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浅谈批评学生的几种方法
2022-05-14 | 阅:  转:  |  分享 
  
浅谈批评学生的几种方法

学生免不了有缺点和错误,如何批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先考证一下批评的目的: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后克服缺点,认识错误后改正错误,同时让别的同学引以为戒。

我认为,批评学生的原则是:一、把握准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判断准其性质和程度,二、批评时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性别年龄而异、因家庭环境而异,不因自己的心情而异。三、多对话,少惩罚,严禁体罚。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批评方法:

一、鼓励式批评。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批评方式。学生尽管有某种不足或犯了错误,老师反而加以鼓励,给予帮助,学生就会摆脱缺点或错误所造成的阴影,信心百倍地向正确方向前进。我班一个同学数学成绩差,总爱逃课,我对他说:“逃课既违反纪律,有不能使你的数学成绩有任何提高,要掌握数学学科特点,经常训练思维,说不定会像张广厚一样成为数学家。”没有想到的是,该生便收集有关张广厚故事的书,仔细阅读了一遍,然后分发学习,一年之后,该生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二、委婉式批评。有时语气、态度委婉一点,诚恳一点,同样能以柔克刚。学生也和成人一样,喜欢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批评。如我班一位同学,一名低年级同学骂了他,便出手打人。我批评他:“你家不是有个小弟弟吗?他可能顽皮,也可能骂过你,但我们可以提醒他而不可以打他。要是有个大同学欺负你,你欲骂不敢、欲打不赢,纪律更不允许,你显得多委屈而无助!”此后,再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然,你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不尊重小学生,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

三、溶入课堂教学中的批评。因为种种原因,总是专门去批评学生,也许做不到。可把批评溶入课堂教学中,一箭双雕。如有一次上课,有两名同学在下面说悄悄话,我们正练习用“虽然……但……”造句,我便说:“虽然老师在专心讲话,但还是听得出有人在下面说悄悄话。”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秩序井然。

四、情感式批评。学生也有真实的情感,其情感实质与变化历程与大人没多大差异,正确培养、恰当抓住并合理利用学生的情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达到“攻心为上,攻城次之”的效果。如我班一名年幼丧父的同学,在继父面前口不择言,无半点尊敬之意。我让他谈谈继父是怎样对待他的,有针对性让他讲出某些细节。之后我批评他说:“你继父像生父母一样对待你,你没有米菜,他给你送来,你没有学费,他出去打工。你试想一下,没有他,你家会是什么状况?再说,从尊敬长辈的角度来讲,你也该尊敬吧!”我刚说完,他声泪俱下……

五、活动式批评。有些批评,凭口说效果不佳。可设计活动,在活动下不动声色地批评学生,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我班有部分同学起床后总爱不叠被子,认为睡觉后被子又会乱的,不如不叠。我没强迫他们,于是设计了一项活动:一次早饭后,我叫同学们别洗饭盒,大家都很惊讶,吃午饭时,佯装叫大家用脏饭盒盛饭,并说:“吃饭后饭盒又会脏的,不如不洗,跟同学们叠被子的道理一样。”同学们哑然失笑,其结果可想而知。

六、遗憾式批评。尚美、成功是每个同学们的追求,也是人的天性。你对某种缺点或错误表示遗憾,也可达到批评、促进的效果。如某生的的材料新,但错别字多,我便下评语:作文材料新颖,可惜错别字太多!学生肯定会花功夫不会让你“可惜”的。

七、诙谐式批评。有时批评时诙谐一点、幽默一点,既能缓解紧张的气氛或心情,又能击中要害,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真丢人,一定要改掉”鲁迅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对曾看过《水浒传》,又张冠李戴乱讲一通的侄女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结果是他的侄女羞愧难当,看书不再马虎了,当然,此类方法不宜滥用。

批评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正面对话批评、旁敲侧击批评、严厉式批评、感叹式批评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方法单用也可合用,没有固定模式,只要你做“批评的有心人”。采取的方法合法合理合情,达到最佳效果就行。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班团结、奋进、明理、尚美、呈良性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要的是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除了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自主性达到发挥,个性达到张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快乐之感。

首先培养合作结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分组,教师有意识的组织。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性格不同,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一般以四到六人为合适、各小组要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起到合作的功能。首先,组内要形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民主平等的学风,使每个组员敢说、、、、、、、敢想、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释疑解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合作目标。其次,每个小组配合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由坐着听,转变为放开手脚,摆脱束缚,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其次,培养合作形式。法国作家莫阿罗有这样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有限,如果及时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3、交流。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4、竞争式。































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创新教育之我见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科学较其他学科有着更特殊的优势,因此在新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部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与特殊实践辩正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评价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本身是动态变化的、开放的。因此,在课程运作中,教师应尝试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民族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自由尝试,激发创新热情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需要有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去自由阅读课文,积极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尝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是实现学生这各种需要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的自由尝试,老师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引路人”的角色,应根据学生年级和课文类型、个性需要邓差异加强指导,适当介绍一些尝试方法供学生选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获得新发现、新知识的喜悦中欲罢不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的观念,树立教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思想,真正达到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

二、成功激励,享受自主探索的欢乐

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差异,采用以四人左右的“小小组”形式组成学生谈论、交流,共同探索的学习单位。在小组的学习中,每一个层次的孩子针对问题都有充分的发表看法,接受同样的信息,校正自我认识的机会。从根本上打破了大班化的少数有声表演、大部分当陪读的模式,把自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权利交给了每一位学生,他们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得到了实现,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倍增多,对学生在小小组学习中发现问题,存在的疑难,再组织全班交流。我对学生的观点一般不做终结性结论,对不太全面的见解也热情指导,及时鼓励,让问题始终敞着口,激励学生深入探讨,延伸到课外。让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随时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自主探索的信心,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中养成优良的程序品格。

教师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认真地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已有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体验、实践、创造,主动获取知识,并学会学习。

三、开放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创新

在开放式的课堂上,座位的变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相对被动的接受关系的状态,教师不再单纯地站在讲台上,甚至在本课教学中笔者不用讲台,而是走下去,走到学生中间,以更加贴近学生心灵的方式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所以说,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是教师有意识地领着学生有序地走向教材,不断给予学生新的学习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进行新的开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语言加工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与此同时,教师也是合作者,在一系列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关系,学生学会了动脑,敢于大胆发问乐于创新,学生个体与群体得到了协调发展,其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总之,通过实践我们能够认识到开放式的课程运作中,开放的师生关系式打破旧的教学观念,促使学生创造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相信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会激起更多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那时,课堂将会成为孩子们创新的天堂。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