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教案2
2022-05-13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教材首先讲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然后采取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重点放在对现象的分析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第二部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第三部分则提供了颇有趣味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2、对第二部分,可以事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或图片(有条件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对第三部分,可结合调查与研究,事先完成以下几件事:(1)调查在你身边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完成调查报告;(2)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近阶段的本地空气质量日报,然后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2、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

3、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创

出设

问情

题境 (第一课时)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来源:学.科.网Z.X.X.K](过渡)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投影)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

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提问)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来源:学科网ZXXK]









1、描述实验现象;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来源:Zxxk.Com]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论 (讨论与思考)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2、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

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

探索精神。



归形

纳成

总概

结念

(小结)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

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收分

集组

资讨

料论



合得

作出

交结

流论 (比较)

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晰地掌握概念。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名称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 N2 O2 CO2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3)小结:







2、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2010年9月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收分



集组



资讨



料论



(过渡)

空气是—种宝贵的资源。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首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总。

(小结)

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 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

气、氮气、稀有气体的

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

的“讨论”栏。根据讨

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并在汇报交流中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论 (过渡)

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投影下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调查项目[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巩

结固

交提

流高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

1、完成课本作业;

2、把活动过程以及你对改进大气质量的建议写成小论文。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三、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教后小记】











































点燃







献花(0)
+1
(本文系公职资料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