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2022-05-13 | 阅:  转:  |  分享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

板书设计:$3.2生活中的透镜

镜头 成像特点(大小、倒正、虚实) 像距与物距比较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照相机 凸透镜 小、倒、实 U>V 异侧 投影仪 凸透镜 大、倒、实 U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

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

二,展示目标:(投影)

三,课堂导学:

<一>导学“照相机”

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

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做一做

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

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以小组评估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导学“投影仪”

自学课本P64投影仪一、二、三段

认真观察图3.2-4对照实物,投影仪的镜是一个____镜。

投影仪的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

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学生根据实验回答问题,并填表。教师给予点拨指导。

<三>导学“放大镜”

做一做,看一看

把手中的凸透镜放在课本上,适当调整距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予以点拨)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做成一个水滴放大镜,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到的像的特征)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______镜,像比物____(___侧(同、异),所成的像是____的(倒立、正立)。(学生完成表格)

<四>.当堂训练:

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1、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

<五>.导学“实像和虚像”

自学课本P64-65“实像和虚像”部分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能否用光屏承接;,能否用眼看到;,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学生对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四.当堂小结与学习评估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并对应学习目标(投影展示)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课本P65动手动脑学物理3、4



献花(0)
+1
(本文系公职资料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