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结构加固改造施工方案(保险大厦)
2022-05-09 | 阅:  转:  |  分享 
  






结构加固改造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规范和图集 1

1.2工程概况 1

1.3加固改造概况 2

二、总体部署 2

2.1施工总体安排 2

2.2施工进度计划 2

2.3现场平面布置 3

2.4项目组织机构 3

2.5劳动力计划 4

2.6机械准备 5

2.7施工准备 5

三、现浇结构开洞及拆除 6

3.1原结构开洞、构件拆除及加固施工方法 6

3.1.1钢筋混凝土楼板开洞 6

3.1.2钢筋混凝土墙体开洞 7

3.1.3钢筋混凝土梁拆除 8

3.1.4雨篷、连廊的拆除 9

3.2拆除注意事项 9

四、预应力楼板开洞 10

4.1预应力楼板开洞概况 10

4.2预应力楼板开洞难点及特点 11

4.3施工机具及材料准备 11

4.4主要施工工艺 12

4.4.1梁板底部支撑系统的搭设 12

4.4.2开洞范围内混凝土的剔除 13

4.4.3拆除梁板时混凝土的剔除 16

4.4.4预应力筋的临时固定与切断 17

4.4.5预应力筋放张 18

4.4.6预应力筋重新张拉锚固 18

4.4.7张拉端封锚 19

五、结构加固概况及施工流程 20

5.1结构加固设计概况 20

5.1.1混凝土柱 20

5.1.2混凝土梁 23

5.1.3混凝土板 25

5.1.4混凝土墙 28

5.2结构加固流程 32

5.3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方法 33

5.3.1原结构处理方法 33

5.3.2植筋技术 33

5.3.3锚栓技术 36

5.3.4增大截面法 40

5.3.5粘钢技术 43

5.3.6粘碳纤维布技术 44

5.3.7外包型钢加固技术 45

5.3.8混凝土缺陷修复技术 46

5.3.9加固表面防护技术 47

5.3.10加固主要材料及试验 47

5.3.11加固破损修复 51

六、质量控制措施 55

6.1完善管理制度 55

6.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综述 58

6.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59

6.4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62

6.5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64

七、成品保护 65

7.1钢筋工程 65

7.2模板工程 66

7.3混凝土工程 66

八、绿色安全施工措施 66

8.1安全施工措施 66

8.2绿色文明施工措施 69





















一、编制依据

1.1规范和图集

序号 名称 编号 类别 1 保险大厦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国家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国家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国家 5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国家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国家 7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2013 国家 8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550-2010 国家 9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国家 10 钢结构施工规范 GB50755-2012 国家 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国家 12 建筑结构设计可靠度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国家 1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国家 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国家 1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JGJ116-2009 行业 1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行业 17 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 13G311-1 图集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楼与裙楼总建筑面积为30630.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3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283.5平方米;配楼建筑面积为3342.05m2该大厦主楼为地上23层,地下3层,裙楼为地下3层,地上3层。主楼建筑高度81.00m(室外地坪至主楼屋面女儿墙顶)。配楼建筑高度为7.30m(室外地坪至屋脊高度)。

本工程改造前为办公类建筑,本次改造设计将该办公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建筑。改造后地下部分仍为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首层、三层、四层为养老服务配套用房。本工程原有人防工程部分保持原设计不对其进行任何改造设计。

该方案主要针对土建结构加固改造进行编制。

1.3加固改造概况

根据结构检测鉴定报告,本工程需要加固改造的主要内容如下:

本工程共有220根框架柱(约占框架柱总数的13.3%)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有466根框架梁(约占框架梁总数的52.3%)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有99片剪力墙(约占剪力墙总数的5.41%)的抗震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

另外,本工程共有47根框架柱(约占框架柱总数2.8%)的竖向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有171根框架梁的竖向承载力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设计要求(约占框架梁总数的35.6%)。

F5-F18层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南斯拉夫体系)上需要开卫生间排风洞以及电梯井道洞。

部分原有结构梁板需要拆除,楼板、剪力墙需要开洞。

二、总体部署

2.1施工总体安排

加固改造做法主要有:原有结构梁板拆除、预应力楼板开洞、柱增大截面加固、柱加密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柱外包型钢加固;梁外粘型钢加固、梁顶部、底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板面增大截面(叠合层)加固;墙贴钢板加固、挡土墙(墙)贴碳纤维布加固。

结构加固改造分地下和地上两个区分别展开施工。

地下室分B03、B03夹、B02、B01层四个段,从B03开始,对柱、梁、板、墙加固组织流水施工。

地上分F01~F03层、F04~F09层、F10~F16层、F17~F21层四个段,每个段内组织流水施工。

2.2施工进度计划

序号 施工阶段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工期(天) 1 施工准备 2015.03.22 2015.04.06 16 2 B03层加固施工 2015.04.07 2015.06.07 60 3 B03夹层加固施工 2015.05.07 2015.07.07 60 4 B02层加固施工 2015.06.07 2015.08.07 60 5 B01层加固施工 2015.07.07 2015.09.07 60 6 F01~F03层加固施工 2015.05.10 2015.08.10 90 7 F04~F09层加固施工 2015.06.10 2015.09.10 90 8 F10~F16层加固施工 2015.07.10 2015.10.10 90 9 F17~F21层加固施工 2015.08.10 2015.11.10 90 2.3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在主楼区域安装一台塔吊、外围一台双笼外用电梯和筒内一台单笼施工电梯作为垂直运输设备。



现场平面布置图

2.4项目组织机构

根据施工需要,我司确定以下领导小组,以组织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和材料进场,



项目经理:项目总负责

现场经理:现场施工负责总工程师(任耀辉):技术总负责

技术部:负责解决加固过程中技术问题。

工程部:负责现场管理及组织工人控制加固质量以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质量部:负责加固等施工的质量控制验收。

安全部:负责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工作。

物资部:负责钢筋材料、保温材料、养护材料及外加剂的供应。

消防、保卫:负责指挥现场交通车辆的通行,以及除尘防噪音工作。

临水、临电:负责现场供电、供水工作。

2.5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人员组织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现场管理人员 5 2 技术工人(植筋、碳纤维加固、钢板加固) 30 3 混凝土工 10 4 钢筋工 10 5 木工 10 6 电焊工 10 7 普工 20 8 拆除工 50 9 开洞工 25 合计 170 2.6机械准备

加固改造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用途 1 空压机 9m3 2 植筋清孔 5 电焊机 BX500 2 6 风镐 G10 5 7 混凝土泵 HBT-80C 1 8 振捣棒 ZN30 2 9 电动水钻机 2 载栓成孔 10 电锤 10 剔凿(植筋成孔) 11 角磨机 15 打磨板面 12 吹风机 15 清除砼面浮尘 13 气割 5 14 锚栓安装工具 20 15 剪刀 20 16 腻子刀 25 17 滚筒刷 30 18 合尺、搅拌器、手锤等 19 辅助机具、材料 手提配电箱、毛刷、钻头、钢丝刷 20 二级配电箱 B-05 2 21 照明配电箱 C-01 1 22 轴流风机 16000立方 2 23 室内照明 LED 3 2.7施工准备

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

施工图纸是否完整和齐全,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

施工图纸及其各组成部分有无矛盾和错误,所有图纸对照无误后方可施工。

2、试验器具及计量器具准备

本工程试验器具、计量器具及试验室拟重新添置。

三、现浇结构开洞及拆除

3.1原结构开洞、构件拆除及加固施工方法

3.1.1钢筋混凝土楼板开洞

本工程每层均有新增楼板洞口,故某些楼板需要拆除,采用圆盘锯或者水钻开孔。

在确认好拆除的混凝土楼板下面加以支撑,明确板跨的方向,将其划分300宽的板带,板带应逐块拆除。拆除示意见下图。



钢筋混凝土楼板拆除

楼板开洞时板中被切断的原受力钢筋应留头,钢筋间应适当的弯折和焊接,然后浇筑50mm宽的C40细石微膨胀混凝土层加以锚固。

当垂直于板受力方向的洞口宽度b≤300mm或孔洞直径D≤300mm且不切断钢筋时,可不作处理。

2、楼板开洞洞口宽度>300mm时必须进行临边加固。加固方法如下:





3.1.2钢筋混凝土墙体开洞

1、本工程部分混凝土墙需要新增洞口,采用圆盘锯切割机或者水钻开孔。不可使用重型机械砍凿,若采用机械钻孔方法形成墙洞,墙角宜保留圆形形状,在墙洞不平整时,需要剔凿不平的混凝土周边。



剪力墙开洞

2、墙体开洞洞口宽度>300mm时必须进行临边加固。加固方法如下:





3、墙体开洞洞口宽度>3m时必须在洞口两侧板顶部进行回顶支撑。洞口两侧各设置3排碗扣脚手架,立杆横距900mm,纵距900mm,横杆步距1200mm,下部200mm高处设置一道扫地杆,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方与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托使用长度≤200mm。碗扣脚手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3.1.3钢筋混凝土梁拆除

本工程从地下二层到地上三层8/E轴附近,规格为200500的梁需要拆除。具体拆除要求如下:

先搭设支撑架,使其稳定牢固,再用于专业破碎。将要拆除的粱清理干净;检查所拆除的混凝土块是否给其他结构或人体造成危害;检查符合条件后拆除混凝土梁的液压钳安装在相应位置进行梁体拆除。当距框架柱200mm处不能用液压钳,剩下部分用人工剔凿,然后切断粱钢筋。拆除垃圾运到地面。

在梁拆除之前,为防止梁的突然垮塌和旋转,要对梁下和相邻跨内设置满堂支撑,如下图所示,在A和B处凿掉混凝土使钢筋外露,分别切段1、2、3处的钢筋,移除临时支撑,将梁的一端放至下层楼板,收紧B处绳索,然后剪断4的钢筋,再移除临时支撑,将梁放于楼板上,将混凝土梁敲碎成易于处理的小块。



钢筋混凝土梁的拆除

3.1.4雨篷、连廊的拆除

建筑物的雨篷采用大型挖掘机+破碎炮拆除,先拆除雨篷板,后拆除雨篷柱。施工时挖掘机应距离雨篷大于5米的距离,周边设立安全及围挡标志,严禁人员靠近。拆除时应不间断洒水除尘。由于拆除时噪声较大,拆除时间安排在早晨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以防止扰民。拆除废钢筋及混凝土夜间及时运出。

主楼与配楼连接的连廊为施工需要也应及时进行人为拆除。拆除不涉及混凝土,仅存在少量钢构件及钢化玻璃,故工人在施工时除保证自身的安全外,也要注意周边其他工种人员安全。

3.2拆除注意事项

1、把拆除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教育工人拆除安全事故预防措施,避免造成人身伤害和对原建筑物的破坏,杜绝事故的发生;

2、拆除工程施工前,应将电线、燃气管道、水管、供热设备等干线与改建筑物的支线切断或迁移;

3、明确要拆除建筑物的现状,现场室内隔墙的具体情况没有完全掌握的必须先做可靠支撑后再进行拆除。

4、拆除工作属保护性拆除,不能野蛮施工,应严格按照拆除交底进行施工;

5、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禁区围拦、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拆除工作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上下层同时拆除或逆向操作。

6、拆除下来的渣土用手推车运到施工区的井道口传送到室外地面,为缓冲垃圾的冲击力,井道底部堆砂,砂堆上斜放一块钢板,垃圾到达底层后顺钢板滑出垃圾道,用装载机装车运走。地下室建筑垃圾运输采用手推车运到地面。尽早联系好垃圾消纳场所,办好车辆运行通行证,组织专业运输队,随时将拆除建筑垃圾清运出场。

四、预应力楼板开洞

目前一些待改造建筑楼板采用上世纪90年代推广应用的无粘结预应力无梁楼板体系(即南斯拉夫体系),加固改造过程中需要在预应力楼板上开洞,部分洞口需要切断预应力钢筋,由于无梁楼板通过张拉的预应力来承受荷载,控制裂缝。如果不采取专项措施直接开洞破坏预应力钢筋,极易发生楼板垮塌,产生伤亡事故。因此预应力楼板开洞及切断后预应力钢筋的重张拉锁定成为当今加固改造项目的一项技术难题。

4.1预应力楼板开洞概况

本工程在核心筒外围预应力楼板上每层开设8个洞口(尺寸600×1800)作为卫生间排风洞;另外还需开设新增加电梯洞口(尺寸1715×1800)。



核心筒周围8个洞口(600×1800)

(纵向一根预应力筋,短向10根预应力筋@200)



新加电梯2洞口(1715×1800)

4.2预应力楼板开洞难点及特点

(1)剔凿难度大

由于在混凝土板剔凿过程中,对预应力筋的实际铺放位置难以确认,并必须保证预应力筋不受任何损伤,难度相当大;因此为避免剔断预应力筋而造成预应力筋无法重新张拉的情况,剔凿时在发现预应力筋后应采用人工进行剔凿,并且洞口边缘应与预应力筋相垂直且平整。

(2)重新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端部处理措施难度大

开洞过程中,与洞口相关的预应力筋切断后,还需重新张拉,原一端张拉和两端张拉预应力筋切断后,张拉端分别设在洞口的两边,由于预应力筋重新张拉时,张拉端端部混凝土强度很难满足施工要求,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张拉工艺的顺利进行。

(3)预应力筋切断回缩量大

开洞位置板间需切断的个别预应力筋长度较长,切筋和放张时会产生较大回缩。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确保缓慢放张,放张前必须制定技术措施。

4.3施工机具及材料准备

(1)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设备

编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高压电动油泵 ZB4-500 3台 2 千斤顶 YDC240QX 3台 配套标定 3 压力表 100Mpa 3块 4 角磨机 Ф180 3台 5 配电箱 220v、380v 3套 6 工具箱 3个 常用工具 7 卸锚等工具 3套 8 钢卷尺 3m 3把 9 变角张拉器 3套 (2)材料准备

主要材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备注 1 工具式开口锚具 KM15-1 20套 材料具体数量以现场具体情况为准(永久锚固的锚具及垫板采用厂家定型配套产品) 2 工具式开口承压板 10×100×100 20套 3 单孔夹片锚具 THM15-1 1200套 4 多孔夹片锚具 5孔 50套 5 多孔锚垫板 厂家配套产品 50个 6 单孔承压板 12×90×90 1200个 4.4主要施工工艺

预应力楼板开洞施工步骤如下。

4.4.1梁板底部支撑系统的搭设

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拆除梁板的混凝土之前,需进行梁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其应支撑部位为拆除部位的混凝土梁板。支撑系统选用满堂红脚手架的支搭方案。

在预应力混凝土楼板内开洞时,由于洞口的尺寸普遍较小,对结构的整体受力影响不大,可不对楼板进行大面积的支撑,只对开洞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局部支撑,但楼板上部不应堆放材料,并且杂物应清理干净,以减小楼板上部的施工荷载。

脚手架搭设参数:洞口四周设置3排碗扣脚手架,立杆横距900mm,纵距900mm,横杆步距1200mm,下部200mm高处设置一道扫地杆,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方与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托使用长度≤200mm。碗扣脚手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洞口回顶脚手架立面图

4.4.2开洞范围内混凝土的剔除

1)混凝土的剔除可选用人工剔凿和小型机械剔凿两种方法。混凝土剔除时,严禁破坏楼板保留部分的混凝土,并且不得破坏洞口范围内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

2)当洞口双方向均位于跨中时,双向预应力筋均位于板底附近,此时可先用小型机械从上部进行剔凿,等快要接近板底附近时,应改为人工进行剔凿。

3)当洞口一个方向均位于支座,另一个方向均位于跨中时,双向预应力筋的一个方向位于板顶附近,另一个方向位于板底附近,此时可先用人工剔凿找到上部的预应力筋,然后用小型机械进行剔凿,等快要接近板底时,再次改为人工进行剔凿找到板底的预应力筋。

4)当洞口双方向均位于支座时,双向预应力筋均位于板顶附近,此时可先用人工剔凿找到预应力筋,然后再采用小型机械向下部进行剔凿。

5)楼板开洞的洞口尺寸均大于500mm时,当剔凿时找到预应力筋的位置后,还应在预应力筋的位置,向洞口的外侧开一个宽200mm、深112mm的端口,以便于安装预应力筋放张后重新张拉所需的承压板及锚具。



6)楼板开洞的洞口尺寸均小于500mm时,应将洞口的双向尺寸扩大至500mm左右,至当剔凿时找到预应力筋的位置后,还应在预应力筋的位置,向洞口的外侧开一个宽200mm、深112mm的端口,以便于安装预应力筋放张后重新张拉所需的承压板及锚具。



7)楼板开洞的洞口尺寸一个方向小于500mm时,应将洞口的短向尺寸扩大至500mm左右,至当剔凿时找到预应力筋的位置后,还应在预应力筋的位置,向洞口的外侧开一个宽200mm、深112mm的端口,以便于安装预应力筋放张后重新张拉所需的承压板及锚具。



8)楼板开洞的洞口位于跨中时,由于预应力筋的高度较低,在预应力筋重新张拉时无法安装预应力筋的端部组件,此时应先将预应力筋进行放张并切断,然后再向洞口的外侧剔凿出宽度200mm、深度约300mm的凹槽,将预应力筋向上抬起至适当的高度并安装螺旋筋、承压板等组件,之后用灌浆料浇筑,当浇筑的灌浆料达到强度后,重新张拉该处的预应力筋,待预应力筋锚固后,方可将端口浇筑封闭。



9)人工剔凿用于安放锚具的端口时,端口一侧边缘的混凝土应剔凿平整,且端面应与预应力筋的走向相垂直,用与安放临时放张的垫板及夹具。当人工剔凿不太平整时可用打磨机进行打磨或者浇筑灌浆料进行找平;当将需保留部分的混凝土被剔坏或剔酥时,应先将该局部混凝土剔除,界面进行凿毛处理,然后用灌浆料抹平,待其达到强度后方可放张。



4.4.3拆除梁板时混凝土的剔除

1)预应力楼板拆除时,应先在拆除部分与保留部分交界处剔开宽度约700mm~800mm的凹槽,剔凿时应注意不得损伤楼板的普通钢筋及无粘结预应力筋,然后将预应力的塑料护套剥开,用砂轮锯逐根切断预应力筋的每一根钢丝对预应力筋进行放张,放张之后方可剔凿需拆除部分的楼板。



2)对于预应力筋全部长度均在拆除楼板内的情况,应当首先将拆除范围内的预应力筋全部放张,方可拆除楼板。放张时,应首先在中间一跨楼板的约1/4跨度处(该处预应力筋的高度近似处于板中),剔凿出宽度约为600mm~800mm的凹槽,凹槽的两端面应剔凿平整,然后在凹槽两端面的预应力筋上安装工具式垫板及工具式开口锚具以夹紧预应力筋,之后用砂轮锯逐根切断预应力筋的每一根钢丝对预应力筋进行放张,放张之后方可剔凿需拆除部分的楼板。



4.4.4预应力筋的临时固定与切断

1)楼板内的洞口剔开之后,首先将预应力筋的塑料护套剥开,然后在端口或凹槽内的预应力筋上安装工具式开口垫板及开口锚具,要求垫板紧贴端口或凹槽的端面,并将开口锚具的夹片夹紧预应力筋,防止预应力筋在切断时发生较大的回缩。开口垫板及锚具见下图。



工具式开口垫板及开口锚具

2)切断预应力筋之前,应先检查该预应力筋原张拉端、固定端混凝土是否出现开裂和其它质量问题,并注意端部封挡;切断预应力筋时,严禁在预应力筋对面及原张拉端、固定端处站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预应力筋切断过程中,应谨记“慢切慢放”的原则,逐根切断预应力筋的每一根钢丝,防止预应力突然释放而发生突发事故。

4)混凝土剔除并切断预应力筋后,应保证预应力筋伸出已安装的开口垫板外300-400mm,以备预应力筋临时锚固情况的检查及重新张拉时千斤顶的安装。

5)采用砂轮锯或乙炔气割对预应力筋进行切割,切割的速度要放慢,切断每根预应力筋之间应稍微停1~2分钟,以便对预应力板进行观察,以发现有无异常反应。若存在异常现象,应停止对预应力筋的切割,研究下一步处理方案。

4.4.5预应力筋放张

预应力筋切断之后,使用千斤顶及专用的退锚工具,将工具式开口锚具的夹片取出,然后将临时锚固的预应力筋上的应力缓慢释放掉,最后将工具式开口锚具及垫板取出。

4.4.6预应力筋重新张拉锚固

1)预应力筋放张并卸掉工具式开口垫板及锚具后,将端口或凹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安装永久锚固用的垫板及锚具。



端部组件



钢垫板节点图

2)为便于预应力筋重新张拉时张拉设备的安装,楼板开洞洞口范围内的普通钢筋,应提前切断。

3)逐根检查预应力垫板、锚具的安装情况,以及垫板后的混凝土是否密实,当发现锚下混凝土不密实时,应采用灌浆料进行修补,待其达到强度之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重新张拉。

4)在预应力筋上安装千斤顶,逐根进行张拉,并将其张拉至原设计应力值,张拉控制应力为σcon=0.75fptk=0.75×1860=1395N/mm2。

5)张拉用的千斤顶和油压表根据控制张拉力值事先标定好。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

6)张拉油压值

首先根据原设计应力值计算出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为F=1395×140=195300N,即195.3kN;然后根据千斤顶的校准证书(见附页)计算出单根预应力筋张拉时的张拉油压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千斤顶编号 压力表编号 计算公式 油压值(MPa) 1 110801 2119 y=0.2222x-0.0634 43.3 2 1 081101 y=0.25x 48.8 注:上表计算公式中的x代表张拉力值(kN),y代表张拉油压值(MPa)。

7)张拉工艺流程

检查张拉端→装千斤顶开始张拉→达到张拉应力持荷→锚固并退出千斤顶

8)张拉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

张拉时应严格张拉至规定的张拉油压值,即张拉采用应力控制方法。

认真检查张拉端清理情况,不能夹带杂物张拉。

张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给油速度,给油时间不应低于0.5min。

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预应力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否则,应采用变角器进行张拉。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应报告工程师,由工程师视具体情况决定处理。

4.4.7张拉端封锚

1)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用砂轮锯切断超长部分的预应力筋,切割时严禁采用电弧切割。预应力筋切断后外露出锚具夹片外的长度不得小于30mm。

2)无粘结预应力筋封堵时,应对锚具作防腐处理。

3)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对张拉端进行封堵,封堵时应将水泥砂浆振捣密实。

五、结构加固概况及施工流程

5.1结构加固设计概况

5.1.1混凝土柱

(1)柱增大截面加固施工

从地下三层至地上三层核心筒外围所有柱子均需要增大截面加固。现取典型节点说明。





根据上图所示,对JKZ1柱子加固,首先凿除柱保护层,清洗浸润,并用界面剂处理。确定植筋位置,在楼板处进行开洞,现场植筋定位后,用8根10的拉结筋植入原柱,植筋深度为200mm,并用10@100的箍筋进行绑扎,以固定主筋,箍筋采用双面焊形式,焊缝长度为80mm,主筋采用2025钢筋,然后进行模板搭设,用无收缩灌浆料进行灌浆。

(2)柱外包型钢加固施工

柱子外包型钢加固涉及的楼层为地上一层至三层,加固详图如下所示:



(3)柱加密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施工范围为地下一层至九层。加固详图如下:





剖面(方柱)剖面(圆柱)

5.1.2混凝土梁

梁外粘型钢加固施工。梁外粘型钢涉及的范围为地下一层、三层、

外包钢加固是把型钢或钢板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边,外包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一般应采用湿式外包法,即采用环氧树脂化灌浆等方法把型钢与被加固构佣粘结成一整体,加固后的构件,由于受拉和受压钢截面面积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载力和截面刚度大幅度提高。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度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2)梁顶部、底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5.1.3混凝土板

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外贴碳纤维材料加固法是指用胶粘剂把碳纤维布粘贴在构件外部的一种加固方法。碳纤维加固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含量的结构加固技术。碳纤维材料从形状上来分,主要有片材包括布状片材、棒材、板状片材和网格状材料。碳纤维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力学性能:1)轴向抗拉强度高,其抗拉强度是普通钢材的7至10倍;2)抗疲劳性强,根据瑞士联邦材料试验厂对由碳纤维制成的缆索进行的疲劳试验,当平均应力为550MPa时,200万次循环荷载应力幅值可达900MPa,高出钢材的3倍;3)弹性模量高,高弹型纤维的弹性模量可达钢材的2倍;4)本构关系呈线性关系;5)耐久性性好,可阻抗化学腐蚀、恶劣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的破坏。除了具有出色的力学性能外,碳纤维材料本身也具有不少优良的材料性能,材料本身密度小、质量轻,其密度不到普通钢材的1/4,同时,使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加固时,施工方便快捷、省力节时、施工质量易于得到保证。因此,碳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划时代的补强材料,在建筑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板面增大截面(叠合层)加固施工

加大截面加固法又称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即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筋网砂浆层以增大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其承重力和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一种加固方法。该加固方法的优点在于施工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梁、板、柱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然而,采用该方法时,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较长,因此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此外,构件截面增大对结构外观及房屋使用空间也有一定影响。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加固技术的核心问题在于通过后浇混凝土达到提高构件承载力的目的,而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却是加固结构受力时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新、旧两部分钢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协同工作,如可以配置足够的贯穿于交界面的剪切摩擦筋或锚固件将两者有机地连接固定。本工程裙楼屋面板需要增加叠合层。









5.1.4混凝土墙

墙贴钢板加固施工

外包钢材加固法通过采用具有良好粘结性能的高强度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牢固地粘贴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混凝土——胶——钢板这样一种复合受力体系,有效传递应力,使构件联合工作,从而达到恢复或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承载能力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工期短、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时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小、加固后整体性好、受力均匀,不会在混凝土中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粘贴钢板所占的空间小、不影响房屋的使用空间、不改变构件的外形等优点。该方法将钢板粘贴到混凝土构件表面,相当于对被加固构件进行了体外配筋,不仅提高了被加固构件的强度,对裂缝的开展及挠度均有抑制作用。该加固技术主要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受拉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此外,由于胶的固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该方法难以满足不停产的要求,且钢板与混凝土的粘贴保证率较低(规范规定75%),不适用于长期承受振动荷载的情况。







(2)洞口部位粘钢









(3)墙(挡土墙)粘贴碳纤维布



5.2结构加固流程

柱截面增大加固施工流程:新旧接触面凿毛清洗,界面处理剂处理→原混凝土结构植筋→新增结构钢筋绑扎→新增结构模板支设→构件表面充分洒水浸润→新增结构混凝土浇筑→新增结构混凝土养护。

柱外包型钢加固施工流程: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界面处理剂处理→型钢粘结面处理→固定型钢→封闭处理→配制灌注胶→灌注胶粘剂→检查→表面防护

柱加密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流程:混凝土表面打磨、处理→粘贴碳纤维布,挤出气泡→抹水泥砂浆面层

梁外粘型钢加固施工流程:混凝土表面装饰层凿除并打磨→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灰尘处理→型钢打磨除锈→找平材料配制并对不平整处修复处理→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的配制并涂刷→粘贴钢板,并上紧螺栓→表面防护。

梁顶部、底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流程:基面处理→找平胶配置、修补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处→粘贴胶配置、涂刷→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

板底新增梁施工的流程:楼板开洞→原混凝土结构植筋→新增结构钢筋绑扎→新增结构模板支设→新增结构混凝土浇筑→新增结构混凝土养护→防潮层恢复→楼板洞口封闭及面层恢复。

板底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标定位置→粘贴位置的混凝土表面处理→修补并找平或抹平→刷胶,粘贴碳纤维材料→表面保护

板面增大截面(叠合层)施工流程:原有构件表面处理→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块、碎渣、粉末,清洗→涂刷一层高粘结性能的界面结合剂→植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水泥砂浆保护层→饱水养护,两层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

墙贴钢板加固流程图:定位放线→混凝土基面处理→确定锚栓位置、钻孔→混凝土基面再处理→钢板除锈、表面清理→配置胶粘剂→粘贴钢板→固化养护

墙(混凝土墙)粘贴碳纤维布施工流程:墙面放设施工线→基面处理→找平胶配置、修补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处→粘贴碳纤维布→表面防护

5.3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方法

5.3.1原结构处理方法

首先去除面层,露出结构面,并将梁、柱表面凿毛或打出沟槽,若存在缺陷,应凿出缺陷部位至密实部位,被包的混凝土棱角打掉,同时去除浮渣、尘土,然后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原混凝土表面以新鲜水泥或其他界面剂进行处理。

施工及验收要求:

对于柱增大截面,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正露出骨料新面后,进行打毛。对于柱增大截面,本工程要求将界面造成沟槽。涂刷结构界面胶前应对原结构表面界面处处理质量进行复查,不得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砂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它污垢等。

对于粘贴碳纤维布部位,经修整露出骨料线面的混凝土加固粘贴部位应进一步按设计要求修复平整,并采用结构修补胶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补、复原。对有段差、内转角的部位应磨抹成平滑的曲面;对构件截面的棱角应打磨成圆弧半径不小于25毫米的圆角。在完成以上加工后应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对于粘贴钢板带部位,在钢板和混凝土上钻制锚栓孔时应先探明混凝土中原钢筋位置并在划画线定位时予以避让。钻好的孔洞,应采用压缩空气吹净空孔内及周边的粉尘、碎渣。

对于外加型钢的部位,原混凝土界面(粘合面)应打毛。原构件混凝土截面的棱角应进行圆化打磨,圆化半径应不小于20毫米,磨圆的混凝土表面应无松动的骨料和粉尘。

5.3.2植筋技术

(1)植筋

植筋是采用结构胶粘剂或水泥基材料将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混凝土基材中。植筋工程的重点是植筋锚固承载力的确定,界面处理,植筋施工中胶黏剂的调配、灌注,插入钢筋等工序的质量控制和现场拉拔承载力的检验。重点是植筋锚固深度的确定。



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关系

(2)施工工艺



植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A)植筋粘结材料

植筋粘结材料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配胶的方式有分管装式、机械注入式和现场配制式三种,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配胶方式的特点进行施工。

(B)定位放线及钻孔

钻孔植筋前,应在构件植筋部位定位放线,用钢筋探测仪探测钻孔处有无钢筋,若有钢筋则应适当调整钻孔位置。

在钻孔过程中,当遇到钢筋或预埋件时应立即停钻,并适当调整钻孔位置。

在钻孔位置偏离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C)清洁孔壁和钢筋

方法之一



清孔工艺流程

现将喷嘴伸入钻孔底部,吹入洁净无油的压缩空气,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

将硬毛刷插入孔中,往返旋转清刷3次。

再将喷嘴伸入钻孔底部,向外拉出喷嘴,反复3次。

植入孔内部分钢筋上的锈迹、油迹必须用金属丝刷刷净或打磨清除干净。

方法之二:

将硬毛刷插入孔中,往返旋转清刷3次。

植入孔内部分钢筋上的锈迹用金属丝刷刷净或打磨清除干净。

用丙酮或工业酒精将孔壁、孔底剩余粉屑和植入孔内部分钢筋上的油污擦拭干净。

清孔、钢筋除锈及除油污的工序完成后,应按隐蔽工程的要求就行检查和验收。

(D)灌注胶黏剂

应使用专门的灌注器或注射器进行灌注,灌注方式应不妨碍孔中的空气排出,灌注量应保证在植入钢筋后又少许胶黏剂溢出。注入量一般为孔深的2/3。

(E)植筋

注入胶黏剂后,应立即单向旋转插入钢筋,并尽量使植入的钢筋与孔壁的间隙均匀,直至达到规定的深度。

植筋焊接应在注胶前进行。若个别钢筋确需后焊时,施焊部位距注胶孔顶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d,且不应小于200mm;同时必须用冰水浸渍的多层湿巾包裹植筋外露的根部。

(F)静置固化

胶黏剂完全固化前,不得触动或振动已植钢筋,以免影响其粘结性能。

(3)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植筋深度

承重结构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过设计计算确定,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规定。当前一些植筋胶公司标榜其优质产品的性能,推荐使用10d-12d的锚固深度。这对承重结构而言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植群筋的情况下,无一不在很低的荷载下便发生脆性破坏,而这在单筋短期拉拔试验中是很难察觉的。目前,国内已有不少类似的安全事故发生。

2)错误的植筋方法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减小植筋深度,缩小钻孔孔径,来减少胶黏剂的用量;甚至直接将胶黏剂涂抹在钢筋上,然后插入孔中,这些做法不能保证植筋胶与钢筋和混凝土孔壁的有效粘结和饱满度,是严格禁止的。

3)废孔处理

施工中钻出的废孔,应采用高于构件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树脂水泥砂浆或锚固胶黏剂进行填实,孔中可插入钢筋,以免影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已植钢筋的锚固性能。

5.3.3锚栓技术

(1)锚栓

锚栓是将固定物后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组合件,它分为膨胀摩擦型锚栓、开裂混凝土用化学锚栓和后置式预埋件三种。

1)膨胀摩擦型锚栓

膨胀摩擦型锚栓又称膨胀锚栓,它是通过膨胀力在预钻孔内实现锚固的一种锚栓。膨胀锚索的抗拉能力主要来自于膨胀套筒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和部分锁键力。





膨胀型锚栓

2)扩孔型锚栓

扩孔型锚栓是一种特殊的扩底锚栓,它通过电锤使后置式预埋件套筒在混凝土圆柱形孔中自切扩孔成槽,与混凝土完全吻合并形成锁键效应以实现紧固件的锚固,具有与预埋等同的拉拔应力-应变曲线和混凝土应力分布。



扩孔型锚栓

3)开裂混凝土用化学锚栓

化学锚栓法是用化学胶黏剂将螺杆或带肋钢筋等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中的一种后锚固技术。具有开裂混凝土用特性的特殊化学锚栓,可承受直接作用的受压荷载、动荷载。

(2)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机械型锚栓工艺流程



注射式化学锚栓工艺流程



管式化学锚栓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A)清理、修整原结构

混凝土基材表面应清理修整干净。

B)标定位置

原结构、构件清理并修整后,应按设计图纸进行标定确定锚栓位置。若构件内部配有钢筋,尚应探测其对钻孔有无影响;若有影响,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C)钻孔

后扩底型机械锚栓和定型化学锚栓的钻孔,应采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钻头及配套工具,并应按说明书规定的钻孔要求进行操作。

D)清孔

对机械型锚栓的锚孔,应用洁净无油的压缩空气或手动气筒清除孔内粉屑。

对化学锚栓的锚孔,应用硬毛刷清孔,然后用洁净无油的压缩空气或手动气筒清除孔内粉屑。

按上述每个孔清孔次数不应少于3次;必要时,还应在锚栓安装前用丙酮擦拭干净。

孔壁应无油污;锚板范围内的基材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残留粉尘、碎屑。

孔壁干燥程度应符合化学锚栓专用胶黏剂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E)机械型锚栓的安装

自切底锚栓的安装,应使用专门安装工具并利用锚栓专制套筒的切底钻头边旋转、边切底、边就位;同时通过目测位移,判断安装是否到位,若已到位,其套筒顶端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约为1mm。

预切底锚栓的安装应使用专门的敲击工具,将锚栓套筒敲至椎体规定位置以实现正确就位;同时通过目测位移,判断安装是否到位,若已到位,其套筒顶端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约为1mm。

F)化学锚栓的安装

安装注射式化学锚栓时,应将混合管插入孔底,由孔底往上均匀注入胶液,注至孔深的2/3即可;注胶同时应均匀提升注射器。若孔深超过200mm时,应使用混合管延长器注胶,并以锚栓置入后,孔口有少量胶液溢出作为目测检验注胶合格标志。若无胶液溢出,应立即拔出注射器进行检查。

安装玻璃管式化学锚栓时,应将玻璃管插入锚孔,并用电锤以低速(750r/min以下)将螺杆慢慢旋入,直至锚固深度(螺杆上的标志线为准),以目测有少量胶液溢出为合格。

化学锚栓安装完成后,在固化时间内严禁搅动,以免影响其粘结性能。

化学锚栓安装固定后不得再进行焊接。

(3)施工应注意问题

1)部件配套

机械型锚栓和化学型锚栓应按厂家提供的整套使用,不得替换任何部位。

2)废孔处理

施工中钻出的废孔,应采用高于构件混凝土一个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树脂水泥砂浆或锚固胶黏剂进行填实,孔中可插入锚栓,以免影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已植钢筋的锚固性能。

5.3.4增大截面法

(1)柱的新增受力钢筋应植入原结构柱或基础内,楼板叠合层的新增受力钢筋应植入粱内

(2)柱的新增混凝土可通过楼板开浇筑孔施工,开孔时应避免损伤楼板钢筋

(3)施工前应先凿除构件表面的装饰层并凿毛,同时将构件棱角凿除

(4)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并将灰尘清理干净

(5)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构件表面充分洒水浸润

(6)施工及验收要求:

新增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新增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及时有效的养护措施。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粘接质量应良好,锤击或超声波检测判定为结合不良的检测点不应超过中检测点的10%且不应集中出现在主要受力部位新增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抽样检验结果应合格。新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新增混凝土拆模后应对构件的尺寸偏差进行检查。新增受理钢筋,箍筋与原构件的连接和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的构造规定和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

(1)灌浆料施工(针对柱截面加固)

加腋圆柱模技术

弧形木板条模板

地下室为箱形基础,柱子暗藏于墙中,而且柱子带加腋,给增大柱截面模板支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固过程中,模板采用木板条拼接成弧形,内侧钉薄铁皮方式。



带加腋柱

模板加工工艺为:木板条弧形拼接→薄铁皮固定→加劲板制作→现场模板固定(含加劲板)→模板斜撑固定→接缝处喷胶、棉毡封堵。

圆柱模

柱截面加大需要将原来的方形柱加大为直径为1700的圆形柱,地上柱模板采用木制建筑圆模板,圆弧半径850,由两片,三片或多片弧形异型模板组合拼装而成,模板接口处有凸凹槽,可以使模板紧密结合,即防止漏浆,又有稳定加固的作用。模板安装过程中外加定位固定钢带,不但强度高而且韧性好,保证混泥土对模板的冲击力不会爆模;而且模板内外表层为环氧树脂胶覆膜(棕色覆膜),可以使模板光洁美观,由于采用增强拉丝高温高压定型,从而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且不易变形。

圆柱木模板基本要素如下:



圆柱模板外边线外圈定位钢筋



圆柱模板组成水平固定卡水平箍

灌浆料浇筑施工

(1)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采用人工搅拌。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标准稠度加水量为12%-14%。

(2)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B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C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D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E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F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G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3)冬季灌浆料施工注意事项

针对冬季灌浆料的施工温度和养护温度,在不影响进度和质量的条件下,在所加固柱四周用油毡布(或彩布条)包裹架子形成一个棚子,灌浆前对浇筑口周围杂物进行清理,植筋。灌浆后在加固柱上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用棉被覆盖在上面,安排专人随时测量棚内的温度和作业面处的温度,以确保施工温度,达到标准的养护条件,严格控制灌浆质量。

灌浆材料应根据厂家要求施工,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冬季灌浆应安排在气温较高的天气中进行(中午),搭设好棚子后再进行灌浆。灌浆完后应及时及时铺盖棉被,保证养护温度控制在5以上,养护7天。

A灌浆料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在搅拌施工前,工程部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原材、外加剂、入模温度等事宜明确说明,保证满足冬季施工的需要。?

B进入冬施,灌浆料搅拌需加入早强剂、防冻剂,灌浆料搅拌添加早强剂、防冻剂时,拌制灌浆料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C灌浆料拌合水需进行加热,搅拌时的温度应控制好。?

D冬季灌浆料搅拌应制定合理的投料顺序,使灌浆料获得良好的和易性和使拌合物湿度均匀,有利于强度发展。注意搅拌时要绝对避免水泥遇水过热出现假凝现象。灌浆料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

E灌浆料搅拌完毕后,应及时运到浇灌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灌浆料热量散失、表层冻结、坍落度变化等现象。?

(2)混凝土浇筑(板加大截面)

加固混凝土之前,应将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有关规定。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模板内的垃圾、木(锯)屑、刨花、泥土及粘在模板上杂物(包括混凝土屑)及钢筋上的油污、混凝土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5.3.5粘钢技术

A、定位放线:根据图纸确定粘钢加固部位,弹线。

混凝土构件基层处理:对砼构件粘合面,先用硬毛刷沾高效洗涤剂,除去其表面油污后用清水冲洗,再对粘合面用角向磨光机进行打磨,除去2-3mm厚的面层,直至完全露出新的砼面,用无油压缩空气吹去粉尘,或清水冲洗干净,待完全干燥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拭表面2-3遍。粘钢施工最适宜的温度15——35℃,湿度不大于70%,施工环境必须无化学腐蚀,混凝土标号大于C15。

B、钢件制作、处理:根据图纸设计的要求现场将钢件切割加工并用平砂轮将钢板粘贴面打磨。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尽量与钢件受力方向垂直。然后用脱脂棉澡丙酮擦拭2-3遍。如果钢板有锈蚀现象应该进行除锈处理。粘贴钢板的钢板厚度2—6毫米,常用的粘贴钢材A316Mn钢。

C、预贴、固定钢件:钢件及砼面处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预贴。粘钢分为两种类型:1)灌浆法粘钢,预贴前首先将钢板正面的上下处各开一个10mm的注胶孔和通气孔。四周有缝隙的地方用环氧胶泥封堵,以待注胶。预贴时检查钢件与粘贴线是否吻合。2)膨胀螺栓紧固法粘钢,对有设胀栓处,如预贴不合格可进行人工处理。直到合格为止。控制好钢件的内面与砼面的距离。膨胀螺栓紧固采用“之”字型行走路线。

D、配胶:结构胶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搅拌后的胶内要无硬块且颜色均匀即可。

注胶:待基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粘贴。1)灌浆法粘钢,灌浆前检查注胶孔和通气孔及四周的封堵情况是否符合注胶,不符合处要重新处理。将配置好的结构胶灌入压力枪内,匀速打入注胶孔,一般从下往上注,待上面的注胶孔有结构胶溢出为止,表明已经注满。2)膨胀螺栓紧固法粘钢,胶粘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砼、待粘钢板表面,要用力薄薄抹一层,钢板表面涂抹厚度应1-3mm,中间厚边缘薄为宜,然后将钢件贴于预定位置。粘好钢件后,将膨胀螺栓均匀、同步上紧,可用手锤沿粘贴面轻轻敲钢件,如无空声音或胶沿钢件四周均匀溢出,表示已粘贴密实。

E、固定、加压:粘钢完成后及时采用顶撑枝护或固定螺栓,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缘挤出为益

F、固化、养护:结构胶在不同的环境下固化时间不同,一般情况在20以上,24小时即可拆除夹具或支撑,3天后方可受力使用。固化期中不得对钢件有任何扰动。

G、检验和验收:撤除临时固定设备后,用小锤轻轻敲击钢板,从音响判断粘接密度。如每平方米内有0.1平方米的空鼓一处即要进行补救处理。防腐处理需要根据要求刷防锈漆、防火涂料。

H、施工及验收要求:

拌好的胶液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经检查无漏刷后即可将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粘贴。粘贴后的胶层平均厚度应控制在2毫米到3毫米。俯贴时,胶层宜中间厚、边缘薄;竖贴时,胶层宜上厚下薄;仰贴时,胶液的垂流度不应大于3毫米。钢板粘贴时表面应平整,断差过渡应平滑,不得有折角。胶层应均匀无局部过厚过薄现象,胶层厚度应按2.5±0.5毫米控制。

5.3.6粘碳纤维布技术

A、表面处理

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用修复材料将表面修复平整。若有裂缝,应先修补。

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要进行采用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应不小于20mm。

原结构剔凿处应先用高标号水泥沙浆找平,找平以前钢筋应除锈。

表面打磨后,应用强力吹风机,吹去尘土,将表面粉尘彻底清除干净。

B、涂刷底胶

按产品说明书的比例配制底胶并用滚筒刷或特制毛刷均匀的涂布在已用丙酮擦净的混凝土表面,调好的底胶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当指触干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调胶使用的工具应为低速搅拌器,搅拌应均匀,无气泡产生应防止灰尘等杂质混入。

C、粘贴碳纤维布

按设计尺寸要求裁剪碳纤维布。

将配制胶的粘结剂(粘浸胶)均匀涂抹于需要粘贴的部位的混凝土面上。

将裁剪好的碳纤维布敷在涂好粘结剂的基层上。

用特制的滚筒沿纤维方向在已贴好碳纤维布的面上多次滚压,使粘结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且使其平整,无气泡,挤压时,不得损伤碳纤维布。

多层粘贴重复上述步骤,应在纤维表面浸渍树脂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

在最后一层表面应均匀涂抹一道粘结剂。

D、施工及验收要求:

碳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测法进行检查。碳纤维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位置相比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10毫米,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15毫米。

5.3.7外包型钢加固技术

A、定位放线,严格按照图纸中规定的洞口尺寸、标高和位置放线。然后请监理验收,并请相关专业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B、需要封堵的洞口用电镐小心将其周边剃开,露出周边钢筋,用同等规格的钢筋同四周钢筋搭焊,双面焊接6d;用C60无收缩的灌浆料将原洞口填充密实,待灌浆料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后,方可新开洞口。

C、水钻开洞,在水钻钻头上300mm深度部位做好记号,待接近记号部位停止钻孔,最后用电镐将混凝土块凿出,并人工将底部剔凿至要求深度。

D、按照图纸要求,在墙面上用特制钻头将孔位钻出,要求不得截断原结构钢筋,若遇到钢筋时可适当调位,若偏差较大时应及时与技术人员协商解决,并需经设计同意。

E、混凝土面基层处理,对粘合面进行打磨,去掉混凝土浮浆表层,用无油压缩空气除去粉尘,处理后表面若有严重凹凸不平,可用高强树脂砂浆修补找平。

F、根据墙面上的孔洞具体位置,在钢板上核准后钻孔,并对钢板与混凝土的结合面打磨处理,钢板粘贴面可用角磨机打磨,直到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尽量与钢件受力方向垂直(视情况一般沿长向打磨)。然后用棉纱沾丙酮或甲苯擦拭2-3遍。打磨后的钢板要存放在干燥处,避免潮气生锈或弄脏。注意避免油迹污染。

G、考虑到钢板整块重量较大,可分割成两块,待两块钢板安装确定无误后,坡口焊接。

H、用锚栓专用安装工具将锚栓紧固后,将锚栓与钢板孔塞焊,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求严格做好防火防护。

J、用环氧树脂胶泥将钢板周围封闭,留出排气孔,并在有利灌浆处粘贴灌浆嘴,间距为2~3m。.

K、待灌浆嘴牢固后,测试是否漏气,若无漏气,用0.2~0.4MPa的压力将环氧树脂浆压入灌浆嘴。当排气孔出现浆液后,停止加压,以环氧胶泥堵孔,再以较底压力维持10分钟以上方可停止灌浆。灌浆后不应再对钢构件进行锤击、移动、焊接。

L、施工及验收要求:

钢骨架各肢的安装应采用专门的卡具以及钢楔、垫片等箍紧、顶紧;对外粘型钢的骨架的安装,应在原构件找平的表面上,每隔一定距离粘贴小垫片,使钢骨架与原构件之间留有2到3毫米的缝隙,以备压住胶液。外粘或外包型钢骨架全部杆件(含缀板、箍板等连接件)的缝隙边缘,应在注胶或注浆前用密封胶封缝。注胶或注浆施工结束后应静置72小时进行固化过程的养护。养护期间被加固部位不得受到任何撞击或振动的影响。被加固构件注胶或注浆后的外观应无污渍、无胶液或浆液挤出的残留物;注胶孔或注浆孔和排气孔的封闭应平整;注胶嘴或注浆嘴的底座及其残片应全部铲除干净。

外粘型钢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在检查其型钢肢安装、缀板焊接合格的基础上,对注胶质量进行检验和探测。

5.3.8混凝土缺陷修复技术

(1)表面露筋处首先应判断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方式,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正常使用。露筋的修补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的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

(2)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3)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或采用喷射混凝土工艺或压力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并认真养护

(4)对于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即采用合成树脂材料或无机材料涂刷裂缝表面,达到耐久性的要求。对于活动性裂缝,选用弹性材料贴纤维布。

(5)对于宽度不小于0.2mm且深度较深的裂缝采用灌浆法,即灌注强度高、粘结力强的环氧树脂材料或水泥浆材进行修补

(6)对于宽度不小于0.5mm的裂缝采用填充法,即沿裂缝将混凝土凿成U型或V型沟槽,然后嵌填修补材料,达到恢复结构耐久性及整体性的目的。填充法的沟槽宽度不小于10mm,槽深不小于15mm,锈蚀裂缝应完全暴露出锈蚀钢筋,然后采用防锈树脂砂浆抹平。沟槽填充之后墙体外敷钢丝网(双向Φ3@50),抹15-20mm厚水泥砂浆。

5.3.9加固表面防护技术

(1)碳纤维加固表面采用25mm厚1:3水泥砂浆防护,并涂刷界面剂。

(2)粘钢加固表面首先进行除锈和清洁处理,涂刷防锈漆两道后采用25mm厚1:3水泥砂浆防护。为增加粉刷层粘结力,可涂刷界面剂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楼面加固时可采用后续找平层进行防护。

(3)处于二a类环境的粘钢或碳纤维加固构件采用50mm厚新增混凝土保护层进行防护。

(4)加固部分的防护要达到相关的耐火等级要求。

(5)加固表面防护要在粘贴胶完全固化后方可施工。

(6)梁底板底加固表面防护

梁板底加固碳纤维布采用挂网抹灰的方法易开裂而且易脱落,经与业主、设计洽商,改用喷涂防火涂料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耐火极限,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另外,柱粘钢采用高强砂浆、墙粘钢板采用挂网抹高强砂浆、柱表面粘碳纤维布表面挂网抹灰。

5.3.10加固主要材料及试验

(1)主要加固材料

加固主要材料如下:碳纤维、钢板、结构胶、灌浆料。

1)碳纤维

碳纤维(carbonfiber,简称CF),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碳纤维具有许多优良性能,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比性能高,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且具有各向异性,耐腐蚀性好,X射线透过性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电磁屏蔽性好等。

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倍多;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突出。

碳纤维布采用高强度级碳纤维布,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抗拉强度标准值为3400MPa,其余力学性能应符合GB50367-2013中的相关要求。



2)加固钢板、角钢、缀板、锚栓

角钢及钢板材质均为Q235B,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的要求,且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本工程涉及到的材料尺寸如下:

墙体粘钢加固横向扁钢为100×3mm,角钢为80×5mm,锚栓M8;

墙体洞口加固扁钢有120×4mm、150×10mm、100×8mm,缀板尺寸有40×4mm、80×8mm,角钢尺寸有100×63×7mm、100×63×6mm、180×110×10mm,锚栓有M8、M6;

柱粘钢加固角钢尺寸为160×12mm,缀板有60×8mm、100×8mm;

楼板洞口加固补偿钢板尺寸为100×4mm;



墙体加固钢板带洞口加固扁钢、角钢、缀板

3)结构胶

结构胶指强度高(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的胶粘剂。主要用于构件的加固、锚固、粘接、修补等;如粘钢,粘碳纤维,植筋,裂缝补强、密封,孔洞修补、道钉粘贴、表面防护、混凝土粘接等。

碳纤维粘贴胶:楼板底部粘碳纤维、柱粘碳纤维、梁粘碳纤维、挡土墙粘碳纤维

粘钢胶:柱表面粘型钢、梁底粘钢、混凝土墙体粘钢、梁上部碳纤维钢板压顶

植筋胶:柱截面加大植筋



碳纤维粘贴胶粘钢胶



植筋胶(A级)环氧植筋胶

(2)试验

碳纤维、化学锚栓

1)现场取样



角钢取样钢带取样

2)钢板抗拉强度试验(照片为以往工程案例)



现场选取3处钢板带用粘钢胶将连接件固定在钢板带上



将连接件与钢板带脱离连接件准备完成图



拉拔仪与连接件固定转动拉拔仪显示读数

3)碳纤维抗拉强度试验



连接件与碳纤维固定拉拔仪与连接件固定

4)柱截面增大植筋拉拔试验



拉拔仪固定



数据显示及记录

5.3.11加固破损修复

碳纤维、钢板破坏修复

1)碳纤维局部空鼓修复



空鼓处切开灌胶修补



修补密实修补完成

2)梁碳纤维布破损修复



钢结构埋件对梁碳纤维破坏破坏修复并增大埋件两侧碳纤维距离



埋件位于两侧碳纤维之间

3)板底碳纤维布破损修复



楼板开洞破坏板底碳纤维



破坏碳纤维剪除,抹灰二次加固



二次加固(收口处粘钢板)

4)墙体钢板带破损修复



机电安装管线破坏钢板带



钢板重新粘胶固定

5)梁上部碳纤维钢板空鼓修复(以柱上钢板为例)



空鼓处标记空鼓处开孔



喷水清理钻孔浇筑孔加大



浇筑孔完成配制粘钢胶



固定注胶口注胶



注胶完成清除表面浮尘

六、质量控制措施

该工程为加固改造项目,同时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确保工程达到合格等级标准。具体质量控制手段及措施如下:

6.1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分项(工序)样板制

即在分项(工序)施工前,由项目专业责任人,依据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组织施工队伍的责任班长进行分项(工序)样板施工,本项目5层为标准样板间。为保证分项、工序质量,在施工前项目部先制订了工序施工时的难点、重点,下发到施工队伍班组长手中,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地进行交底、检查、控制,从而减少了质量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2、建立“施工部位挂牌制”

要求施工队伍在每个施工部位挂牌,注明施工责任人、部位名称、质量监督人、班组长姓名、施工质量状况等,对质量情况予以曝光,以督促各责任人严把质量关。同时,对连续发生质量问题的无论问题的大小,都将给予处罚,直至清退出场。

3、加强技术交底和质量教育

(1)技术交底:每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员必须对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2)质量教育: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创优活动,组织学习质量规范,提高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建立奖罚制度,实现全员质量管理。

4、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1)各专业设立专职质检员,施行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经质检员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加强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力求把质量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3)质量检验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即:班组长、各班组专职质量员检查→项目施工员、质量员检查→工程技术负责人检查。

5、实行隐蔽验收和技术复核制度

(1)施工中,被下道工序覆盖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隐蔽验收。隐蔽验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经监理验收通过并办理好隐蔽验收记录,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验收的部位如下:

1)预留预埋隐蔽验收(预留孔洞、预埋铁件等)。

2)钢筋、植筋隐蔽验收(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形状)

3)墙体拉接筋验收(规格、数量、位置、长度)

4)防水工程隐蔽验收(屋面防水层)

(2)技术复核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技术复核工作,技术复核部位如下:

1)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轴线尺寸和标高。

2)砼、砂配合比及现场使用的水泥是否符合要求。

3)模板尺寸、标高及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及牢固程度。

4)施工大样图和钢筋配筋表。

5)预制构件型号、规格及安装位置。

6)砌体墙身轴线、标高、预留孔位置、规格。

6、施工阶段的级配及试块管理制度

(1)凡在设计图纸中标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均属级配管理范围。

(2)管理职责分工:

1)项目工程师负责混凝土、砂浆强度评定(数理统计与非数理统计)。

2)项目质量员负责级配申请的复核,签发配合比通知单。

3)施工员负责开级配单申请单,负责计量工作的检查与监控。

4)项目试验工负责接受配合比通知单,并根据通知单检查磅砰等计量器,负责向施工班进行级配交底、中途抽查,负责现场试块制作、养护及送试工作。

7、实行“砼浇灌令”及“拆模令”制度

(1)砼浇筑及模板拆除必须严格执行签署施工许可令制度。

(2)施工员负责填写“砼浇灌令”及“拆模令”申请单,项目工程师负责“砼浇灌令”及“拆模令”签发前的准备工作检查,签发“砼浇灌令”及“拆模令”。

8、实行质量奖优罚劣制度

(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专业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跟踪管理。

(2)凡在施工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的班组,必须立即停工整改,直至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3)凡各专业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将按规定进行奖励。

(4)质量奖励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创优质工程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质量目标。

9、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本工程项目各种资料多而复杂,极易搞混搞错,为此,在现场按标准专门设置1个资料档案室,收集、积累各种原始资料,分类、分册归档整理。以便于查询及资料保管。

资料管理按下列要求执行。

(1)总承包方在施工全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记录和资料,均按规定要求填写、汇总。

(2)总承包方设专职资料员,定期收集各向部门、各分包单位提供的种类表格和资料,按目录汇总、审核、装订,供监理和市质监门检查。

(3)各分包单位应每天记录好本单位在现场施工时所发生的工作量、人工、机械使用、施工部位、材料设备进出场、质量问题、产生原因、补救办法及天气情况等内容,并隔天交给总承包方。总承包方汇总施工日记。

10、工程回访保修制度

工程竣工后,和业主保持联系,每半年回访一次,并按建设部新颁发的文件要求做好保修工作。

6.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综述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其主要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并通过这三个阶段来对本工程铬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阶段性质量控制。

2、施工要素的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决定了施工质量的优劣。发放图纸后,内业技术人员会同施工员对图纸进行深化、熟悉、了解,提出施工图纸中的问题、难点、错误,并在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时予以解决。同时,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或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新的施工工艺才能达到保证质量目的的内容进行摘录,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从而在技术上对此类问题进行质量上的保证,并在实施过程中予以改进。

施工管理人员在熟悉图纸中、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劳动力,并向操作人员作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落实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目标计划,特别是对一些施工难点、特殊点,更应落实至班组每一个人,而且应让他们了解本次交底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图纸要求、质量控制标准,以便操作人员心里有数,从而保证操作中按要求施工,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采用二级交底模式进行技术交底。

第一级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经理),根据经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对本工程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质量要求以及主要施工工艺等向项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施工员、质检人员进行交底。第二级为施工员向班组进行分项专业工种的技术交底。

(2)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操作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故从施工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他们的管理均要严格的要求,在操作人员加强质量意识的同时,加强管理,以确保操作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首先,对每个进入本项目施工的人员,均要求达到一定的技术等级,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每个进场的劳动力进行考核,同时,在施工中进行考察,对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坚决退场,以保证操作者本身具有合格的技术素质。

其次,加强对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自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质量控制上加强自觉性。

再次,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质检人员,应随时对操作人员所施工的内容、过程进行检查,在现场为他们解决施工难点,进行质量标准的测试、随时指出达不到质量要求及标准的部位,要求操作者整改。

最后,在施工中各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业检制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前有交底,过程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式,以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材料的质量,尤其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结构安全,故在各种材料进场时,一定要求供应商随货提供产品的合格证或质保书,同时对钢材、水泥等及时做复试和分析报告,只有当复试报告、分析报告等全部合格后方能允许用于施工。

为保证材料质量,要求材料管理部门严格按公司有关文件、规定及相关质量体系文件进行操作及管理。对采购的原材料购(配)件、半成品等,均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及送检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更不允许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

在材料供应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到“四验”、“三把关”。即:“验规格、验品种、验数量、验质量”、“材料验收人员把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把关、操作人员把关”,以保证用于本工程外的各种材料均是合格优质的材料。

(4)施工计量管理的保证措施

1)项目计量员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

2)现场计量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损坏;

3)损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4)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对过的量具。

6.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每次绑扎钢筋时,由责任师对照施工图确认。

2、连接套筒有产品合格证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且规格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

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直螺纹钢筋施工时,注意对连接套和已套丝钢筋的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有水泥浆等污物。

5、直螺纹钢筋施工时,必须分开使用检验用的力矩扳手,不能混用,以保证力矩检验值准确。力矩板手必须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并且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6、所有参加钢筋直螺纹连接加工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范规定。

7、为了防止墙柱钢筋位移,在振捣混凝土时严禁碰动钢筋,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设置定位箍以保证钢筋的稳定性、垂直度。混凝土浇筑时设专人看护钢筋,一旦发现偏位及时纠正。

8、钢筋保护层塑料卡间距根据钢筋的直径、长度、随时做调整,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9、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如下表(mm)。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钢尺检查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10、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项目按照GB50204-2002(2011版)(详见下表)要求检查。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国标要求 1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2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3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 钢尺检查 4 宽、高 ±5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最大值 6 排距 ±5 7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8 梁柱 ±5 钢尺检查 9 墙板 ±3 钢尺检查 10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11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12 预埋件 中心线位移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检查 注:1检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

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11、植筋质量控制

植筋胶采用A级植筋胶,植筋时将已准备好的钢筋慢慢旋转插入钢筋孔内(当孔内有空气时,不能使劲快速插入,以免植筋胶随空气喷出来,无法保证孔内胶的饱和度,严重影响植筋效果),待钢筋植好后用堵漏灵封口,以免植筋胶在固化期内向外流淌。植筋时一定要注意规格、尺寸需与设计图纸一一对应。

(1)胶体材料:

1)植筋用的胶黏剂必须采用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公布的A级产品,不得现场拌合,造成人为偏差。

植筋胶应具有抗腐蚀性能并有相应试验报告。应具有耐火性能,提供不同燃烧条件下的残余承载力。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时,其粘结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0、保证率为95%的要求。

2)植筋用胶各种性能指标见下表:

性能项目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标准 A级胶 B级胶 试验方法标准 胶体性能 劈裂抗拉强度(MPa) ≥8.5 ≥7.0 本规范附录G 抗弯强度(MPa) ≥50 ≥40 GB/T2570 抗压强度(MPa) ≥60 GB/T2569 粘结能力 钢-钢(钢套筒法)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 C30

Φ25

L=150mm ≥11.0 ≥8.5 本规范附录J 约束拉拔条件下带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MPa) C60

Φ25

L=125mm ≥17.0 ≥14.0 本规范附录K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99 GB/T2793 (2)固定、养护

常温下养护2小时以内不得扰动钢筋,根据不同的结构胶终凝时间长短,一般养护24小时强度基本达到90%。

(3)拉拔检验

拉拔试验应在结构胶的强度完全达到后,方可进行抽检试验。

(4)成品保护

植筋结束后将施工作业面清理干净,在植筋作业面旁竖上警示标牌,严禁在48小时之内对所植钢筋进行任何形式的扰动和在周围进行高温操作。

(5)植筋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都要具有材料出厂合格证,及相关的检测报告。

2)必须要在拉拔试验成功以后,再大面积展开施工。本工程按钢筋规格及植筋数量,植筋拉拔试验按一组考虑。试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如初次试验不合格,要重复加倍试验。

3)项目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

4)在每一道工序结束以后,必须经过自检、报验及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5)按照胶的固化时间确定,严格胶的比例配制。

6)植筋注胶一定要饱满,不得有空鼓现象。尽量使钢筋定位在空洞中心位置。

7)植筋时,宜先焊后植,如下一道工序的钢筋搭接需弧焊接时,焊接面离开孔外口(即胶面)不少于150mm,必要时,用布醮水将锚筋根部裹住,以减少焊接热导作用。

8)所有参加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位前培训,每道工序都要进行技术交底。

6.4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模板极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

(2)现浇模板允许偏差及预埋件、预埋孔洞允许偏差见下表。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及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移 柱\墙\梁 5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

3 截面模内尺寸 基础 ±10 尺量 柱、墙、梁 ±4、—5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不大于5m 6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m 8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尺量 6 表面平整 5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 方尺、塞尺 顺直 —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 螺栓外露长度过 +10、—0 1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 尺寸 +10、0 11 门窗洞口 中心线位移 — 拉线、尺量 宽、高难度 — 对角线 — 12 插筋 中心线位移 5

尺量 外露长度 +10、0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2、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内容 质量控制点/项目 质量保证措施 梁板模板 1、安装放线 1、测放控制轴线网和模板控制线。

2、放出墙、柱边线和检查控制线。

3、竖向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每层竖向主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 2、板面平整 1、模板支撑必须经过计算。

2、板支设时,放出控制线。

3、上下层支撑在同一直线上,支撑下垫木方。 3、梁、柱节点模板处理 1、放大样,测放控制线。

2、加设海绵条。

3、支撑牢固。 4、起拱预控 1、一般梁,跨度小于10m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800;跨度大于10m,小于15m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600;跨度大于15m时,模板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500

2、拉通线。 5、漏浆预控 1、在板面接缝处、梁模侧模及底模交接处,贴海绵条。

2、支撑、夹具要紧固,模板接缝处要平直。 6.5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措施

(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质量要求。项目不定期派人去搅拌站抽查。

(2)混凝土的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运输到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必须符合配合比申请单和开盘鉴定的要求(根据施工温度、场外运距、堵车情况、场内运输方式、场内运距长短、施工部位钢筋的疏密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现场在新到混凝土车后部用小桶接取混凝土测定其坍落度,并作好记录,要求值偏差为±20mm。商品混凝土送到工地后工程部责任师应会同试验人员共同检查,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坍落度过小、过大、离析或分层现象,则应对混凝土进行退回处理。如果混凝土送到现场时,坍落度较小但质量并未恶化,则为了保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根据搅拌站要求及坍落度实际损失情况,且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情况下,可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但严禁加水。

(3)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检测混凝土在入泵口的坍落度,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20㎜)。混凝土强度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2)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人要挂牌操作,严格控制下料的厚度,一次下料不能过厚,浇筑墙混凝土时每层下料厚度控制在40cm,浇筑柱混凝土时每层下料厚度控制在50cm,要按顺序振捣,以防少振或漏振。保证浇筑出的混凝土面光滑、密实,不会出现蜂窝、麻面。对于墙、柱根部及易发生质量通病部位的振捣要派专人监督控制质量。

3)板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前必须进行二次压实。稍待收水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钢筋塑料垫块要与钢筋连接牢固,责任师和质检员要对各个部位的垫块或塑料保护卡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垫块或塑料保护卡位移、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漏筋。

5)支设模板前要及时涂刷脱模剂并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要过早,防止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6)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要细致振捣,振捣密实,防止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7)模板穿墙螺栓要紧固可靠,浇筑时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在浇筑洞口两侧混凝土时要两侧浇筑振捣要对称、均匀,防止洞口移位变形。

七、成品保护

7.1钢筋工程

1、成型钢筋应在指定地点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2、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绑扎钢筋人员不准蹬踩钢筋。楼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镫绑扎牢固,防止操作时蹬踩变形。严格控制马镫加工精度在3mm以内,防止楼板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

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4、严禁随意割断钢筋,当预埋套管必须切断钢筋时,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强钢筋。

5、安装机电线管、或其它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如有相碰,则与土建技术人员现场协商解决。

6、自检合格的丝头,一头拧上同规格的保护帽,另一头拧上同规格的连接套。

7、植筋结束后将施工作业面清理干净,在植筋作业面旁竖上警示标牌,严禁在48小时之内对所植钢筋进行任何形式的扰动和在周围进行高温操作。

7.2模板工程

1、不得随意切割,普通多层板均要求周转使用6次以上。

2、模板安拆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

3、支完模板后,保持模内清洁。

4、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5、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工序必须做到:不得重物冲击已支好模板、支撑;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支好顶板模上焊接钢筋(固定线盒)或要垫起,并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在支好顶板模上进行预埋管打弯走线时不得直接以模板为支点,须用木方作垫进行。

6、拆下的模板,如发现板面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

7、做好模板的日常保养工作和维修工作。

8、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要办理交接手续,证明上道工序完成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3混凝土工程

1、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位置的偏移,在施工人员主要通道处的梁、板钢筋上铺设钢跳板,操作工人站立在钢跳板上,避免踩踏梁板的钢筋和弯起钢筋,不碰动预埋件和插筋。浇筑混凝土时,钢筋骨架一旦变形或移位,应及时纠正。

2、在交叉作业时,严禁操作人员用重物冲击模板,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3、拆模时,对各部位模板要轻拿轻放,注意钢管或撬棍不要划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要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剧烈敲打模板面。

4、独立柱及突出墙面的柱角、处于通道或运输工具所能到达的墙阳角、门窗洞口等处各个阳角均用多层板包起来防止被碰坏。

5、在浇筑完墙、柱等纵向结构构件混凝土后,要派工人及时进行清扫,以保证楼板面的平整与清洁。

八、绿色安全施工措施

8.1安全施工措施

1、基本要求

(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经安全考试合格及手续齐全后方可入场。操作前带好个人安全保护用品,认真按安全、技术交底中有关规定执行,以杜绝违章作业和野蛮施工,严禁酒后及疲劳作业。

(2)搭设脚手架、挑架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有关证件须符合北京市有关规定。

(3)装卸模板要相互配合,协调作业。传递模板、工具时上下有人接应,不得乱扔乱摔。同一垂直面上下不得交叉作业。

(4)在拆除模板前不准将操作脚手架拆除。已拆模板起吊前认真检查螺栓是否拆完、是否有拌钩挂地方,并清理模板上杂物,仔细检查吊钩是否有开焊,脱扣现象。

(5)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

(6)经常检查支设模板吊钩、斜支撑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7)木工机械必须严格使用倒顺开关和专用开关箱,一次线不得超过3米,外壳接保护零线,且绝缘良好。电锯和电刨必须接用漏电保护器,锯片不得有裂纹(使用前检查,使用中随时检查);且电锯必须具备皮带防护罩、锯片防护罩、分料器,并接用漏电保护器,电刨传动轴、皮带必须具备防护罩和护手装置。使用木工多用机械时严禁电锯和电刨同时使用;使用木工机械严禁戴手套;长度小于50cm或厚度大于锯片半径木料严禁使用电锯;两人操作时相互配合,不得硬拉硬拽;机械停用时断电加锁。

(8)发生人身触电时,须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进行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接触。

(9)现场木工加工棚全封闭并采取隔音措施,防止噪声污染。

(10)木工加工棚必须配备足够灭火器及其它(如水桶、铁锹等)灭火器材。

(11)所有钢管架料及配件进场必须经过喷漆处理,满足CI要求。

(12)模板整装整拆,选择平整坚实的场地进行堆放。

(13)材料堆放严格按项目经理部指定位置码放整齐,材料码放高度等满足安全要求。

(14)模板支拆要采取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倾倒伤人。

(15)模板工程的其它操作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2、梁板木模板安全措施

(1)脚手架搭设必须稳固,并按照规定的立杆间距搭设,不得未经技术人员允许的情况下擅自更改立杆间距。搭设时,必须设置临时斜撑,以防整体偏移。

(2)当下层模板未达到规定强度要求情况下,支设上层模板时,下层的模板支柱不能提前拆除。

(3)拆除模板时应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并有专人指挥,高处拆除的模板和支撑,不准乱扔。

(4)拆模现场要有专人负责监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模现场,禁止拆模人员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5)模板拆除作业前,应在作业周边设围挡和醒目标志,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不能留有悬空模板,防止突然落下伤人。

(6)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时模板和支架宜为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7)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途中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8)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

(9)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3、基础加固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采用围挡隔离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4、混凝土浇筑安全要求

(1)在进行新增柱、梁混凝土浇筑时,搭设的脚手架每步高度不大于1.8m,且加斜撑,上铺脚手板。上端防护高度不小于1.2m,设置两道水平防护栏杆。操作架上严禁出现单板、探头和飞跳板,必要时操作工人系挂安全带。

(2)操作架上严禁超量堆放材料。

(3)混凝土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穿胶鞋、戴绝缘手套。

(4)夜间浇筑混凝土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5)在指定电箱接线,且接线不得任意接长。电缆线必须架空,严禁落地。

(6)振捣设备应设有开关箱,并装有漏电保护器。

5、钢筋工程安全文明措施

(1)进入现场的钢筋机械在使用前,必须经项目工程部、安全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作业,并在机械旁挂牌注明安全操作规定。

(2)钢筋机械必须设置在平整、坚实的场地上,设置机棚和排水沟,防雨、防砸、防水浸泡。焊机必须接地,焊工必须穿戴防护衣具,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切断机切断钢筋时,要待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准作业。活动刀片前进时禁止送料,并在机械旁设置放料台。机械运转时严禁直接用手靠近刀口附近清料,或将手靠近机械传动部件上。

(4)打磨钢筋的砂轮机在使用前应经安全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开机前检查砂轮罩、砂轮片是否完好,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对有裂纹的砂轮严禁使用。

(5)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砂轮片运转切线方向的旁侧。

(6)用砂轮片切割时压力不宜过大,切割件固定必须牢固。切忌使用劣质砂轮片。使用手持砂轮机时,要佩带绝缘手套及防护墨镜。

(7)钢筋加工机械要设专人维护维修,定期检查各种机械的零部件,特别是易损部件,出现有磨损的必须更换。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堆放整齐。

(8)钢筋加工机械处必须设置足够的照明,保证操作人员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下操作。在进行加工材料时,弯曲机、切断机等严禁一次超量上机作业。

(9)成批量的钢筋严禁集中堆放在非承重的操作架上。只允许吊运到安全可靠处后进行传递倒运。

(10)在进行墙、柱、梁钢筋绑扎时,搭设的脚手架每步高度不大于1.8m,且加斜撑,上铺脚手板。上端防护高度不小于1.2m,设置两道水平防护栏杆。操作架上严禁出现单板、探头和飞跳板,必要时操作工人系挂安全带。

(11)钢筋拉直盘圆时,必须用专用卡具,两端设挡板(或挡栏),沿线须设围栏,禁止人员通行。

(12)在加工场所产生的垃圾、废屑要及时收集,存放在固定地点,统一清运到北京市规定的垃圾集中地。

(13)在加工场所作业时,必须按工完场清和一日一清的规定执行。

8.2绿色文明施工措施

1、钢筋工程

(1)现场在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要控制各种机械的噪音。将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以降低噪音。浇筑混凝土时不要振动钢筋,降低噪声排放强度。

(2)钢筋原材、加工后的产品或半产品堆放时要注意遮盖(用苫布或彩条布),防止因雨雪造成钢筋的锈蚀。如果钢筋已生片状老锈,钢筋在使用前必须用铁丝刷或砂盘进行除锈。为了减少除锈时灰尘飞扬,现场要设置苫布遮挡,并及时将锈屑清理起来,待统一清运到北京市规定的垃圾集中地。

(3)直螺纹套丝的铁屑装入尼龙口袋送废品回收站回收再利用。

(4)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下料后长度≥300mm的短钢筋用对焊机连接后,用作加工制作构造搭接马镫筋。其余长度小于300mm的钢筋头由专业回收公司回收再利用。

2、模板工程

(1)噪音的控制:在支拆模板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模板的拆除和修理时,禁止使用大锤敲打模板以降低噪音。

(2)模板面涂刷水性绿色环保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防止污染土地。装脱模剂的塑料桶设置在专用仓库内。

(3)模板拆除后,清除模板上的粘结物如砼等,现场要及时清理收集,堆放在固定堆放场地,待够一车后集中运到北京市垃圾集中堆放场。

3、混凝土工程

(1)噪音的控制:加强对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责任心教育,保证混凝土泵、混凝土罐车平稳运行、协调一致,禁止高速运行。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加强对混凝土泵的维修保养,及时进行监控,对超过噪声限制的混凝土泵及时进行更换。

(2)水的循环利用:现场大门口设置洗车池,罐车在出现场前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同时减少粉尘的污染。沉淀后的清水再用做洗车水重复使用。

(3)添加剂的控制:本工程混凝土内所掺的外加剂均不含有氯盐、氨等,避免对钢筋和大气的不利影响。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