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灵枢本神-edd8801cfad6195f312ba62a
2022-05-17 | 阅:  转:  |  分享 
  
—————————————————————情志因素伤神伤脏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恶化季节
————————————————————————————怵惕思虑神心恐惧自失
破脱肉死于冬
毛悴色夭————————————————————————————忧愁不解意
脾悗乱四肢不举死于春
毛悴色夭——————————————
——————————————悲哀动中魂肝狂妄不精阴缩挛筋
死于秋不正两胁骨
不举
毛悴色夭————————————————————————————喜乐无极魄肺狂、意
不皮革焦死于夏
存人毛悴色夭
—————————————————————
(后续)(续)—————
————————————————情志因素伤神伤脏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恶化季节
————————————————————————————盛怒不止志肾喜忘前言
腰脊不可死于季夏
俯仰屈伸
毛悴色夭————————————————————————————恐惧不解
精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三、情志失调致病规律1、情志失调,由于人的气质、性格、文化修养、信仰等差异,因人而异。但都与情志失调性质,情志失
调数量的太过有关。2、情志失调致病,与外邪致病不同。情志失调直接伤内部气机、脏腑。先伤气机,然后进一步伤
五脏精气;先出现精神症状,后发展为躯体症状,最后表现为精神衰败,形体衰竭,形神竭绝相脱离而死。故本段说:“五脏主
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3、情志失调伤五脏规律,有常有变。以五脏五志为常
。以一种情志可伤数脏,或几种情志伤一脏为变。4、呼应篇首提出的“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神基于五脏精气,神志
衰败则五脏精气衰竭,必补而不可泻。针刺作用偏于泻,故不用之。三、五神脏理论意义“五神脏”及“五脏藏神”理论,是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西医学“脑主论”不同道,属于医学研究的两种方法学和两种学术体系。灵
枢·本神题解本篇具体指出七情内伤的病机和病证,并推论了五脏虚实也可影响情志的变化,医生在
临床诊断治疗时,必须以神为本,即观察病人的形态,以判断精神魂魄的存亡,故名曰本神。一、神的含义:(1)万物变化机
制、规律(神明);(2)人的生命力、机制(神机);(3)人的精神意识、感情、思维活动(神志)(4)血脉营气
精神(物质)在《内经》中,(2)和(3)常混用,二者也有密切联系。(3)(4)以(
2)为基础,又对(2)有重要影响。本篇论(3)(4)为主。二、德气的概念“天
之在我者德也”。德者得也,道寓万物,物之有得谓之德。此是指人类形成的具体规律,犹如千万年不变的四时递迁规律,故古人说:“天之大德曰
‘生’”。在此“德”可以理解为阳光、雨露、空气等物质。“地之在我者气也”。地气,指食物、水分。
薄,迫也,交感、结合。天生、地成,天生、地养,天地之气的共同作用才有生命活动的产生。这是古人所说阴阳交感而万物生的思维模式。
《论衡》“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此奠定了中医学实在的物质基础。三、精与神的概念
精,产生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即德与气。神,天德与地气相交就产生生命。四、
魂与魄的概念1、魂:与生命一起产生的意识活动,如人的感性、识性、记性、悟性。是随神生灭往来
的精神活动的概括。2、魄:藏舍于形精躯体之中的、与形体一起产生、消灭的器官组织本有机能的
概括。(古称“形之灵”)如痛觉、视觉、听觉、吸吮、关节反射等。3、魂魄概念阴阳相对待。魂属阳、主动,魄属阴、主静,神
清醒则魂魄合而为一,神抑制则魂魄分而为二。五、思维活动过程1、心的概念“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接受事物
进行分析、评价并做出反应等精神活动的器官。2、思维活动过程意—把记忆的印象保存起来。
志—意念经过反复积累形成的感性认识。思—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取舍,得到新的认识。
虑—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处理问题的办法。本篇
所说的思维过程是由表入里,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逐渐认识过程。六、养生的基本原则1、内外调养:
外以顺四时、适寒暑内以和喜怒、安居处、控饮食2、阴阳和谐:
第二段论情志失调致病一、情志失调扰动气机,导致气机紊乱,主要发生情绪失常及轻微的躯体症状。二、情
志失调伤及五脏精气,是病变的进一步深入,不仅有严重的精神症状,而且出现逐步加重的躯体症状,预后不良。(见表)
第三段论五神脏一、五神脏概念1、五脏藏精舍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故名五神脏。2、五脏既主躯体生理活动,又主精神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核
心、中枢。这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有关,是生命活动中的五个生理功能模型。二、五神脏病证1、肝病肝气虚则血不足,魂无所
居失所养—恐肝气实则气机郁闭,疏泄失司—怒2、脾病脾气虚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濡养四肢、
调和五脏—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
气实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留中—腹胀、二便不利3、心病
心气虚则血少心神失养—悲心气实则心火郁闭,扰动心神—笑不休4、肺病肺气虚则气不足——鼻
息利、少气肺气实则肺气郁闭,肺失宣肃—喘喝胸盈
仰息5、肾病肾气虚则肾阳不足四肢失温—四肢厥逆肾气实则水湿不运,扰动内脏—水
肿归纳1、五脏藏神:五脏所藏之精是五脏神的物资基础。精气的耗伤可导致五脏神气的变化。2、五脏病证有虚实,
既表现在躯体生理病症,又有精神病症。其中精神病症以心肝为主,只是举例,其它各脏也有精神病症,但确实以心肝为多。3、解释
五脏虚实病症,虚者精气不足,实者邪壅脏气。均可从五脏所主功能失调分析,其中只有脾肾病症有“五脏不安”,为中医重视脾肾奠定了理论基础。4、本篇五脏虚实病证突出精神病症,是中医论神志病证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医治精神神经病证从调理五脏入手。常用的方法是,疏肝、清心、降肺、化痰豁痰(肺)、攻下通便(脾胃)、活血通络化瘀破血(肝)等,以泻实;益气(脾肺)养血(肝)、补脾、润肺、养心、滋补肝肾等以补虚。这些方法不仅治疗精神疾患,也指导众多心身疾患的治疗,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献花(0)
+1
(本文系子松采集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