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下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2022-05-11 | 阅:  转:  |  分享 
  
高一下语文期末测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关于三星堆遗址(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成都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
化,主流的解释是商周时期的西南方国属于古书中有片段记载的蚕丛或者鱼凫王朝。不过,历来也有一些吸引眼球的奇怪说法流传,比如说,有人猜
测古蜀人来自埃及或者巴比伦之类的古近东文明,也许是古老文明覆灭后的难民,来到东方定居。这样的想象当故事听也许会比较有趣,但经不起进
一步的推敲。从整体来说,迄今没有任何实在证据表明古蜀文明源自西亚或地中海地区的更古老文明。根本理由也非常简单:如果有整体、全面、大
规模的文明移植,不论是西方族群的移民还是本土族群主动的学习,都会留下清晰不可磨灭的痕迹。但三星堆和西方世界没有任何明显的联系。比如
常说的金面具,这次还出土了一个更加巨大的残片,固然和古埃及和迈锡尼文明的金面具可以相类比,但具体的工艺和形式又相差很远,除了都是两
个眼睛一个鼻子的人脸模样之外,毫无“遗传基因”上的相似。其用途也是用于祭祀而非丧葬,相去甚远。相反,无论是当年还是目前这次,三星堆
中出土的中原风格的器物很不少,比如尊、罍等日用的青铜器,又如玉璋、玉琮等祭祀“法器”,都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有自己的悠久传承。
表明古蜀国要么是中原文明的支流,要么是与中原文明相互平行但又有密切学习交流的关系,又或者是几种古文化的汇聚和创造性发展,都可以在东
亚文明区系的内部予以解释。最新的发掘更加证实了这一点,比如发现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乎一模一样的商代圆口方尊——说不定是同一个窑
里浇铸出来的——充分说明二者之间的往来相当频密。《尚书》中记载,“蜀国”曾参与了武王伐纣等商周史事,有人认为二者相距太远,应当是另
一个同名的方国,但上述考古发现表明,即使在上古时代,蜀山也未必是不可跨越的天堑。甲骨文专家孟世凯还从殷墟甲骨中解读出了蜀国贵族曾到
访商都的信息,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关联当然没有“古蜀是古埃及人后裔”之类那么吸引眼球,但也富有历史的趣味,对我们还有重大启迪:传
统史学认为中国文明自中原兴起而惠及四方,是一种较单一的起源关系,但现在我们知道,中国文明的初期恰恰是“满天星斗”,四方星辉交映,捧
出了黄河流域的“太阳”。中国、中原的“中”,实则蕴含了对四方上古文化的古老记忆。恰是“居间”的有利位置,孕育了吸收东西南北各方文明
因子(包括遥远西方的一些先进技术)而加以创造性转化的夏商文明。各方从这个“文明交流中枢”中获得信息而反哺自身,又反过来“问鼎”这一
中枢,比如稍后的周人、秦人、楚人……古蜀与之的关系较为疏远,在千年中“另立门户”,但最终仍然百川归海。比如古蜀人神秘的青铜神树,在
汉代就转变为后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摇钱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虽然我们不能苟同中国文明是全盘或根本上的外来移
植,但也无需过度鼓吹其纯粹一元,自根自生。毋宁说,它在源头中就蕴含多元与综合,“中国”之“中”,恰恰意味着源头的包容、开放与谦卑。
(摘编自南方周末《三星堆与中国文明多源性》)材料二: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
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应用于从发掘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这表明,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
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
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
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
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
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
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
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摘自人民网时评《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
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三星堆遗址当年出土的金面具和目前这次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可能
是蚕丛或鱼凫王朝的人们出于宗教和艺术目的而制造的。B.传统史学认为,中国文明兴起于中原地区,继而扩散和惠及四方。这种关于中国文明起
源的说法是一种一元论、单源论的观点。C.在中国文明初期,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仿佛“太阳”,吸收了东西南北如“漫天星斗”的各方文明,直
接造就了璀璨的夏商文明。D.在这次全新技术支持下的“三星堆上新”考古中,人们能够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使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
融合在一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蜀文明在东亚文明区系内部产生和发展,这说明中国文明虽然并不排斥
外来文明的影响,但主体上看是土生土长,独立发展起来的。B.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与古埃及、麦锡伦文明的金面具相比,二者在用途、工艺、形
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不存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C.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玉璋、玉琼等祭祀用具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有自己的悠久传承
,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有一定的关联。D.与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掘工作相比,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本次“三星堆上新”考古发掘工作
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也存在明显不足。3.下列论据中,不能支撑“中国文明多源性”观点的一项是(??)A.在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中上
游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各具特色。B.1928年,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发现惊动天下
,先后发现50余万件珍贵文物,有人认为“天下文明自殷墟始”。C.1927年,有学者将古代民族分为江汉、河洛和海岱三大系统,其部落、
姓氏、地域各不一样,其经济文化也各具特征。D.这次“三星堆上新”考古发掘中出土的象牙残片上带有云雷纹微雕,而这种云雷纹正是中原地区
商文化的代表性纹饰。4.为了论证“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考古学是00后追捧的热
门专业之一。2020年,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更是引发社会热议。请根据材料,概括选择考古学专业的理由。??二、文学类文本阅
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满载的故事阿占新婚不久,满载带船去捕曹白鱼。出了八仙湾,黄海三十海里,不偏不倚,满载断定水底有鱼,
东北风一起,必形成鱼汛。“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满载站在天海间,丹田之气上行,顶出了这句古谚。他让船扎了锚,不再兴师动众地往
南跑,只等风向突变,下个两三网,当即可以挂旗返航。谁知老天跟这个大丈夫开了玩笑,连续数天,就是不肯送来东北风,以至于误了整整一个曹
白鱼汛。胡老大听说之后,驾着小船来到作业现场,怒斥何故,满载百口难辩,跳入海中,从海底捞出成把的曹白骨头——因为没有东风,曹白鱼被
闷死在了海底。从此之后,满载名声大振。四海为家,说的就是打鱼的。那年满载带船到了渤海湾,船靠秦皇岛,进港时舵手一疏忽,没有松舵,船
尾剐蹭了别人家的船尾。那条船上的伙计隔船破口大骂,全是脏话。满载紧着赔礼,谁知那家伙好脸不吃,越骂越凶。满载的暴脾气上来了,越过船
帮子,伸出手去,一把将其逮在半空。另一只手变作耳刮子就要扇下来的时候,满载把自己叫停了。他说:“我不打你,叫船老大来说理。”船老大
来了,也是一副凶煞样子。满载问:“渔民出海两条船磕磕碰碰是不是经常的事?”船老大点头,目光仍凶。“做人先低三分,我已经向那嘴不饶人
的家伙道了歉,他怎么还骂别人祖宗?”船老大不再吱声,转过身,一顿吼骂。满载做人不卑不亢,故事就这样传回了渔村。最悬的一次,在外海。
连日风平浪静,海里没货,满载不甘心回返,打算天亮后继续往西寻找渔场。西面常有不明海流,会形成黑洞一般的漩涡,这多半是海底状况恶劣所
致。据说再粗壮的树干一旦被卷入,浮出水面时必是遍体鳞伤,仿佛长了硬硬的鬃毛。海流狂暴且有骤雨助威时,最是危机四伏,无论大船小船,稍
不留意都会被卷走。巨型石斑鱼被吸入涡流的事也发生过,那种徒然挣扎又无望脱身时发出的叫声,非笔墨所能形容。海流随潮涨潮落或急或缓。通
常每六小时起伏一次。按照以往的经验,满载会在平潮期驶过海流多发地,在第二次平潮到来的时候,再带着整船的鱼虾一起返航。若是没遇上一阵
能把船送去又送回来的平稳侧风——在返航之前不会停刮的侧风,满载怎敢妄动。他对于风向的预测很少出错,几年里因为没风而被迫抛锚过夜的事
只发生过两次。海上一丝风也没有的情况总是十分少见,却让满载碰上了。凌晨等风,满载睡不着,他站在甲板上,天海沉湎于黑蓝之中,忽然,空
中一团云,眼见着伸展开来,状如彩虹,却是白的。满载觉得诡异,大叫不好,喊醒众人,立马起锚,寻找最近的避风港。渔伙计们不解,看这海面
,两个小时不会有啥风浪。满载说:“只怕来不及了。”话落不过十分钟,大海忽然晃动起来,层层浊浪由远及近,滚滚沸腾,一股恶风盘踞其上,
鬼哭狼嚎就要送到耳边了。满载命船掉转,用船头斜对着风来的方向。这时天已放亮,不远处的一条船,稍晚了一步,转向的时候侧面迎风,被吹翻
了。另外一条船,想收帆已经来不及,只能砍断了两根桅杆,船停下后不住地颠簸,整个船身几乎被巨浪覆盖。还有一条,顺风顺水地跑,结果让浪
掀起屁股,螺旋桨打空车,再过来一排浪就完了。满载和伙计们吓蒙了,自保都是未知,谈何救命。十米高的海浪直掀船舱。一开始他们还拿起水桶
、锅盆往外舀水,后来就放弃了,暴雨纷披,天已经漏了,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一船人就那么眼睛努着,头发竖着,撕心裂肺地吼着。漩涡就像陷
阱一般,船一旦掉进引力圈,便会不可避免地被吸入深渊,卷到海底,在乱礁丛中撞得粉碎。说来也怪,真的到了漩涡边缘,满载反倒比之前平静了
许多。心一横,听天由命,丧魂失魄的恐惧消除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对末日景象的敬畏和赞美……幸运还是降临了。暗流纵横交错,船漂进了
其中的一条,借助惯性,往西漂了两个小时,又往北漂了四个小时,才顺流漂到了背风面,侥幸地抛下锚。锚下了,船绝不能停。锚的拉力与风的野
力较劲,彼此撕扯,一种可能是走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直接把船撕碎,五马分尸一样。唯有顺着海流的性子捋,来回遛船,分秒不敢差池。两天过
去,恶浪才退,满载带着六个人,从坟墓里爬了出来——他们原本黑亮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选自《小说月报》,2020年第10期)6.下列
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面对胡老大的怒斥,满载跳入海中捞出成把曹白骨头,这细节描写展现了满载经验丰
富,为人质朴、刚直的形象特点。B.面对凶煞的伙计,满载先是“赔礼”,继而“将其逮在半空”,意欲掌掴却又“把自己叫停”,这些描写反映
了满载的心理变化。C.大海是主人公活动的场所,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背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渔民与大海的斗争,可以看作人与自己命运的斗
争。D.小说主要通过满载带领船员们历尽艰辛、从惊涛骇浪中死里逃生的经历,表达了对战胜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的赞扬。7.下列
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开头部分没有进行背景设定,而是写“满载带船去捕曹白鱼”,直接进入了故事
发生的状态。B.小说主要采用了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而第三个故事转换为有限视角,靠满载带领读者走进情节。C.小说第三个故事运用了大量
笔墨描写了海上极其恶劣的自然状况,极力渲染危机重重的紧张氛围。D.小说所使用的句子大多比较短小,叙述语言整体上呈现出简洁、凝练的风
格,这种语言富有感染力。8.“海上遇险”故事中,主人公满载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说明。9.小说采用了“条块组合”的结构方式,
把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这种结构方式的表达效果。??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魏征,字玄成,钜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大业
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邃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及
王世充攻密于洛口,征说密长史郑颋曰:“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
,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且东都食尽,世充计穷,意欲死战,可谓穷寇难与争锋,请慎无与战。”颋不听,及
密败,征随密来降,至京师,隐太子闻其名,引直洗马,甚礼之。徵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
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及践祚,擢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使安辑河北,许以便
宜从事。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已
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贞观三年,迁秘书监,
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寻进爵郡公。七年,代王珪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
决者,诏征评理之。征性非习法,但存大体,以情处断,无不悦服。寻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十六年薨,时年六十四,谥曰文贞。(选自《旧
唐书·卷七十五》,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
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B.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C.魏
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D.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又军无府库/有
功不赏战士心惰/此二者难以应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纵横,此学说是谋圣鬼谷子创立
的学术流派。“纵横家”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被列为“九流十家”之一。B.洗马,也写作先马,官名。秦始置。汉时
为太子属官,负责太子坐骑的卫生。唐代沿称,置二人,从五品下,掌东宫四库图书的刊辑贮藏。C.践祚,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践祚
,指即位,登基。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D.郑国公,原指周朝时期郑国国君。后指中国古代一
等公爵,历朝封郑国公者三十多人,其中出名者有李光弼、王世充、魏征、富强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博览群书,胸有大志。他出身贫寒,但以古代纵横家为榜样,有志于天下,希做成一番事业。B.魏征深谋远虑,懂得兵法。他曾经
对李密的长史的攻敌策略提出异议,认为“穷寇难与争锋”C.魏征洞察世事,先知先觉。在太宗未夺位之时,就劝李建成提防屡建功勋、威望日隆
的李世民。D.魏征智慧通达,材优干济。可校订秘府图籍,也能从情感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务,让人信服。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七年,代王建为侍中,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诏征评理之。(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
宗十思疏》)14.从魏征角度概括其与唐太宗二人成就一段“君臣佳话”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槿
李白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①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②,终岁长翕赩③。(注)①芬荣:花芬芳,草
繁茂。②琼树枝:此指槿花的树枝。③翕赩xì:光色盛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铺叙手法
描绘景致,“笑”“艳”两字写出园花和池草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特点。B.颔联写在诗人的眼中,满园争奇斗艳的花草都比不上木槿,可见诗人
对槿花是情有独钟的。C.颈联中“夭促”“零落”写出美丽总是太仓促,常在瞬间零落,流露诗人对青春消逝的感伤。D.从诗意看,诗人思绪奔
涌跳荡,情感炽烈动人,这一切都深深根植于诗人李白的浪漫气息。16.诗歌是如何描写“槿花”形象的?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五、情景默
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_
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2)唐初名臣马周对唐太宗说过:“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
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议论与其一脉相承。(3
)苏轼《西江月》词云:“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代以来,学术界三大显学分别是敦煌学、甲骨学及红学,但前两门仅是少
数专家的“显学”,而红学,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谈及《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毛泽东曾说:“读三遍不够,
需要至少读五遍。”反复品读《红楼梦》,主要在于其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如同艺术宝库,其中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涉及了众多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认识传统的最佳途径。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小
说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的,这不仅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成熟密不可分,甚至与中国古代哲学
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包罗万象?司空见惯?偶然B.面面俱到?俯拾皆是
?巧合C.包罗万象?俯拾皆是?偶然D.面面俱到?司空见惯?巧合19.在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使语意完整。20.文中画横线的
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分别概括第2、3、4段是从哪个角度来谈“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的。每句不超过10个字。??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每个青
年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青年都应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建设更强盛的
国家,成就更美好的自己。“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青年,当与时代同行、与祖国
同在,用自我奋斗,成就精彩人生。你所在学校的校刊开设了“青春之声”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结合材料观点,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D3.B4.①举例论证
:举尊、罍等日用的青铜器,又如玉璋、玉琮等祭祀“法器”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有自己的悠久传承,说明古蜀文明是支流;②引用论证:引
用“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的话,说明文化在源头中就蕴含多元与综合;③比喻论证:中国文明的初期恰恰是“满天星斗”,四方星
辉交映,捧出了黄河流域的“太阳”。5.①考古学是正确解读和认识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②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深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
尊崇,增强文化自信;③利于传播科学的历史文化知识,纠正人们的认知谬误;④现代科技的发展利于考古工作的开展和科学普及,专业发展前景广
阔。【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可能是蚕丛或鱼凫王朝的人们出于宗教和艺术目的而制造的”错误。材料
一“比如常说的金面具,这次还出土了一个更加巨大的残片……其用途也是用于祭祀而非丧葬,相去甚远”论证了三星堆遗址当年出土的金面具和目
前这次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制造目的应该是宗教祭祀,而不是“艺术目的”。C.“直接造就了璀璨的夏商文明”错误。材料一有“加以创造性转
化”的说法,可见不是“直接造就了璀璨的夏商文明”。D.“使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错误。材料二“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
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只是表明现代网络技术让更多的当代人了解,而不是“使古
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个结论程度过深。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也存在明显不足”
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最后一段没有论述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本次“三星堆上新”考古发掘工作中的不足。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
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河南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发现惊动天下”“有人认为‘天下文明自殷墟始’”与“中国文明多源性”相悖,这是“中
华文明一元论”的观点。?6.C7.B8.①发现天气异常的预兆,内心警觉;②浊浪滔天,情势危急,恐惧而绝望;③灾难临头,平静坦然,心
生敬畏;④与恶浪搏斗过程,冷静、勇敢而又备受煎熬。9.①小说纵向塑造满载的形象,横向叙述捕鱼、冲突、遇险三个故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三个故事分别展现了满载不同的性格侧面;在穿插变化中,全面塑造了满载这一形象。③前两个故事突出满载经验丰富、有责任感等特点,为遇
险时带领大家脱险等情节做铺垫。④小说的三个故事各有波澜,整体上又以第三个故事为重心,作品张弛有度,节奏分明。【分析】6.本题考查学
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渔民与大海的斗争,可以看作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错误。“渔民与大海的斗争”表现的是
渔民凭借坚强意志战胜自己遇到的艰难险阻,而不是表现“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
.“而第三个故事转换为有限视角”表述错误。小说没有采用有限视角,全文是全知视角。?10.B11.B12.D13.⑴贞观七年,魏征代
替王珪担任侍中,尚书省有长期积压无法决断的诉讼案件,太宗下诏让魏征去评判处理。⑵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的)神思劳苦,代替百官管理职事
,役使灵敏、明亮的耳目,减损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14.魏征角度:①能力出众;②刚强正直;③感念君恩;④至诚奉国。【解析】10.本
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而骁将锐卒死伤多矣”,“死伤”的是“骁将锐卒”,故语意联系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D;“有功不
赏”,“有功”指有战功的将士,名词,本句的主语,“不赏”,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后面不能跟宾语,应在“不赏”后断开,排除C。本句译
为:魏公(李密)虽然屡次胜利但骁勇和精锐的将士,死伤已经很多了,并且军费紧张,有战功却不给赏赐,士气低落,有这两点就无法应对敌人。
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负责太子坐骑的卫生”错。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故选
B。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也能从情感的角度考虑问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以情处断”,“情”指的是
实际情况,是能依据实际情况处理而不是从情感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务。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
(1)“尚书省滞讼有不决者”,定语后置句;“滞讼”,长期积压没有判决的诉讼案;“评理”,评判处理,(2)“劳”“苦”,使动用法,使
……劳苦;“司”,管理;“役”,役使;“亏”,减损、毁坏。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征雅有经国之才,
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可知,魏征能力出众,刚强正直;由“征亦喜逢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可知,魏征感念君恩;由“太宗尝劳之曰:
‘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可知,魏征至诚奉国。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巨鹿曲城人。魏征年幼丧父,家境贫
寒,虽然穷困失意,但胸有大志,不能从事谋生的职业,出家做了道士。他喜欢读书,对各方面的知识多有涉猎,见到天下越来越乱,特别留意先秦
纵横家的学说。大业末年,武阳郡丞元宝藏带兵来响应李密,召请魏征让他掌管文书。李密每次见到元宝藏送来的文书,总称赞文书写得好,在听说
是魏征所写时,就立刻让召见他。魏征进献了十条计策给李密,李密虽然认为奇特却没有采纳。等到王世充在洛口攻打李密,魏征劝说李密的长史郑
颋:“魏公(李密)虽然屡次胜利但骁勇和精锐的将士,死伤已经很多了,并且军费紧张,有战功却不给赏赐,士气低落,有这两点就无法应对敌人
。不如挖掘深的壕沟,构筑高的壁垒,假以时日,长期拖延,不过十天一个月,敌人粮食一旦吃完,可以不打仗就使敌人退兵,到时候我们再追击他
们,这就是取胜之道。况且东都粮食吃完,王世充无计可施,定想要和我们决一死战,可以说叫穷途末路的贼寇很难与他交兵作战,请您慎重考虑不
要与他交手。”郑颋不听。等到李密战败,魏征随着李密投降,到了京师。隐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名字,把他召为太子洗马,非常恭敬地对待他。魏
征见到太宗屡建功勋、威望越来越高,常常劝建成早定对策。等到建成失败,太宗派人召见魏征,对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魏征说:
“皇太子如果听我的话,就一定没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向来器重魏征,让他担任詹事主簿。等到太宗登上帝位,擢升魏征为谏议大夫,封巨鹿
县男,派他安抚河北,授予他遇事可酌情处理的权力。太宗新登帝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把魏征召进卧室里,拿治国施政的得失询问它
。魏征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刚正不阿,从不退缩屈服。太宗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魏征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欣喜,就殚
精竭虑地为他所用,知道的全部说出来。太宗曾经慰劳魏征说:“你所陈述进谏的事,前前后后有二百多项,不是您竭诚报效国家,怎么能够这样!
”那年,魏征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三年,魏征升任秘书监,参与朝政。魏征因为感到国家经历死亡祸乱之后,图籍散失,法令、制度多而乱,他上奏
请求带领学者校定四部书。几年间,秘府中的收藏的书籍,清晰而又齐备。不久晋升他爵位为郡公。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担任侍中,尚书省有长
期积压无法决断的诉讼案件,太宗下诏让魏征去评判处理。魏征不大熟悉法律,但能抓住根本原则,依据实际情况处理,大家都心悦诚服。不久加封
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贞观十六年,魏征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是文贞。?15.C16.①衬托,用“笑芳年”的园花与“艳春色”的池草,衬托出槿花的美好艳丽;②比喻,把槿花喻为蝉娟,写出其形态、情态美好;③对比(反衬),以园花池草生命短促、瞬息零落与槿花常开不败、光色盛貌对比,反衬槿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品格。【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青春消逝的感伤”过度解读,诗句流露出因美好事物消逝而产生的感伤情绪。不能把“美好事物消逝”局限于“青春消逝”。17.浴乎沂?风乎舞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浴,沂,舞,雩,鉴,孤,肺。?18.C19.示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20.改为:不仅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倾心研究,广大民众也十分关注。【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语境中形容《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选“包罗万象”合适。“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语境中形容“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等内容很多,到处都是,选“俯拾即是”合适。“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间或;有时候。“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发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语境中形容《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意想不到的,它是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成熟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为基础的,故选“偶然”合适。故选C。?21.①既是为了个体安全;②就是建立起“免疫屏障”(或“就是形成群体免疫”“建立全民免疫”);③为何不能打赢疫苗接种免疫战?22.①接种现状;②全球疫情背景;③各国未来开放趋势
献花(0)
+1
(本文系太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