加施工荷载。

(3)因梁高较高,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浇筑工作由下层端部开始逐渐上移,循环推进,每层厚度500mm,通过标尺杆进行控制;首先在底部浇筑50~100mm同配比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以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同时采取二次振捣法保持良好接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4 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内支撑混凝土是否达到强度,将直接影响下层土方能否开挖,因此,对于临时支撑结构,可以加早强剂,确保在下层土方开挖之前,支撑混凝土达到强度。混凝土浇筑完毕1天后,方可拆模,养护期不少于7昼夜。 5 施工缝的留设 施工缝留置在梁跨中1/3区域或受力较小处;浇筑混凝土时,施工缝处用密目钢板网封堵。 7.6.2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控制措施

1)每次浇筑混凝土前,按规范要求抽取混凝土做坍落度试验,严禁使用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2)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及和易性,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在混凝土终凝前,必须用铁抹子修整压平,再覆盖养护。

(2)混凝土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项目 质量标准 检查数量 检查方法 保证项目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全数检查 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观察检查和检查施工记录。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规范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规定。 按规范规定的统计方法和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3)现浇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 轴线位置 梁 8mm 钢尺检查 垂直度 层高 ≤5m/>5m 8mm/10mm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 H/1000且≤30mm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层高/全高 ±10mm/±30mm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8mm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7.7内支撑拆除

7.7.1支撑拆除顺序

支撑拆除顺序是由下至上,遵循“先换撑、后拆除”的原则。

基础底板以及周边环撑区域施工完成后开始施工地下三层结构,地下三层结构顶板和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施工地下二层结构顶板,设置临时换撑,并浇筑换撑区域。地下二层结构顶板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第一道内支撑,施工地下室顶板结构。

7.7.2换撑施工及内支撑拆除施工

(1)支撑拆除整体上遵循“由下至上,先换撑、后拆除”的原则。具体到每层支撑平面,应分区对称拆除,先剔凿支撑间的连接点,再剔凿撑杆。我司考虑结合机械拆除与人工拆除的方式,采取履带式液压破碎锤配合人工切割钢筋的方式进行破碎。

(2)第二道内支撑拆除

1)本工程肥槽宽度较小,设计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故肥槽区域内混凝土兼做换撑结构。第二道内支撑拆除需待地下三层结构施工完成,且地下三层肥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方可进行。第二道内支撑距离地下室三层顶板间距为950mm,地下三层肥槽回填至地下三层顶板位置,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在地下三层肥槽回填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第二道内支撑拆除。

2)外侧肥槽回填完成后,在结构内侧汽车坡道位置设置局部钢支撑将外墙受力进行传递,进一步保证基坑安全。设计对DL轴-DN轴/D4轴-D8轴、DT轴-DV轴/D8轴-D12轴进行了加强。具体做法详见附图7-1:地下一层、二层换撑平面布置图。

3)该道支撑采取人工拆除。主要为两种形式:第一种采用水钻切割,运至地面进行切割,第二种采用液压破碎结合风镐剔凿,最后切割连接钢筋。剖面图如下:



图7-8地下三层肥槽浇筑C15素混凝土



图7-9第二道内支撑拆除、施工地下二层结构

4)架子管搭设:搭设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拆除人员操作平台。示意图如下:



图7-10操作平台搭设示意图

5)砼剔凿:用空压机、风镐将支撑梁砼上层及两侧剥皮,将钢筋露出,用气割将钢筋取下,再用空压机风镐将砼破碎拆除,底部钢筋等每跨拆完后再切割。

6)切口拆除:采用架子管、扣件对支撑,对撑需切口、吊运的部位,对支撑下侧进行支护,防止切口后每段支撑梁下落,损坏结构板,吊时不能切割钢筋,砼块禁止放落在结构板上,切口的部位采用人工、空压机、风镐,将分段切口、支撑平面及两侧的钢筋进行剥皮,用氧气、乙炔将开口的三面钢筋切割,底部钢筋待吊时钢丝吊装绳栓好后方能切割底部钢筋。

7)分裂拆除:在支撑梁上端平面上,预留孔或者用凿岩机进行钻孔,孔径6mm,孔深700mm,孔距500mm。采用液压泵每台400吨的分裂机×3台,插在孔内(4千瓦电机)打开液压泵,三台分裂机同时工作,将对支撑进行分裂破除,给拆除人员提供速度,节省电源,保证工期。

8)渣土清理:采用手推车和液压平板车结合将破碎残渣运到塔吊吊斗中外运。

(3)第一道内支撑拆除

1)第一道内支撑待地下二层顶板及地下二层肥槽回填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拆除。地下二层肥槽仍采用C15素混凝土浇筑。

2)地下二层顶板与第一道内支撑的净距为3050mm,主要采用人工拆除的方式进行破碎。第一道内支撑拆除剖面图详见下图:



图7-11地下二层肥槽浇筑C15素混凝土



图7-12第一道内支撑拆除、地下一层结构施工

3)已经施工完的楼板上禁止超载。所以破碎的混凝土需要人工配合塔吊及时进行清运。

4)在拆除过程,要尽量减小破碎块体的大小,方便人工进行搬运。支撑切割尺寸需控制构件重量确保塔吊能够吊离场地。

5)由于水钻破碎切断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将直接掉落,为保证结构楼板安全,在水钻破碎过程前需搭设简易支撑架,确保切割下来的混凝土构件安放平稳。支撑架采用钢管搭设,架体下部放置旧的木模板做保护。

(4)支撑立柱的处理

支撑立柱的拆除在全部支撑拆除后进行,拆除顺序自上而下。采用气割切割成段,(如此时顶板施工完毕则预留吊装口)水平运输至预留吊装口,吊装出场外运走。在拆除各层内支撑时,由于原有拆除的内支撑对支撑立柱具有约束力会丧失,因此为减小对支撑立柱的影响,在楼板处应采取措施对支撑柱继续施加约束力,防止支撑立柱长细比的变化。



图7-13木楔子紧固支撑立柱

八、周边建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8.1周边建筑与基坑关系

本工程距离西侧最近的建筑为万隆中心大厦(桩基础),西北侧为新关公寓(桩基础),东北侧为七纬路,东南侧为九经路。

其中西南侧六纬路地下为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区间隧道结构外边线距离本工程基坑边线约25.80m。区间隧道地下两层结构,宽度20.5米,埋深17m,原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深度33m,围护隧道结构紧贴地连墙。

周边建筑与基坑位置关系详见本方案3.4.1。

8.2管线最大允许沉降、位移及保护措施

(1)根据业主提供资料显示本工程周边管线距离基坑尚有一定距离,距离坑边最小距离关系为七纬路一侧供电及热水管线,实际距离在8m以外。在前期护坡桩施工以及三轴搅拌桩、TRD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我司对周边管线实际情况已经进行摸底,对可能产生影响的管线位置已经进行定位。

(2)对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设置40个周围沉降管线观测测点,具体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工程实施中,定期观测管线的沉降量,及时向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管理单位提供观测点布置图与沉降观测资料。

(3)监测点埋设应优先考虑煤气管和大口径上水管。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根据预估的地表沉降曲线,对影响大的管线加密布点,影响小的管线兼顾;测点间距一般为10~15m。目前对地下已有管线的监测,最有效的方法是把监测点直接布设在管身上,这种方法在现场条件中,操作难度大,一般采用间接法,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布设监测点,根据地表沉降变形来估算管线的变形,该方法精度相对较低。本工程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暴露地下管线已无可能,为提高测量精度,采用管线露头井节门处、管线轴线相对应地表处均布设沉降观测点,再结合采用高密度磁法仪空间定位法为辅助手段,采用多方法结合互补的手段,最大限度提高监测管线变形的精度,满足工程安全需要。

8.3基坑周边重点建筑保护措施

需重点保护建筑为西北侧的新关公寓、西南侧的万隆中心大厦以及西南侧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区间隧道。

8.3.1直接措施

(1)在周围建筑每间隔10米左右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其中,在大王庄变电站布设监测点4个;在新关公寓周围,布设监测点10个;在万隆中心大厦周围,布设监测点10个;在七纬路一侧建筑物上布设监测点15个。

(2)基坑开挖前做好变电站的外观及基础的调查,对已详细记录的老的裂缝(尤其现有围墙存在裂缝)进行追踪观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对构筑物进行评估。跟据评估报告对测点布设进行调整,构筑物如有开裂之处要进行拍照、测绘和照相。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密切观察建筑物、地面、支护结构等出现的裂缝。

(3)对于快速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观测拟在六纬路上设置15个观测点,随时注意周围地面超载状况,并对这些裂缝和异况定期进行量测和记录。基坑开挖后随时观察坑壁漏水,砼构件裂缝,基坑周围地面开裂、下沉等情况。

(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①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②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长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③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④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8.3.2间接措施

(1)采取合理施工工序尽量减短基坑暴露时间,利用时空效应,减少基坑的变形量,将对外围建筑影响降低到最小。

(2)对基坑进行分区对称开挖对控制周边土体的变形。

(3)合理组织降水,加强地下水位观测,按需降水,尽量减少降水对周边产生的变形,有条件尽量能回灌。

(4)相邻处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回填和传力带施工,加强崁固其周边。

8.4地铁专项保护预案

8.4.1土方施工、降水施工对地铁安全的影响分析

(1)土方施工对地铁安全的影响

基坑土方开挖是一个卸荷的过程,随着基坑开挖,土体内应力场发生变化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和滑移,造成周边建筑物产生垂直和水平位移。

本工程靠近地铁一侧为主塔楼,区间隧道结构外边线距离基坑边线约25.80m。区间隧道地下两层结构,宽度20.5米,埋深17m,原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连墙,深度33m,围护隧道结构紧贴地连墙。本工程距离地铁有一定的距离,土方施工对地铁结构及地铁围护结构的影响较小,但是土方施工会导致地铁及其围护结构上的土体发生位移,是地铁产生被动的向上浮力,间接导致地铁发生位移。

为防止土方施工对周围的土体产生影响而间接的影响地铁及其围护结构,本工程主塔楼一侧为TRD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深度为36.30m,有效地截断了基坑内与周围环境的地下水联系;钻孔灌注桩深度为25.60m,有效防止基坑开挖造成土体内应力场发生变化而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和滑移,同时有效防止了周围建筑物因基坑周边土体变化产生的垂直和水平位移对地铁的间接影响。

(2)降水施工对地铁安全的影响

在降水过程中,由于会随着水流带出部分细微土粒,再加上降水后土体的含水量降低,使土壤产生固结,因而会引起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进而间接影响地铁的安全。本工程周围建筑物密集,如长时间降水将会引起过大的地面沉降,因此应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基坑暴露的时间,尽快完成地下结构及肥槽回填施工。

8.4.2地铁保护措施

(1)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观测,重点加强对地铁一侧的基坑监测,每天定期观测、分析数据,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分析处理。

(2)土方施工时,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组织技术专家对现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待监测数据恢复正常后方可恢复土方施工。

(3)为减少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产生过大的地面沉降,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回灌技术:当地下水流失过快时,应及时考虑采用回灌技术控制地下水水位,避免地下水流失过多导致地面沉降,但是回灌水量要适当,合理采用回灌技术。

2)降低降水速度:可将井点管加长,减缓降水速度,防止产生过大的变形;或在基坑降水过程中,调小水泵泵阀,减缓抽水速度,控制周围建筑物的沉降。

(4)制定应对地铁区间隧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小组,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当地铁一侧监测数值异常或现场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现场施工,组织各方进行现场检查,分析监测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处理措施,及时解决因现场施工对地铁站的影响,避免对地铁正常运行的影响。

九、基坑监测方案



图9-1基坑监测应急工作流程

9.1基坑监测的目的

基坑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因此在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监测并获得准确的数据之后,应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及时进行险情预报,提出合理化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检验加固处理后的效果,直至解决问题。

9.2基坑监测的项目

本工程基坑设计等级为甲级,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按照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基坑监测项目如下:

(1)周边环境监测

1)基坑外道路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2)基坑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位移、倾斜、裂缝)监测;

3)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沉降、位移、裂缝)监测;

4)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承压水位监测;

5)地下管线的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6)六纬路一侧轻轨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1)钻孔灌注桩桩顶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2)钻孔灌注桩桩身测斜监测;

3)钻孔灌注桩桩体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1)两道支撑体系(腰梁、环梁、对撑、支撑)变形(沉降、水平位移及裂缝);

2)立柱位移、沉降监测及轴力监测;

3)支撑应力、应变监测;

4)立柱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及支撑两端差异沉降监测。

主要是监测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撑体系中的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变的变化过程和趋势,从而可以掌握结构支撑和临时钢支撑的受力是否在安全系数范围内。

(4)土方施工单位主要监测内容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业主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对地铁的控制监测业主也已经委托相关单位进行监测。

同时施工单位独立进行监测,主要内容包括

1)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环境监测;

2)钻孔灌注桩桩顶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

3)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渗漏水监测;

4)基坑周边超载状况;

5)基坑外潜水水位、微承压水水位监测;

6)塔吊基础及栈桥变形监测(倾斜、沉降);

7)施工过程中定时巡查监测,遇有降雨加强巡查监测频率。

9.3基坑监测点位设置及监测方法

9.3.1观测内容精度要求

各观测内容精度要求

监测内容 监测精度 腰梁等支撑体系 观测点精度为2mm 支撑体系及立柱竖向位移 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管线竖向位移 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9.3.2基坑监测点设置

(1)根据规范要求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大于20m,且每边不小于3点。

(2)支撑应力监测点布置要求每到支撑不小于3个,各道支撑宜设置在垂直相同位置。

(3)立柱监测点总数不宜小于立柱总数的10%,且应布置在多个杆件交叉处以及其他如落深区或栈桥等重要部位。

(4)基坑监测本方案考虑范围为3倍基坑开挖距离,在开挖距离内建筑沿着外墙布置监测点,每10-15m设置一个监测点,一道外墙不少于3个点。

(5)具体监测点位布置及监测设置数量详见附图9-1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9-2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9.3.3基坑监测方法

(1)沉降测量方法

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方法,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测i<15〞。沉降观测固定测量人员,固定测量仪器和固定路线的要求进行,以保证观测精密。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

每次监测时,首先要对3个起算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间高差之差应不大于0.5mm。往返观测各水准路线,水准观测的各项限差如下表:

水准观测各项限差

两次读数差 高差之差 往返测之差 环闭合差 高程中误差 0.3mm 0.5mm 0.5mm 1.5mm 1.0mm 每次观测结束后,用微机程序按经典的严密方法进行平差计算,求出每个监测点的平差后高程和点位高程中误差。最后填制《灌注桩排桩桩顶沉降监测报表》。

(2)水平位移测量方法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偏角法。在远离基坑处,不受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选取观测基准点。在一基准点设测站,同时另选取2个固定的方向点(须通视),作为观测定向用,每次监测检查测站点与其他两点的位置关系,保证起算点稳定,数据可靠。仪器架设测站点,定向后,测量出测站至各测点的角度与距离,并进行现场数据记录,回到内业,使用清华大学编写的测绘平差软件进行观测数据处理,计算出各测点的坐标值,将每次测得的坐标值进行差值计算,从而求取每次的点位位移量。基坑开挖前一周先测出初始值。量测精度:±2mm。

(3)地面及建筑裂缝测量方法

基坑开挖、降水,有可能对基坑周围原有道路造成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基坑施工时,应对基坑周围原有道路进行沉降及裂缝监测。

采用高精度自动安平水准仪NA2,铟钢标尺。在工地附近,选离基坑深度3倍距离处埋设三个基准点作为起算点,每次联测三个基准点,检查基准点的稳定性。假设一起算点高程BM(BM点假定高程5.000米)。3个基准点组成可以互相检测的基准点闭合环。首次观测要对基准点闭合环进行往返观测,保证基准数据的稳定可靠。

周围道路变形监测是基坑监测中最基本的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基坑周围土体变化情况。施工时对周围道路进行布点测量,同时加强对于周边出现裂缝的监测,每天实时监测裂缝发展趋势。可对已有裂缝区域铺设石膏板进行定位,采用游标卡尺等精细测量工具对裂缝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

(4)坑边堆载及基坑漏水监测

坑边堆载及基坑漏水监测主要在施工中加强巡查措施,在进行料场布置时要求距离坑边3m以内范围不得堆放材料,3m外材料堆放根据材料重量确定堆放高度,按照设计要求不得超过15kN/m2,对于基坑漏水设置专人巡查,每天对漏水点进行记录,对新增漏水的进行标示并结合降水曲线图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工人安全意识,对于坑内施工人员发现紧急情况要求立即报告。

9.4基坑监测点位警戒值

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各有关方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根据设计提供的有关文件,各项监测指标的报警指标详见下表:

各项监测指标报警指标

序号 监测项目 速率(mm/d) 累计值(mm) 1 钻孔灌注围护桩水平位移 3 30 2 地铁一侧钻孔灌注围护桩水平位移 3 25 3 坑外地面沉降 5 30 4 地铁一侧坑外地面沉降 3 25 5 立柱差异沉降 3 20 6 灌注桩桩身测斜 5 30 7 地铁一侧灌注桩桩身测斜 5 25 8 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300 1000 9 地铁一侧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300 500 10 周围市政管线监测 3 30 11 临近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2 20 12 支撑轴力 设计值的80% 9.5基坑监测频次

基坑的监测工作应从围护结构施工至地下结构施工结束后1个月,有关各施工段的频次见下表:

基坑监测频次

序号 监测阶段 监测频次及阶段周期 1 各项监测开始前 两次 2 围护结构施工阶段 4次/周 3 第一步土方开挖 1次/天 4 第二步土方开挖 2次/天 5 第三步土方开挖 3次/天 6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3次/天 7 第二道内支撑拆除 2次/天 8 首道内支撑拆除 2次/天 9 地下结构施工结束后1个月内 1次/周 备注:特殊情况时,如基坑监测达到报警值,开挖期间天气十分恶劣,应加密观测频率。 9.6基坑监测数据的处理

监测资料的整理按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水利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SL60-94)》中相关的要求进行。绘制监测物理量的过程图(分布图或相关图),并初步考察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发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提出专项文字说明,及时向设计及建设单位报告。

资料分析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分析监测物理量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性;

(2)分析监测物理量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性;

(3)分析监测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规律性;

(4)从中获得监测物理量变化稳定性、趋向性与工程安全的关系等结论。

将施工期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视检查结果,监测物理量的分析结果及地质勘探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基坑的稳定状况。

在工程监测阶段,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实施对各监测物理量的监测,及时分析监测数据,为基坑稳定做出预报,将监测数据分析成果定期提交建设单位、设计及监理等相关部门。

在监测数据未达到报警值期间,向设计单位每周提交一次书面监测结果(包括每天的监测数据及周报)。

监测数据如接近报警值时将及时通知各方,同时对此类监测物理量增加监测频率,根据近期的监测结果整理出测点的变化曲线,以期尽快采取有效保证措施。保证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发现异常及时加强监测。做到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做到去伪存真后再对数据进行计算。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预警值就是设定一个定量化指标系统,在其容许的范围之内认为工程是安全的,并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否则认为工程是非稳定或危险的,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故基坑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发现各项监测值大于规范允许或计算值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加固措施,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

深基坑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深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因此在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监测并获得准确的数据之后,应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及时进行险情预报,提出合理化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检验加固处理后的效果,直至解决问题。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降水井的观测,通过降水井的水位来进行判断止水帷幕是否出现渗漏,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同时,对于第三方的监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掌握现场实际动态,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提前预警,保证施工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9.7基坑监测措施

(1)根据工程需要,安排公司专业测量人员驻场,专职负责施工现场基坑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土方开挖施工阶段,根据开挖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增加监测频次的同时,提前进行基坑监测,发现监测数据变化异常时立即停止现场土方施工,待查明原因后经项目经理部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

(3)内支撑拆除施工时应加大基坑监测力度,同时,拆撑时应合理组织拆撑顺序。根据过程中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等内容,分析整理监测数据,来指导现场施工,避免拆除施工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

(4)建立地铁监测、第三方监测和总包单位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联动机制和信息平台。针对监测数据,每周至少召开两次会议,进行分析整理三方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相互联动,分析对比三方的监测数据,结合现场工况分析整理数据。如发现监测数据有较大出入,则组织相关监测人员进行二次复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基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

10.1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类别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条例》 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8 《中建一局集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企业 9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0.2编制目的及工作原则

10.2.1编制目的

本工程基坑设计等级为甲级,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为及时有效地处理重大事件突发对工程正常施工秩序的影响,本工程从工程开工就建立以项目领导班子、公司总部领导为主体、总部各部门支持配合的施工应急响应小组。在紧急情况发生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保证做到:统一指挥、职责明确、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处置果断,把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10.2.2适用范围

本预案主要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本工程基坑工程中的抢险应急事件。

10.2.3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将预防与应急处置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控制危机,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坚持信息高效的原则。要建立反应敏捷、快速准确的信息报送渠道,确保应急事件信息快速报送,及时处理。

(3)坚持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现有各专项应急预案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实现部门、单位、系统及预案之间的协调联动。

(4)坚持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原则。在公司应急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指挥协调各专项应急预案,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的应急事件处置体系。

10.3基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

10.3.1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

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分析表

序号 工程危机对象 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能发生的阶段 1 地下障碍物 地下管线被破坏 土方开挖阶段 产生机械事故 产生安全事故 2 基坑围护 支撑轴力 支撑局部或整体破坏 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立柱差异沉降 支撑局部或整体破坏 围护体渗漏 围护体变形,地面沉降,市政管线沉降或位移加大导致管线破坏 围护体位移 地下管线位移 围护体沉降 地下管线位移 坑底管涌 基坑坍塌,周边设施及建筑物破坏 3 塔吊桩、栈桥桩 桩体位移或沉降较大 土方开挖阶段 4 中心岛土台 土方坍塌 土方开挖阶段 5 大雨、暴雨 基坑大量灌水、泡坑 土方开挖、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6 临近建筑物、构筑物 出现倾斜、开裂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7 回填、换撑 围护体变形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8 周边道路 道路开裂导致道路封闭 高空落物危及通行车辆和乘客 本工程第一危险源为基坑渗漏风险,因此,通过高质量的止水帷幕施工以及过程监控,来保证基坑不出现渗漏事故。同时本工程的风险点还包括围护结构的变形、动态土坡的稳定性、周围建筑物以及地铁、管线的保护等。施工过程中加大监控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做好基坑相关内容的监测,保证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在可控范围内;同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监测动态土坡,确保土坡坡度在1:1~1:1.2,防治发生坍塌等事故。

10.3.2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措施

(1)基坑土方坍塌预防措施

1)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若发现不明障碍物或地质条件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则立即组织各主体结构设计方、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地质勘察单位、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与业主、监理、总承包方一起共同处理。总承包方作好现场保护、调查工作,为有关各方工作提供方便。

2)在监测过程中,若坑内或坑外水位观察井水位发生异常,井点出水量增加,而坑内水位没有正常下降,坑外水位下降明显,则应暂停或减少周边管井的降水,启动回灌井点,进行回灌直至坑外水位稳定,同时进行注浆堵漏。堵漏完成后,再逐渐恢复降水,并按要求增加水位监测的频率。

3)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地下管线沉降或位移累计或变形速率接近报警值,则与管线管理单位一起确定是否立即采取将管线暴露、采用双液注浆加固管线基础等措施,同时调整附近基坑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4)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若监测数据显示,局部围护结构变形异常,累计值接近报警值,则与基坑围护设计人员一起共同确定处理方案。现场做好回填机械(挖机、运土车辆)、抢险人员(普工、电焊工、电工、塔吊工、物资调配人员、现场指挥人员)、抢险设备(电焊机、注浆机、混凝土输送设备、自备发电机、塔吊、汽车吊)和抢险物资(型钢支撑、钢板、焊条、水泥、水玻璃、麻袋)等各项准备。

5)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专家会审确定的处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则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回填和坑内坑外双液注浆加固等措施,控制变形的继续发展,同时加强监测,在各项措施落实、周边重要建(构)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于恢复减小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若出现在垫层浇注期间,则可适当提高垫层的强度等级或在垫层中增加钢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垫层浇注时间,尽快形成垫层支撑;若出现在内结构施工阶段,则可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支撑结构。

6)在基坑开挖到地下承压水压力达到临界状态标高,再继续向下开挖时应加强坑内降水井监测,同时与降水井的运行进行更为密切的配合,储备压井必需的物资、人员和设备,具备随时启动应急预案的能力。

7)严禁在坑边堆放建筑材料或堆土,防止动荷载对土体的震动造成原土层内部颗粒结构发生变化。

8)在肥槽回填和换撑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控回填质量,换撑时需全部换撑构件形成整体后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2)基坑土方坍塌应急预案

1)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时,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6)对在土方坍塌死亡的人员,由企业及市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抚,伤残人员安置和财产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3)基坑漏水处理

1)组织管理

①成立堵漏应急处理小组

成立以项目部成员为主的堵漏应急处理小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应急处理小组组员主要由项目工程部、安全部、质量部等部门人员组成。项目总工及下属技术部承担抢险堵漏过程中的技术支持。

②应急处理小组工作要求

a、当基坑土方开挖至侧壁支护结构时,应急处理小组实行24小时跟踪巡视,确保随时受控。

b、当侧壁围护结构出现渗漏现象时,巡视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处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同时立即按照堵漏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c、巡视值班人员分成两个班,每班由2名管理人员及6名抢险工人组成,在开挖过程中进行现场跟踪待命。当出现较大面积渗漏或漏水量较大时,副组长进行现场指挥抢险,并根据需要组织劳动力对抢险人员进行补充。

d、对处理小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当出现问题时应能及时进行处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处理。

2)渗漏情况发生时的抢险流程

①当发现支护面出现一般少量渗漏时,由项目部当班应急处理小组采取措施进行及时处理。

②当基坑出现较大面积渗漏或虽渗漏面积小但漏水较严重时,由当班应急处理小组现场采取措施解决,并立即向副组长报告。应急小组副组长应到现场进行指挥抢险。

③当基坑出现大面积渗漏或大量漏水、漏沙时,现场堵漏处理难度较大或预估计采取常规措施可能存在较大难度时,应立即向组长及项目总工报告,并立即讨论制定应急措施,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险。

④所有渗漏点处理完毕后,均应在该处用红色喷漆进行标注,便于后期观察,并进行逐一编号。

⑤应急处理小组应对支护渗漏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形成《基坑支护渗漏处理记录》(表式如下),同时留存现场照片,由副组长将每次发生的渗漏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基坑支护渗漏处理记录

编号 渗漏时间 渗漏点部位 渗漏情况 处理时间 当期负责人 1 2 3 3)渗漏应急处理措施

①当发现支护面出现一般少量渗漏时:

a、当渗漏点处为混凝土围护结构间小型缝隙时,可对表面采用水泥掺水玻璃进行堵塞修补。

b、当渗漏点处为混凝土围护结构间较大缝隙,渗漏点处四周20cm范围内为泥土时,可采用编织袋、棉布等进行硬塞封堵,如能达到止漏效果,则在外部用钢板网与桩身混凝土螺栓锚固后,抹面处理;如达不到止漏效果,可清除漏水点松动泥土后,挂钢板网锚固,用砂包在外围封堵(当有临空高度时可采用其他板材顶撑的方式)后,用速凝水泥砂浆从上部开口处灌入。

②当基坑出现较大面积渗漏或虽渗漏面积小但漏水较大时:

可先插入预制钢管临时进行引水(数量根据漏水点的面积、长度具体确定,钢管预先进行端部钻孔处理),然后用棉布填塞渗漏点,防止经渗漏点流失沙土,漏水仍可自行渗出,挂钢板网后再用速凝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水玻璃对表面进行修补,保留镀锌钢管继续导流,同时在开挖层面的下部预设一根用于观察注浆是否饱满的浆液溢流管,待表面修补的速凝水泥具备承受一定的压力时,利用预埋的钢注浆管外接三通,以水泥浆与水玻璃1:1的配比同时进行压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8~1.0,当注浆至预留的溢流管有水泥浆流出时,继续加压注浆,待注入的水泥浆在土中凝固后方可停止注浆。

③当基坑出现大面积渗漏或大量漏水、漏沙时,现场应马上进行堵漏处理,堵水措施效果不明显时,马上用挖掘机对渗漏位置进行回填反压,进行充分论证后再采取可靠措施,初步考虑采用双液注浆引水堵漏法。

双液注浆引水堵漏法:堵漏工作分为引水堵漏和双液注浆两阶段施工。引水堵漏采取的是改变出水路径,减小孔口压力后再进行封堵填塞。引水堵漏分为三步进行,首先,在引水孔中插入4根,30mmPVC管(端部预先钻孔)进行引水;第二步,采用棉絮填塞引水管外侧空间,并且在围护结构内侧打设膨胀螺栓支立钢模,模板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空隙采用早强混凝土进行封堵;第三步,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木塞直接塞紧PVC引水管。

为保证基坑围护结构漏水位置周边范围形成完整的止水帷幕,基坑引水堵漏的同时,在基坑围护结构外侧漏水处相应位置2m范围内,布设两排,48mm花管,花管间距0.5m,孔深4-5m。

引水堵漏结束后,采用注浆泵注设水泥浆和水玻璃浆双液浆。注浆材料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浆,水玻璃浓度为35Be’,注浆参数为:注浆压力0.2~0.4MPa;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基坑漏水位置渗水终止后,注浆结束。

4)封堵的一般要求

①在漏水部位必须先清除支护桩桩间松动的泥土。

②当桩间土体流失较大时,利用砂包将桩间流失的孔洞填充,此过程中药一高一低预埋至少两根导水管排水。

③导水管(钢管及PVC管)的插入端头均应事先包裹棉纱布,在减轻洞内水压力的同时也利用棉纱布隔离流砂,防止洞内砂层往外流失。

④在流砂过大,桩缝太小而无法用砂包内塞填充的情况下,必须先使用木桩和棉纱布往桩缝打进堵塞,再用砂包包在外围堵塞,最后使用水玻璃和水泥封堵洞口。

⑤封堵完成后,再挂网喷锚,最后用高压泵通过导水管往空洞内注满水泥浆,使基坑内的空洞得到填充,防止周边塌陷。

(4)地表裂缝处理

在整个施工开挖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地物的开裂、变形情况。一般情况下,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和紧靠基坑的一般建筑物出现装修层的轻微开裂可以视作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当裂缝出现不断加速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原定施工过程,修改支护参数并及时加固。当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超过5‰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增用其它支护方法。

雨后出现的地表裂缝,如果经过观察,不发生继续增大,必须及时灌注水泥净浆,以尽最大可能地封堵地下和近地表处的裂缝,同时可防止地表水进一步渗入护坡体。

(5)土体滑坡处理

基坑(特别是地下室存在高差的部位)土方开挖存在放坡,可能存在边坡土体滑坡的隐患。发生滑坡现象时,发现人员立即汇报现场主管工长,工长立即组织人员对滑坡底采用项目准备好的沙袋进行填压,避免滑坡对工程桩、支护格构柱破坏,同时区域进行清理。清理后进场渣土回填。

(6)支撑围护体系破坏

支撑围护体系破坏一旦发生,发现人员立即汇报现场主管工长,工长立即通知相关领导,并疏散危险区域人员。同时,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并第一时间通知基坑支护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方案,并按照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7)承压水冒顶

降水井封闭的时候,一旦发生承压水冒顶的情况,封井人员立即向项目管理员汇报,项目管理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同时通知降水单位管理人员到场。各相关人员10分钟内到位。承压水冒顶情况一旦发生,降水单位立即启动基坑周边降水井,降低水头高度,在冒顶处覆盖一层水泥与水玻璃的混合物使表面快速凝固,封闭井口,之后再焊接封井钢板,封井工作结束后立即指派人员日夜观察,确保其稳定后再记录备案。

(8)周边管线断裂、破坏

当出现周边管线断裂、破坏情况时,发现人员立即反馈至应急小组,小组由书记负责与市政相关管线部门联系,及时关闭并维修受损管线。维修过程中,现场经理组织人员协助管线单位。

(9)基底隆起处理措施

根据基坑隆起的原因分析,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沿基坑内周边用砂袋进行堆载反压,同时在第二道支撑与底板间增加临时钢支撑(对撑)。

1)增加临时支撑

结合基坑现场具体情况,及时在基坑第二道支撑与底板之间增加临时钢支撑(对撑)。

2)基坑内堆载反压

在基坑内以堆放沙袋的方式进行反压,砂袋堆码高度为2m,宽为2m,砂袋采用人工堆码,塔吊配合吊装,砂袋堆码时相互之间都相互咬合。

10.3.3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注意事项

当支护结构变形发生突变,超过计算值或者接近警戒值应采取以下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再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调运。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

(3)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4)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5)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

(6)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7)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8)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9)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0.4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流程

10.4.1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机制小组及职责

(1)项目部应急机制小组

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机制小组分两个层次建立:

第一级直接对接现场,由项目经理部领导成员组成,包括项目经理、项目书记、现场经理、总工程师等。这也是事件发生第一反应小组,也是事件的控制中心。



图10-1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机制小组

(2)基坑工程抢险应急机制小组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应急工作组下设施工现场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组理、医疗救护组、事故处理组等几个专业处置组。

1)施工现场抢险组(由项目工程部、机电部负责):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施工现场抢险组专家技术组(由项目技术部负责):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安全保卫组(由项目安全部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

4)后勤保障组(由项目物资部、行政部负责):主要职责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5)善后处理组及医疗救护组(行政部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6)事故调查组(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负责):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的保护和图纸的测绘,查明事故原因,确定事件的性质,提出应对措施,如确定为事故,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3)公司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第二级间接对接现场,由公司总部高层领导成员组成,它支持、服务于第一级应急小组工作,为第一级应急小组提供财政支持,社会关系求助,对第一应急小组工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

(4)施工现场应急人员及设备准备

现场土方施工时,拥有劳动力约为200人,满足抢险要求。

10.4.2应急机械设备准备

应急机械设备准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挖土机 8台 施工现场 2 推土机 2台 施工现场2台,场外储备2台。 3 注浆设备 2台 施工现场1台,场外储备1台。 10.4.3应急物资准备

应急物资准备表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1 沙袋 20t 施工现场 2 水泥 20t 施工现场10t,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场外储存10t。 3 堵漏灵 5t 施工现场 10.4.4应急救援队伍

根据事件发生对象,组成事件相应救援队伍。一级救援队伍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各主要部门,有项目经理部的安全部、工程部、机电部、技术部、行政部等,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劳务队伍的主要管理人员都应该参加,发生紧急情况后及时进行处理;二级救援队伍来源于公司总部各主要部门,有总部的安全保证部、项目管理部、机电工程部、资金部、财务部等;两级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由一级救援队伍处理事件的发生初始阶段;由二级救援队伍解决事件的调节、安抚、后期调查、上报政府部门、补偿等工作。

施工现场常驻应急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现场抢险应急工作。同时在场外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及设备,保证在4小时之内运抵现场,以保证现场应急抢险的需求。

10.4.5基坑工程应急机制小组责任期限

基坑工程应急机制小组责任期限为基坑工程施工全过程,即自我公司与基坑施工单位开始办理工程交接,工程正式开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为止。基坑工程应急机制小组在工程期间坚持岗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保证明确小组各主要成员责任,在发生应急事件后及时进行处理。

十一、季节性施工措施

11.1冬季施工时间

本工程现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八经路、七纬路、九经路围绕地块内,冬期施工准确时间根据现场测量为准。当观测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下,则此5天的第一天为进入冬季施工的初日;当气温转暖时,最后一个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摄氏度以上,则此5天的最后一天为冬期施工的终日。

根据上述原则,天津市一般为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为冬期施工期。

11.2机械、材料准备

机械:生产和办公用电热取暖器,试验养护室空调、测温器、混凝土测温计。

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及其相关资料和证明、阻燃草帘、彩条塑料布、聚苯板。详见下表:

冬施材料一览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电子温度计 个 3 温度测定 2 温度计 个 20 3 阻燃草帘被 m2 10000 混凝土保温 4 阻燃塑料布 m2 10000 5 阻燃聚苯板 m2 2500 大型机械(挖掘机等)要做好冬期施工所需油料的储备和工程机械润滑油的更换(二个月一次)、补充以及其它检修保养工作,以便在冬施期间运转正常。

11.3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1.3.1降水及土方工程

(1)基坑降水所用的抽水管必须用草袋或岩棉外包保温,抽水井的井口必须用草帘覆盖保温。

(2)如果现场发现基坑有渗水现象时,必须及时截断水源,如不能及时截断水源时,应疏水并加草帘保温,防止冻胀。

(3)进行冬期开挖的土方,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做到挖土快,基础施工快,回填土快。

(4)冬期施工期间,若基槽开挖后不能马上进行基础施工,应按设计槽底标高预留300mm余土,边清槽作基础。一般气温0℃至-10℃覆盖二层草垫,-10℃以下覆盖三至四层草垫。

(5)当开挖到最后一步土方时,及时将开挖的土方表面用草帘和彩条布(彩条布在两层草帘的上方用以防水)覆盖进行保温(草帘厚度不小于30mm),防止基地土受冻、膨胀。当遇雨雪天气时,必须及时派专人排除在彩条布表面上的积水。

11.3.2钢筋工程

(1)原材料控制

1)在负温条件下,钢筋的力学性能要产生变化: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和抗冲击韧性降低,脆性增加,这种性质称为冷脆性。

2)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加工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撞击、刻痕等缺陷,这些缺陷会显著增加其冷脆性。

3)钢筋堆放场处在雨雪天应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保护。

(2)钢筋加工制作

1)钢筋冷拉温度不低于-20℃。当温度低于-20℃时,严禁对钢筋进行冷弯操作,避免在钢筋弯点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

2)钢筋加工区四周用彩条布封闭进行保温。钢筋加工按规范要求操作,加工过程尽量轻拿轻放,避免造成刻痕,撞击凹陷。

11.3.3钢筋的焊接

1)雪天或施工现场风速超过5.4m/s(3级风)焊接时,采用遮蔽措施(用现场废旧多层板钉制500mm左右方形五面封闭的木盒盖在焊点上方),焊接后冷却的接头不碰到冰雪。

2)钢筋接头及浇筑混凝土前将钢筋上的冰雪冻块清理干净。

11.3.4钢筋安装

1)负温条件,绑扎校正钢筋时,不得任意弯折钢筋而造成钢筋的脆裂,影响工程质量。

2)冰雪天气要采取彩条布覆盖保护钢筋、防止表面结冰瘤,在砼浇灌前应清除钢筋上的积雪、冰块,绑扎完后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1.4模板工程

1)冬期施工时,模板在支设前要清理表面积水、冰霜等杂物。

2)负温施工时严禁使用水性脱模剂及模板提前浇水,脱模剂应随用随刷。

3)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11.5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的冬季施工,要从施工期间的气温情况、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出发,在保证质量、加快进度、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冬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冬期施工混凝土工程主要是支撑系统和底板的混凝土施工。冬期混凝土施工采用:综合蓄热法。混凝土拌制时加入早强剂或者早强型复合外加剂,混凝土终凝前在压光后表面用木抹子反复压实,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5cm厚阻燃草帘覆盖(隆冬时节可多增加一层阻燃草帘),塑料薄膜及阻燃草帘之间相互搭接200mm,以减少水分的散发。对边缘、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加到面部位的2倍,以此降低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避免由于温差过大而造成的温度裂缝。

(1)基本要求

1)混凝土冬期施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P.O42.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水胶比不大于0.55。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2)综合蓄热法施工的混凝土,应以浇筑后5d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日最低气温0~-5℃,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覆盖养护时,可采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在日最低气温-5~-10℃、-10~-15℃、-15~-20℃,采用上款保温措施时,分别采用规定温度为-5℃、-10℃、-15℃的防冻剂;本工程选用的是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必须要提供其所选用防冻剂的无尿素、不掺氨盐及含碱量低的试验报告,并必须通过试验室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冬施期间结构部分在冬施过程中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即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加热(由搅拌站负责),以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成型后对其表面进行覆盖保温(由现场负责);同时利用水泥的水化热和掺早强剂及防冻剂(由搅拌站负责)的方法,使混凝土在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转入负温后,强度能继续增长。

3)冬季施工期间,应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寒潮、大风警报,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2)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水、骨料加热的温度一般不超过80℃、60℃。若达到规定温度后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水的加热温度可提高到100℃,但水泥不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2)搅拌站需提供不同气温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并经监理认可。项目部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温度提出申请使用。配合比中外加剂的掺量必须经过试配确定。

3)混凝土拌合料的出机温度不低于10℃,施工必须做好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试并做好记录,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

4)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5)混凝土运输与输送机具应进行保温或具有加热装置。

(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对裸露表面覆盖并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增加到面部位的2倍~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

2)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4h-6h测温一次,达到后可停止测温。

3)支模时,应清除基层的冰雪,并且在雪天时,支设的模板要覆盖上口,防止冰雪进入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前及时将冰、雪等清理干净。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脱模剂调到往下不流坠为原则,涂刷后用棉丝及时擦干净。

(4)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

1)混凝土工程的冬季施工,除按常温施工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外,应检查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以及浇筑后和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混凝土温度降至0℃时的强度。

2)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拆模时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大于20℃时,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缓慢冷却。

(5)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与次数要求

1)室外气温每昼夜测温不少于4次,此外还需测最高、最低气温。

2)混凝土出灌温度及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测温不少于4次。

混凝土的温度降至0℃前,其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按气温分别为≥-10℃时不小于3.5MPa、≥-15℃时不小于4.0MPa,≥-20℃时不小于5.0MPa。混凝土强度达到临界强度以后方可拆除模板。

(6)温度测量

1)现浇混凝土的测温孔,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把镀锌管按测温孔布置点垂直插入混凝土内留置,测温孔全部要编号,测温孔设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

2)混凝土养护温度的测温应符合以下规定:

对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N/mm2以前每2h测定一次,以后每6h测定一次,利用时间与强度曲线的关系,进行混凝土试压确定。

室外气温及周围环境温度在每昼夜内至少应定时定点测量四次。测定时间为:上午10:00,下午14:00,晚上22:00,夜间02:00。

3)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11.3.5临水临电工程

(1)现场临电一级配电柜必须设防风、防雪等围挡护栏,配电柜附近禁止放置易燃物品。

(2)在进入冬季施工前,对现场临电、临水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对有损坏的设施进行修复,必须做到电气设备安全可靠,临水设施无泄漏。

(3)现场及生活区外露部分临时水管道采用30mm橡塑保温进行防冻保护,确保临时水管不受冻。如遭到破坏必须及时恢复。水平管道可增设泻水口,并派专人开关泻水阀。

(4)现场水表井、地下式消火栓等,采用井内填锯末的方法,对消火栓进行防冻处理。

(5)整个现场保证排水通畅,避免地面沟槽积水。

11.6冬季施工消防安全措施

(1)进入冬季施工前,由工程部作好冬施安全、消防教育工作,并结合本工程做好书面交底,制定安全生产和防滑、防火、防冻、防爆的具体措施。

(2)电气焊作业、使用明火必须申请,经保卫部门同意,开具用火证,并设专人看火,配备消防器材。现场内外加剂、油料等物品设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建立严格的领料制度。

(3)高空作业遇大风雪应及时停止操作,风雪后要对架子,供电线路及起重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应清理干净冰雪后再施工。

(4)冬施前,对员工宿舍、办工区的取暖设备要统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专人管理,并定期经常检查维修,防止漏电伤人。二场地工人宿舍取暖设备需统一购置,统一使用,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设备,对用电的取暖设备要定期检查,严禁动用明火取暖。

(5)现场消防器材齐全,消火栓,上下管线要试水,有防冻措施并设明显标志。

(6)现场混凝土养护期间保温材料、燃料、外加剂和加热器设备应远离火源。木工棚内严禁吸烟,成品与木材分开存放,对产生的锯末、刨花要及时清理,木工房内动力与照明线路要架设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7)经常检查安全绳是否受冻变脆,如果变脆应立即更换。

(8)冬季施工现场,电线铺设要防碾压,防止电线冻结在冰雪之中,大风雪后应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防止断线造成触电事故。

(9)大雪后必须及时清扫架子上的积雪,并检查马道平台,如有松动现象务必及时处理,注意马道的防滑。

11.7冬季施工应急预案

11.7.1火灾和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施工中需要一定数量的可燃板材,这些材料如果处理不妥,防火措施不力,极易发生火灾,在施工阶段,也需要大量的乙炔和氧气,对钢筋进行焊接,如盛装乙炔和氧气内的钢瓶储存方法不当,使用不规范,也容易发生因气体泄露而产生的气瓶爆炸事故,尤其在冬季大量保温被的使用以及取暖的需要,更容易发生火灾等事故。因此,加强对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是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生命安全,企业利益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的有效措施。

(1)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安全措施

1)组织措施

①要建立、健全消防机构。项目部要成立义务消防队,并明确指挥部、项目分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②指挥部、项目分部要加强对员工、外来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灭火技能的培训,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每年要进行不小于一次的消防演练。

③办公场所、集体宿舍、设备、材料堆放场所要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④制订事故发生时的扑救方案和人员疏散步骤、方法和路线,使事故的损失将到最低。

2)管理措施

①各单位要按规定设置乙炔和氧气瓶的库房,气瓶储室通风要良好,在库房门口张挂醒目的放火警示标志,配备充足有效的灭火器材。

②乙炔和氧气的使用和存放要符合有关规定。

③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必须先办理“三级”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做足防火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时要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动火情况。

④严禁对盛装过有可燃气体的容器进行焊接。

⑤焊接(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必须参加劳动、消防部门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焊工证后,方可上岗,在作业时应做到“八不”“四要”、“一清”。

⑥集体宿舍的用电要由持证电工安装,不准乱拉乱接电线,不准在电线上凉挂衣物,不准在宿舍内使用明火、电炉、气化炉具,不准使用电热器具和烧香拜神,严禁躺在床上吸烟。

⑦仓库存放物品应分类、分堆储存,甲、乙类物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⑧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的灯具。

⑨库房内设置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做到人离断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保险装置。

⑩厨房不准同时使用煤气炉、柴炉和油炉。

(2)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2)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3)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4)在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5)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6)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7)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11.7.2突降大雪降温应急预案

每天注意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现场准备足够的保温棉以备突降大雪降温工程保温用。对于工程混凝土和砌墙的保温立即组织人员加厚保温层防止冻害。组织人力对工程实体和现场道路架体等清扫。

十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环保措施

12.1安全保障措施

12.1.1施工安全措施

(1)加强安全用电和机械设备的防雨、防潮、防雷、接地的保护措施,手动电动工具所用电源线采用防水绝缘胶皮线或电缆,并加设漏电保护装置。现场供电线路采用三线五相制,配电箱及开关箱要有短路保护装置,有门有锁,电源线严禁用钢管架设。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灯具,潮湿环境下应安装低压照明。

(2)施工现场范围内的一切机电设备用电,必须一机一闸并设专人管理,非机电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械设备,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串岗、混岗。

(3)脚手架的搭设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搭设,各类架子的搭设必须拉结牢固,把好“连接、承重、检验”三关,严禁堆载重物,并做好各出入口的防护。

(4)土方开挖注意防止边坡塌方,做好支护工作,机械施工范围内严禁人员作业。

(5)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照安全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害。

(6)做好材料的防雨、防潮措施。

(7)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有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

(8)根据各个分部工程的开工情况,制定好每一分部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2.1.2消防安全措施

(1)建立现场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由保安员昼夜轮流值班,白天对外来人员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值班巡逻护场,重点是仓库、电工房、办公室等保卫。

(2)施工现场严禁赌博、酗酒和打架斗殴。

(3)对现场消防保卫定期检查提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并按期进行复查。检查内容有各施工队伍人员底数及各队伍的职工证件是否齐全;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施工现场消防保卫值班人员必须佩带袖标上岗,门卫及值班人员记录完整明确。

(4)施工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布局合理。关键部位配备不少于4具灭火器,要求有明显防火标志,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

(5)对易燃易爆物品,现场要有明显的标志。

(6)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零接地,并设置单一开关;遇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

(7)严格执行防火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禁止违章作业。施工作业用火必须经消防保卫部门审批,领取用火证方可作业,任何人不准擅自动用明火;使用明火时,要远离易燃物,并备有消防器材。用火证只在指定地点和限定时间内有效。

(8)现场从事电气焊人员均应受过消防知识教育,持有操作合格证。在作业前办理用火手续,并配备适当的看火人员,看火人员随身应有灭火器具,在焊接过程中不准离开岗位。

(9)氧气瓶乙炔瓶使用要符合规定,两瓶间距不小于5m,两瓶距用火点不小于10m。建筑内禁止存放氧气乙炔瓶,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10)施工材料的存放、使用应符合防火要求。库房应采用非燃材料搭设,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电符合防火规定。

(11)大风雪前后,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机电设备、临时线路,发现漏电现象,应及时修理,有严重危险的,立即排除。

12.2文明施工措施

12.2.1总平面管理

序号 管理界面 管理要求 1 共性要求 办公区、堆放区、加工区等均封闭管理。 2 临建 设置围墙、大门、办公室等临建设施,保证现场整洁、完好、美观。 3 标识牌 布置“八牌一图”,明显位置设日进度提示牌、倒计时警示牌、安全警示牌等。 4 材料堆放 符合总平面图要求,不得随意占用道路。 5 场容 道路、排水通畅,场地整洁、干净,主要道路硬化,修建排水沟和沉淀池,暂不开发土地进行临时绿化。 6 卫生 (1)专人每天对现场及周边道路清扫、洒水降尘,保持干净清洁。

(2)定期清理排水沟与沉淀池,定期对浴室、厕所等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进行投药、消毒,防止鼠害及传染病发生。

(3)定期清除杂草,对绿化进行维护、浇水和补充。 12.2.2施工现场CI建设

(1)施工现场按企业CI设计现场大门、临建用房,建筑物外立面悬挂企业标识。

(2)现场布置“八牌一图”,即现场组织机构图、现场总平面图、安全生产制度、消防保卫制度、现场质量管理制度、成品保护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文明场容与料具管理、生活卫生管理制度。

(3)安全帽由公司安监部制定统一标准,为了保证质量,安全帽由公司配置,正面贴司徽。现场普通施工人员戴黄色安全帽;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白色安全帽;专职安全监督人员戴绛红色安全帽;现场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戴蓝色安全帽。

(4)根据施工进度、作业内容合理划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责任区,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班组,所有工作面做到工完场清,班组施工交接时进行检查,书面确认。

(5)现场管理人员一律着企业工装,佩戴胸卡。

(6)现场堆料按种类、规格堆放整齐并挂标识牌,危险品分类存放,并有保护措施。操作面及其周围清洁整齐,废旧钢筋头及时收集整理,废弃混凝土及时清运,工完场清。

(7)安排一名项目主要领导主管食堂和食品卫生工作,并设有兼职或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食堂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有关管理规定,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炊事员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查,定期组织卫生知识培训证。食堂操作间分清真区、普通区,用具分区分类摆放整齐,每天清洁消毒。食堂内外要整洁,饮具用具必须干净,严禁采购扁豆和使用腐烂变质食品。

(8)施工人员宿舍、浴室、经警门卫室等内部设施整齐干净,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满足职业安全卫生要求,厕所、浴室、排水沟等部位定期安排专人灭蚊灭蝇,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9)现场设置茶烟亭。

(10)化学品库房全封闭,地面使用混凝土防渗全密封;使用、维修和保养机械下设接油盘,防止油品污染土地。

(11)电焊机焊烟的排放应符合国家要求。地面焊接时四周设置围挡,尽量减少高空焊接作业,小面积焊接时用专用通风设备排风。

(12)切割、钻孔的防尘措施:无齿锯切割时在锯的正前方设置遮挡锯末火花的三面式挡板,将锯末碎渣按要求收集处理。用水钻钻孔在下方设置疏水槽将浆水引至容器内沉淀后处理。

(13)钢筋棚内,加工成型的钢筋要码放整齐,钢筋头放在指定地点,钢筋屑当天清理。

12.3环境保护措施

12.3.1管理措施

(1)组织管理

项目经理为环境保护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指定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2)规划管理

编制环境保护管理专项方案,并报监理及业主进行审批。

(3)实施管理

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相应的宣传,通过生活区宣传栏等平台向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现场设环境监测点,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噪音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一旦发现有超标必须立即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4)评价管理

结合工程特点,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我评估。

(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在施工方案中制订施工防尘、防毒等防范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根据实际场地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12.3.2扬尘控制

(1)在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物质时,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在大门出口处设置洗车槽,及时清洗车辆上的泥土,防止泥土外带。

(2)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3)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4)撒水防尘:常温施工期间,每天派专人撒水,将沉淀池内的水抽至撒水车内,边走边撒。撒水车前设置钻孔的水管,保证撒水均匀。

(5)车辆运输防尘:保证垃圾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大型货物运输车辆运行状况完好,表面清洁。运输坡道上设置钢筋网格振落轮胎上的泥土。在完全硬化的混凝土道路上设置淋湿地毡,防止车辆带土和扬尘。

(6)合理布置临建,根据需要地面分别进行硬化、覆盖、绿化,建设花园式工地。

12.3.3噪音与振动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

(1)施工过程中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2)混凝土输送泵噪音控制:施工期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泵送车位置,布置在空旷位置,采用噪音小的设备,必要时在输送泵的外围搭设隔音棚。

(3)现场车辆禁止鸣笛;夜间装卸料禁止喧哗;合理安排进度,每日22时至次日6时尽量减少高噪音作业,使用低噪音设备施工时注意材料、设备轻拿轻放。

12.3.4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如设置焊接光棚:对于钢筋的焊接,用废旧模板钉维护挡板,防止光污染。

(3)必要时在工作面设置挡光彩条布或者密目网遮挡强光。

12.3.5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的要求。在施工现场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

(2)雨水:雨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

(3)污水排放:办公区设置水冲式厕所。在厕所附近设置化粪池,污水经过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

(4)设置隔油池:在工地食堂洗碗池下方设置二级隔油池。每天清扫、清洗,油物随生活垃圾一同收入生活垃圾桶,由专门养殖场收走。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进行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12.3.6建筑垃圾控制

(1)施工现场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这些垃圾不易降解,对环境产生长期影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垃圾池,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12.3.7地下设施、文物资源保护

施工前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附件一:D地块基坑栈桥计算书

1、栈桥概况

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采用环撑+对撑的临时砼支撑形式,环内拟采用岛

式开挖,根据现场施工需求,现需设计栈桥为土方开挖提供方便,栈桥为临时土方开挖施工使用,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即可拆除。

根据土方开挖要求,栈桥布置如下:



图1基坑栈桥布置图

栈桥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1#栈桥平面尺寸如下(单位:mm):



2#栈桥平面尺寸如下(单位:mm):



3#栈桥平面尺寸如下(单位:mm):



2、1#栈桥计算书

栈桥板厚200mm,梁高900mm、宽800mm,栈桥施工荷载和人群荷载30kPa,工作荷载考虑不超过50T满载土方车,计算结果如下:



图21#栈桥板弯矩分布图(最大值74.4kNm)



图31#栈桥梁弯矩分布图(最大值415kNm)



图41#栈桥立柱反力分布图(最大值778kN)

3、2#栈桥计算书

栈桥板厚200mm,梁高900mm、宽800mm,栈桥施工荷载和人群荷载20kPa,工作荷载考虑不超过50T满载土方车,计算结果如下:



图52#栈桥板弯矩分布图(最大值81.2kNm)



图62#栈桥梁弯矩分布图(最大值297kNm)



图72#栈桥立柱反力分布图(最大值695kN)

4、3#栈桥计算书

栈桥板厚200mm,梁高900mm、宽800mm,栈桥施工荷载和人群荷载20kPa,工作荷载考虑不超过50T满载土方车,计算结果如下:



图82#栈桥板弯矩分布图(最大值74Nm)



图93#栈桥梁弯矩分布图(最大值416kNm)



图103#栈桥立柱反力分布图(最大值797kN)

梁截面配筋计算:

===========================================================

===========================================================

1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b=700mm,h=800mm。

砼C30,fc=14.30N/mm2,纵筋HRB400,fy=360N/mm2,箍筋HRB400,fy=360N/mm2。

弯矩设计值M=520N.m(计算值的1.25倍),剪力设计值V=0.00kN,扭矩设计值T=0.00kN.m。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裂缝宽度计算。

-----------------------------------------------------------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双筋计算:as下=35mm,as上=3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039<ξb=0.518

(2)上部纵筋:As1=1120mm2ρ=0.20%<ρmin=0.20%按构造配筋As1=1120mm2

(3)下部纵筋:As=1956mm2ρmin=0.20%<ρ=0.35%<ρmax=2.50%

-----------------------------------------------------------

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受剪箍筋计算:Asv/s=-1557.11mm2/mρsv=-0.22%<ρsvmin=0.10%按构造配筋Av/s=667mm2/m

-----------------------------------------------------------

5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1120mm2,

实配9E20(2827mm2ρ=0.50%),配筋满足

(2)腰筋:计算构造As=bhw0.2%=1071mm2,

实配10E12(1131mm2ρ=0.20%),配筋满足

(3)下部纵筋:计算As=1956mm2,

实配9E20(2827mm2ρ=0.50%),配筋满足

(4)箍筋:计算Av/s=667mm2/m,

实配E12@200四肢(2262mm2/mρsv=0.32%),配筋满足

-----------------------------------------------------------

6裂缝计算:

(1)计算参数:Mk=42.86kN.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400mm。

(2)受拉钢筋应力:σsk=Mk/(0.87h0As)=22.78N/mm2
(3)裂缝宽度:Wmax=0.010mm
-----------------------------------------------------------

5、栈桥板计算书

梁板配筋计算:

===========================================================

1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b=1000mm,h=200mm。

砼C30,fc=14.30N/mm2,纵筋HRB400,fy=360N/mm2,箍筋HRB400,fy=360N/mm2。

弯矩设计值M=101.50kN.m(计算值的1.25倍),剪力设计值V=0.00kN,扭矩设计值T=0.00kN.m。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3.裂缝宽度计算。

-----------------------------------------------------------

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双筋计算:as下=35mm,as上=3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0=0.242<ξb=0.518

(2)上部纵筋:As1=400mm2ρ=0.20%<ρmin=0.20%按构造配筋As1=400mm2

(3)下部纵筋:As=1985mm2ρmin=0.20%<ρ=0.99%<ρmax=2.50%

-----------------------------------------------------------

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受剪箍筋计算:Asv/s=-2224.44mm2/mρsv=-0.22%<ρsvmin=0.10%按构造配筋Av/s=953mm2/m

-----------------------------------------------------------

5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400mm2,

实配4E12(452mm2ρ=0.23%),配筋满足

(2)下部纵筋:计算As=1985mm2,

实配6E22(2281mm2ρ=1.14%),配筋满足

(3)箍筋:计算Av/s=953mm2/m,

实配E12@200四肢(2262mm2/mρsv=0.23%),配筋满足

-----------------------------------------------------------

6裂缝计算:

(1)计算参数:Mk=42.86kN.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400mm。

(2)受拉钢筋应力:σsk=Mk/(0.87h0As)=130.91N/mm2
(3)裂缝宽度:Wmax=0.114mm
-----------------------------------------------------------

6、栈桥钢格构柱计算书

1输入数据

1.1基本输入数据

构件材料特性

材料名称:Q235-B

设计强度:205.00(N/mm2)

屈服强度:225.00(N/mm2)

截面特性

截面名称:角钢组合矩形截面(GB9787-88):xh=L180X14(型号)

角钢型号:L180X14(型号)

截面宽度[100≤w≤600]:460(mm)

缀件类型:方钢缀板

构件高度:15.000(m)

容许强度安全系数:1.00

容许稳定性安全系数:1.00

1.2荷载信息

恒载分项系数:1.30

活载分项系数:1.40

是否考虑自重:不考虑

轴向恒载标准值:797.000(kN)

轴向活载标准值:0.000(kN)

偏心距Ex:0.0(cm)

偏心距Ey:0.0(cm)

1.3连接信息

连接方式:普通连接

截面是否被削弱:否

1.4端部约束信息

X-Z平面内顶部约束类型:简支

X-Z平面内底部约束类型:简支

X-Z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1.20

Y-Z平面内顶部约束类型:简支

Y-Z平面内底部约束类型:简支

Y-Z平面内计算长度系数:1.20

2中间结果

2.1截面几何特性

面积:195.60(cm2)

惯性矩Ix:69643.75(cm4)

抵抗矩Wx:3027.99(cm3)

回转半径ix:18.87(cm)

惯性矩Iy:69643.75(cm4)

抵抗矩Wy:3027.99(cm3)

回转半径iy:18.87(cm)

塑性发展系数γx1:1.00

塑性发展系数γy1:1.00

塑性发展系数γx2:1.00

塑性发展系数γy2:1.00

分肢的Ix:1514.48(cm4)

分肢的Iy:1514.48(cm4)

分肢的ix:5.57(cm)

分肢的iy:5.57(cm)

2.2材料特性

抗拉强度:205.00(N/mm2)

抗压强度:205.00(N/mm2)

抗弯强度:205.00(N/mm2)

抗剪强度:120.00(N/mm2)

屈服强度:225.00(N/mm2)

密度:7850.00(kg/m3)

2.3稳定信息

绕X轴屈曲时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绕Y轴屈曲时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绕X轴屈曲时最大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绕Y轴屈曲时最大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绕X轴屈曲时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绕Y轴屈曲时最小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绕X轴屈曲时最大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绕Y轴屈曲时最大稳定性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绕X轴弯曲时的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分类(按受压特性):b类

绕Y轴弯曲时的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分类(按受压特性):b类

绕X轴弯曲时的稳定系数:0.59

绕Y轴弯曲时的稳定系数:0.59

绕X轴弯曲时的长细比λ:97.07

绕Y轴弯曲时的长细比λ:97.07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X:1.00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XA:1.00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XB:1.00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Y:1.00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YA:1.00

按《建筑钢结构设计手册》P174表3-2-24计算的φb_YB:1.00

2.4强度信息

最大强度安全系数:3.87

最小强度安全系数:3.87

最大强度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最小强度安全系数对应的截面到构件顶端的距离:0.000(m)

计算荷载:1036.10kN

受力状态:轴压

2.5缀件信息

缀件类型:方钢缀板

3分析结果

绕X轴弯曲时的最小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该截面距离构件顶端:0.000(m)

绕Y轴弯曲时的最小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2.28

该截面距离构件顶端:0.000(m)

最小强度安全系数:3.87

该截面距离构件顶端:0.000(m)

构件安全状态:稳定满足要求,强度满足要求。

7、栈桥立柱桩计算书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计算过程:

桩型:大直径灌注桩(清底干净)

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γs=γp=γsp=2

桩类别:圆形桩

直径或边长d/a=800mm

截面积As=.502654816m

周长L=2.51327408m



第1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36Kpa

层面深度为:0m;层底深度为:7.1m

土层厚度h=7.1m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

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2.51327408×7.1×36×1=642.4KN



第2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64Kpa

层面深度为:7.1m;层底深度为:9.7m

土层厚度h=2.6m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

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2.51327408×2.6×64×1=418.2KN



第3土层为:不计阻力土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70Kpa

层面深度为:9.7m;层底深度为:16m

土层厚度h=6.3m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

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2.51327408×6.3×70×1=1108.4KN



总极限侧阻力Qsk=∑Qsik=2169.0KN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1000KN

极限端阻力Qpk=qpk×As=1000×.502654816=502.7KN

总侧阻力设计值QsR=Qsk/γs=1084KN

端阻力设计值QpR=Qpk/γp=251KN

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Qsk/γs+Qpk/γp=2168.95553104/2+502.654816/2=1335KN



(3)《关于天津D地块项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4)《关于天津D地块项目基坑降水设计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5)《关于天津D地块基坑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论证意见的函》

































第1页













动态土坡,坡度不大于1:7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