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2022-05-23 | 阅:  转:  |  分享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目录



第一章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

第二章浅埋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5

第三章盾构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0

第四章模板工程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6

第五章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20







第一章深基坑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编制说明(对象、范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2、工程概况

2.1工程环境:附总平面图

包括工程简介,场地、交通、建(构)筑物、管线等(视需要分别附图)

2.2设计介绍及主要技术要求:

(1)设计图(平面图、剖面图);

(2)主要技术要求。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地质(含基坑轮廓)纵剖面图;

(2)地层、地下水的描述。

(3)相关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含渗透系数)。

3.工程特点、危险源分析、辨识及应对措施:工程重难点、危险源及其危害、控制措施。

4、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等。

4.1施工组织安排

(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2)组织机构(项目部及基坑施工作业队管理结构框图及简要说明);

(3)施工顺序(按时间、主要工序、工作面等,做分区、分段的安排);

(4)施工进度计划(计划说明、横道图或网络图);

(5)资源计划(劳动力、主要设备、材料)。

4.2支护体系施工

(1)支护体系详细设计(平面图、剖面图)

(2)围护桩(或其他结构形式)施工

施工顺序、进度安排、采用设备、主要工艺、技术参数、检查验收及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3)其他结构(锚杆、钢支撑、桩间止水等)施工

4.3基坑降水

如降水专项方案已通过评审,在此亦应对其要点做出介绍。

4.4土方开挖与支撑(锚杆)安装(附工艺流程框图)

(1)开挖方案

区段划分、工作面选择及开挖顺序、设备配置、出土通道、进度指标与工期计划、安全质量要点等;附工艺流程框图;

(2)支撑(锚杆)安装

时机、工艺、安全及质量要点、检查验收、及辅助围护结构的作业;

4.5防水与结构施工简述:施工工艺、工序质量控制、检查及验收等。

5、施工监测

(1)监测设计(监控内容、监测点布置、监测频次、变形最大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报告内容及要求等)

(2)信息化施工的组织与工作程序

6、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及应急预案:

(1)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

(2)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与职责、施工应急处理预案(措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演练等。

7、安全保证措施(相对通用的安全、质量、环保、工期、文明施工、季节性施工等措施可参照已经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计算书及其他附图

第二章浅埋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编制说明(对象、范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2、工程概况

2.1工程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埋深、结构形式及尺寸、±0.00标高、自然地面标高及其相互关系、开工时间及预计结束时间。

2.2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与暗挖隧道的位置关系。

2.3邻近建(构)筑物的工程重要性、层数、结构型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建设及竣工时间、结构完好情况及使用状况。

2.4邻近道路的重要性、交通负载量、道路特征、使用情况。

2.5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重要性、用途、材质、管径尺寸、埋置深度、使用情况。(附总平面图)

2.6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与工程位置有关的地层描述,包括名称、厚度、状态、性质等。(2)含水层的类型、厚度,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补给与排泄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标高及动态变化。(附地质剖面图)

2.7施工图的技术要求、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3、工程特点、危险源分析、辨识及应对措施:工程重难点、危险源及其危害、控制措施。

1)塌方;

2)涌水或渗水(突水);

3)隧道结构变形过大;

4)周围建(构)筑物、路面及地下管线的破坏;

4、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等。

4.1施工组织安排

(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2)组织机构(项目部及基坑施工作业队管理结构框图及简要说明);

(3)施工顺序(按时间、主要工序、工作面等,做分区、分段的安排);

(4)施工进度计划(计划说明、横道图或网络图);

(5)资源计划(劳动力、主要设备、材料)。

4.2竖井

4.2.1竖井施工:地下水控制、围护结构及施做、土方开挖、临时支撑及拆除、结构防水层、周边环境保护措施、周边堆载等;

4.2.2马头门:土体加固、加强环梁的施做、格栅(或桩墙)破除方法、多个马头门的开洞顺序等;

4.3隧道(含施工横通道、区间联络通道)

4.3.1隧道开挖:洞体开挖方法与步序、导洞开挖顺序及错距、格栅间距与架立、格栅纵环向连接、锁脚锚管、挂网与喷射混凝土、掌子面稳定措施、初期支护背后注浆、二次衬砌回填压浆、中柱施工、临时支撑体系(含中隔壁)施做及转换、临时支撑(含中隔壁)的拆除、结构防水层等;

4.3.2辅助工法

1)超前小导管(锚杆):参数、打设(成孔)方法与设备、搭接长度、与格栅连接、注浆情况等;

2)管棚超前支护:参数、管棚施做基地、打设(成孔)方法与设备、搭接长度、纵向与环向连接情况、注浆情况等;

3)帷幕注浆(地面、洞内):注浆方式、注浆范围、注浆段长、注浆工艺流程、设备

(含成孔设备)、浆液材料选择与配比及凝胶时间、注浆参数、注浆孔(检验孔)布置与间距、注浆次序、注浆效果检验等;

4)地下水控制方法:降水、排水、注浆堵水(参照注浆);

4.4特殊部位(结构)

4.4.1变断面的施工:大断面向小断面的过渡方法、小断面向大断面过渡方法;

4.4.2渡线段的施工:断面变化情况、左右洞施工顺序、

4.4.3斜坡段施工:格栅定位与架立、超前小导管打设、锁脚锚管;

4.4.4新旧结构结合部位施工:结合部位的处理方法、防水处理方法;

4.4.5隧道转角部位施工方法。

4.5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4.6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

5、检查验收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程序。

6、监控方案

6.1监测设计:包括监控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应有测点布置总图、测点布置断面图、测点详图)、监测频次、变形最大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报告内容及要求等,同时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等级等;

6.2信息化施工的组织与工作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方式;中间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7、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

7.1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

7.2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与职责,包括抢险、安保、后勤、医救、善后、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及应对措施、联系方式等。

(2)施工应急处理预案(措施)破坏管线应急响应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等。

8、劳动力计划:描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冬季雨季措施等)

(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相关人员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

(2)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2、计算书及其他附件:

附图(表):包括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布置平面图、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

第三章盾构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编制说明(对象、范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②盾构进出洞漏水漏浆;

③盾构进出洞时机械故障;

④盾构进洞时轴线偏离过大;

⑤盾构始发推力过大或反力架强度不够造成反力架变形。

(2)盾构推进阶段:

①土仓压力设置不当;

②盾构正前方工作面失稳

③盾构前方地层出现空洞;

④盾构遭遇障碍物;

⑤注浆参数控制不当造成地面沉降或隆起;

⑥运输车脱轨、碰撞;

⑦盾构推进姿态控制超限;

⑧盾尾密封失效造成盾尾涌水涌砂;

⑨管片接头漏水漏浆;

⑩管片拼装时碰撞、就位不准;盾构机及其辅助设备故障。

(3)联络通道附属工程施工阶段:

①预加固效果不佳;

②降水井设置不合理;

③对隧道管片加固不够造成隧道变形;

④通道开挖超挖造成地表沉降过大;

⑤开挖过程中支护不及时造成通道变形甚至失稳;

⑥涌水涌砂

3.2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措施

4、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

(2)泥土的塑流化改良方案(土压平衡盾构)或泥水配比与参数(泥水平衡盾构)。

(3)排土量管理方法。

(4)盾尾注浆方案。

(5)方向控制方案。

(6)管片拼装方案。

(7)掘进过程中障碍物处理或换刀方案。

(8)垂直运输方案。

(9)复杂(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措施。

4.6区间联络通道

(1)施工方法(含管片拆除方法及拆除顺序)。

(2)洞周土体加固方法。

(3)盾构隧道结构保护措施。

4.7盾构机过风险源分析及应对措施(包括不良地质、地下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等环境影响)

4.8开仓换刀

(1)基本情况

(2)常压开仓

(3)带压作业(包括作业内容、操作规程、作业准备及应急预案等)

5、检查验收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程序。

6、监控方案

6.1监测设计:包括监控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应有测点布置总图、测点布置断面图、测点详图)、监测频次、变形最大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报告内容及要求等,同时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等级等;

6.2信息化施工的组织与工作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方式;中间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7、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

7.1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

7.2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与职责,包括抢险、安保、后勤、医救、善后、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及应对措施、联系方式等。

(2)施工应急处理预案(措施)破坏管线应急响应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等。

8、劳动力计划:描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9、隧道通风措施

(1)隧道通风的基本参数;

(2)一次风机和风筒的选型;

(3)二次风机和风筒的验算;

(4)风机和风筒的固定。

10、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相关人员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

(2)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5)冬季雨季措措: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6)文明施工:描述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计算书及其他附件:

附图(表):包括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布置平面图、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

第四章模板工程机支撑体系安全专项

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编制说明(对象、范围、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2、工程概况

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2施工平面布置图、相关结构平面、剖面图;

2.3列表描述需要论证的具体支模区域、支模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截面尺寸、

跨度、板厚情况等;

2.4列表描述梁、板底支撑布置情况及支撑布置简图,支撑的地基情况。

3.工程特点、危险源分析、辨识及应对措施:工程重难点、危险源及其危害、控制措施。

3.1危险源:主要危险源为模板支架系统的各类构件出现破坏失稳。

(1)立杆局部失稳;

(2)支承扣件滑移;

(3)水平构件挠度过大;

(4)爆模

(5)架体侧向水平变形过大。

3.2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措施

4、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等。

4.1施工组织安排

(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2)组织机构(项目部及基坑施工;

作业队管理结构框图及简要说明)

(3)施工顺序(按时间、主要工序、工作面等,做分区、分段的安排);

(4)施工进度计划(计划说明、横道图或网络图);

(5)资源计划(劳动力、主要设备、材料)。

4.2模板支撑体系选用的形式、架体基础的设计、架体设计、架体上部设计、构造拉结设计、安全防护设计,特殊部位的监测设计;对模架(脚手架)形式、尺寸和连接节点进行描述、主要搭设方法、工艺要求、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要求等;

4.3模板支撑体系安装、拆除工艺流程;模板支撑体系安装、使用和拆除中的技术安全要求;

4.4模板支撑体系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进场检验程序和检验控制措施;

4.5另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主次梁及板底立杆间距应按模数统一考虑,板下立杆纵横方向间距应为沿梁纵向立杆排距的整数倍,从而保证水平横杆能完全贯通,有效提高架体的整体稳定性;

5、检查验收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程序。

6、监控方案

6.1监测设计:包括监控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布置(应有测点布置总图、测点布置断面图、测点详图)、监测频次、变形最大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报告内容及要求等,同时明确监测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和精度等级等;

6.2绘制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模板支撑体系在搭设、钢筋安装,砼浇捣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的模板支撑体系的监测监控措施等;

6.3信息化施工的组织与工作程序: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方式;中间监测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监测监控管理规定。

7、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

7.1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

7.2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与职责,包括抢险、安保、后勤、医救、善后、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及应对措施、联系方式等。

(2)施工应急处理预案(措施)破坏管线应急响应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等。

8、劳动力计划:描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9、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相关人员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

(2)模板支撑体系安装、使用、拆除过程中,保证架体基础、架体、架体上部、构造拉结等各部位的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10、文明施工:描述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冬季雨季措措: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12、计算书及其他附件:

附图(表):包括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布置平面图、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

第五章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安全专项

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1、编制说明(对象、范围、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2)施工现场平、立面图、基础图、地下设施及管线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3)起重设备及设施说明书、温度及风力相关气候条件、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位置、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情(包括: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基坑、高压线路的位置关系)等;

(2)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基坑、层数、高度、结构型式、高压线路的位置关系;

(3)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的特征、埋置深度等情况;

(4)道路的交通负载情况、作业面情况;

(5)平面图应标注明起重吊装及安装设备设施或被吊物与邻近建(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基坑、高压线路之间的平面关系及尺寸(条件复杂时,还应附剖面图);

(6)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设备设施的名称、型号、性能、自重等;

(7)被吊物数量、起重量、起(提)升高度、组件的吊点、体积、形状、尺寸、就位位置等性能参数;

3、工程特点、危险源分析、辨识及应对措施:工程重难点、危险源及其危害、控制措施。

3.1危险源:

(1)准备阶段:工机具状况不正常、防护用品部合格;(2)吊车站位:基础部牢、吊车倾斜或站位不准去确造成卡杆;

(3)设备吊装:钢丝绳断裂、设备坠落或超重吊装;(4)吊具:钢丝绳挂设位置不正确及设备带病作业;(5)货车进场:与吊车碰撞;

(6)吊车工作区域:吊物下方或吊臂下落物伤人;吊装环境:雨、雪或四级以上风时,发生坠落或设备吊装失稳;

(7)吊装指挥:误指挥。

3.2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措施

4、施工方案与工艺技术:

4.1施工组织安排

4.1.1施工总平面布置及说明

4.1.2施工工期:包括时间、地点及气候影响等情况;

4.1.3施工准备

(1)人员配置情况;

(2)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配置情况;

(3)辅助设备及台班;

(4)运输形式;

(5)试吊装;

4.1.4施工工艺流程图;

4.1.5吊装或拆卸程序与步骤:

4.1.6运输、摆放、拼装、吊运、安装、拆卸的工艺要求;

4.1.6施工过程监测;

4.1.7载荷试验等。

5、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

5.1主要风险分析、拟采取的措施

5.2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组成与职责,包括抢险、安保、后勤、医救、善后、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及应对措施、联系方式等。

(2)施工应急处理预案(措施)破坏管线应急响应预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物保护应急预案及应急演练等。

6、劳动力计划:描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包括相关人员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及联系电话);

(2)保证吊装和拆卸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危险源分析;

(5)安全保障的人员组成;

(6)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警戒区、防护隔离、环境保护、安全标志等;

(7)施工过程安全注意事项及预防保证措施。10、文明施工:描述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8、冬季雨季措措:雨季、台风和夏季高温季节等条件下的安全保证措施。

9、计算书及其他附件:

附图(表):包括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布置平面图、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等。















-II-















献花(0)
+1
(本文系天依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