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实验题专题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_一、实验题1.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把一个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 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1)先使E、F两块纸板成为同一平面,让一束红光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观察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出现在法线的________(选填“同”或“异”)侧.(2)使OA慢慢偏离ON,观察到反射角将____;用 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较可知,反射角____入射角.(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如何操作? ____.(4)如果光线沿BO的方向射向M,则反射光线会与OA重合,这说明____.(5)本实验中可在纸板上看到光线,这是利用了光 的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选用薄玻璃片代替平面镜, 原因是玻璃板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______。实验中选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2)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用光屏代替了蜡烛B,他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 ____像。3.下面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1)组装仪器时,如图所示,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白纸相互____ _(选填“平行”或“垂直”);(2)在实验中,小红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A的像,为了消除这个影响,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选填序号) ;A.换用较薄的玻璃板B.换用较厚的玻璃板C.调整观察蜡烛A的像的角度(3)消除影响后,移动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观察到它的像 的大小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实验中,移去在蜡烛A成像位置处的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 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完成下列各 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______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 玻璃板所在位置。(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__ ____,这说明了______。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 ____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像。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 °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 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_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和_____现象;②光 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且折射角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 ,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 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6.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 系”的实验:(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 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像(选填“虚”或“实”). (3)小勇用薄玻璃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放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7.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1)图中反射角是_____度.(2)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 角度,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了_____.(3)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8.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一二三A到玻璃板距离/cm546B到玻璃板距离/cm546(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_____。(2)实验中, 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 ,这说明:_____。(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 __。(4)如上图乙所示,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5)如下图和 下表所示,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可知反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或“=”)。次数∠i∠r170°70°245°45°330°30°9.小宇利用图所示装 置将一细光束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_____。实验中____ _(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 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_____(填”增大“或减小”)若不断增大光在水中的入射角,会观察到的现象是入射角到一定值时,_____ (填“观察不到”、“观察到”)折射光线。10.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 ;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 暗”);此外,釆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______(2)小明将A蜡烛放在离玻璃板5cm的位置上,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cm处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 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小明拿掉B蜡烛, 在原来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A蜡烛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选 填“虚”或“实”)像。参考答案1.异增大等于将纸板F向前或者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2. 位置大小不能虚3.垂直A不变虚4.垂直重合像与物大小相等不需要等效替代不能虚5.更好的显示光路反射 折射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是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6.确定像的位置相等不能虚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7.40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变小8.像的位置A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光路是可逆的=9.在水中加人少许牛奶能大于增大观察不到10.较暗位置10相同相等不能虚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1页,总2页试卷第1页,总3页试卷第1页,总3页答案第1页,总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