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刻时光】四 0048、世外桃园 |
|
|
【雕刻时光】四0048、世外桃园文/子曰诗云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自从淘公潜《桃花源记》一出,便有了世外桃园一说。世外桃园,成 了那以后人们理想的生活区:远离战乱,没有官府,没有帝王,没有徭役和赋税,没有尔虞我诈,人人平等,自食其力,生活安逸......桃 园在哪里?在世外。世外在哪里?人间之外?还有一个与现实人间不同的人间?不在人间,在天外?在神仙间?想陶公潜实在因为社会的纷争思 虑过度,因此便有了桃园的梦想。说到梦,想来是可信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三国虽然战乱平息,一统归晋,但晋统一三国之后,到陶渊明时 代,虽然战乱比虽然三国时要少,可官府腐败,欺压百姓,置民之倒悬于不顾的晋国君也不过是腐败君主。这是陶渊明所以挂印辞官,归隐山林的重 要原因。也是陶公有桃园之梦的理由。梦,终归是梦。梦醒了,现实依然是现实:战乱依然存在,杀戮依然存在,官府帝王依然存在,猛于虎的 苛政,徭役和赋税,尔虞我诈仍然无法消除。陶公也只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陶公挂印,归隐山林,看似远离官僚纷争,远离社会 纷乱,其实并未完全脱离社会。因为人不可能离开社会,陶公潜亦如是。桃花园是理想国,可终究是远离人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太渺茫。用梦的 形式表达一个神话。桃花源,是个美丽的幻梦。任何朝代,都有希望人们过上理想的,无忧的,幸福的生活,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在《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着眼 天下人的思想。但毕竟是一种思想而已,唐代,宋代,以下各个朝代和时代又有多少人为些疾呼,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词中也提出了“太平世 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观点。愿意总是美好的,现实却不是以人人瓣愿望为转移的。人们世世代代为之努力奋斗,而且还将要世世代代的为之 努力下去.....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