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压力及各方面的要求都在迅速地提升,人们,特别是学生群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的问题,造成了不 好的后果,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在学生学习时期就得到全面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可 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应该占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是比语文数学还要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可以 决定将来走的生活道路,将来能否成功,但语文数学考100分将来就能生活的好吗,中国传统教育弊端已经显现,而且在逐步改进中。其实学生的 学习过程也是他的成长过程,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的人格培养也非常重要。我觉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使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 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教学中 ,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 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二、 在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是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途径。 如,登山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生日晚会,可使同学关系更加团结和谐等等。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科教学中尤其应注意心理品质教育,在评改作文(尤其是日记)时,除了注重作文知识技能的指导,还很注意学生的心理现象,对出现的心理问 题慎重评点分析,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有位女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性格较孤僻。有一次她在日记中写到,她的姐姐考上了理想的学府 ,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中考临近,假如自己考不好怎么办呀,为此她常失眠,非常痛苦。我在日记后面谈了自己的看法,给她肯定和鼓励。告 诉她:对于一个自信心强的人来说,未来只有希望,没有痛苦~为假定的结果而痛苦,是不明智的。也许是评点起了作用,后来我发现她的心态积极 了许多,也更喜欢学习语文了。这种谈心式作文评改效果很好,既沟通了感情,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又养成了说真话写真事的作文习惯,培养了学 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三、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的学生生理上早熟、心理上很稚嫩,看上去象 是成人,实际上还是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还不懂得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正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调 整自我情绪,如何革除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等等。因此,生理发育提前和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也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重要 原因。正因为存在诸多方面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所以,我们在文化课的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知识灌疏,更应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重个性教育 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例如:利用课余时间接受学生个别心理咨询、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可能或已经存在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设一个 心理倾吐室、倾听学生的心声,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也就是说集体教育还必须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学生心理出现“症结”,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 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通过专门教育及时疏导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 学科走进课堂,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这是每个教育者的愿望和责任,也是我们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心理健康在身心健康和整个学习活动中起 着主导作用,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有机会与学生接触的教师的共同职责,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一项不可推诿的重要任务。在教学 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和尊重,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尤其是要避免对学生说一些侮辱人格的话,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些是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环境,学校要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程序中,要有教材,有计划地实施教 育,在教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使广大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