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二次线检验作业指导书
2022-05-23 | 阅:  转:  |  分享 
  
二次线检验作业指导书[版本1/修改0]目的为了规范二次辅助回路的接线安装和检验,提高二次接线的水平和质量,特制定本规程。范围适用于本公司
二次线工序的接线安装和检验定义无职责无实施过程和要求5.1二次标签5.1.1根据二次接线图和一次方案张贴元件标签。5.1.2二次标
签必须贴在醒目的位置。一般贴在元器件接线面的左上角。如空间有限,也可贴在元件附件,但应整齐美观和不致引起混淆;元件本体上有标签书写
处的,可用记号笔直接写在元件上,但字迹要工整清晰。5.1.3接线号应于图纸线号相符。5.2选线5.2.1一般情况下应选用电压不低于
450V/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固定线束采用BV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导线,电流回路采用2.5mm2导线,电压回路采用1.5m
m2导线。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BVR导线。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
不小于0.5mm2截面的绝缘导线。5.2.2颜色:接地采用黄绿双色BVR导线。其它一般采用黑色导线。如分色可按下表选取,特殊要求除
外。别类相序颜色交流三相电路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中性线淡蓝色接地线黄和绿双色直流电路正极棕色负极蓝色接地中线淡蓝色5.2.3热
带型产品选用热带型聚乙烯线,高温型产品选用航空蜡克线。5.2.4计量柜中电流回路采用4mm2导线,电压回路采用2.5mm2导线,
其余回路〔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照明回路〕采用1.5mm2导线。单独计量导线尽可能地用BV线并分色。徐州地区计量回路中不管是专用计量
还是非专用计量,电流回路采用6mm2导线,电压回路采用4mm2导线,并须安装计量盒。5.2.5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逻辑回路的控制、
通讯信号等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接地。5.3布线5.3.1根据二次接线图、过门线、固定压板的安装位置,确定
导线总左向,线束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并优先采用汇线槽布线。5.3.2布线时,每根导线都要拉直,导线排列应层次
分明,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弯曲半径不小于2倍的线束直径。5.3.3二次接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不准强力拉伸导线,不准用绝缘破坏
的导线来布线。5.3.4导线穿越金属板金属孔时,金属板孔必须绕上大小适宜的圈或橡胶嵌条。5.3.5布线要尽可能的远离发热元件(如电
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加热器等),并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5.3.6严禁在电器元件的飞弧区内布线。二次线严禁在一次相间穿过
。5.3.7严禁在绝缘导线上系金属线,挂金属牌。5.3.8布线时应尽量避让(或远离)电器元件活动部位或运动区域以及有尖角的边缘,防
止碰撞和摩擦。5.3.9过门活动线束敷设长度应有适当裕度,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5.3.10强弱回路二次走线应分区、分
开布置,不允许混合捆扎。弱电控制回路应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5.3.11柜内二次线的走向不应妨碍元器件的拆卸,不能阻碍柜(箱)的进出
线及其固定。5.3.12同批、同类型的产品布线方式应一致,并保证整齐美观,接线方便,规范协调。5.3.13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接应
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5.4标号头5.4.1导线的标号应采用标准标号头。5.4.2高温环境下用黄胶木标号头或蜡克标号头。5.
4.3标号头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并符合接线图的要求,标号正确。5.4.4标号头在导线连接距接线端子1-2mm处,在无外力作用下,处
于垂直位置时,不准有滑动现象。5.4.5标号头应与元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和安装方向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和视读方向,即水平时从左往
右,垂直时从下向上读。5.5缠扎5.5.1同一批产品缠扎方向应一致,保持整体美观协调。5.5.2导线采用阻燃缠绕管绕扎,必要时采用
行线槽走线。过门线可用金属软管。5.5.3为便于导线散热,绕线时每绕一周均应留有3-10mm空隙。分段缠绕距离为150mm,线束应
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弯曲部分可适当加密。5.5.4缠绕管接头应放置在不可见部位。5.5.5行线槽走线时,选用行线槽规格应根据导线
的多少选用。行线槽内无快刃件或锯状物,防止导线被损坏。行线槽应横平竖直,两端应整齐无毛刺。5.6固定线束固定处,线夹子和线束之间必
须有保护层。可用塑料套管或缠绕管密集缠绕,保护导线绝缘层不致被破坏。水平固定间距不得大于200mm,垂直固定间距不得大于300mm
。线束的活动部位在两端固定时,应尽量减少活动线束的弯曲程度。线束在通过活动部件时,线束应尽量远离活动部位,必须把线束固定在线夹上,
防止线束与动臂碰撞或摩擦。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分位置固定。强弱电控制走线应分区、分开布置,不允许混合捆扎。采用扎带
固定时,扎带接头应在不可见位置。5.7连接严格按图施工,接线正确。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应为一根,不得超过2根(可用双线压接鼻子)
。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独股线弯羊眼圈连接,应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压接,其内径比端子螺丝外径大0.5-1.0mm。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冷压接头压接。接线需焊接时,焊点要牢固,不得
有虚焊、残留焊剂和焊渣。焊缝应饱满,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松散断股。元件引出线无固定接线端时,其引出线必须经过过渡端子与二次导线连接,
不得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紧固螺丝伸出螺母长度为2-3个螺距,最多不超过5个螺距。接线端除受压紧力外,不应受其它机械压
力。连接线不得伤芯、断股。二次绝缘导线在与母线连接时,应禁止将二次绝缘导线端头固定在母线连接螺钉上,而应在母线上钻一个不小于φ4的
孔,用螺钉将导线单独固定在母线上。接至电器元件端子及端子排上的连接导线,应留有足够的余量,并弯曲成有规则的曲线,大小、方向应保持一
致,力求美观、整齐。接线端头的长短、走向、布线应当方便维护与检查。电器元件上未用端子上的螺丝应当拧紧。固定压紧螺栓与拔出力之间关系
见下表:螺栓直径M3M4M5拔出力不少于(kg)810125.8电气间隙、爬距离导电体与裸露的不带电的导体间应符合下表:允许最小
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单位:mm额定电压(V)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额定工作电流额定工作电流≤63A>63A≤63A>63A≤603.05
.03.05.060<V≤3005.06.06.08.0300<V≤5008.010.010.012.0屏顶上小母线不同相或不同极
的裸露载流部分之间、裸露载流部分与未经绝缘的金属体之间,电气间隙不得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得小于20mm。5.9二次接地总接地点
不允许有喷漆层、锈蚀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接地用的连接线应按标准配置,黄绿双色多股铜芯线或采用铜编织带做接地连接线。元器件的接地标志
应拆除。3.9.4设备的保护电路由单独的保护导体和导电的结构部件组成,其电阻值应不大于0.1Ω。在盖板、门、遮板和类似部件上面,如
没有安装电气设备,通常的金属螺钉连接和金属铰链连接则被认为足以能够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特殊要求除外,如:北京、上海地区要求)(
依据JB/T9661-1999,仅适用低压控制设备)为了保证功能单元内骨架、门、盖板、隔板或其它结构间的电气连通,可采用螺钉或焊接
的方法,隔室的门应采用软导线(截面不小于4mm2)通过接地端子与骨架连通。5.10出线距离外接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
至少0.2m,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应便于用户接线。5.11附件要求接线附件应齐全。5.12相关说明本规程未规定之处按相
关文件执行。本规程如与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较高标准执行。相关文件GB7251.3-2006《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GB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质量规范》GB2681-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GB9466-199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相关记录无附录无本文件由质检科负责起草、解释;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二次线检验作业指导书6
献花(0)
+1
(本文系天依然原创)