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A.圆形的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C .月牙形的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2.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A.要节约用电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 开车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3.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A.入射角是30°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反射角是60°D.入射角增大5°, 反射角增大10°4.下列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 的蚂蚁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5.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决定于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C.平面镜的大小D.观察者 的位置6.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A.B.C.D.7.在硬纸板 上穿一个小洞,小聪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他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A.变小B.变大C.不变D.先变大, 后变小8.晴朗天空,在树阴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它们是A.太阳的影子B.太阳光照到树叶上小水珠闪烁而成的C. 小孔成像所成的太阳的实像D.无法确定9.“猴子捞月”的故事中,小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 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离水面多远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 面的距离相等10.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 里的像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m /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11.小王同学身高1.60m,若他想要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镜子的高度最低应为_____m。若小王 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李的脸,那么小李______看到小王的脸(填“也能”或“不能”),这是因为____的缘故。12.一条光线垂直于平 面镜入射时,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_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_________。13.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他的像距离平面镜_ ______m。若他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动,经过2s,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14.平面镜能成像是由于平面镜对光的射作用,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是像,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用代替平面镜 .15.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栋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的.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 那座大楼有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窗户是关着的.小明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请你解释出来.16.郊游时,同学们看到:①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②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③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④池水映月明。上述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 现象的是_______;17.如图,已知入射光线到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18.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___ _)19.下图2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第一步,改变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 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实验结论是:.20.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1)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白纸进行 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附近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中 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3)他经过思考调整后,找到了 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_像。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详解】日偏食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 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出现的是日偏食.此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与孔的形状无关.故选C.【点睛】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 形状有关,与孔的形状无关.2.C【解析】夜间驾驶室外的光线比较暗的,若车内开灯,就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把车内物品在车 前形成一个虚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妨碍司机开车,故选C.3.C【解析】【分析】【详解】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 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 0°,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 =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则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4.D【解析】试题分析:A.平静水面映出岸边景物的倒影 是光的反射现象,是虚像,不合题意;B.站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是虚像,不合题意;C.通过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蚂 蚁是放大镜的原理,是虚像,不合题意;D.放映电影时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实 像和虚像.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在各种光线现象中的实像和虚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虚像是由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实 像可以呈在光屏上,虚像不可以呈在光屏上.5.B【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 面镜放置的方向、观察者的位置、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选B.6.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大熊猫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 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只有选项D符合这一特点.7.B【解析】分析:此题所考查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将眼看作一个点,通过做光 路图来判断所看到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眼镜向小洞靠近时,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因此,看到外面 的景物范围逐渐变大,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太阳的实像,像和太阳 的形状是一样的,是圆形的.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知道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9.C【解析】【分析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虛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故C正确.10.B【解 析】【分析】【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由①位置运动到 ②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和,说明像由位置运动到了位置,且由下图可以看出到的距离与①到②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 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11.0.8也能反射【解析】人若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需满足的条件是:人的头顶和脚射 出的光,经镜子反射后都能进入人的眼睛,即人像的上、下两端与眼睛的连线必须都穿过镜子.如图所示,AB表示人的全身,C点表示人眼的位置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人的像A''B''.将A''和C,B''和C分别用直线连接起来.则EF就是镜子至少应具有的长度.因为A′B′∥ EF∥AB,且D为AA′的中点;所以E、F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EF为△A′B′C的中位线;所以.即镜子的长度至少为0. 8m.若小王能通过平面镜(反射)看到小李的脸,那么小李也能看到小王的脸,这是因为反射光路是可逆的缘故.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产 生的“光路可逆性”现象,解释时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注意理论联系实际.12.002550。【解析】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 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方向改变25°,则入射角为25°根 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的大小也为2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50°。故答案为:0;0;25;50。1 3.56不变【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像距等于物距,物像对称等大,即可解题【详解】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 于物距,所以,当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时,他的像距离平面镜是5m;若他以1m/s的速度走近平面镜,则2s走的路程是:,即此 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是:5m-2m=3m,根据物像对称等大性知道,像到他本人的距离是3m+3m=6m,且像的大小始终不变。14.反 ,虚,玻璃板【解析】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可以用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虚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透明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还可以找到像的位置.故答案为:反 ,虚,玻璃板.【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点的掌握程度.15.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上时,光在玻璃表明发生镜面 反射,小明刚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当太阳光从开着的窗户照射进室内时,很少有光从里面反射出来进入 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解析】【详解】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上时,光在玻璃表明发生镜面反射,小明刚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 ,有很强的光线进入眼睛,因此明亮刺眼;当太阳光从开着的窗户照射进室内时,很少有光从里面反射出来进入小明的眼睛,因此看起来黑洞洞的. 16.①③②④【解析】【分析】考查的是生活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注意区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 播,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详解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荫下的亮斑是小孔成像成的太阳的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 平面镜,映出水面上的物体的像都属光的反射现象;所以,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①中午树荫下的亮斑和③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属于光的反射现 象的是:②岸边树木花草在水中的“倒影”和④池水映月明。17.【解析】【分析】考查的是作光的反射光路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反 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作图。【详解】由光的反射定律,首先通 过入射点做垂线,即是镜面的法线,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18.【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 键是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我们可以在A点和B点向平 面镜做垂线(注意是虚线),根据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确定物体的对应点的位置.最后确定物体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作图19.入射 光线反射光线随入射光线靠近(或远离)法线而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解析】在实验中通 过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的变化.将会发现入射光线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光线也会靠近(或远离)法线.所以可以得出入 射角减小(或增大),反射角也会减小(或增大).在实验过程中,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在第一图的基础上,将反射面沿法线 方向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结果反射光线不见了,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故答案为入射光线;入射角减小( 或增大),反射角也会减小(或增大);反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20.像的位置像的大小玻璃板未垂直于水平桌 面相等虚【解析】【分析】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熟练掌握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等效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 较像的大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等即可解题。【详解】(1) 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是因为当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后面这只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这只蜡烛的像的位置,同时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与像重合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前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由于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也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试卷第1页,总3页试卷第1页,总3页答案第1页,总2页答案第1页,总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