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3.3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期末专题复习题
2022-05-16 | 阅:  转:  |  分享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3.3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期末专题复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
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寒冷的冬天堆雪人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会凝固成小冰晶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B.气温低于0℃时,雪人仍会逐渐变小,是因为发生了凝华现象C.他们呼出的“白气
”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熔化吸热2.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B.冬天草木上出现“
霜”C.冬天湖水结成“冰”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3.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
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
雨水4.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
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
.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
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
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7.我们晾晒的
湿衣服变干了,这种现象属于下面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B.升华C.汽化D.凝固8.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
“白气”.“白气”形成过程属于A.液化B.汽化C.升华D.熔化9.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
巾擦干后过一会儿又会变湿,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10.夏日炎炎,小
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
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1.水沸腾后把烧
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________,迅速
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缘故。12.自然界中的水
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________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__
____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
江、河、湖、海中.13.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
”的形成分别是_____和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14.2018年1月4﹣5日的强降雪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出
行带来了许多不便.我们知道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经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降雪后会造成路面结冰,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因此市
政部门在路面上撒了融雪剂,如图所示,融雪剂能_______(降低/提高)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降雪后人们发现天气比降雪时要冷得多
,这主要是因为融雪时要_______(放出/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的气温变化.15.南极地区是冰的世界,虽然这里降水量很小,但是空气
却很湿润,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过程要________热量.《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一种物态变化是____
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1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某同学想
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他拿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充分湿透后,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1)他应该将两
件衣服_______(选填前面的字母),观察衣服干的快慢;A.都撑开,都放在通风处B.都撑开,一件放在通风处,另一件放在不通风处C
.一件撑开,一件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D.一件撑开,放在通风处,另一件团在一起放在不通风处(2)蒸发过程是一个_______(选填
“吸热”、“放热”)过程.17.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_______℃,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选填“
吸热”或“放热”);(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18.某小组在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
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____
__(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
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__.19.某同学在探
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
是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
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
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_____.(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参考答案1.D【解析】
雪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A错误;雪人之所以变小,是因为的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水蒸气,发生了升华的缘故,故B错误;小明和小华
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下雪是凝华放热,使气温升高,化雪是熔化吸热,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冷,故D正
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2.A【解析】【分析】【详解】
A.蒸笼周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A符合题意;B.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
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C.冬天湖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解析】【分析】【详解】A.海水汽化成水蒸气,且汽化是吸热过程,故A符合
题意;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成小冰珠,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由固态变为液态,熔化成雨水,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4.D【解析】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解答.
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①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即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②使用时,手掌充分展开
,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③热风干手器吹风,使空气流速加快,加快了蒸发;以上三项措施共同加快了蒸发的速度,使手很快变干.故选
D.点睛:牢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快时,蒸发越快,反之蒸发越慢.5.D【解析】A.水缸中
的水蒸发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形式吸附在水钢壁上.故A错误;B.水缸中的水汽化会形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不会以液体的
形式吸附在水缸壁上.故B错误;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固体冰,不会是液态的水.故C错误;D.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
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从水缸外表面小水珠的形成去入手分析即可得到答案.6.B【解析】【分析】【详解
】A.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故A错误;B.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
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C.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
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7.C【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了,是衣服上的水分
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并且是蒸发的方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解题的
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难度不大.8.A【解析】【分析】【详解】因为冰箱内的温度低,打开电冰箱门时,冰箱内的冷空气流出,制
造了低温的环境;外面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白气”是液化而形成的,故选A.9.液化放热【解析
】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瓶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液化,附着在饮料瓶外壁上,表面会变湿。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不
断在温度低的饮料瓶外壁发生液化,一会又会变湿;液化过程需要放热。点睛: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
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10.液化汽化熔化【解析】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镜片的温度低,而室外的温度高,所以
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
发)吸热所致;熔化也是吸热过程,所以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点睛:重点是物态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1.气泡减
小【解析】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发现烧瓶内的水中出现了大量的
气泡,迅速上升变大,由此可知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
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点睛:液体的沸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受气压的影响;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当封闭的一定体积的气体温度降低时
,其气压减小。12.汽化液化凝华【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与特点分析答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
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江、河、湖、海以及大
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为水蒸气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的变化是气态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气
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故答案为(1).汽化(2).液化(3).凝华【点睛】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只要知道物态变化前后物质
所处的状态,即可正确解题.13.凝华液化【解析】利用液化和凝华的概念解答。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
”,是在0℃以下时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是因为冰棒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
的小水珠,即我们看到的“白气”。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
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14.凝华降低吸收【解析】(1)雪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雪是空中的水蒸气由气
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2)融雪剂能降低雪的熔点,加快雪的熔化.(3)因为融雪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的气温变化,所以人们会感到
下雪不冷化雪冷.点睛: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收热量的有:熔化、汽化
、升华;15.吸收凝华【解析】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
过程需要吸热;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直接变
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物态变化的凝华现象.16.C吸热【解析】【分析】【详解】(1)影响蒸发快慢
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为了探究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液体
温度相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改变液体的表面积,因此在保证两件衣服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件衣服应一件撑开,一件
团在一起,都放在通风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2)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是一个吸热过程.17.86吸热升高【解析】【分析】(1)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
是液体的沸点.(2)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能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
加.【详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格代表1℃,由图乙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86℃;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
程中要不断吸热;(2)实验中,如果增大液体表面的气压,则液体的沸点将升高.故答案为(1)86;吸热;(2)升高;【点睛】本题通过水
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沸点以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是一道热学综合题目,比较简单.18.乙自下而上98℃小移
去酒精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与温度
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乙;(2)实验时,因为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首先要根
据酒精灯的位置,调整好铁圈的高度,即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
压越低,沸点越低.由表格中数据知道,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即沸点是98℃,由于水的沸
点低于100℃,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去酒精灯,若水不能吸热后,停止沸腾,这说明水
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且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
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即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造成的.【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涉及了温度计的读数、实验的装置的装配,并能分析影响其结果的实验条件,同时还要求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考查的知识点较多.19.升华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二氧化碳【解析】【分析】【详解】(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干冰在热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形成气泡,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点睛】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试卷第1页,总3页答案第1页,总2页试卷第1页,总3页
献花(0)
+1
(本文系骆骆课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