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工程测量方案
2022-05-13 | 阅:  转:  |  分享 
  
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及测量重点分析 1

1.1工程概况 1

1.2测量重点难点分析 1

2施工测量的依据 2

3控制网的布设 2

3.1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 2

3.2控制测量准备工作 3

3.3控制测量外业作业 4

3.4控制网的复测与报验 5

4施工测量 6

4.1桩基测量 6

4.2基础底板测量 6

4.3标高测量 7

4.4混凝土结构测量 8

4.5斜柱控制测量 8

4.6钢结构结构安装测量 9

4.7砌体砌筑测量 14

4.8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 14

4.9各施工项目测量允许偏差 14

5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15

5.1沉降观测 15

5.2位移观测 16

5.3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16

6质量保证措施 16

6.1测量班组的组建 16

6.2测量任务的接受 17

6.3测量外业作业 17

6.4测量资料管理 18

6.5仪器设备的管理 18

6.6严格执行各项测量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控制 19

7环境保护、安全措施 19

8附件 20

附件一:控制点一般砼标桩结构设计图 20

附件二:XX工程测量控制网设计略图 20

附件三:一层框架柱平面定位图 20









1工程概况及测量重点分析

1.1工程概况

XX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街道,主要功能为承担XX之间的过境货运交通兼顾客运,是位于XX东部的综合性客货口岸。

XX的设计交通量确定为双向旅客3万人次/日,车辆17850自然车/日,其中货车为15000自然车/日、小汽车为2000自然车/日、大巴为850自然车/日。口岸总用地面积174532.00平方米,计容建筑总面积约9.34万平方米。另有两层地下室,面积约为30843.44平方米。本项目分为区和货检区,区设在货检场地之上的二层高架平台,从而实现、货检的分离。

3.1.1施工测量控制网设计原则

a)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b)方便使用与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c)经济实用原则。

3.1.2控制测量

3.1.2.1平面控制

3.1.2.2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标桩兼作高程控制标桩,高程控制点起算点使用业主提供并经监理检查同意使用的水准点。各控制点高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引测,并按距离进行闭合差的配赋。高程控制参照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表2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尺 观测次数 附合路线或环形闭合差(mm) 附合或环形 四等 10 ≤16 双面 往一次 20 注:L为水准线路长度(km)。

3.2控制测量准备工作

3.2.1测量资料准备

a)业主及设计院组织现场交点和厂区控制网成果图(表),我方组织人员进行复测并将结果报业主、设计院及监理;

b)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有关规范和测量方案;

c)根据现场条件,对测量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

3.2.2控制测量仪器设备准备

根据控制测量需要配备测量仪器设备(见表3),在进行外业作业之前,按照《计量法》有关要求,对仪器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查,同时准备好必要的配套器具。







控制测量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列表表3

施工

工序 仪器

名称 仪器型号 标称精度 数量 备注 测量控制网建立及复测 全站仪 LeicaTCA2003 测角:0.5″ 1套 测距:±1mm+1ppm 自动安平

水准仪 LeicaNA2 ±0.7mm/km 1台 3.2.3控制测量人员准备

本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由宝冶集团测量中心负责设计、测量

3.2.4控制测量其他准备

在施工测量控制网施测前准备好控制网标桩埋设所需要的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

3.3控制测量外业作业

3.3.1控制测量外业作业使用的仪器设备

控制测量外业作业使用的仪器设备见表3。

3.3.2平面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点

3.3.2.1平面控制以业主提供高等级控制点为依据,在进行控制网的施测前,对作为起算数据的控制点进行内符合精度的检核,并将复核成果作为控制网布设技术报告的一部分提交。

3.3.2.2平面控制外业作业水平角观测主要技术要求见表4。平面控制的作业流程为:

a)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施工控制网初步设计进行控制网各点通视条件和埋设可行性的勘测;

b)根据踏勘结果进行控制网的变更设计;

c)进行控制网点埋石;

d)按照一级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完成控制网的测设工作;

e)编制测量控制网布设技术报告并向监理报审。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

等级 仪器精度 测回数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一级 2″级仪器 2 ≤6 ≤9 ≤6



3.3.3高程控制作业要点

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并按距离进行闭合差的配赋,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表5)。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5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的距离较差(m) 前后的距离较差积累(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四等 100 5 10 0.2 3.0 5.0

3.4控制网的复测与报验

3.4.1控制网复测的基本要求

3.4.1.1对控制点进行距离复核,当相邻边长的相对误差大于1/30000时,需对控制网进行复测。

a)、控制网复测前应先对起算依据进行检查,根据观测数据来判断已知点是否稳定,依次分别对控制点进行平面及高程的测量;

b)、利用“CASIO5800p”编程计算器中的程序对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各相对精度指标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的要求;

c)、根据计算结果并与前次控制点成果进行数据比对后,及时编制技术报告书并通知相关部门使用新的测量成果。

3.4.1.2基础施工至±0期间对控制网原则上每月复测一次,并报监理复核。

3.4.2控制网的保护

对控制点在标桩设计和埋设时便考虑保护工作,对施工场地控制点周围设置保护桩,并与项目部联系注意在施工期间进行保护,对因施工需要必须破坏的控制点请项目部至少提前一天书面通知项目测量管理组,以便采取处理措施,控制标桩在使用时,为了防止控制标桩被破坏,拟在导线点位附近设置防撞保护桩。

3.4.3控制网的报验

控制网布设和复测后,均编制技术报告,报请测量监理检查,检查合格并在技术报告上签字确认后方能使用。

4施工测量

4.1桩基测量

4.1.1桩位放样

项目技术部首先依据加盖设计单位图章的正式图纸,逐一计算出待放桩位的放样元素,利用全站仪、钢尺等设备,将桩位放样到实地,并用20×20×200mm木桩(顶部钉小圆钉标明桩位精确位置)现场标定,完成桩位放样工作后,注意对木桩的保护,避免被桩机碾压。

4.1.2桩位复测

项目测量队完成部分桩位的放样后,及时绘制桩位复测测量成果并提交项目部,由测量队配合监理负责对桩位进行专检,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土建基础施工。

4.2基础底板测量

在基础施工,场区平面控制网4.2.1定位

a)、依据本工程施工平面图,计算出各基础及基坑内各轴线、基础中心线等坐标,使用临近的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与测站点相邻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

b)、利用全站仪、50m钢卷尺、小木桩等测量器具将各基础中心线依次放样到施工场地,并作好保护工作;

c)、根据基础中心线,按照设计规定的基槽开挖宽度,在基础四周拉线洒石灰粉,标明基槽的开挖边线。

4.2.2垫层投中及抄平

a)、基槽开挖到规定深度后,将基础中心线投测至基坑底部,并在坑底边沿及中央打入小木桩,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供修正坑底土方及垫层支模之用;

b)、垫层打好后,在垫层面上放出基础中心线及边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基础模板施工的依据。

4.2.3模板测量及抄平

a)、基础砖胎膜砌筑完成后,根据垫层面上的墨线,用吊垂球的方法检查其位置是否正确;

b)、砖胎膜经反复校正并回填后,将中心线投测到基础钢筋顶部,作为墙体插筋安置(或螺栓安装等)的依据。同时在砖胎膜的内表面(或其它位置)用水准仪引测基础面的设计标高,并画线标明,

4.2.4竣工测量

基础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将基础的中心线和标高投测在砼表面及侧立面上,同时弹墨线标明,作为后续墙柱支模(或钢结构安装)的基准。

4.3标高测量

4.3.1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4.3.2标高测量采用仪高法,并保证一次后视确定仪高,不再转置测站确定仪高,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4.3.3±0.00以下标高的施测独立基础标高测设采用水准仪及塔尺进行测设,的标高采用钢尺传递法进行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设置边坡稳定位置,可使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便于施工中使用4.3.4±0.00以上高程的传递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0.500米线)向上用钢尺沿着柱身量距标高竖向传递,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其平均基准点4.5斜柱控制测量

4.5.1斜柱的倾角为65°(见下图),M为+7.4m平台测量点,其点在建筑物内部,是理论上的一个特征点。斜柱支模施工到达一定高度后,采用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在模板面上测设整米标高线,根据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可计算出DMN的值,即:DMN=hMN×ctg65°,从而得出N点的三维坐标,反之亦可推算出65°夹角的偏差值。



4.5.2施工过程中,在N点设置反射片,测定其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若误差超出允许范围则应及时调整。

4.6钢结构结构安装测量

4.6.1前期准备工作

a)整理内业资料,土建测设的施工轴线控制网、水准基点、测量记录办理现场移交,对标志点作好明显标记。了解施工顺序安排,从施工流水的划分、钢结构安装次序、施工进度计划和的平面布置等方面考虑,确定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制定详细的各细部放线方案。c)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各部尺寸关系,发现问题在图纸会审中及时提出并解决。严格依据《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进行本工程施工。4.6.2钢柱的测量控制

钢柱的测量校正是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将在结构部分的测量校正采用已熟练掌握施工方法。

首节钢柱的测量校正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首先依据的平面控制网在上投测出钢柱底板就位中心点再根据中点线弹出十字墨线,测出“十”字墨线交点的标高;

(2)根据轴线,校正预埋件偏差过大的螺栓,以利于钢柱安装后的柱底就位;

(3)根据基础面上的标高点修整基础面,根据基础面的实测标高底柱面的高度算出垫板厚度,安放垫板时用水准仪配合抄平使其符合设计标高;

)首节钢柱的就位与校正:

(1)钢柱就位:

钢柱在基础上就位后应使柱中线与基础面上的中线对齐,柱底就位应尽可能在钢柱安装时一步到位,少量的偏差可用千斤顶和撬棍校正,柱底就位后轴线偏差应不大于2mm。

(2)钢柱垂直度校正:钢柱柱底就位和柱底标高校正完成后,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在柱身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经纬仪照准钢柱柱顶处侧面中心点,然后比较该中心点的投影点与柱底处该点所对应柱侧面中心点的差值,即为钢柱此方向垂直度的偏差值。其值应/1000且绝对偏差≤10mm。当视线不通时,可将仪器架设在偏离其所在的轴线位置,但偏离的角度应不大于15度。



4.6.3地上部分钢柱的测量校正(跟踪测量校正技术)1)初校:钢柱安装就位后立即进入上下节钢柱的接口错位及中心轴线的对齐校正。2)钢柱垂直度、标高校正:初校完成后,钢柱处于独立状态时用两台经纬仪配合进行钢柱垂直的校正。两台经纬仪分别观测钢柱的X、Y两个方向,经纬仪架设观测角度不超过15度,先通过观测钢柱上下中心轴线得到单节钢柱垂直度偏差值,然后指挥校正人员通过调整千斤顶的伸缩量来校正钢柱垂直度偏差。钢柱的标高校正控制则根据前一节柱顶标高偏差值、本节钢柱的制作长度偏差值、钢柱焊缝收缩值确定本节柱的标高调整值。通过调整固定于钢柱连接板上四个千斤顶的伸缩量来调整钢柱的标高偏差值。如钢柱需调高,则通过调整固定于钢柱临时连接板上四个千斤顶的伸缩量来调整钢柱的标高偏差;如本节柱需降低,则钢柱安装前在地面对钢柱下口作等量的切除处理后再进行安装;钢柱的标高调节量不得超过±3mm。两种方法调整时,都要将钢柱对接处临时连接板耳板作扩孔处理。3)整体校正:钢柱垂直度校正完成后,当一个片区的钢柱、梁安装完毕后,对这一片区钢柱进行整体测量校正,局部偏差使用通过导链、缆风绳进行钢柱垂直度校正。对于整体偏差则用多台仪器多根钢柱同时进行垂直度校正。4)焊前轴线及标高测量:施工区域的钢柱全部校正完成后,将平面控制网向上引测至施工楼层,经全站仪闭合后进行钢柱柱顶轴线及标高的测量施工。轴线及标高测量偏差达到规范要求时,高强螺栓进行终拧施工,施工完成再次进行柱顶轴线、标高的偏差测量,整理偏差数据确定焊接施工顺序。5)焊后前轴线及标高测量:焊接完成后根据引测闭合后的楼层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测出本节钢柱的柱顶轴线及标高偏差值,整理偏差数据后报专业监量工程师验收并为下一节钢柱的安装测量校正提供依据。。



将各主桁架安装完后,再在主桁架上放出次桁架的安装线,再进一步安装次桁架。

柱子、桁架和梁测量的允许偏差见表7。

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表7

测量内容 允许偏差(mm) 钢柱垫板标高 ±2 钢柱±0标高检查 ±2 混凝土柱(预制)±0标高检查 ±3 柱子垂直度检查 钢柱牛腿 5 柱高10m以内 10 柱高10m以上 H/1000,且≤20 桁架和实腹梁、桁架和钢架的支承结点间

相邻高差的偏差 ±5 梁间距 ±3 梁面垫板标高 ±2 注:H为柱子高度(mm)

4.6.6钢结构标高测量

钢结构安装时,在钢结构上设置4个高程控制点,用钢尺沿钢柱竖直量取,将高程传递至施工层。通过校核认可其高程后,以该点为基准继续向上沿钢柱进行高程传递。将水准仪架设于柱顶,通过高程基准点,计算水准仪的视线高程,通过水准仪尺对各钢柱柱顶的测量,实现高程测量。

4.6.7钢结构测量精度控制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特制定高于规范要求的内部质量控制目标,允许偏差的减少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配置高精度的全站仪进行测量,该仪器测角精度±测距精度±(mm+2ppm.D)进行钢结构安装过程的监控。

在工程中所使用的制作和检测工具具有合格效期和误差范围的标签后方可使用。测量使用的钢尺、仪器首先经计量检定,核对误差后才能使用,并做到定期检校。加工制作、安装和监督检查等几方统一标准,应具有相同精度。

根据楼层平面形状与结构型式及安装机械的吊装能力,考虑钢结构安装的对称性和整体稳定性,合理划分施工区域,控制安装总体尺寸,防止焊接和安装误差的积累。

确保经纬仪投递轴线控制点的精度,测量中应严格对中整平仪器,投测时应采取全圆回转,每隔90投测一次,四次取中。并避开吊装晃动、日照强烈和风速过大等不利观测的因素。

标高和轴线基准点的向上投测,一定要从起始基准点开始量测并组成几何图形,多点间相互闭合,满足精度要求并将误差调正。

对修正后的钢结构空间尺寸进行会审。如果局部尺寸有误差,应调整施工顺序和方向,利用焊接收缩适量调整安装精度。钢结构测量除了加强自检、配备专门人员监测外,尚要部门对主要控制点进行复核检测,对钢柱焊接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以防误差的积累传递,保证测量精度满足施工验收要求4.7砌体砌筑测量

4.7.1轴线投测

在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的正确,利用全站仪把轴线投测到各楼层底板上,其投点容差为±5mm。依据建筑图的尺寸要求,从控制轴线引测出外墙、隔墙及内墙等位置控制线,门窗洞口、水电设备预留洞口的位置线并用记号笔标注,经各专业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再弹出墨线,供砌筑施工使用。

4.7.1标高控制

利用水准仪在各楼层墙体或柱子的+50cm处测设出统一的标高,其容差为±5mm,做好标记并弹好墨线,以此作为各楼层立皮数杆、门窗口、墙体、过梁、楼板和各种预留洞口、预埋件以及室内装饰、地坪抹灰等的标高控制线。

4.8施工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

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见表9。

施工测量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列表表9

项目 仪器

名称 仪器型号 标称精度 数量 备注 平面

控制 全站仪 LeicaTCR1201 测角:1″ 1套 测距:±1mm±2ppm 高程

控制 自动安平

水准仪 LeicaNA2 ±0.7mm/km 1台 4.9各施工项目测量允许偏差

各施工阶段测量控制主要技术精度指标见表。土建工程主要技术精度指标表

施工阶段 限差项目 限差要求 备注 基础定位 中心线端点测设 ±5mm 中心线投点 ±10mm 标高测设 ±10mm 垫层 中心线端点测设 ±2mm 中心线投点 ±5mm 标高测设 ±5mm 模板 中心线端点测设 ±1mm 模板及螺栓

标高测设时,

应考虑预留高度 中心线投点 ±3mm 标高测设 ±3mm 螺栓 中心线端点测设 ±1mm 中心线投点 ±2mm 标高测设 ±3mm 竣工

测量 基础中心线端点 ±1mm

5建(构)筑物的变形观测

5.1沉降观测

基础施工时,由于基础重量,基础将有一个沉降并不断趋向稳定的过程,基础产生沉降是必然的,从施工安全和质量角度考虑,必须对基础进行沉降观测。

5.1.1观测点的埋设

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沉降观测点埋设在一层,沿建筑主要墙角、外墙及中心柱基埋设,埋设高度为高于建筑完成面0.5m。

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见结构图纸GS-1-032/33一层框架柱平面定位图。

5.1.2观测方法

采用仪高法进行沉降观测,坚持“三固定”(人、仪器、线路)的原则,转点间的水准仪设站应保持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视距一般不大于50m。

5.1.3观测周期

当施工至一层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每增加1层观测一次;结构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周期一年;竣工后的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5.2位移观测

5.2.1观测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主要墙角和柱基上,沉降观测点兼做位移观测点。

5.2.2观测方法

采用视准线法,即在与建筑物水平位移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立两个基准点,构成一条基准线。视准线应离开障碍物1m,各测点偏离视准线的距离不大于2cm。

5.2.3观测周期

水平位移观测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以及观测目的,要求观测次数既能反映变化过程,又不遗漏重要变化时刻。对于受基础施工影响的位移观测,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按施工进度的需要确定,可逐日或隔2~3天观测一次,直至施工结束。

建筑物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变形速度减缓,可改为2-3月观测一次,直到变形稳定为至。

5.3变形监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按三等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实施,具体指标见表11。

变形监测主要精度指标表11

等级 垂直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 适用范围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6质量保证措施

.1测量班组的组建

.1.1本工程的测量任务由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测量中心承担,测量中心是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测量机构。

.1.2根据工程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测量中心在本项目成立测量班。设置班长1名,长1名,组(必要时可增减)计、质量控制、协调管理以及与业主、监理、项目部等在本项目的信息沟通。其班长由测量中心选派具有测量专业技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测量管理和作业经验的测量人员担任,代表测量中心全权负责本工程的测量业务。

.2测量任务的接受

.2.1项目部对测量中心驻该项目测量班组下达测量任务必须以书面形式即测量任务通知单下达,定位任务单必须有编制、审核人员及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签字下达,其它细部测量必须有编制和现场工长签字下达。测量任务通知单必须填写规范、认真、工整、清晰、准确。

.2.2项目测量班组接到任务单后,组长应组织对测量任务单进行复核,有问题或疑异立即向下达人提出,测量任务通知单复核无误后组织施测。

.3测量外业作业

.3.1平面测量

首先计算出放样轴线的坐标并换人检查,现场放样前需对相关测量控制网点进行检核,符合精度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测量。中心线测设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的要求,全站仪数据输入时要认真核对后方可按确认键;后视棱镜撤离前要在工地附近找一目标固定、成像清晰的独立标记物定向并及时记录方位角;测设一段时间后要检查仪器工作状况、温度气压变化情况并重新定向。平面测量的记录格式按照测量中心的记录要求逐项真实填写,必要时在草图页上绘制草图并做简要的文字说明。

.3.2高程测量

高程测设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仪器设备操作规范进行,凡进行高程基准点的引测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环,人员安排上要有两人观测仪器,记录格式按照测量中心的记录要求,对观测数据进行互检互算,经常检查两节水准尺的接头是否搭接牢固,临时转点应选择坚实有明显凸起的硬物,确保水准引测质量。

.3.3一切测量外业原始数据应记录在测量记录手簿上,不准随便用纸页记录。

.3.4测量外业作业时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并严格遵守业主及项目部有关规定。

.4测量资料管理

.4.1成果的提交

测量现场作业完成后,应立即组织进行数据内业处理并进行测量成果的编制。测量成果的编制分类按业主和监理要求采用统一标准格式,原则上当天外业测量当天出成果。测量成果全部用电脑绘制,打印后交项目部资料员。测量数据内业处理的流程:6.4.2资料的管理

现场测设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有:业主提交的工程控制点成果表(起算依据)、测量方案、技术报告以及包括工程定位、垫层、竣工、位移、沉降等报验的测量资料,要严格按照测量中心的要求执行,加强对班组测量资料编制、收集、整理的管理,所有报验资料均加盖测量中心资料专用章。

.5仪器设备的管理

测量中心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仪器保管、使用和检定等工作的管理。

6.5.1仪器保管

项目测量班长为仪器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仪器的日常性能维护和检查,发现仪器指标超限和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送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检查和维修。

6.5.2仪器使用

测量班组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测量中心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相关规定执行,未经测量中心允许严禁私自将仪器租、借给他人使用。

6.5.3仪器检定

测量中心负责检定的仪器设备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50m钢尺等,检定周期为一年。测量中心对需要检定的仪器、设备在规定时间到期前十个工作日内通知召回,并负责送有资质的计量单位进行校准检定,检定证书原件由测量中心统一保管,复印件交测量班组。

6.6严格执行各项测量管理制度,加强过程控制

.6.1严格执行测量任务单制度。

.6.2技术安全交底制度:项目测量班班长负责向测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要点、技术标准、实施措施安排、安全生产交底,并做好技术和安全交底记录。

.6.3严格仪器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作业。

.6.4外业测量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严格按规范执行。

.6.5测量外业作业过程中注意校核,注意对测量资料、数据的复核、校对。

.6.6标准化外业原始数据的记录手册、内业成果资料的收发记录。

.6.7基础等隐蔽工程在土方回填前,作好隐蔽竣工测量。环境保护、安全措施

.1严格遵守业主、监理、项目部的各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杜绝各种有损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形象的情况发生。

7.2严格执行班前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制度。

7.3进入现场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劳防用品,。.4保护环境,不破坏现场的生产设施及公共设施。

7.5组织现场测量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献花(0)
+1
(本文系我是一只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