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案
课题立项号:ayjky17198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程银亮
所在单位:殷都区铜冶镇第一初级中学
单位地址:殷都区铜冶镇
邮政编码:455141
联系电话:13949523447
电子邮箱:1428432845@qq.com
农村初中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的灌输,而且更需要大量丰富的课外实践锻炼。于是,初中、高中、高校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生社团”热,“社团”作为特殊的组织形式,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渠道。西方、日本的高校尤其是好的学校中,学生社团数以百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各类社团数目多达100多个,上海培明中学的35个社团,我市城市中学的学生社团也很多,都无不呈现学生社团活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但是由于“社团”本身要求学生的能力素质较高,因而农村初中阶段,学生社团活动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团活动类别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希望我们的研究使这一现状能够有所改善。
(二)研究意义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多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初中生社团建设,成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剪纸社团、太极扇社团、武术社团、电脑制作社团、书法社团等为代表的各类初中生班级社团,并且成立了铜冶镇一中体育俱乐部,开展可很多体育类活动。并为各类班级社团配备了指导老师,组成指导团队,对学生班级社团进行指导和规范化管理。我校的学生班级社团建设不仅成果丰硕,而且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学生班级社团已成为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生力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班级社团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拓展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学生班级社团数量相对偏少、种类不多、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社团运作机制不够健全、社团经费和资源少、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尚未进行及时的概括总结、组织与指导学生班级社团活动的理论缺乏系统化等现实情况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更加高度重视对初中生班级社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研究,不仅要把办好学生班级社团当做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还要把办好学生班级社团提升为打造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
因此,研究农村初中学校班级社团活动,最有效的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日益成为一个值得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三)理论依据
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和加快人才模式的改革要做好“五个结合”是我们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四个关系”即一是处理好校内和校外教育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五个结合就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思维教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制度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只有处理好“四个关系”,做好这“五个结合”,才能真正落实“先学后导,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进一步深化和应用。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这种有效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来实现。
(四)研究保障
1、硬件保障
目前,我们学校拥有教育教研类书籍5万多本,所订阅、购买的教育教学专著和报刊较多;我校又被评为安阳市信息化技术先进学校,有着健全的校园网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些都为课题组成员自主广泛学习、把握课改方向、专注课题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人员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成员都是铜冶镇一中教师,长期在农村初中教学一线,非常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需求;都具备本课学历;其中本课题主持人程银亮和成员吴保杰都主持了县级课题的研究,贾建刚参与了市级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也都参与了县级课题的研究,所有成员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所有成员都是中青年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校教师和领导都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近期,我们将系统地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和专著,用先进、科学的理论为课题研究领航。课题组还将在近阶段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学生原有认知、学生的需求状况,以及能力发展概况;对照指导班级社团活动的预设目标,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3、经费保障
在研究过程中,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等都需一定的研究经费。学校将提取一定数量的研究经费,支持课题研究。
我们还自筹一定数量的经费,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关键词界定
1、农村初中:农村初中学生课外活动单调,学校除上课外也几乎没有其他活动,导致学生见识少、知识面窄、思维不活跃1、我们要完善中学生班级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班级社团的管理,不断创新班级社团发展新思路,引导中学生班级社团健康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中学生班级社团和社团项目。
2、我们的班级社团活动将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在团队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积极探索活动路子,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中学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但是学生班级社团可以有很多,而且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型的社团,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接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教育,以使自己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适应现代科学学科间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也力求通过发展班级社团在班级中构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以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
(2)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古语云“授人语,不如授人渔”,通过学生班级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①组织能力。学生班级社团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各自担任自己的角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②自学能力。社团成员大都是对某一方面很感兴趣的同学,通过班级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形成自学的积极性。③思维、创新能力。班级社团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自身的兴趣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④表达能力。学生在班级社团互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⑤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班级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班级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发性和自主性是学生班级社团的特色,也较为明显和充分体现着“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指导方针。
(二)研究内容和操作
1、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建全初中生班级社团的管理机制。
(2)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初中生班级社团活动。
(3)研究在班级社团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4)农村初中学生在班级社团活动中多元能力发展的研究。
2、研究操作
(1)运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
(2)建立过程性档案
(三)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
我们确定以班级为单位的剪纸社团、太极扇社团、武术社团、电脑制作社团、书法社团等为代表的各类初中生班级社团为研究对象,对班级社团活动进行有效性研究。
2、实施教师
本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参与到班级社团活动管理中,本课题组所有教师全部参与到班级社团活动中,其他社团活动教师配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落实班级社团活动的细节,充分发挥课题带来的优势,改进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2、文献研究法。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奠定研究实施的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的发展方向和优秀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好的借鉴,为创新自己的课题打好基础。
3、访谈法。对本课题的研究问题和对象,实施访问法、谈话法等。
4、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设计问卷,进行调查。
(五)研究检测
根据我校班级社团实际情况,采取作品展示、技能比赛等方法进行效果监测。
三、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方案,课题申报、立项和论证;经费预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3月)。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问卷调查;开展社团活动的教学研究,搜集学习经验,做好整理归纳,写出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集、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对整体学生班级社团改革情况进行总结。
四、预期成果和研究创新
(一)预期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7.6—2017.12 农村初中班级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 贾建刚
王永富 2 2018.1—2018.5 如何在班级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论文 吴保杰
杨素娥 3 2018.6—2018.8 农村初中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论文 程银亮
张志红
(二)研究创新
创新点是我们的班级社团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引领下进行的,我们将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从班级社团的组建、活动内容的选定、活动的安排形成自行运作的完整体系,让家庭的支持成为社团活动的促进因素。另外,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还引进校外力量,到我班组建学生班级社团。例如,我校缺乏武术教师,我们就与校外的武术团体“铜冶精英武道馆”共同组建我班的武术社团;对于剪纸,我们与校外剪纸传承者牛瑞红老师成立了我班的剪纸社团。
五、研究组织
组长:程银亮
副组长:吴保杰
课题组成员:贾建刚,王永富,杨素娥,张志红
顾问:付志斌(中心校教研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3、李伟。《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
4、胡东方。《教育新思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