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二十二讲
2022-05-14 | 阅:  转:  |  分享 
  
巴蜀学院词一班第二十二讲构建意境·造境技巧·风入松主讲:辛勤大家好!在上课之前呢,我们还是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一、词体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1.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的关系在词谱中,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也就是平仄相协。那么显
示的声容是和婉的,也就是和美流畅的声容。如果对偶句的相应位置的平仄是相同的,也就是平仄失替,或者句末一字的同为仄音,那么声情就要构
成拗怒,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有的显示在句子中间的,也有显示在句末一字的。我们知道一般词调内平仄如果相同就
要构成拗怒,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这关键有的显示在句子中间的,也有显示在句末一字的。如《满江红》在句末都是仄
,仄声韵;《破阵子》是在句中出现的,前后句246处都是,仄—平---仄,这两种句式的平仄都形成了拗怒。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有关系,但
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平声音长,高亢而远,委婉绵长,余音不已。仄声短促急迫,铿锵有力,豪情跳跃,慷慨激昂。押平韵的词牌,大多适合表
现柔和、明朗的情感;押仄韵的词牌,比较适合表现激愤、豪迈的情感。特别是仄声中的“入声”,由于发音内吸,适合表现悲愤、乃至悲切的感情
。有的词牌规定,“例押入声韵”,或“宜用入声韵”,更有明显的特色。如《忆秦娥》从句式来看,忆秦娥句子短小的,比较欢快、急迫;句子冗
长的,更适合那种“细细道来”婉转抒情。之所以说它不是绝对的,因为相同的词牌都能表现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又如相同的《卜算子?咏梅》:
作者不同,二者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也是完全不同。归纳:在词谱中,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
反,也就是平仄相协。那么显示的声容是和婉的,也就是和美流畅的声容。2.韵字的平仄及韵字的疏密与情感的关系?拗句一般是急促的,因为
失调和所以才急促。一种和婉--拗怒—和婉的节奏很适合“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一般情况下,比较适合写激昂情绪的大都是长调
,但是这个词牌在短调中很显然也是最适合表达激昂情绪的。选择恰当的词牌与想要表达的情感需吻合,我们填的词是什么内容,是伤感的,还是豪
放的,是偏伤还是大伤,是轻松的还是凝重的等,这就需要我们,选定一个词牌,这个词牌就是与我们想填的内容,在声调上相吻合。反过来,我们
选定了词牌,填词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这自然是词牌决定的。疏与密表示缓与急,平仄相协表示舒缓,平仄失替表示激越。
词牌决定情调,因此先定调,后选材填词。在词谱中,韵字的疏与密表示情感的缓与急。3.韵与声情很多的中调小令的曲牌适合的内容比较宽泛,
如我们填的《西江月》,从韵字的平仄,韵字的疏密排列,还有句子的长短等等,来确定它适合的是流婉平和的内容,那么流婉平和的内容,也是有
差别的吧,有偏伤感的,有偏轻快的,这个,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我们从韵字来确定了,从韵字的发音口型来确定;在曲韵六部中,我们
现在常用到的主要有四部:展辅收音、敛唇收音、穿鼻收音、抵腭收音,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与我们所表达的内容,相吻合的韵字与之相协。
因为词是用来唱的,在舞台上,根据口型就可以看出其表情。而口型不是任意做作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口形美,它是语音规律,在演唱中的运用
和体现。每个字都是通过不同的口型,才能发出不同的字音,而每个字音,又都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的。清代潘来著《音类》,肯定了四种口型
,也就是: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他说:凡音阶自内而外,初发于喉,平舌舒唇,谓之开口;举舌对齿,声在舌腭之间
,谓之齐齿。敛唇而蓄之,声满颐辅之间,谓之合口;蹙唇而成声,谓之撮口。①展辅收音:以i收尾。如:“来”(lái),“位”(wèi)
,两者都以i收音,叫做展辅收音。②敛唇收音:以u或O收尾。如:“小”(xiǎo),“兽”(shòu):两者各以o、u收尾,叫做敛
唇收音。③穿鼻收音:以ng收尾,如:“风”(fēng);“郎”(láng),两者都以ng收尾,叫穿鼻收音。④抵腭收音:以n收尾
,如:“身”(shēn),“汗”(hàn),两者均以n收尾,叫抵腭收音。我们来看一下几个韵部的特点,可以有利于我们可以根据内容选择
韵部:①一东二冬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相对厚重,听到后感觉底气比较足,在五音中,古人把这个音列为宫音,一般不会使用。写雄浑适合的音就是
选宫音,在五音之中这个音为宫音。即:一东二冬韵。有人说在五音中,宫音属于皇家专用,不无道理。因为它适合的内容是大气的②十三元(半)
、十四寒、十五删、一先,这个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谓最响,适合比较中性的内容,或者属于拗怒的情感。发出的声音比较大。如果是抒发心中的拗
怒,选择这个韵是比较适合的。尤、侯听为幽,比较适合伤感悲苦的内容,发出的声音比较幽怨。③支思齐微其特点是喑哑,也就是不响,比较适合
的是“萎而不振”。归纳:词体与情感表现的关系:对偶句的平仄与情感的关系①一般词调内,遇到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
位置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②一般词调内,如果对偶句相同位置的平仄相同就要构成拗怒,也就是就等于阴阳不调和
,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有的表现在句中,有的表现在句末。2、词牌的选择与内容要相吻合①三、五、七言句式,相间构成,而又使用平韵的
词牌调。平声韵一般都比较柔和,这类词牌比较适宜抒写缠绵凄艳的感情。②一般连续使用三言促句,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促迫激越的。3、韵
与声情韵与声情里面,韵字和词牌所表现的声情内容是有关系的。一东二冬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相对厚重,写雄浑适合的音就是选宫音,在五音之
中这个音为宫音;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这个韵部的字发出的声音谓最响,适合比较中性的内容,或者属于拗怒的情感。尤、侯听
为幽,比较适合伤感悲苦的内容,发出的声音比较幽怨;支思齐微其特点是喑哑,也就是不响,比较适合的是“萎而不振”二、浅析词牌《破阵子》
1、词牌介绍破阵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等。陈旸《乐书》云:“唐《破阵子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
。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元高拭词注“正宫”。定格
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2.格律对照
例词: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惟有
擘钗分钿铝,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蜡烛到明垂泪,熏炉
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复习课就简单回顾到这里,下面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如何构建意境关于诗词的意境
,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一首好诗词至关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要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
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诗词都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
,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意境的重要性。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着美的意境。作为抒情文体的典范,诗歌更具有其独特的意境美。这
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时,要进入诗歌的意境,领略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意境不等于“形象”也不等于“典型”,也不是简单的“情景交
融”。意境是指“意”与“境”之间的情景因果关系。只有当“意”与“境”的因果关系,令读者全然可信,感到自然天成的诗歌意境,才是艺术至
境。意境包括“意”与“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与境合,就形成了意境,优
美的意境总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意与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情随境生、移情入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1.情随境生诗人先前
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景,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会借着对物景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文
心雕龙?物色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说的就是由意及境的过程。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这类例子:例一: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阳头扬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诗中的,人物随境生情,诗人自己随景生情达到意境浑融的。例二:孟浩然《秋登万山
寄张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
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
“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
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全诗情随境生,以景烘
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
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例三: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
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这类诗中,诗人的情思意
念,都是由客观物景触发的,由境及意的脉络比较分明。有的诗词,更写出情意随着物景转换而变化的过程。如:例四: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
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yì、翩翩过南浦。望中洒旆(pè
i)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
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这首词共三叠,层次很分明。上、中片
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
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初、恨现的感情;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景物的转换
,引起感情的变化,感情的变化又反过来改换了景物的色调,可以说是达到了“意与境深”的地步。情随境生,“情”固然是随境而生,但往往是原
先就有了,不过是隐蔽着的,耳目一旦触及外境,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心中的意绪。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
,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2
.移情入景在意境隽永的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景物是能看到的的,实的东西,情思是无形的,虚的东西,化情
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过境来表现意。如元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崔莺莺送别张生赴试时唱的一支曲子:
例一:〔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大意是:这里布满青天的云,铺满落花的地,秋风萧
瑟,北雁南归,四个景物,画出一片荒落衰败的景色,正好衬托出主人公的离愁别恨。一派灰蒙中也有一片红色的树林,映入莺莺的眼里,片片红枫
都化作了离人的血泪。作品透过这萧条凄厉的秋色,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恋人伤别悲凉痛苦的心绪。秋凉与悲秋融成一体,构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
将情思化入景物的笔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二: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乐记》中说: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秋天草木的凋零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老与终结。因此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我们看他的布景:“又到了黄昏,一天快
要结束。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满目凄凉,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
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你看
这小桥、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謚。又是那么温馨。而我的家乡、亲人却又离我那么远。天气渐渐变冷,他们还好吗?这一切的一切是都
么让人牵挂。我是早点回去呢?还是继续为了所谓的前程与功名吗?京城的路还有多长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作品通过萧瑟秋景的渲染,让人感到
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写景之妙尽妙于此也!用字方面:“枯,老,昏,古,瘦,
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
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一词
一物,一句一景,看起来它们互不干涉,但并不是各自为阵。这是因为每个景物都呈现一种枯瘦昏暗的色调,连那小桥流水也仿佛没精打彩的样子。
于是这些景物,将结连成为一片凄凉的景色,正适应着天涯孤客的肠断心裂。这里用景物的色调,来把情思溶入景物的。移情入境,景不过是达情的
媒介。情仅仅是诗的胚胎,要将它孕育成诗,必须找到适合它们的媒介物,这就是景。诗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现,情胚与景媒交融契合才产生
诗的意境。3、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各有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
感情一样。古代诗人长于体贴物情,将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例一:陶渊明《登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
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
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其中“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平畴即指广袤的原野,一个“交”字使得整句生意盎然。本是远
风拂平畴,诗人却偏不这样写,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仿佛平畴与远风在某个特定的时节里相交,其实这个“交”字亦可用作与下句的良苗相交,即良
苗与远风似被安排好了在平畴交汇。良苗在此季节本来就是新苗,诗人用一个“怀”字,顷刻间将初春生物的一种萌动的生命力刻画得淋漓尽致。例
二:发潭州〔唐代〕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其中颔联“岸
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
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
”,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
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杜甫这一联用拟
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
,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以上这些诗句,都达到了物我情融的地步。不论运用哪种手法,
都是意与境浑,,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融为一体。景生情,情托景,形神兼备,虚实相生。从而创造出生动优美、韵致精深的意境。当我们在欣
赏诗歌意境美的同时,更要像欣赏音乐一样。要有心灵的参与,要用心去领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要让自己的思绪在诗歌的意境中去驰骋翱翔。既
要用上述的方法对诗歌的意境美,进行比较深入的赏析,又不要拘泥于这些方法,不要拘泥于前人,已有的对诗歌的注释,不要对诗歌做吹毛求疵的
挑剔。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意情的影响因素太多,已完成的诗歌,是诗人当时意境交融的结果,是已经凝固了的琥珀。让我们
用欣赏琥珀的细心和敏锐的眼力,去品味琥珀的形、色、意之美,去体会琥珀形成的过程美。归纳:在诗词意境中,意和境的交融,主要分为三个方
面:1、情随境生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景,忽有所悟,思绪满怀,于是会借着对物景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
,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情随境生,“情”固然是随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过是隐蔽着的,耳目一旦触及外境,遂如吹皱的一池春水,唤醒
了心中的意绪。2、移情入景在意境隽(jùn)永的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是能看到的的,实的东西,情思是无形的,虚的东
西,化情思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过境来表现意。3、体贴物情,物我情融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
各有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也就是将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构成诗的意境。古代诗人最擅长于体贴
物情。二、造境技巧造境即创造意境,造境设计与情景关系至深,李渔《窥词管见》:“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景因情气韵生动,情因景曼衍
悠扬。方东树《昭昧詹言》:“诗乃摹写情景之具,情融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真且实。”刘熙载《词概》:“词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
情景齐到,相间相融,各有其妙。”清人张德瀛在《词征》卷一触及“情景交融”技法时说:“词之诀曰‘情景交炼’,宋词如李世英‘一寸相思千
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情语也;梅晓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景语也;姜尧章‘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景寄于情也;寇平叔‘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情系于景也。词之为道,其大旨固不出此。”情景技法,不外乎“交融之道”,其表现
形态多样,各具其妙。造境设计,一般分为四种:情景互映、景因情设、情随景生、情景浑成。1.情景互映情景互映即情景双绘造境,“情景双绘
”最早由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提及,例举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先绘景“落红万点”,后抒情“愁如海”,情景两分又相互衬映。情景互
映在古典诗词中被广泛采用,且为古典诗学大家所首肯。例一: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
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这
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
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
唱。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秾丽之景
、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
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
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也说明,范仲淹的这首词作堪称情景双绘
互映之典范。“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天,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远及近,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下
片触景到情,‘黯乡魂’四句,写在外淹留之久与相思之深。‘明月’一句陡提,‘酒入’两句拍合,‘楼高’点明上片为楼上所见。酒入肠化泪亦
新。”词作以“景先情后,交相互映”之技法完成造境之“绝响”。情景双绘不单显示为相生关系,亦可相克互映。在造境中,情景相克甚至能强化
互映关系。当情和景相反时,会在情景谐和中造成一股因物我冲突而内外反衬之张力,增强作品表现力。例二::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代·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周邦彦为北宋末期词
学大家。由于他深通音律,创制慢词很多,无论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章法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笔力奇横。王国维推尊为词中老杜
,确非溢美之词。上片写足江南初夏景色,极其细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环,尽抒流客漂泊之哀,周邦彦自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离开汴
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此词中也有所反映。但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
隐约不露。在上片细写静景,说明作者对四周景物的感受细微,又似极其客观,纯属欣赏;但“凭栏久”三句,以贬居江州的白居易自比,则其内心
之矛盾苦痛,亦可概见。不过其表现方式却是与《琵琶行》不同。陈廷焯说:“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白雨斋词话
》)说明两者风格之不同。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传出作者流宦他乡的苦况,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
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蓼园词选》指出:“‘且莫思’至句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这“妙于语言”亦指含蓄而言。宋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这话是对的。即如这首词就用了杜甫、白居易、刘
禹锡、杜牧诸人的诗,而结合真景真情,炼字琢句,运化无痕,气脉不断,实为难能可贵的佳作。再看下阙景之暖色与情之冷色,反差至极。美成词
,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此中有多少苦是说不出来的,或是依人之苦,或是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借
。所谓“顿挫之妙”,正是主体在造境中追求情景相克之张力的一种布局策略。2.景因情设景因情设,即因情设景,是立足于景的“情中景”设计
。主体情感渗透进过程,主体情思感发于凝定中的景象,由景获得感兴,完成以景造境活动。刘熙载《艺概·诗概》:“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
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吴乔《围炉诗话》:“景物无自发,唯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周颐《蕙风词话》云:“宇内无
情物,莫如山水。古今别离人,何一非山水为之阻隔”;明王泰际《浪淘沙》:“多应身在翠微间,归看双鸾妆镜里,一样春山”。由无情说到有情
,语怨而婉。宇内无情之山水,几被古今别离人控变为有情之物,实为词人移情使然。在以景造境活动中,诗词创作之景物,已非客观自在之景物。
沈祥龙《论词随笔》“万象皆为我用”,造境之景实已演绎为主观之景。主观之景可细分为目接之景、虚拟之景两类。与之对应,在因情设景、化实
为虚的造境中,其情景设计亦分为借景言情、情化景物两类,尤以前者为甚,颇受历代诗人词家青睐。(1)借景言情:分为动态叙事言情与静态素
描言情。借景言情,是情寓于景的设计。所借之景为目接之景,虽受主体融情于景之主观控制,但有一定客观性,具有借景言情之功效。《词说》曰
:“词亦融情于景”,贺裳《皱水轩词筌》:凡写迷离之况者,止须述景。如“小窗斜日到芭蕉,半床斜月疏钟后”,不言愁而愁自见,“时复见残
灯,和烟坠金穗”,景中自含情无限。“景中有情”是古典诗词造境设计中一条美学原则,其景在诗词中并非纯粹自然之景,而是融合主体情感之景
。袁枚《随园诗话》:“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
”况周颐《蕙风词话》:填词景中有情,此难以言传也。沈祥龙《论词随笔》:“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中,斯寄托遥深,非沾沾于一
物矣。”提出“借物以寓性情”之美学要求,即咏物当暗透情感意志,通过寓情含志潜藏意蕴,创造优美之意境。例一: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
南行清代·纳兰性德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
别离滋味重尝。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
分付啼螀。全篇都围绕着“立秋”和“夜雨”展开,从景物着手,用景物烘托,营造离别的氛围,悲凉凄切之情更为细密深透。例二:木兰花慢?渺
漳流东下金朝·元好问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黄星。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冰井犹残石甃,
露盘已失金茎。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想酾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飘零。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笑杀西园赋客,壮怀无
复平生。其中“黄星,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平野纯青,只是幽静芳倩,却有难状之情,令人低徊欲绝。须读者领会而进入景中,便知
其妙。”①动态叙事言情动态叙事言情,是对人事的过程性叙写,是创作主体作定向联想的一种暗示设计。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主体采用对人事的过程性动态叙写,反复描绘抒情主人翁对伊人刻
骨铭心的寻踪感怀。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评曰:“夫寻隐者
不遇,则不遇而已矣,却把一童子来作波折,妙极!有心寻隐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却是所隐者之弟子,则隐者可以遇矣。问之,‘言师采药
去,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见其近,‘只在’见不往别处,则又可以遇矣。岛方喜形于色,童子却又曰:‘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
,却往何处去寻?’是隐者终不可遇矣。此诗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终不遇,作多少层折!”主体对人事的过程性叙写顿挫生姿,委婉莫测,造境设计
一波三折,曲尽其妙。例三: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宋代·戴复古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
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
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戴复古《木兰花慢》,与其妻所作《祝英台近》背景相似,应为同一婚姻悲剧。元陶宗仪《南村辍
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
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指出:“《木兰花慢》怀旧
词,前阕有‘重来故人不见’云云,与江右女子词‘君若重来,不相忘处’,语意若相酬答,疑即为其妻而作,然不可考矣。”《木兰花慢》“但依
然、杨柳小楼东”之句,又与《祝英台近》“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境界十分相似,那么这首词很可能是真正的悼亡之作。且戴词有“十年”之
语,亦与其妻之词相吻合。则《木兰花慢》此词,实为复古与妻子诀别十年之后,重来旧地之作。所谓“怀旧”,实为悼亡。“莺啼啼不尽,任燕语
、语难通。”起笔便动态叙事,充满哀伤。又是一年春天,处处莺啼燕语。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满腹伤心事,即使让那啼叫不停的莺和燕来诉说,恐
怕也无法说尽,更何况人鸟语言不通,它们如何了解词人的伤心怀抱?“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当时妻子作诀别之词,有“后回君若
重来”之句,故下边写出“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十年后的这天,词人终于重来旧地,小楼东畔,杨柳依依,仿佛当日“道旁杨柳
依依,千丝万缕”的情景,可是早已是物是人非,故人杳不可见矣。“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这一句通过今昔对比,生发出人世无常的深
沉感慨。“壁破”二字显示出人物两非的无限哀痛。换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尤为蕴藉。“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戴复古与武宁妻
子是重婚,这事情中间可能有些曲折,从《辍耕录》所载“父怒,妻宛曲解释”大约可知。从临别前夕,妻子在灯下连夜为丈夫缝制春衣这一细节,
也看得出她对丈夫的原谅,她仍然爱着丈夫。本来已下决心,在戴复古归家之后便从此永诀,但分别时仍忍着诀别的血泪把自己的全部情爱缝进衣服
里,此时,这春衣已穿破了。但旧事记忆犹新,也看得出词人对妻子的感激与内疚。她所选择的路,竟是一死。“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
空。”谩通漫,漫然即徒然。妻子一死,人天永隔。相思只是徒然自苦而已。自苦,实为内疚。此词用绵丽之笔,写哀惋之思,可以称为佳作。况周
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评石屏词曰:“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词正是复古词绵丽本色的集中体现。例四:祝
英台近?惜多才宋代·佚名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如何诉。便教缘
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这是一首钱别词,全词明白如话而情意深切、凄恻。
上片写她与丈夫诀别前饯行的依依难舍之情。下片写作者以死殉情的决心。最后唯一的心愿,是以杯酒浇在她的坟土上,意味着她仍然希望丈夫不要
把她忘掉,九泉之下,也就足以自慰了。此词感情极真,艺术极美,辞语婉转厚重。“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起笔三句,即说尽全部悲剧
。这里的“多才”不仅指富于才华的人,它也是宋元俗语,男女用以称所爱的对方。这里是戴复古妻用以称其夫。父亲爱复古之才,以女儿嫁之。离
奇的是婚后女儿竟深深爱上了复古,这是幸事还是不幸?谁料到丈夫竟然已结过婚!这个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但事到如今,自己仍然爱你,只能自
伤命薄,尽管千方百计要挽留你,却无法挽留下你。这首词写得哀惋动人,无情无义的丈夫,善良贤淑的妻子,她忠于爱情,死于坚贞。②静态素描
言情静态素描言情,此类写作手法排除景象、事象的过程表现,直接以语言素描透现主体情意。分为两种:一种是先作静景呈现,后用情语提点,汉
魏六朝诗作设计多出此类。例五: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前三联取实景事象、意象组合,以深宵氛围凸显孤独哀婉之境况,尾联言情点化“忧思之心,夜永难寐,”就果释因,首尾呼应。另
一种静态素描言情从始至终借景言情,贯彻如一,此种技法于唐宋词家尤为擅习。如:望江南?闲梦远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
色远,卢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从“闲梦远”起景,到“笛在月明楼”景语作结,抒发人世间游子、思妇共有的那份无法团聚的旷远哀感。
全篇借景言情首尾应合,浑然一体,其圆美流转的造境设计在词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六: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宋代·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
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
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迹异乡的游子,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首词上片
极为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从而反衬自己的凄苦。先写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红情”、“绿意”指红花、绿叶。上片渲染了浓
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景语作结,落梅如雨,斑斑白发与点点
白梅相对,这岂不令人凄绝!梦窗此词委曲含蓄,欲藏还露,颇得清真风神,而其抒情笔触又了然可寻。吴梅论梦窗词云:“貌观之,雕缋满眼,而
实有灵气行乎其间。细心吟绎,觉味美于方回,引人入胜,既不病其晦涩,亦不见其堆垛。”(《词学通论》)自是研讨有得之言。真情实感是艺术
的生命。有真情流贯其间,则无论表现为何种形式与风格,都有其动人之处。此词后半,愈来愈奇。后继词家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晏殊《
踏莎行?小径红稀》、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等创词技法同出一辙,实为情景设计之高格。(2)景因情设
景因情设的另一类造境设计,是情化景物,即景物随诗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实景高度主观化以致变形,此类造境设计有一定难度。例七:杜甫《春
望》一诗,吴乔《围炉诗话》评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乐事而溅泪惊心,景随情化也。”刘禹锡《望洞庭》诗云:“遥望洞庭山
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远望中的洞庭山水植入诗人的情思感触,虚化为主观之微缩景观,不仅无损于所造之景,反而使诗作具有视觉触发的深远
情味及心灵感应的圆美流转。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亦为“情化景物”之典型设计,只是造境采用了景观扩
张技法。3.情随景生情随景生,即以景生情,是立足于情的“景中情”设计。主体被过程性事象催动情思或凝定性景象串联情感,从而激活联想,
完成以情造境活动。古典诗词描述之景,非单纯客观之景,其实是存在于主体主观视域,具有感发情思功能之景。古典诗词抒发之情,也非单纯主观
之情,亦是融入客观环境,具有激活主体景象联想功能之情。以景生情的造境设计,分为两类:情景潜共存,情景显共存。(1)情景潜共存此类设
计,情感高度凝炼,呈裸现之态,主体激活联想无需景物辅显,景与情处于潜共存状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壶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清人赵翼《欧北诗话》评曰:“至今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种世人共生之“同感”现象,实为主体情感高慨,将普遍人性
极度提纯之故。主体联想潜能高强度发挥,使人一旦触及,内心便引发类似联想,激发共有之记忆、经验,步入共同意境之中。例一:王驾《古意》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思夫、忧夫“至情至苦”,无以复加。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曰:“情到
真处,不假雕琢,几成天籁”。例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意境设计以无限宇宙情
怀的高度浓缩来造境,使情感激活联想无限扩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召宇宙“应合之景”与之潜共存。清人黄周星《唐诗快》辑评:“胸
中自有万古,眼前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子昂以裸现之宇宙情造境,凭借高格之情景潜共存设计,
达到最高规格之完形。(2)情景显共存,即立足于情,让景与情显共存。有两种设计技巧,一种是以情催动过程性事象再深化情感,一种是以情串
联凝定性景象而深化情感。①以情催动过程性事象再深化情感的情景显共存造境,是情发景景又生情的设计,事象流变呈现为过程性,类似袖珍叙
事诗之情节段,以此感发、深化情感。例三: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场景设计呈现为两个情节段:
抒情主体玉阶伫立,因露浸罗袜而退帘入室;夜久不眠,下帘望月自遣。场景变化,显系事象之流变。《唐宋诗醇》评曰:“玉阶露生,待之久也;
水晶帘下,望之息也,怨而不怨,唯玩月以抒其情焉。此为深于怨,可以怨矣(蒋杲)。”《玉阶怨》“虽不说怨而句句是怨(翼云)”,主体以实
化虚,让情节段---过程性事象来催生情,事象间呈现出有机的流变,从而牵引怨情加浓、深化。例四: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
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
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
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全词分上下两阙,各为一完整情节段,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
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
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
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
穷。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
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
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
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②以情串联
凝定性景象而深化情感的造境设计,类似古典诗词中的“点染”技法。刘熙载《词概》:“词有点,有染。柳词《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二句点出离情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所谓点染造境,即主
体预设一条直接抒情线贯穿始终,在抒情线上确立几个重要的抒情点,选取多种与之能建立感兴对应关系的凝定性景象沾附于上,对直接抒情线上需
突出、强化的“情点”进行渲染。这些凝定性景象之间,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只是受主体预设之“情”驱动,被硬性串联而形成情景整体。附着于
抒情线上的凝定性景象则起着点染抒情点的作用。例五: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历来释析纷纭,歧见集中于颔联与颈联,以致元好问于论诗绝句中概叹:“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其实,《锦瑟》系伤悼青春年华之作,贯穿全作的是一条哀叹命运无端、
生涯无奈的直接抒情线,颔联(第二联)与颈联(第三联)是分属时间、空间的凝定性景象,于深层隐喻外建立起连锁感发关系,使《锦瑟》体现出
以情串联凝定性景象,从而实现由情发景递进为由景生情的造境设计。清人薛雪《一瓢诗话》言通体妙处俱自“无端”起始,颇有见地---“锦瑟
一弦一柱,已是令人怅望华年,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自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迹迷晓梦;
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生悲,叹无端而感切。如
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此种以情造境设计,近体诗多采用,尤为词家擅长。沈谦《填词直说》:“贺方回《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
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词中“烟草”、“风絮”、“梅雨”为非关联景象之拼合,看似予
人以零碎感,但内在却被“闲愁”串联,与“闲愁几许”直抒之情相呼应,反而使词作曲折有致,造境幽深。此种设计,于诗词外在形象,常给人以
琐碎之感,不免受人非议,若识点染之法,尽皆释然。立足于情,以情串联凝定性景象造境,是古典诗词最具现代价值的造境设计,同时也被广泛应
用于现代诗词创作。4.情景浑成情景浑成之造境设计,就古典诗词而言,实为最高类型之设计追求。此类造境设计,情景混茫一片,虚实合体,不
知何为情,何为景,情景关系呈现天造地设般化工之妙,不言情而情自现,不言景而景自显,呈现出“物我两忘”的显著特征。王夫之《薑斋诗话》
:“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诗有不必言悲而自悲者,如‘天清木叶
闻’、‘秋砧醒更闻’之类,觉填注之为赘;有不必言景而景自呈者,‘江山有巴蜀’、‘花下复清晨’之类,觉刻画为之劳。”在古典诗词创作中
,主体用于造境之情景,其实都是经过心灵再创造之产物,体现出诗词内在质的规定性,细加体察,方识机巧。情景浑成以造境的设计,分为两种类
型,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着我
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有
我之境清沈祥龙《论词随笔》:“榛苓思美人,风雨思君子,凡登高吊古之词,须有此思致。斯托兴高远,万象皆为我用,咏古即以咏怀矣。”沈氏
“万象皆为我用”已触及“有我之境”之根本。此类造境设计,备受古典浪漫诗人推崇,其代表作首推屈原抒情长诗《离骚》。《离骚》历来被研究
者推为屈原忠君爱国之作,直至近年来,才有学者从主体追求生命价值高度给予新的评价,从而为我们从诗学角度揭示出这是一首“众生万物皆备于
我”的造境设计之作。主体“在自由幻想的梦幻般世界中驰骋感情”,运用神奇的幻觉和跳跃式联想,驱驾万物如山、水、日、月、风、云、雷、凤
凰、美人等为其所用,揭示出生命价值存在于永恒的“上下求索”之中,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只有过程,没有终极。例一:日出行唐代·李白日出东方
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
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此首作品
其造境设计与《离骚》异曲同工。此种情景浑成之造境设计,于后继词家亦有杰出展示。例二:念奴娇?洞庭春草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
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
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
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
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
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
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过片以“孤光自照、冰雪肝胆”与天地“表里”相呼应,将主体置身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玉鉴琼田三万顷”之澄澈宇宙之中,在“稳泛沧溟空阔”中扣舷独啸:“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词作尽情抒发主体主宰宇宙之气概
,全方位清晰地展示出“万物皆备于我”之造境特征,为词坛少有之佳作,颇受词学理论家称道。潘游龙《精选古今诗余醉》评曰:“孤光自照下非
唯形骸尽损,即乾坤不知上下也。”王闿运《湘绮楼评词》将其与苏轼《水调歌头》比较,赞评曰:“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有尘心。”
黄蓼园评此词说:“写景不能绘情,必少佳致。此题咏洞庭,若只就洞庭落想,纵写得壮观,亦觉寡味。此词开首从洞庭说至玉界琼田三万顷,题已
说完,即引入扁舟一叶。以下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会洋溢。”(《蓼园词选
》)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
。无我之境即物我同一到物我两忘(无我之境)之设计。此种设计以物观物,主体依赖比兴功能“具现”感发独特情思之“景”而达象征(普遍性意
义)之效。共分为两类无我之境设计:体认类与体悟类。体认类无我之境之设计,主体非如实呈现自然之景,而是刻意排景造境,引导定向联想与欲
暗示的“普遍性意义”相呼应,达到体认中对智性的认知。例三:王维《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诗题定位“送友人”,看似别情之作,实则晓有深意。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勿呆看一字,方有得。”主体“临高台”而
送别,望川原旷远,天涯无际,在离情别绪背景之下,揭示众生万物共存于苍茫宇宙之感兴隐喻,借日暮时分“飞鸟还”而“行人去”之场景变换,
置身于生命存在之交替中,感兴对宇宙循环运行律之体认。例四: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全诗由两组对句组成,以情景浑成造无我之境。四个景象外在虽无联属,但相互间以各自特异感兴的实质内容相呼应,内联紧密,设景造境实
属有意为之。第一组对句“黄鹂鸣翠柳”与“白鹭上青天”,一静一动,构成众生共存之和谐,第二组对句“西岭千秋雪”与“东吴万里船”,一永
恒,一旷远,构成万物互聚之协调。主体通过意象化景象内在的感兴呼应,成功地构架出一幅宇宙众生万物生态平衡的和谐彩图,借此感兴对宇宙内
在平衡律之体认。体悟类无我之境之设计,主体对自然之景作如实呈现,一切场景自在聚合,感兴情味直接与欲暗示的“普遍性意义”相呼应,达到
在体悟中对“真意”的感悟。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此诗前后两联诗句之间,在貌似分
离的情景氛围中呈现出潜心化解“客愁”式的递进演绎。清人刘宏熙在《唐诗真趣辩》对其评析曰:前二句“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寞无人
之境,凄然回顾,弥觉客行之远,故云‘客愁新’”;后二句“野唯旷,故见天低树,江唯清,故觉月近于人。”主体借“天低”、“月近”之景,
感兴天、月近人之“亲”,隐喻来自生命故乡、灵魂家园的温柔情思对漂泊者的心灵慰藉,引导对生命故乡、灵魂家园之神秘体悟。例五:崔颢《黄
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金圣叹《选批唐诗》云:前四句除第二句写“黄鹤楼”,其余皆写“昔人”思致。第一句“写昔人”,第三句“想昔人”,第四句“望昔人”
,前四句全为景象、事象之组合;后四句抒发乡愁,金圣叹批曰:“五六句只是翻跌‘乡关何处是’五字。言此处历历是树,萋萋是州,独有目送乡
关,却是不知何处。”五六七三句亦是景象组合,结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借景抒情,点睛之笔。“黄鹤楼”因“昔费文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
驾《太平寰宇记》”而得名。“乘黄鹤”作为典故,已成为通达神天仙境之影射,“黄鹤”也被赋予原型象征---能与众神沟通之精灵。俞陛云《
诗境浅说》评曰:“谓其因仙不可知,而对此苍茫,百端交集,尤觉有无穷之感。不仅切定“黄鹤楼”三字着笔,其佳处在托想之空灵,寄情之高远
也。”主体借登楼之思,实是抒发对宇宙感兴之体悟。“白云千载”飘走悠悠岁月,黄鹤一去再不飞回,眼前晴川汉阳树历历在现,芳草之滨鹦鹉州
萋萋可求。然通往神天仙境之路,音信渺茫,再难访寻。主体置身苍茫暮色、浩渺烟波之中,向冥冥天宇发出喟然长叹:生命的故乡何在?!灵魂的
家园何在?!崔颢《黄鹤楼》以其波诡阔宕之设计,造就出一片富有宇宙感兴色彩的体悟式无我之境,造境之奇绝幻化,实不负“唐律第一(《沧浪
诗话》)”之美誉!太白后尘之作《金陵登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造境技法相与、格调媲美伯仲,可资借鉴。三、浅析词牌《风入松》词牌简介?古琴曲有
《风入松》,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见《乐府诗集》,调名本此。《宋史·乐志》注“林钟商”。元高拭词注“仙吕调”,又“双调”。蒋氏《
十三调》注“双调”。亦名《风入松慢》。韩淲词有“小楼春映远山横”句,名《远山横》。大家注意其宫调,分别批注为:林钟商、仙吕调、双调
。2、词谱①风入松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晏几道柳阴庭院杏梢墙。依旧巫阳。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沈烟、复暖前香。临镜舞鸾
离照,倚筝飞雁辞行。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中中读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中仄平平韵坠鞭人意自凄凉。泪眼回
肠。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度难忘。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中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句中平中读中仄平平韵中
仄中平中仄句中平仄仄平平韵此调以此词及吴词为正体,若赵词、康词之减字,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第二句各四字,宋周紫芝、赵师侠、曹冠、
谢懋、陆游、高观国、史达祖、韩淲、李肩吾、赵闻礼诸词,与此同。按,晏词别首,前段起句“心心念念忆相逢”,上念字仄声;曹词,第三句
“澄江金斗平波面”,澄字、金字俱平声;高词,第四句“长桥爱花柳多情”,长字平声,爱字仄声;晏词,第五句“却似桃源失路”,失字仄声;
高词,后段第四句“浓欢寄、桃叶桃根”,浓字平声,寄字仄声;晏词,第五句“若是初心未改”,未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所采诸词。
②又一体: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赵彦端传闻天上有星榆。历历谁居?淡烟暮拥红云暖,春寒乍有还无。作态似深仍浅,
多情要密还疏。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移尊环坐足相娱。醉影凭扶。江
南归到虽怜晚,犹胜不见踟躇。尽拌绿阴青子,凭肩携手如初。平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
句平平平仄平平韵此词前后段第四句,校晏词各减一字,宋人仅见此体。③又一体:双调七十三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康与之一宵风雨送春归
。绿暗红稀。画楼整日无人到,与谁同撚花枝?门外蔷薇开也,枝头梅子酸时。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
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韵玉人应是数归期。翠敛愁眉。塞鸿不到双鱼远,叹楼前、流水难西。新恨欲题红叶,东风满院花
飞。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平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韵此词后段第四句七字,疑前段“与谁同撚”
句脱去一字,因宋《花庵词选》所载,采以备体。④又一体: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吴文英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傍
怀半卷金炉烬,怕暖消、春日朝阳。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仄平平仄句仄仄平读平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凭阑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悠飏。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读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平韵此词前后段第二句俱五字,宋于国宝、蒋捷、
周密、张炎,元张翥词,皆与此同,惟候寘词,作上一下四句法,稍异,因字数与吴词同,注明不另录。3.解读词谱①用韵:几种体格都是上下片
各六句,均用四平韵,用韵似乎稍密,但在第四句上,将一句断作两句解,又拉开了韵位的密度。用韵上疏密有致,第一二句两句连用韵字,是为密
,但紧接着的后两句用韵本疏,加又一断句,即人为拉开韵字的密度。后两句亦较疏。所以,从用韵上去看,《风入松》声情不应是很迫促急骤,而
应为相对舒缓。②句式:正格句式为7/4/7/34/6/6,7/4/7/34/6/6。上下片同,是为重头。句式中既有律句也有赋句,长
短不一、参差不齐,填写起来,应该是极为灵动飘逸的。逐句拆解,首句为七字律句,第二句为四字赋句,且要求入韵。这一句当为和声写实。主要
在於补充、说明、强化前一句,又对后一句起到承启的作用。第三句是七字律句,但并未入韵,与第四句一起共同构成一拍。而第四句,正体和其他
体式中多将第四句折分为两个3、4字句,以打破这两个七字句的齐整,达到声律上一种谐调。如果从音律角度解析,对声韵表达上的追求应该主要
体现在这两句上,那么我们以文学形式去填词,则应该配合这种声律上的变化,追求这两句的和谐统一,又变中求新。尤其是第四句折分而来的两个
短句,切不可独立挂单而存在,两短句间不可语断意也断。后两个6字句,平仄相对,句式齐整,则按照我们的常识理解,此二句通常要求对偶,求
变求新之后,再来两句齐整的赋句,使得此词牌旖旎多姿,极尽妩媚。③平仄每一词谱都对句中,可平可仄的字进行了标注说明。其各句及句与句之
间,平仄上均无拗怒状况的出现,又用韵较疏,且用平韵,句式还长短不一,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判断《风入松》的声律应该是很流美舒畅的,不宜於
极端情绪的抒发。4.比较一下各体之间的区别我们教学通常是要求大家掌握正格,以能从这种分析中更好地去分析该词牌的特点,哪些句式是可以
变化的,哪些句式是词之主体主干的部分,不可变化,只有了解这些变化与不变化的部分,才能体味出该词牌的声律特点和填写要求技巧等。《风入
松》各体格,无论平仄格律,还是句式长短,添减字的安排上,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上下片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上,第二句,有四字的,也有五字的,第
四句,有拆分的,也有不拆分的,还有一种是在这一七字句减字而成一句的。那么这再度证明我在上面对这两句句式的分析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例词
例1:风入松?柳阴庭院杏梢墙宋·晏几道柳阴庭院杏梢墙。依旧巫阳。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沈谁、复暖前香。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坠鞭
人意自凄凉。泪眼回肠。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处难忘。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例2:风入松?危楼古镜影犹寒宋·张炎危楼古镜影
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
、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例3: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
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例
4:风入松?寄柯敬仲宋·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
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例5:风入松?十年裘马锦江滨宋·陆游十年裘马锦江滨。
酒隐红尘。万金选胜莺花海,倚疏狂、驱使青春。吹笛鱼龙尽出,题诗风月俱新。自怜华发满纱巾。犹是官身。凤楼常记当年语,问浮名、何似身亲
。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例6: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例7:风入松
?桂宋·吴文英兰舟高荡涨波凉。愁被矮桥妨。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蝉声空曳别枝长。似曲不成商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例8: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宋·吴文英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
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
晓色,笙歌一派秋空。例9:风入松?春山宋·秦观崇峦雨过碧瑶光。花木递幽香。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
笙簧。不妨终日此徜徉。宇宙总俳场。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例10:风入松?腊梅宋·张孝祥玉妃
孤艳照冰霜。初试道家妆。素衣嫌怕姮娥妒,染成宫样鹅黄。宫额娇涂飞燕,缕金愁立秋娘。湘罗百濯蹙香囊。蜜露缀琼芳。蔷薇水蘸檀心紫,郁金薰染浓香。萼绿轻移云袜,华清低舞霓裳。例11: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宋·刘克庄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例12:风入松?立春日即席次寄闲韵宋·周密柳梢烟软已璁珑。娇眼试东风。情丝又逐青丝乱,剩寒轻、犹恋芳栊。笋玉新裁早燕,杏钿时引晴蜂。当时兰柱系花骢。人在小楼东。莺娇戏索迎春句,爱露笺、新染香红。未信闲情便懒,探花拚醉琼钟。例13:风入松?远山横宋·韩淲小楼春映远山横。绿遍高城。望中一片斜阳静,更萋萋、芳草还生。疏雨冷烟寒食,落花飞絮清明。数声弦管忍重听。犹带微酲。问春何事春将老,春不语、春恨难平。莫把风流时节,都归闲淡心情。例14:风入松?茉莉花宋·史达祖素馨黄萼太寒生。多翦春冰。夜深绿雾侵凉月,照晶晶、花叶分明。人卧碧纱厨净,香吹雪练衣轻。频伽衔得堕南薰。不受纤尘。若随荔子华清去,定空埋、身外芳名。借重玉炉沈炷,起予石鼎汤声。例15:风入松?杏花(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宋·赵彦端?传闻天上有星榆,历历谁居,淡烟暮拥红云暖,春寒乍有还无,作态似深仍浅,多情要密还疏。移尊环坐足相娱,醉影凭扶,江南归到虽怜晚,犹胜不见踟躇chíchú,尽拌绿阴青子,凭肩携手如初。例16:又一体《风入松》双调七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宋·吴文英?画船帘密不藏香,飞作楚云狂。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消、春日朝阳。清馥暗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凭阑心事隔垂杨,楼燕锁幽妆。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悠飏、5、压韵??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分别押四平韵。用韵较宽,多用开口韵。6、偶句上片最后两句: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下片最后两句: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上下片的两个六言句要求对偶7、内容:题材有咏物、酬唱、宴乐、感怀、寄友、怀人等等,声情范围也比较宽泛,声调中性偏伤。本讲提纲:如何构建意境造境技巧三、浅析词牌《风入松》巴蜀学院词二期第22讲作业一、试填一首《风入松》,题目自拟,用韵及范围不限。正格格律:风入松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晏几道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韵)。正格词例:风入松?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晏几道柳阴庭院杏梢墙。依旧巫阳。凤箫已远青楼在,水沈烟、复暖前香。临镜舞鸾离照,倚筝飞雁辞行。坠鞭人意自凄凉。泪眼回肠。断云残雨当年事,到如今、几度难忘。两袖晓风花陌,一帘夜月兰堂。二、填词要点:1.句式:747766,747766;《风入松》这首词有变格,以晏几道的词为正格,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平韵。本词牌要求在上下阕的第四句(七言句)是上三下四的的句式,中平平、中仄平平(韵)有顿,也就是停顿一下,并且前三个字标的中中中不可以平仄随意,要按正格仄平平来填最好。2.内容:题材有咏物、酬唱、宴乐、感怀、寄友、怀人等等。3.声情:《风入松》声情范围比较宽泛,主要是词牌流美和谐,参差不齐和急缓有致,旖旎妩媚,须稳中求变求新,声调中性偏伤。4.对偶:第五六句通常要求对仗或对偶。5.领字:无领字。6.押韵:用韵较宽,多用开口韵。7.意象:意象的选取要美,声韵的和谐要美。全词须跌宕有致,开合有度。8.特点:填写時,上下片的第二句,四字句(或五字句),虽单独成拍,但在语意上应对前句的承接、补充,同時又开启下拍。不可在语意上完全独立。注意第三四句的填写,此处是《风入松》词牌特点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地方,不仅声律上有较明显的求变,在文学创作上,也要求填写时不可过於平实,此处必须开始有词旨的推出和情感高潮的掀起,不可还继续停留在物景的简单描摹上。
献花(0)
+1
(本文系一张一弛P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