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癔病之十三鬼穴为主
2022-05-12 | 阅:  转:  |  分享 
  
癔病之十三鬼穴为主

冷 君医师(济南铁路中心医院),应用十三鬼穴治疗各种表现的癔病,屡屡收效。



【绝技妙法】

据《千金要方》载,十三鬼穴的穴位及针刺方法依次为:鬼宫(督脉人中穴),鬼信(手太阴肺经少商穴),鬼垒(足太阴脾经隐白穴),鬼心(手厥阴心包经大陵穴),鬼路(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用火针),鬼枕(督脉风府穴),鬼床(足阳明胃经颊车穴,用温针),鬼市(任脉承浆穴),鬼窟(手厥阴心包经劳宫穴),鬼堂(督脉上星穴),鬼藏(男为任脉会阴穴,女为奇门玉门穴),鬼腿(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用火针),鬼封(奇穴海泉穴,位于舌系带中点,刺出血)。

另外,孙思邈对取穴顺序、针刺方向都有较详细的说明,他认为:此十三穴中,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癫狂之症皆可首选鬼宫、鬼心二穴。取穴时,如遇双穴,男从左起,女从右起,并且针刺时方向应相对而针,单穴则由左刺右。

癔病属中医的内伤七情,其病机主要是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藏神,情志所动,首先就要影响到心,其次是肝、脾的病症。故孙思邈先生认为,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精神异常之症,皆可先取大陵(鬼心)、人中(鬼宫)二穴,针之皆效应如神。并且,十三穴中包括劳宫、大陵、间使分别为心包经的荥、输、经、原穴,一经三穴,以清心宁神为这十三穴的中心治疗原则。另外,此十三穴涉及任督二脉、厥阴心包经、手足太阴经、手足阳明经、足太阳经,并可交会阳跷脉、阳维脉、冲脉,多为经穴中的原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和有特殊疗效的奇穴,可调一身阴阳,通五脏六腑之气,故功效显著。

既然病由心生,在治疗中,为何未取少阴心经之穴,而取厥阴心包经穴呢?我认为,精神异常之症,皆由邪所致,而心包功能为“代心受邪”,邪犯心,先侵入心包络。正如《灵枢-邪客》说:“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因此,取心包经之穴,可祛邪外出,当属直中病所之举。



【验案赏析】

案1:暴喑

患者,男,20岁,1990年11月7日初诊。患者1d前夜间行走时因受惊吓而致突然失语。患者完全发不出声音,可用书写进行交流,面色无华,神色不安,舌暗红,苔白厚腻、脉弦。证属气郁痰结,痰阻清窍。穴取承浆、人中、间使,先刺人中、承浆,方向由左向右,再刺双侧间使,捻转强刺激,同时询问痛否,患者不能忍受大叫疼痛而治愈。

督脉人中鬼宫,功能开窍醒脑、镇静安神、调和阴阳,“百邪癫狂所为病,凡针之体先鬼宫”,对“卒中恶”有奇效。承浆名鬼市,系任脉与督脉、手足阳明之会,从阴引阳,有较强的镇静镇痛作用,当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之,位在病所,为暴喑不能言的首选之穴。间使为厥阴经的经穴,《医宗金鉴》认为此穴有“有鬼神行使其间”,故刺之清心安神。“心气通于舌”,心气乱则言语不利,此穴又是心包经之经穴,是经气正盛流行经过的部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变于音者取之经”,刺之心气和则言语利。三穴相配,镇静、宁心、开窍,重刺激并连问数声,给患者心理暗示,方使患体霍然。



案2:喉结转动

患者,男,19岁,1991年9月20日初诊。该生因高考失利,心情抑郁,1周前发现喉结不自主转动,并伴有失眠,纳差,服用地西泮无效,前来就诊。查见患者精神不振,善太息,舌质淡,脉弦细,乃血虚之症。穴取双侧大陵,局部配廉泉,告患者有酸麻胀感后症状就消失。刺大陵捻转1min,廉泉斜向下方进针,局部得气后留针。患者觉整个颈部发胀,喉结转动停止,留针30min出针。第2天未出现上述症状,改针大陵、内关门、三阴交,同时嘱其服用归脾丸。连针月余后,患者面色红润,睡眠明显改善。随访1年未复发。

患者证属七情内伤,阴血暗耗而致血不养心,心神不宁。《灵枢-口问篇》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喉节转动为血虚经气乱的表现,穴取心包经大陵,通达三焦,调整脏腑虚实,清心安神,和胃宽胸,名为鬼心,可祛心病,局部取廉泉,利喉舌,直中病所。两穴相配,并在针前给患者暗示,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大陵、三阴交、内关配以药物,补心养血,增强患者体质心有所养,则心神得安,脏腑阴平阳秘,诸症皆消。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