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2022-05-16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1.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
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
能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3.如图,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
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A.磁铁吸引铁块B.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水银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
能会减小到零C.0℃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5.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
.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6.关于物体
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
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7.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
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B.
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D.铜块和铝块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8.质量之比为1
: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A.1:1B.1:2C.2:1D.1:49.质
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则A.水变化的温度较大B.沙石变化的温度较大C.它们变化的温度相同D.沙石的温度一定比水的温
度高10.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对小企鹅的对话,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A.企鹅只具有化学能,不具有内能B.冰山温度
低,企鹅体温高,企鹅的内能较大C.一般情况下,企鹅行动迟缓,有利于维持体能,说明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D.无论温度高低,一切物体
都具有内能1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
.隔热性好C.导热性好D.导电性好12.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和锻
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
属于热传递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
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1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
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15.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
开,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引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16.纯净天然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使用前通常在天然气中加入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以便泄漏时能及时察觉到.人能闻到这种气味,说明分子在________;这种现象在温度高的
时候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17.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加热到60℃
内能________,由60℃降低到30℃内能________.18.过春节时,同学们喜欢燃放鞭炮,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一种鞭
炮,不需用火去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_____(“增
大”或“减小”),这是_____能转化为内能.19.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
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
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温都
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010203040150180泡沫塑料
组水温(℃)90746560572120棉絮组水温(℃)907055?332020(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
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分析实
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__℃,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__℃,由此
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
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____)A.42℃B.44℃C.46℃D.48℃20.某小组的同学做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
_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
)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
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
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烧杯号液体质量(g)初温(℃)
末温(℃)加热时间(min)①水20020288②水10020284③煤油20020284④煤油2002024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
录回答:①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_____有关;②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
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_____有关;③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______有关;④综合上述结论,物
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有关;⑤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2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c.在两个烧杯中
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请解答下列问题:①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
,存在错误的是步骤________(填写步骤前的字母).②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________;③改正错误
后重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甲_______
_c乙.,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2.据专家们估计,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起较大的良性
影响作用,夏季将比以前低2℃左右,冬季将比以前高2℃左右,请问这是为什么?23.取同样的两张纸,将一张如图甲所示那样撕开,另一张如
图乙所示那样用力向两边拉,直至拉断.感受一下两次用力的大小,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4.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漫步在海
滨,会感到习习海风迎面吹拂,十分畅快.这样的风非常柔和,通常情况下,它白天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从陆地吹向海上(如图所示),气象上把
这种风称为“海陆风”.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说明海陆风形成的原因.25.将质量为4kg的冷水与质量为3kg温度为80℃的热水混合
后,末温度为40℃,不计热量损失,则(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26.1克食盐中约有1.04
×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
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7.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
油少了0.4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参考答案1.D【解析】【分析】【详解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错;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都有关系,温度高质量小的物体内能也不一定大,故B错;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内能增加,故D正确;应选D.2.D【解析】【分析】【详解】影响内能大
小的因素是质量、状态与温度;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由图所示a的内能小于b的内能,因为状态相同,质量相同,
b的温度大于a的温度;由图所示a的内能小于c的内能,由于温度相同,状态相同,c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c的内能小于d的内能,质量相同,
状态相同,d的温度大于c的温度,所以d的内能最大,故选D.3.B【解析】试题分析: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
将它们拉开.原因是两个铅柱的底面分子之间表现为较大的引力.A、磁铁吸引铁块,是因为磁体具有吸引磁性物质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
相同;B、两滴水银靠在一起,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就会变成一大滴水银,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C、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是因为带电
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故所包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有较大的斥力的原因,故所包
含的道理与之不相同.故选B.4.A【解析】【分析】【详解】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
唯一因素,故A正确;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有多低,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
物体的内能并不为零,故C错误;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故选A【点睛】内能是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5.A【解析】【分析
】(1)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
关,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体积的大小都没有关系.【详解】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
正确;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1kg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故C错误;D、比热容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值,与温度是否相同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A.6.A【解析】【分析】【详解】A.物体对
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是增加了;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是增加了;D.物体放热时,物体
的内能是减少了.故选A.【点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少.物
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少.7.B【解析】【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
大;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2)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详解】ABD.由题意知,当铝件与铜件相互摩
擦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两者的内能都会增大,故AD正确,B错误;C.焊接完成,在分子间力的作用下使铜块和铝块成为一个
整体,可以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C正确.故选B.8.A【解析】【分析】【详解】∵Q吸=cm△t,∴c=,∴===××=,故选A.9
.B【解析】【分析】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温度变化小.【详解】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根
据Q=cm水的温度变化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固AC错误B正确,由于不知道它们的初温是否相等,所以无法判断最后温度的高低,故D错误,
故选B.10.D【解析】【分析】【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B.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高低和质量有关,
冰山的质量远大于企鹅的质量,所含分子数量多,内能应大于企鹅的内能,故B错误;C.企鹅行动迟缓,可减少消耗生物质能,可维持维持体能
,内能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D.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D正确.故选D.11.B【解析】
【分析】【详解】寒冬,气温很低,露天自来水管内的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很容易把水管胀破,也就是常说的“冻破”;包上发泡塑料后,塑料
的导热性能差,有效防止了寒气的入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故选B.【点睛】发泡塑料有细微的独立气泡结构,有效降低空气对流导致的能量交换
,是热的不良导体,传导热的能力很差,能起到保温的作用.12.C【解析】【分析】【详解】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用铁锤
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火对铁器加热,铁器从火中吸收热量,把铁器放在水中淬火,铁器向水中放热,所以加热和淬火
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C正确.13.D【解析】内能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但是它研究的对象是微观世界的分子,而不是宏观世
界的整个物体,故不是机械能,所以A、B选项是错误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冰块,由于没有运动也没有被举高,故一定没有机械能,但是其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都有作用力,故一定具有内能,所以C也是错误的.14.B【解析】【分析】【详解】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故A错;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它的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B正确;热量只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不能说物体具有热量,C错误;温度不变
只是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而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总和,平均动能不变,势能有可能变化,故内能可能会变,D错.故选B.15.B
【解析】【分析】【详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
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6.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明显【解析】【详解】人闻到天然气的气味,说明了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扩散现象在温度高的时候明显。17.温度;增加;减少【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
题需掌握:温度是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解: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一杯水温度由20℃升高到6
0℃,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所以内能增加;60℃降低到30℃内能减少.故答案为温度;增加;减少.点评:本题是热学的
一道基础题,是考查学生对温度影响内能的理解.18.做功增大机械【解析】【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
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详解】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对鞭炮做功,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鞭炮的内能增加,温度升
高,达到火药的着火点,内能迅速增大,短时间内不能释放,就会发生爆炸.19.33℃57℃泡沫塑料降低相同温度比较时间A【解
析】【详解】(2)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初温是90℃,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为57℃,水温度降低了33℃,棉絮包的水温度为
33℃,水温度降低了57℃,比较两者温度的变化量可知,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好;(3)除了比较相同时间内温度的变化,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
相同的温度,看所用的时间是否一样;(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从10min到20min时水温降低了70
℃?55℃=15℃,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降低的温度相等,则30min时的温度应为55℃?15℃=40℃,但实际上,随温度的降低,水温降
低变慢,从20min到30min水降低的温度小于15℃,因此30min时水的温度稍高于40℃,故A正确。20.B98小于不同
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1)探究物质比热容的大小需要控制的变量
包括:相同加热方法,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的容器;(2)看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3)质量
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吸热能力不同;(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
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详解】(1)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因为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是吸热的多少、物质的质量、加热方式和时间,而与燃料的多
少没有关系,故B选项多余.(2)在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2℃,水的沸点为98℃;因为沸点低于100℃,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
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在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不同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4)①比较1、2记录,发
现液体的种类相同,1杯水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8分钟;2杯水的质量是1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而每
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因此第1杯水吸收的热量多,故说明: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②比较3、4记录,3杯煤
油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4杯煤油的质量是200g,升高4℃用的时间是2分钟,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
的,因此第3杯水吸收的热量多,故说明: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温度变化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③1杯中水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
的时间是8分钟,3杯中煤油的质量是200g,升高8℃用的时间是4分钟,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因此水吸收的热量多,故说明: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相同.④综上所述可知,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种类
有关;(5)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21.a吸收的热量相同<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
的热量相同时,甲升高温度大,它的比热容就小.【解析】【详解】(1)依题意,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
△t可知,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甲乙的质量,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
乙液体,所以步骤a错误;(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相同的热源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为了比较两种
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所以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等的热量。(3)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初温都相同,观
察图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温度变化较大;因使用的是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c=可知
,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当升高温度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小。所以c甲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得少,导致气温将比原来下降2℃左右;冬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
温度降低得少,导致气温比原来升高2℃左右.【解析】【详解】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库区储水增多,由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的比热容大,夏天当
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升高的温度小,所以夏天库区的气温较原来有所下降.23.按图甲所示撕开纸张时用力较图乙所示
拉断纸张的小;因为撕开图甲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少,分子间的总引力小,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就小;撕开图乙纸张时,作用的分子个数较多,
克服其引力所需的力较大,所以图乙方式撕开纸张比图甲方式的困难.【解析】【详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
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第一次用力很小就能拉开,第二次用很大的力也很难拉开,因为这两次撕纸时起作用的分子个数不同,所以分
子的引力不同,克服分子引力需要的拉力不同。24.见解析【解析】【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白天,陆地比海水升温快,
地面附近空气由于密度较小而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大海降温快,则海面的热空气上升,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于是冷的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形成陆风.25.(1)5.04×105J;(2)10℃【解析】【分析】【详解】(1)热水放出的热量=c?t)=4.2×J/(kg?℃)×3kg×(80℃?40℃)=5.04×J(2)不计热量损失=5.04×J冷水的初温=t?=40℃?=10℃答:(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5.04×105J;(2)冷水原来的温度是10℃。26.2.6×106,通过这一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解析】【详解】水库中水的体积:V=4×109m3=4×1015cm3,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n==2.6个,通过这一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点睛】先对水的体积进行单位换算,再让分子总数除以水的总体积即可得出答案。27.3.3×10-10m.【解析】【分析】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计算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知道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详解】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知道油膜的面积为S=3m2,则汽油分子的直径为:.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试卷第1页,总3页答案第1页,总2页试卷第1页,总3页
献花(0)
+1
(本文系骆骆课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