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
选择
填空
全部
序号
试题类型
试题内容
供选项1
供选项2
供选项3
供选项4
标准答案
单选题
1.夏日常饮茶,可补充人体()元素,提高耐热能力,有效地预防中暑的发生。
A、镁
B、钙
C、钾
C
下列哪项不具备明显的消暑作用?()
A、绿豆汤
B、菊花茶
C、啤酒
下列那组食品最体现防暑功能?()
A、茶叶、白糖、饮料;
B、绿豆、茶叶、红糖
C、红糖、茶叶、饮料
A
中暑是指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A、体弱多病
B、极端气侯
C、高温环境
当日最高气温达到()℃以上时,除应急处置、巡道等必须作业以外,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A、35
B、37
C、40
暑期要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为宜。
A、2%~8%
B、3%~5%
C、5%~8%
B
中暑主因是外界气温逐渐上升,室外温度超过摄氏()度,过量的热聚集体内而引起中暑。其它如睡眠不足、体质虚弱、过度疲劳也都容易引起中暑。
A、34
B、35
C、36
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居室的温度在()摄氏度之间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
A、26-29
B、20-25
C、27-32
合理饮食,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的食物,因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汗排出。
A、维生素B、维生素C
B、维生素A、维生素E
C、维生素B、维生素D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5度以下。
A、4
B、5
C、20
暑期,对露天作业人员,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外,还应供给足够的符合要求的含()饮料。
A、葡萄糖
B、维生素
C、盐
()是太阳辐射一天中最强烈的时刻,是地表最热的时候。
A、中午12点
B、下午1点
C、下午3点
防暑期间,现场防护员应选择合适的了望地点,()怕热躲在树下防护。
A、可以
B、禁止
C、短暂
水性好,班中()到江、河、湖等水域中洗澡或游泳。
防暑降温期一般为每年(),为期4个月。
A、5月15日至9月15日
B、5月1日至9月1日
C、6月1日至10月1日
中暑按病轻重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种情况。
A、中度中暑
B、一般中暑
C、先兆中暑
日最高气温达到37度以上40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A、8、6
B、6、3
C、4、2
重症中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B、热痉挛、热衰竭
C、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加强作业组织,按照“()”的原则,合理安排“二高一露”人员的作息时间,避免高温下作业对从业人员身体的伤害、中暑等事故的发生。
A、干两头歇中间
B、干中间歇两头
C、安全第一
防暑降温期供应的防暑饮料和食品必须满足国家质量检验标准和()的各项要求进行采购,禁止采购、食用腐烂变质的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A、《安全生产法》
B、《食品卫生法》
C、《食品安全法》
干活大汗淋漓后,()立即饮冷水,防止脱水。
A、不宜
B、应该
C、适时
收工后()马上洗凉水澡或吹电风扇,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热量散发。
B、适宜
C、可以
野外作业遇雷雨时,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和涵洞内躲避。
A、大树下、电杆旁
B、屋檐下
C、房内
禁止在桥梁的栏、墩台、钢梁以及无安全设施的高平台上()。
A、作业
B、乘凉睡觉
C、检查
夏季为火灾多发期,一旦发生火灾,本岗位人员要会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及时报警。
A、小火
B、初起火源
C、大火
填空题
暑期作业,各从业人员需掌握中暑前兆的判断、<--NRC-->和测温常识。
处置
.防暑降温期前必须备足更新好工区(班组)应急防暑药品(藿香正气丸、人丹、清凉油等)、心脑疾病急救药品和蛇药,并建立药品清单和<--NRC-->。
使用记录
防暑药品以应急、便利、有效为前提,药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药品合格的规定,禁止采购含有<--NRC-->成分、过期药品。
酒精
当日最高气温气温达到<--NRC-->以上时,除应急处置、巡道等非必须作业以外,应当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40℃
防暑降温期前,需结合各岗位作业特点,组织高温及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进行一次防暑降温安全知识教育,并<--NRC-->后方能上岗,考试结果要求存档。
考试合格
暑期作业的单岗作业人员要安排备班,有条件的要安排<--NRC-->、温度适应的场所提供午休条件。
通风良好
中暑报告与调查。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NRC-->
重症中暑
暑期各车间要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按照“<--NRC-->”的原则。
干两头歇中间
暑期作业,应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的原则创造良好作业条件,最大限度避免阳光直射,将高温、热源管道、部件外移,做好<--NRC-->和隔热设施
遮阳
各车间、工区(班组)要加强对电器设备的检查,严禁乱拉乱接电线,防止<--NRC-->。
触电伤害
防暑降温期供应的防暑饮料和食品必须满足国家质量检验标准和《食品卫生法》的各项要求进行采购,禁止采购无食品卫生安全许可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等“三无”产品,防止<--NRC-->。
食物中毒
工区要经常保持厨具卫生,餐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防暑饮料和食品的生产、运送、供应相关人员应按饮食卫生健康体检标准<--NRC-->。
体检合格
要根据暑期作业工作带来的变化,做好防暑工作重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NRC-->。
防暑措施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NRC-->度以下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单位防暑费一律不得由<--NRC-->形式发放。
现金
判断题
干活大汗淋淋后,应立即饮冷水,防止脱水。
F
防暑期间,野外作业时,需要携带蛇药等备品。
T
先兆中暑: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
轻症中暑除了先兆中暑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8.5摄氏度以上、大量冒汗、脉搏加快等。
昏迷、抽筋、高烧、休克等症状,属于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需要立即送医院急救。
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或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是中暑后的急救措施之一。
生与熟隔离是成品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要求之一。
禁止在桥梁的栏、墩台、钢梁以及无安全设施的高平台上乘凉睡觉。
野外作业遇雷雨时,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躲藏。
暑期作业要按规定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防止日晒病,禁止穿凉鞋、拖鞋或赤膊上道作业。
汽水有清热、解暑、理气作用,成年人每日饮用不宜超过2000毫升。
在室内遇雷暴时,应拔掉电源插头,不打电话,不靠近自来水管、下水道等金属设备,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
在夏季根据施工及作业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各车间、工区要在防暑降温期前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整治工作。
施工间隙,如果空闲时间多,作业人员可以喝啤酒或含酒精类的饮料以更好的降温、解乏。
轻度中暑者,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38℃以上,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杜绝乱接、私拉电源,禁止穿着拖鞋和赤脚、赤膊使用电器用具。
严禁在野外私自下江、河、湖洗澡和游泳。
中暑后可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重度中暑者立即人工施救。
收工后马上洗凉水澡或吹空调、电风扇,更有利于身体热量散发。
隧道内、涵洞内、桥墩处、支柱旁、信号机边等遮阴场所班中休息时可以在这些地方纳凉、睡觉。
劳动大汗淋淋后立即饮冷水,可迅速解渴并防止脱水。
人丹、风油精、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丸)是常用的防暑药品。
防暑期间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气温最高的时段上道作业,防止中暑情况发生。
防暑饮料应以茶水、防暑汤含盐饮料为主,禁止以含酒精成份饮料替代防暑饮料。
电动机械及其附属装置或电路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通知电工修理,严禁擅自触动。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很短,食用某种食物后突然发病,常常伴有呕吐、头疼、腹泻等肠胃炎的病症。
夏季高温天气不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业时严格按规定穿戴、使用防护用品,防止日晒病,禁止穿拖鞋作业但可以穿凉鞋作业。
职工上班前规定时间内不得饮酒,注意充分休息。
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
口渴难耐时,可以饮用未经卫生防疫部门鉴定的自制防暑饮料。
本工区内部人员使用的餐具,可长期不消毒直接使用。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冷饮后再饮用热开水、热茶可以防暑降温,有利于身体健康。
收工后宜马上洗凉水澡或吹电风扇,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热量散发。
夏天的菜肴可比平时稍咸一点,干菜汤、冬瓜笋干汤等是夏令很好的菜汤。
野外作业遇雷雨天气时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小建筑,肩上不要扛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撬棍等。
在家中,不通风没有空调的环境也会导致中暑。
老年人、产妇、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或者体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中暑。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从事户外作业人员中暑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给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轻症中暑处理方法:除需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风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量下降。
暑期作业,各从业人员需掌握中暑前兆的判断、<--NRC-->和测温常识。
防暑降温期前,需结合各岗位作业特点,组织高温及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进行一次防暑降温安全知识教育,并<--NRC-->后方能上岗,考试结果要求存档。
×
√
轻症中暑除了先兆中暑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8.5摄氏度以上)、大量冒汗、脉搏加快等。
生与熟隔离是成品(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要求之一。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25.00
1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25.00
15.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4.00
35.00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