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2022-05-22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汉、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预习设计】

一、认知前提: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却短命而亡,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取代秦朝的是哪个朝代呢?它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二、新知认知:

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7—70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自主学习任务,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预习任务一:文景之治,阅读教材67-68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原因:(1)汉初;(2)统治者吸取的教训

2、措施:(1)减轻农民的、和负担。

(2)注重发展,奖励耕作,关心。

(3)提倡,以身作则。(4)重视。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库充裕。

预习任务二:汉武帝大一统,阅读教材68-69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填空。

1、措施(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允许诸侯王继续分封小诸侯国,削弱诸侯国力量。

(2)思想上:接受的建议。“、”

(3)文化上:推行教育,在举办。

2、影响: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预习任务三:自己阅读教材,了解“光武中兴”等东汉的历史。



【课堂设计】

预习检查记录:抽查各班二、三组学生预习学案总体情况良好,各班同学都能完成并及时上交。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述了秦末农民战争,谁知道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继续提问,“战争经过了几个阶段?一共进行了几年的时间?战争结束后又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回答)“这场战争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战争一共进行了7年,下面同学们推测一下,汉朝建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原因。”(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打算如何做?”(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走进第12课学习第一个部分内容,看一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做的,同学们归纳一下。”

一、交流展示:

各小组成员在每组1号的带领下共同交流并展示预习任务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每组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对抗组提出或其他小组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如果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进行点拨或精讲。

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让1、2、3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要的简单知识点和难写易错字。让4、5、6组互相提问不方便板演的知识点。教师抽查提问7、8组学生。最后将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组量化。



二、精讲点拨

阅读课本67——68页黑体字部分,找出汉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学生读书时间为3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在汉初统治者中,提倡节俭最突出贡献的是谁,阅读67——68页小字部分,你想到了谁?秦始皇的哪些作法与文帝不同,试进行概括,(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做法子导致结局也不同的,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节节俭败由奢。”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有很多,毛主席只崇拜其中的五位,在《沁园春·雪》中他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今天,我们走进汉武帝,通过以前的积累,你知道汉武帝有哪些作为,才得到了毛主席的称颂?(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迹,概括一下汉武帝)其实他之所以得到毛主席的肯定是因为他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西汉的大一统?学生读书并进行概括。

老师补充,西汉建立之初,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效仿西周,推行分封制,即封自己的亲属、功臣到西汉各地做诸侯王,建立“王国”。到汉武帝时,王国的诸侯王利用自己的权利,不听从中央的调遣,中央的权利受到威胁,即汉初的“王国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学生读书,并进行回答。)

老师提问,“思想领域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什么是“罢黜百家”?指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提问“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学生小组内讨论,回答。)

除在政治上,思想上,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学生读书74页经济上的大一统,79页军事上的大一统,并概括汉武帝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所采取的措施),这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汉武帝完成了汉朝的大一统,从此,西汉达到了鼎盛进期,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西汉后期,统治者昏庸无道,西汉灭亡后,东汉建立。自学东汉的统治,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历史事件。老师着重指出以下两点史实: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基本史实。

三、反思拓展:(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处理:①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自己独立思考写出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②指导学生对秦始皇和汉文帝对修建陵墓的不同要求进行分析,分析是要结合他们所处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不同。

③由某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教师点评答案。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7每题1分,第8题3分,共10分)

1.西汉初年,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出现了“治世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B、汉武帝大一统C、光武中兴D、贞观之治

2.如果你生长在汉武帝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A、洛阳B、咸阳C、长安D、开封

3.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是在()

A、文景时期B、武帝时期C、高祖时期D、光武帝时期

4.向汉武帝提出削弱藩王势力,坚强中央集权的是()

A、董仲舒B、主父偃C、朱买臣D、李斯

5.“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A、实施背景B、根本目的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6.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D、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7.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

A、商、西汉B、西周、秦C、商、秦D、西周、西汉

8.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影响?(3分)





【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