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2
2022-05-13 | 阅:  转:  |  分享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

(新授课)

【理论支持】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这些有关微观粒子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学过程中通过由抽象→具体→抽象的教学流程,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起知识的理解。符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增强协作精神。

【活动探究】

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物质的可分性,领会物质是由许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点拨引导】

阅读课本P50页图3-6、3-7思考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

探究2——分子的基本性质

【讨论交流】

教材上50页第二段数据说明分子的什么性质?

【分析小结】

1.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数据,或事例让学生理解、分析、归纳出分子的一些基本性质。

【点拨引导】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香味吗?

【分析小结】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共同探究】

请再举例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过渡:(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自主探究】:课本P50活动探究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取一只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再滴入5~6滴酚酞试液。

1.取上述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毫升氨水,有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A烧杯中酚酞变成了红色B烧杯中没有变,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如教材P50图3—8实验

【分析讨论】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

【问题思考】

为什么夏天晒衣服比冬天更容易干?

【讨论交流】

物质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

【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和原子(一)

一.分子是客观存在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小,质量小体积也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课堂反馈训练】

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D.分子间有空隙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分子不可再分。

D.分子大,原子小。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4.(选做题)下图是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已知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2.A3.C4.滤纸上酚酞由试管底到试管口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课后提升】

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的化学知识是()A.微粒不断运动B.微粒之间有间隔

C.微粒很小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A.刮风时尘土飞扬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3.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

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

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闻香识茶”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间隔增大,运动加快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 5.根据如下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1)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如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微型实验时将一洁净的大胶头滴管倒置,向其中注入红色的水,水量约占总体积的一半(A处),再继续向其中注满酒精(B处),然后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水和酒精充分混合,有少量气泡产生,橡胶头稍稍变瘪,松开拇指,液面下降到C处。请你分析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无色的硫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上图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过一段时间,观察到A、B两个集气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从上述实验中,除了能推测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A2.A3.B4.D5.(1)分子、原子(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人们还可以控制分子的运动6.(1)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能使酚酞变红。(2)酚酞变红了、A中挥发出的氨气扩散到B烧杯中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3)没必要,实验1已做了。8.分子间有间隔9.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第9题图



第8题图







献花(0)
+1
(本文系公职资料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