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六章 利害
2022-05-20 | 阅:  转:  |  分享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第六章利害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六反”,社会中本是“奸伪无益”的六种人,社会舆论却赞
美他们,一国之君却尊显他们。社会中本是“耕战有益”的六种人,社会舆论却贬斥他们,一国之君却诋毁他们。这就是社会中反常不正的“六反”
现象。韩非子看到了“六反”的普遍性与危害性,并高度总结了其特质,社会与君主称道尊显的六种人(“贵生之士”“文学之士”“有能之士”“
辩智之士”“磏勇之士”“任誉之士”)其实是奸诈虚伪而无益于国家的。反之,社会与君主贬斥诋毁的六种人(“失计之民”“朴陋之民”“寡
能之民”“愚戆之民”“怯慑之民”“謟谗之民”)其实是努力耕战而有益于国家的。我们仔细思考这十二种人,其实是十二种文化与精神的体现或
是代表。“贵生之士”实质是贪生怕死精致利己者;“文学之士”实质是歪理邪说无法无天者;“有能之士”实质是游手好闲寄生于世者;“辩智之
士”实质是诡辩投机虚伪巧诈者;“磏勇之士”实质是好勇斗狠残暴危险者;“任誉之士”实质是庇盗藏奸违抗律法者。这六种人其实是社会正道秩
序的破坏者,是国家律法的践踏者,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诋毁者,他们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是国家与社会的祸根。而与之相对的六种人实质是国家的栋
梁之才,稳定之基,发展之力。“失计之民”实质是不计私利大公为民者;“朴陋之民”实质是简朴服从的守法尽责者;“寡能之民”实质是勤劳
自强的财富创造者;“愚戆之民”实质是默默付出的正派善良者;“怯慑之民”实质是遵道明理的尊君事主者;“謟谗之民”实质是讨贼止奸的以血
诚谏者。社会进步国家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也正是这六种人推动着社会向前进,使国家越来越富强。韩非子总结完“六反”的实质后,接着说其
社会的危害性。他说“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意思是:平民从私利出发称赞前六种人,当代的君主听到虚
名而尊重这些人,而得到尊重的,一定会得到好处。六反的出现本就是不正常,是个人主义对抗集体主义,是私利对抗公利,是私学对抗公学,现在
看来是个人与私利私学占据了优势,否则不会出现这种颠倒黑白的事情。韩非子从私利的角度分析,六反就显得那么正常合理。私利之下一切反集体
意识的行为与思想都是正常的。“奸伪无益”的六种人自然也就有了合理存在性。为什么百姓“称誉”君主“尊重”前六种无益之人呢,因为能得到
利益,而且“称道”的越厉害,得到的利益越多。这就是社会不正常现象的实质,一切都是私利在做怪。另一方面,韩非子认为“百姓循私害而訾(
zǐ)之,世主壅于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意思是:百姓从私害出发诋毁后六种人,当代的君主受世俗蒙蔽而鄙视他们,而受到鄙视的
,一定会受到迫害。为什么对社会对国家“耕战有益”的人被百姓诋毁被君主鄙视呢,因这些人妨害了私利者利益的获得。百姓与君主诋毁鄙视的越
厉害,“耕战有益”的人越受到迫害,私利者的行为越安全,私利获得的越多,而且越有合理性,最起码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看合理性强一些。【
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百姓循私害而訾(zǐ)之,世主壅于俗而贱之,贱之所在,害必加焉。】世间之事
皆有因果,天下之行皆是为利。只是看这个“因”与“利”是私利还是公利。按六反之论,一切不正常的行为皆为私利,皆有猫腻。何为不正常,违
背社会共识与道德,违反社会法律与规则,违抗社会秩序与制度,都是不正常的行为。
献花(0)
+1
(本文系红林主人A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